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液压的漂浮垃圾压缩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640302阅读:来源:国知局
程逻辑控制器40的com 口分别与上盖缸阀压力继电器27、大压缩缸阀压力继电器31及小压缩缸阀压力继电器35的一端连接,上盖缸阀压力继电器27的另一端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40的X0连接,大压缩缸阀压力继电器31的另一端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40的XI连接,小压缩缸阀压力继电器35的另一端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40的X2连接。单向交流电的N分别与上盖缸阀左线圈25、上盖缸阀右线圈26、大压缩缸阀左线圈29、大压缩缸阀右线圈30、小压缩缸阀左线圈33、小压缩缸阀右线圈34、翻出摆动阀左线圈37、翻出摆动阀右线圈38的一端连接。
[0026]上盖缸阀左线圈25的另一端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40的Y0连接、上盖缸阀右线圈26的另一端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40的Y1连接、大压缩缸阀左线圈29的另一端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40的Y2连接、大压缩缸阀右线圈30的另一端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40的Y3连接、小压缩缸阀左线圈33的另一端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40的Y4连接、小压缩缸阀右线圈34的另一端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40的Y5连接、翻出摆动阀左线圈37的另一端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40的Y6连接、翻出摆动阀右线圈38的另一端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40的Y7连接。
[0027]工作过程:
设备上电后,24V开关电源42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40、变量栗23得电,液压系统开始供油,可编程逻辑控制器40使Y 口输出信号初始化为上盖缸阀右线圈26、大压缩缸阀右线圈30、小压缩缸阀右线圈34、翻出摆动阀右线圈38加电,其余线圈不加电,最终使上盖缸2、大压缩缸7、小压缩缸9、翻出摆动缸11处于回退的初始状态,整个系统处于待机状态。可以通过其它辅助工具对压缩仓体1内加装漂浮垃圾,当垃圾加装完毕后,操作者通过点击触摸屏41启动压缩系统。可编程逻辑控制器40使上盖缸阀右线圈26失电、上盖缸阀左线圈25得电,上盖缸2无杆腔获取液压油,顶出液压杆,使贴缸件5、上盖6绕着贴缸件轴17转动,同时上盖缸2和上盖缸轴4也绕着上盖缸支座3转动,最终实现上盖缸2的压缩过程,随着压缩仓体1的体积变小,上盖6所受的阻力增加,最后使上盖缸2无杆腔液压油压力增高,当压力达到上盖缸阀压力继电器27的设置值时,可编程逻辑控制器40使上盖缸阀左线圈25失电,第一阶段压缩完成。
[0028]可编程逻辑控制器40使大压缩缸阀左线圈29得电、大压缩缸阀右线圈30失电,大压缩缸7顶出,并带动大压缩板8继续使压缩仓体1体积变小,随着压缩仓体1的体积变小,大压缩板8所受的阻力增加,最后使大压缩缸7无杆腔液压油压力增高,当压力达到大压缩缸阀压力继电器31的设置值时,可编程逻辑控制器40使大压缩缸阀左线圈29失电,第二阶段压缩完成。
[0029]可编程逻辑控制器40使小压缩缸阀左线圈33得电、小压缩缸阀右线圈34失电,小压缩缸9顶出,并带动小压缩板10继续使压缩仓体1体积变小,随着压缩仓体1的体积变小,小压缩板10所受的阻力增加,最后使小压缩缸9无杆腔液压油压力增高,当压力达到小压缩缸阀压力继电器35的设置值时,可编程逻辑控制器40使小压缩缸阀左线圈33失电,第三阶段压缩完成。
[0030]整个系统通过上述三面压缩了,完成了压缩流程。可编程逻辑控制器40依次对小压缩缸阀右线圈34、大压缩缸阀右线圈30、上盖缸阀右线圈26加电,使小压缩缸9、大压缩缸7、上盖缸2依次复位。可编程逻辑控制器40使翻出摆动阀左线圈37得电、翻出摆动阀右线圈38失电,翻出摆动缸11转动,带动翻出板14绕着翻出轴13转动,最后将压缩后的垃圾包搬运到压缩机外部。待人工或机器取出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40使翻出摆动阀左线圈37失电、翻出摆动阀右线圈38得电,翻出摆动缸11复位,一个整体的压缩过程完成。
【主权项】
1.一种基于液压的漂浮垃圾压缩装置,主体由长方体形状的压缩仓体(1)构成,压缩仓体(1)上部一端封闭,另外一端敞口,其特征在于:封闭部分面板上连接上盖缸支座(3),上盖缸支座(3 )通过上盖缸轴(4 )与上盖缸(2 )的中部连接,上盖缸(2 )的伸出部分通过贴缸件轴(17)与贴缸件(5)连接,贴缸件(5)固定在上盖(6)上,上盖(6)靠近压缩仓体(1)端通过上盖轴(15)与压缩仓体(1)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液压的漂浮垃圾压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盖缸(2 ),上盖缸(2 )正下方安装大压缩缸(7 ),大压缩缸(7 )与大压缩板(8 )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液压的漂浮垃圾压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仓体(1)侧面远离大压缩缸(7 )端安装小压缩缸(9 ),小压缩缸(9 )与小压缩板(10 )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液压的漂浮垃圾压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仓体(1)与小压缩缸(9 )正对的侧面安装有翻出轴支座(12 ),翻出轴支座内部安装翻出轴(13 ),翻出轴(13)固走在翻出板(14)上,翻出轴(13)逃尚大压缩缸(7)?