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113236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电梯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对乘用轿厢的出入口部进行了改善的电梯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设置于建筑物的井道内的乘用轿厢在各楼层之间升降以运输人员、货物的电梯装置中,为了让乘用轿厢升降,在各楼层的候梯厅与乘用轿厢之间设有一定的间隙。为此,在乘用轿厢与候梯厅平层停止而将出入口的门打开的状态下,候梯厅的门槛与乘用轿厢侧的门槛之间将产生间隙。该门槛之间的间隙成为人姅倒,或者轮椅及手推车等的车轮陷入而被卡住的原因,也是很危险的。另外,也会担心小物品从门槛之间的间隙落入井坑内。
[0003]因此,以往,提出有设置用于将门槛之间的间隙进行遮蔽的遮蔽板,该遮蔽板与门的打开动作联动地进行动作,以遮蔽门槛之间的间隙的电梯装置(例如,参见日本专利第421130号公报)。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I日本专利第421130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然而,现有的遮蔽板是只有在门的打开动作结束后成为全开状态,则间隙的遮蔽才完成的构造,在门打开动作的途中,遮蔽板呈遮蔽间隙的中途状态。为此,在门成为全开状态之前的打开途中,乘客及手推车等移动的情况下,有时会被遮蔽动作途中的遮蔽板卡住。在这种情况下,会担心发生乘客负伤、手推车等被损伤,或相反地遮蔽板自身被损坏。
[0008]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在与候梯厅平层后门开始打开时,就立即将候梯厅侧的门槛与乘用轿厢侧的门槛之间的间隙遮盖,来提高安全性的电梯装置。
[0009]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乘用轿厢侧的门槛,其对设在乘用轿厢的出入口的轿厢门进行导向使所述轿厢门沿其开闭方向能够滑动;候梯厅侧的门槛,其对所述乘用轿厢能够平层的各楼层的、设在所述乘用轿厢的出入口的候梯厅门进行导向,使所述候梯厅门沿其开闭方向能够滑动;盖板,其具有与所述乘用轿厢的出入口的宽度尺寸相对应的长度、和比所述乘用轿厢侧的门槛及候梯厅侧的门槛之间的相对间隔更大的宽度,通过沿所述长度方向的一边被铰接在所述乘用轿厢侧及候梯厅侧的门槛的任一方、沿所述长度方向的另一边被载置于另一方门槛上,而将所述相对间隔遮盖住;作动体,其被设在该盖板的长度方向一端部,允许伴随在所述作动体的上方设置成能够上下移动的锤的下降,让所述盖板回转至立起状态,伴随所述锤的上升,让所述盖板回转至将所述相对间隔遮盖的状态;以及锤上下机构,其通过所述轿厢门或候梯厅门的打开动作让所述锤上升,通过该门的关闭动作使所述锤下降。
[0010]所述盖板可以具有载荷构件,所述载荷构件促进所述盖板回转至将所述相对间隔遮盖的状态。
[0011]根据上述结构,因为不论是门的打开动作及关闭动作,都通过人员无法通过的微小的开口宽度的打开或关闭动作,来完成遮蔽板对门槛之间的间隙进行遮盖的动作,所以门变为人员可通过的开口宽度后,即使在门的开闭的途中,假设人员或手推车等进出乘用轿厢,也不会像现有技术那样地被遮盖动作中的遮蔽板卡住,能够顺利地进出,安全性得到显著地提高。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从候梯厅侧来观察乘用轿厢的门部分的正视图。
[0014]图3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的乘用轿厢的门部分的详细结构的立体图。
[0015]图4是将作为图3的主要部分的盖板的立起状态进行放大示出的局部图。
