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型材后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112160阅读:来源:国知局
辊子组,第二基体的顶端为第二轨道,第二轨道上为第二辊子组,第一辊子组和第二辊子组间隔设置,而且第二基体相对于第一基体移动设置,即在第一基体的移动运动带动下,第二轨道上的第二辊子组穿过第一基体的顶端与第二辊子组平齐,共同用于输送待处理的铝型材,当然,第一辊子组和第二辊子组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共同使用,这样,当其中一个发生故障时,另一个可以作为备用,不影响整个装置的生产效率,同时,第一辊子组和第二辊子组交替使用,整体增强了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也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对铝型材的损坏。
[003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基体110的顶端自左至右依次为第一通孔115、第二通孔116、第三通孔117及第四通孔118,所述第二轨道自左至右依次为与所述第一通孔相适配的第一延伸臂215、与所述第二通孔相适配的第二延伸臂216、与第三通孔相适配的第三延伸臂217及与第四通孔相适配的第四延伸臂218,所述第一延伸臂、所述第二延伸臂、所述第三延伸臂及所述第四延伸臂的顶端为第二辊子组211。
[003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基体110的左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孔111和第三限位孔113,所述第一基体的右侧壁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孔112和第四限位孔114。
[003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基体210的底端的左侧为与所述第一限位孔或所述第三限位孔相适配的第一卡接臂220,所述第一卡接臂的右端为第一卡接座221,所述第二基体的底端的右侧为与所述第二限位孔或所述第四限位孔相适配的第二卡接臂230,所述第二卡接臂的左端为第二卡接座231。所述第一卡接座与所述第二卡接座之间为第一弹簧240。
[0033]这样,当第一卡接臂和第二卡接臂分别与第三限位孔和第四限位孔配合时,第二基体此时位于腔体内的位置为第一位置,即初始位置,当第一卡接臂和第二卡接臂分别于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配合时,第二基体此时位于腔体内的位置为第二位置,即工作位置。
[003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基体的下侧为以所述第二基体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布置的第一弹性装置和第二弹性装置。
[003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装置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基体110的第一弹簧座250,连接于所述第二基体底端的第二弹簧座252,所述第一弹簧座和第二弹簧座之间为第二弹簧251,优先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弹簧座和第二弹簧座之间。
[003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弹性装置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基体的第三弹簧座260,连接于所述第二基体底端的第四弹簧座262,所述第三弹簧座和第四弹簧座之间为第三弹簧261,优先地,第三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三弹簧座和第四弹簧座之间。
[0037]这样,第二基体在初始位置和工作位置之间移动时,第一弹性装置和第二弹性装置起到导向作用。
[003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0039]使用者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操作第一卡接臂和第二卡接臂,使第二基体在初始位置和工作位置之间平稳地移动,进而实现第一辊子组和第二辊子组之间交替或共同工作,这样,当其中一个发生故障时,另一个可以作为备用,不影响整个装置的生产效率,同时,第一辊子组和第二辊子组交替使用,整体增强了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也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对铝型材的损坏。
[004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铝型材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型材后处理装置包括: 收集组件,所述收集组件用于收集待后处理的铝型材表面残留的杂质; 第一输送组件,所述第一输送组件用于输送待后处理的铝型材; 承载组件,所述承载组件的右端与所述承载组件连接,所述承载组件的左端与所述收集组件连接,所述承载组件相对于所述承载组件的左端旋转设置,所述承载组件的内侧为第二输送组件,所述第二输送组件用于输送完成后处理的铝型材,所述承载组件包括: 第一基体,所述第一基体具有腔体,所述第一基体的顶端为第一轨道,所述第一轨道上为第一辊子组,所述第一辊子组用于承载待处理的铝型材; 第二基体,所述第二基体移动地设置于所述腔体内,所述第二基体靠近所述第一轨道的一端为第二轨道,所述第二轨道上为第二辊子组,所述第二辊子组用于承载待处理的铝型材,所述第二辊子组与所述第一辊子组间隔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型材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体的顶端自左至右依次为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及第四通孔,所述第二轨道自左至右依次为与所述第一通孔相适配的第一延伸臂、与所述第二通孔相适配的第二延伸臂、与第三通孔相适配的第三延伸臂及与第四通孔相适配的第四延伸臂,所述第一延伸臂、所述第二延伸臂、所述第三延伸臂及所述第四延伸臂的顶端为第二辊子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铝型材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体的左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孔和第三限位孔,所述第一基体的右侧壁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孔和第四限位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铝型材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体的底端的左侧为与所述第一限位孔或所述第三限位孔相适配的第一卡接臂,所述第一卡接臂的右端为第一卡接座,所述第二基体的底端的右侧为与所述第二限位孔或所述第四限位孔相适配的第二卡接臂,所述第二卡接臂的左端为第二卡接座,所述第一卡接座与所述第二卡接座之间为第一弹簧。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铝型材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体的下侧为以所述第二基体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布置的第一弹性装置和第二弹性装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铝型材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装置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基体的第一弹簧座,连接于所述第二基体底端的第二弹簧座,所述第一弹簧座和第二弹簧座之间为第二弹簧。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铝型材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装置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基体的第三弹簧座,连接于所述第二基体底端的第四弹簧座,所述第三弹簧座和第四弹簧座之间为第三弹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铝型材后处理装置,它包括:收集组件,第一输送组件,承载组件,所述承载组件包括:第一基体,它具有腔体,它的顶端为第一轨道,所述第一轨道上为第一辊子组;第二基体,它移动地设置于所述腔体内,它靠近所述第一轨道的一端为第二轨道,所述第二轨道上为第二辊子组,所述第二辊子组与所述第一辊子组间隔设置。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辊子组和第二辊子组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共同使用,这样,当其中一个发生故障时,另一个可以作为备用,不影响整个装置的生产效率,同时,第一辊子组和第二辊子组交替使用,整体增强了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也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对铝型材的损坏。
【IPC分类】B65G13/00, B24C9/00
【公开号】CN204777082
【申请号】CN201520392671
【发明人】吴金海, 陆新江, 李焰
【申请人】浙江米皇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1月18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0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