而与翻出摆动缸(11)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液压的漂浮垃圾压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液压部分如下:油箱(20 )经过过滤器(21)与变量栗(23 )的入口连接,变量栗(23 )的动力输入端与电机(22 )连接,变量栗(23)的出口分为两路,一路经过溢流阀(39)与油箱(20)连接,另外一路与上盖缸阀体(24)的Ρ 口连接,上盖缸阀体(24)的Α 口分成两路,一路与上盖缸阀压力继电器(27)连接,另外一路进入上盖缸(2)的无杆端,上盖缸(2)的有杆端与上盖缸阀体(24)的B口连接,上盖缸阀体(24)左右分别安装上盖缸阀左线圈(25 )和上盖缸阀右线圈(26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液压的漂浮垃圾压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缸阀体(24)的T 口与大压缩缸阀体(28)的P 口连接,大压缩缸阀体(28)的A 口分成两路,一路与大压缩缸阀压力继电器(31)连接,另外一路进入大压缩缸(7)的无杆端,大压缩缸(7)的有杆端与大压缩缸阀体(28)的B 口连接;大压缩缸阀体(28)左右分别安装大压缩缸阀左线圈(29)和大压缩缸阀右线圈(30)。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液压的漂浮垃圾压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压缩缸阀体(28)的T 口与小压缩缸阀体(32)的P 口连接,小压缩缸阀体(32)的A 口分成两路,一路与小压缩缸阀压力继电器(35)连接,另外一路进入小压缩缸(9)的无杆端,小压缩缸(9)的有杆端与小压缩缸阀体(32)的B 口连接;小压缩缸阀体(32)左右分别安装小压缩缸阀左线圈(33)和小压缩缸阀右线圈(34)。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液压的漂浮垃圾压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压缩缸阀体(32)的T 口与翻出摆动缸阀体(36)的P 口连接,翻出摆动缸阀体(36)的A 口与翻出摆动缸(11)的入口连接,翻出摆动缸(11)的出口与翻出摆动缸阀体(36)的B 口连接,翻出摆动缸阀体(36)左右分别安装翻出摆动阀左线圈(37)和翻出摆动阀右线圈(38),翻出摆动缸阀体(36)的T 口与油箱(20)连接。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液压的漂浮垃圾压缩装置,其特征在于:电路部分如下:单向交流电的L和N分别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40)、24V开关电源(42)的交流电输入端连接,交流电的L还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40)的comO、coml、com2连接,24V开关电源(42)的正端和负端与触摸屏(41)的的正端和负端连接,触摸屏(41)通过数据线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40)的编程口连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40)的com 口分别与上盖缸阀压力继电器(27)、大压缩缸阀压力继电器(31)及小压缩缸阀压力继电器(35)的一端连接,上盖缸阀压力继电器(27)的另一端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40)的X0连接,大压缩缸阀压力继电器(31)的另一端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40)的XI连接,小压缩缸阀压力继电器(35)的另一端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40)的X2连接,单向交流电的N分别与上盖缸阀左线圈(25)、上盖缸阀右线圈(26),大压缩缸阀左线圈(29)、大压缩缸阀右线圈(30)、小压缩缸阀左线圈(33)、小压缩缸阀右线圈(34)、翻出摆动阀左线圈(37)、翻出摆动阀右线圈(38)的一端连接。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液压的漂浮垃圾压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缸阀左线圈(25)的另一端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40)的Y0连接、上盖缸阀右线圈(26)的另一端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40)的Y1连接、大压缩缸阀左线圈(29)的另一端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40)的Y2连接、大压缩缸阀右线圈(30)的另一端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40)的Y3连接、小压缩缸阀左线圈(33)的另一端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40)的Y4连接、小压缩缸阀右线圈(34)的另一端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40)的Y5连接、翻出摆动阀左线圈(37)的另一端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40)的Y6连接、翻出摆动阀右线圈(38)的另一端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40)的Y7连接。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液压的漂浮垃圾压缩装置,主体由长方体形状的压缩仓体构成,压缩仓体上部一端封闭,另外一端敞口,封闭部分面板上连接上盖缸支座,上盖缸支座通过上盖缸轴与上盖缸的中部连接,上盖缸的伸出部分通过贴缸件轴与贴缸件连接,贴缸件固定在上盖上,上盖靠近压缩仓体端通过上盖轴与压缩仓体连接。本发明结合水面漂浮垃圾的特点,设计了基于液压缸和液压马达的三面压缩一面翻出的压缩装置,该装置采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和触摸屏作为控制核心,通过对液压管路压力继电器的监测,实现各个液压缸和液压马达的协调动作,将仓体内的漂浮垃圾压缩成一个包,并输送到外部,安装于打捞船或其他配套船体上,用于实现漂浮垃圾的压缩。
【IPC分类】B65F9/00
【公开号】CN105398724
【申请号】CN201510840453
【发明人】陈仙明, 丁明明, 蔡丹云, 庞建军, 万强茂
【申请人】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公开日】2016年3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27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