供纸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8482144阅读:来源:国知局
45平行的方式配置在该第2左侧整流板45的右侧,第I右侧整流板26以大致与第2右侧整流板46平行的方式配置在该第2右侧整流板46的左侧。
[0059]另外,如图9中⑶所示,第I左右整流板25、26和第2左右整流板45、46分别从上下方向上形成,在从水平方向上看时部分重叠。
[0060]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第I左右整流板25、26、第2左右整流板45、46、箱体4的底板4d及供纸盒20的底板20a的下表面,形成风路35,该风路35在前后方向上由供气口 31经除湿用加热器15的加热器主体16向通气口 33延伸。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在该风路35中,由加热器主体部16产生的暖气向供纸盒20的后方流动,形成从通气口 33经第2间隙32上升的气流。
[0061]另外,如图9中⑶所示,由于风路35的两侧的侧表面由在上下方向上交错形成的第I左右整流板25、26和第2左右整流板45、46构成,因而能够使暖气不容易从风路35泄漏出去。另外,由于第I左右整流板25、26分别配置在第2左右整流板45、46的中央侧,因而在拉出供纸盒20时,第I左右整流板25、26和第2左右整流板45、46不相干涉。
[0062]在上面已经说明的本实施方式中,风路35形成宽度由入口 35a向出口 35b变小的形状,但是,风路35的形状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形成为如下形状,即,宽度由入口35a向除湿用加热器15的加热器主体16变小,接着由该加热器主体16向出口 35b变大。
[006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风路35的出口 35b配置在供纸盒20的后缘的中央部,但是,出口 35b的位置并不局限于此,其可以配置在与尤其需要集中除湿的部分相对应的位置上。例如,在供纸辊需要除湿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出口 35b配置在与供纸辊相对应的位置上。在供纸辊配置在与供纸盒20的右缘的中央附近相对应的位置上的情况下,将风路35的出口 35b配置在供纸盒20的底板20a的右缘的中央附近,使该风路35形成由底板20a的前缘朝向右缘的形状。
[0064]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打印机I上安装有I层供纸盒20的情况,但是,供纸盒20的数量并没有特别限定。在具有2层供纸盒20的情况下,如图10所示,第I间隙30形成于与箱体4的底板4d相对配置的供纸盒20A的底板20a和箱体4的底板4d之间,第2间隙32形成于供纸盒20A的侧板20e和箱体4的侧板4e之间,且形成于供纸盒20B的侧板20e和箱体4的侧板4e之间。暖气从形成于第I间隙30的风路35的出口 35b流向第2间隙32,在第2间隙32处上升后,沿着上侧的供纸盒20B的底板20a的下表面流向前方,被导入下侧的供纸盒20A的片材收装部21。该被导入的暖气对上侧的供纸盒20B的片材也进行除湿。另外,在具有多个供纸盒20的情况下,第I间隙30形成于与箱体4的底板4d相对配置的供纸盒20的底板20a和箱体4的底板4d之间,第2间隙32形成于各供纸盒20的侧板20e和箱体4的侧板4e之间。各第2间隙在上下方向上相连通。因此,在第2间隙32处上升后的气流分别向朝向各供纸盒20的片材收装部21的方向流动。这样,在具有多层供纸盒20的情况下,也能够将暖气提供给上层的供纸盒20。
[0065]本实施方式也可以适用于在打印机I上可选择安装具有多个对应片材的不同尺寸的供纸盒的供纸装置。在像这样的供纸装置中,也将除湿用加热器15配置在最下层的供纸盒的底面和箱体之间的间隙中。
【主权项】
1.一种供纸装置,具有供纸盒、供纸盒收装部、第I间隙、第2间隙、除湿用加热器及整流板,其中, 所述供纸盒具有侧板和底板,且形成有片材收装部; 所述供纸盒收装部用于收装所述供纸盒; 所述第I间隙形成于收装在所述供纸盒收装部中的所述供纸盒的底板和所述供纸盒收装部的底部之间,且具有朝外部开口的供气口 ; 所述第2间隙形成于收装在所述供纸盒收装部中的所述供纸盒的侧板和所述供纸盒收装部的侧部之间,具有与所述第I间隙相连通的通气口,并且与所述片材收装部相连通;所述除湿用加热器配置在所述第I间隙中,用于加热空气; 所述整流板设置在所述第I间隙中,并且在水平方向上隔着所述除湿用加热器配置于所述除湿用加热器的两侧, 所述整流板与所述供纸盒及所述供纸盒收装部一起形成风路,该风路以使空气形成如下气流的方式构成,即,空气从所述供气口被导入所述第I间隙中,该被导入后的空气被所述除湿用加热器加热,该被加热后的空气从所述通气口经所述第2间隙上升,朝向所述片材收装部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整流板以比所述除湿用加热器靠气流方向上游侧的部分的所述风路的开口面积朝所述供气口变大的方式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整流板以比所述除湿用加热器靠气流方向下游侧的部分的所述风路的开口面积朝所述通气口变小的方式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纸盒支承在所述供纸盒收装部上且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相对于所述供纸盒收装部被拉出, 所述供气口形成于所述供纸盒收装部的前端,所述通气口形成于所述供纸盒收装部的后端O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整流板由所述供纸盒的底板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供纸盒的底板上形成有由该底板的下表面向上方凹陷的凹部, 在该凹部中配置有所述除湿用加热器, 由该凹部的相向的侧表面形成所述整流板。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整流板由与所述供纸盒的底板的下表面相向的所述供纸盒收装部的底部向上方突出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整流板具有第I整流板和第2整流板,其中, 所述第I整流板由所述供纸盒的底板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形成; 所述第2整流板由与所述供纸盒的底板相向的所述供纸盒收装部的底部向上方突出形成,且其延伸方向与所述第I整流板的延伸方向一致, 在从水平方向看时,所述第I整流板和所述第2整流板部分重叠。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在上下方向上排列设置的多个供纸盒, 所述第I间隙形成于与所述供纸盒收装部的底部相对配置的所述供纸盒的底板和所述供纸盒收装部的底部之间, 所述第2间隙形成于所述供纸盒的各侧板和所述供纸盒收装部的侧部之间,并且在上下方向上相连通, 经所述第2间隙上升的气流分别流向所述多个供纸盒的各自的所述片材收装部。
1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有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供纸装置。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供纸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供纸装置具有:供纸盒,其具有侧板和底板,且形成有片材收装部;供纸盒收装部,其用于收装供纸盒;第1间隙,形成于供纸盒的底板和供纸盒收装部的底部之间,具有朝外部开口的供气口;第2间隙,其形成于供纸盒的侧板和供纸盒收装部的侧部之间,具有与第1间隙连通的通气口,并与片材收装部连通;除湿用加热器,其配置在第1间隙中,用于加热空气;整流板,其设置在第1间隙中,在水平方向上隔着除湿用加热器配置于其两侧。整流板与供纸盒及供纸盒收装部一起形成风路,在该风路中,空气从供气口被导入第1间隙中,由除湿用加热器加热后,从通气口经第2间隙上升,形成朝向片材收装部的气流。
【IPC分类】B65H3-46, G03G15-00
【公开号】CN104803218
【申请号】CN201510027092
【发明人】土用秀明, 堀敏雄, 高井宏章, 杉岛芳雄, 佐藤健大, 増田慎子
【申请人】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7月29日
【申请日】2015年1月20日
【公告号】US20150205245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