[0016]图5是将作为图3的主要部分的盖板的遮盖状态进行放大示出的局部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
[0018]首先,利用图1对电梯装置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电梯装置I包括配置在井道3内的乘用轿厢4及对重5。井道3的上方设有机械室6,在该机械室6中,设置有对主绳9进行驱动的曳引机7。而且,设有对电梯装置I的整体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8,根据候梯厅呼叫或乘用轿厢呼叫,对卷扬机7进行运行控制,使乘用轿厢4与有呼叫的楼层平层。
[0019]在该电梯装置I中,在建筑物的各层所设的候梯厅11处设有通往井道3内的乘用轿厢4的出入口 12,在该出入口 12设有候梯厅门2。在乘用轿厢4平层时,该候梯厅门2与设在乘用轿厢4的出入口 24的轿厢门25侧卡合,与轿厢门25的开闭联动地进行开闭动作。
[0020]图2是从候梯厅11侧来观察设在乘用轿厢4的出入口的轿厢门25部分的正视图。轿厢门25是使两块门板25a、25b朝相同的方向(图示左方)进行打开动作的所谓单向打开方式。这两块门板25a、25b的上部借助吊架26a、26b与门开闭机构27连结,通过该门开闭机构27朝图示左右方向被驱动来进行开闭动作。
[0021]此外,门开闭机构27是公知的结构,其结构说明予以省略,通过未图示的马达的动力,借助驱动钢索或滑轮,使两块门板25a、25b相互联动,沿导轨朝左右方向驱动,进行开闭动作。
[0022]在该乘用轿厢4的出入口部分设有乘用轿厢侧的门槛31,对构成上述轿厢门25的两块门板25a、25b进行导向使其沿其开闭方向能够滑动。如图3所示,该乘用轿厢侧的门槛31被设在乘用轿厢的出入口 24的下边部,在其上表面所形成的导槽与两块门板25a、25b的下端部(在图3中,为了防止复杂化,将其断裂进行了表示)分别卡合,沿开闭方向对门板25a、25b进行导向。
[0023]与该乘用轿厢侧的门槛31相对地,在候梯厅11侧也设有如图3所示那样的门槛32。该候梯厅侧的门槛32与乘用轿厢侧的门槛31的一侧面(图3的跟前侧的侧面)保持规定的间隔地相对配置。该候梯厅侧的门槛32的上表面也形成有导槽,对图1所示的候梯厅门2进行导向使其沿其开闭方向能够滑动导向。该候梯厅侧门2因为也是具有未图示的两块门板的单向打开方式的,所以如前所述,当乘用轿厢4与候梯厅平层时,就与该轿厢门25卡合,且与轿厢门25 —起进行开闭动作。
[0024]这里,在乘用轿厢侧的门槛31上设有盖板35。该盖板35具有与乘用轿厢4的出入口 24的宽度尺寸(图2的左右方向)相对应的长度,和比乘用轿厢侧的门槛31与候梯厅侧的门槛32的相对间隔(即,这之间产生的间隙)更大的宽度。并且,沿长度方向的一边借助支轴(如图5所示)36可回转地铰接在乘用轿厢侧门槛31的上表面。
[0025]该盖板35以上述支轴36为中心进行回转,以成为如图3及图4所示的盖板35的板面为大致垂直地立起的立起状态、和如图5所示的盖板35的板面为大致水平的遮盖状态这两种状态。在上述遮盖状态下,沿盖板35的长度方向的另一边被载置于成为对象的候梯厅侧门槛32上以遮盖住所述间隙。
[0026]如图3至图5所示,盖板35的长度方向一端部(图示右端)一体地设有作动体37。该作动体37被折弯成“ < ”字形,伴随在其一片37a的上方设置成能够上下移动的锤38的上下移动,使盖板35回转至上述的两种状态。
[0027]S卩,当锤38下降时,就会与作动体37的一片37a的上表面抵接,且将它按下。为此,与作动体37 —体的盖板35以支轴36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回转,如图3及图4所示,板面变成大致垂直地立起的立起状态。另一方面,当锤38上升时,因为锤38从作动体37的一片37a上脱离,所以与作动体37 —体的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