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熔胶合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29906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熔胶合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熔胶合工具,该热熔胶合工具是对于内管的外表面通过包覆 材料包覆的空调用配管等,被用于将截断了的包覆材料相互接合起来。
背景技术
在空调机运转的时候,在流过配管内的致冷剂的温度,降低到结露点以下时, 在配管的表面往往会结露。为防止结露, 一般都采用用保温材料包覆了配管外周面 的空调用配管进行施工。在进行这种空调用配管施工的时候,不仅配管要互相连接,
而且被截断了的保温材料也要互相连接。例如,日本专利特开2001-50481号公报, 揭示了一种缠在绝热防水薄片之间接缝上的薄片。一般,在带保温材料的流体管中, 如图19所示,内管1086的外表面1086 a ,都被用泡沫聚乙烯制成的保温材料1085 包覆。另外,在两保温材料1085之间的接缝1087,即两保温材料1085的端面1085 a的接合部,缠有粘接胶带1089。
但是,随着施工后时间的推移,保温材料1085产生收縮,因此粘接胶带1089 脱落,在两保温材料1085之间的接缝1087处,有时产生间隙。因此,存在着会在 从该间隙露出的内管1086的外表面1086 a产生结露,由结露形成的水会漏到建筑 物内这一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在带包覆材料的流体管中,可将被截断了的包覆 材料无间隙地相互接合起来的热熔胶合工具。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按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在包括有内管和包 覆内管外周面的包覆材料的流体管中,用于将被截断了的包覆材料互相热熔胶合起 来的热熔胶合工具。该热熔胶合工具包括一对可开闭的加热体。各加热体具有一对相对向的外侧面。在该热熔胶合工具中,在两加热体被闭合的状态下,形成有用于 将内管保持在两加热体之间的保持孔。而且,该热熔胶合工具,在将内管保持于保 持孔的状态下,使与包覆材料接触的各加热体中的至少一方的外侧表面发热。
另外,按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包括有内管和包覆内管外周面的 包覆材料的流体管。在该流体管中,被截断了的包覆材料的相对向端面之间,采用
n^v八八
烈裕収t 丄乙^安1ET 。
另外,按照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可提供一种在包括有内管和包覆内管外周 面的包覆材料的流体管中,用于将被截断了的包覆材料互相热熔胶合起来的方法。 按照此方法,对于被截断了的包覆材料的相对向的至少一方的端面,进行加热熔融 后,将相对向的端面相互挤压进行熔合。


图l( a )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热熔胶合工具中加热部件闭合状态 的右侧视图l(b)是表示加热部件闭合状态时的热熔胶合工具的左侧视图l(C)是表示加热部件的主视图; .
图2(a)是表示热熔胶合工具的右剖视图2(b)是表示热熔胶合工具的左剖视图3(a)是表示加热部件打开状态下热熔胶合工具的右侧视图3(b)是表示加热部件打开状态下热熔胶合工具的右剖视图4( a )是表示加热部件脱离支架状态下热熔胶合工具的右侧视图4(b)是表示加热部件脱离支架状态下热熔胶合工具的右剖视图; 图4(C)是表示加热部件脱离支架状态下热熔胶合工具的左侧视图5( a )是表示从右侧看到的在支架的支撑臂上连接了加热部件的连接臂状态 的局部剖视图5(b)是表示从右侧看到的加热部件的连接臂脱离了支架的支撑臂状态的局 部剖视图6( a )是表示从左侧看到的在支架的支撑臂上连接了加热部件的连接臂状态的局部剖视图6(b)是表示从左侧看到的加热部件的连接臂脱离了支架的支撑臂状态的局 部剖视图7( a )是表示从上部看到的在支架的上支撑臂上连接了上加热部件的连接臂 状态的局部剖视图7(b)是表示从上部看到的上加热部件的连接臂脱离了支架的上支撑臂状态 的局部剖视图7(c)是表示从下部看到的在支架的下支撑臂上连接了下加热部件的连接臂 状态的局部剖视图7(d)是表示从下部看到的下加热部件的连接臂脱离了支架的下支撑臂状态 的局部剖视图8( a )是表示将带有被截断了的保温材料的流体管进行接合的过程的局部剖 视图8(b)是表示将带有被截断了的保温材料的流体管进行接合的过程的局部剖 视图8(c)是表示将带有被截断了的保温材料的流体管进行接合的过程的局部剖 视图8(d)是表示将带有被截断了的保温材料的流体管进行接合的过程的局部剖 视图9是将带保温材料的流体管接缝放大表示的局部剖视图10( a )是表示使用第二实施方式的热熔胶合工具,将带有被截断了的保温材
料的流体管进行接合的过程的局部剖视图lO(b)是表示被截断了的保温材料的端面紧贴热熔胶合工具加热面状态的局
部剖视图10(c)是表示被截断了的保温材料的端面在紧贴热熔胶合工具加热面之前状 态的局部剖视图11是表示使用第三实施方式的热熔胶合工具,带有被截断了的保温材料的 流体管进行接合的过程的局部剖视图;图12(a)是表示在第四实施方式的热熔胶合工具中,支架内存放有加热部件状 态的右侧视图12(b)是表示图12(a)状态下热熔胶合工具的右剖视图13( a )是表示在闭合状态下加热部件从支架凸出的热熔胶合工具的右侧视
闺丄j(o)定衣不仕囹"(a )^念卜热俗股甘丄共的七剖视闺,
图B(C)是表示加热部件主视图14( a )是表示在打开状态下,加热部件从支架凸出的热熔胶合工具的右侧视
图14(b)是表示在图14(a)的状态下的热熔胶合工具的右剖视图; 图15(a)是表示从上面看到的上加热部件的上臂的局部剖视图; 图15(b)是表示从上部看到的下加热部件的下臂的局部剖视图, 图15(c)是表示从上部看到的操作杆的局部剖视图16( a )是表示从右侧看到的使用第五实施方式的热熔胶合工具,将带有被截 断了的保温材料的流体管进行接合的过程的局部剖视图16(b)是表示从左侧看到的将带有被截断了的保温材料的流体管进行接合的 过程的局部剖视图17( a )是在沿着加热体的圆周方向断面将加热体表面放大表示的局部剖视
图17(b)是在沿着加热体的直径方向断面将加热体表面放大表示的局部剖视
图18是表示被截断了的保温材料的端面紧贴加热体两侧面状态的局部剖视
图19是表示以往的带有保温材料的流体管的局部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图1 图9,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热熔胶合工具。 如图1及图2所示,支架1包括头部1 a和从该头部1 a往下方延伸的握持部lb。在支架1的头部1 a内,装有固定支撑臂2及可动支撑臂12。可动支撑臂12, 比固定支撑臂2配置在更上方。可动支撑臂12,由支轴13相对于支架1沿着上下 方向Z可转动地支撑着。如图5及图6所示,固定支撑臂2,包括由圆筒状外周壁 4构成的筒体3;可动支撑臂12,包括由圆筒状外周壁15构成的筒体14。筒体3 的两端,分别形成有开口部5、 6;筒体14的两端,分别形成有开口部16、 17。在 筒体3内,在两开口部5、 6之间,形成有沿着外周壁4的圆周力'向延伸的支撑壁 7。另外,在筒体14内,在两开口部16、 17之间,形成有沿着外周壁15的圆周方 向延伸的支撑壁18。在支撑壁7上,分别形成有两个端子孔8及两个端子孔9。另 外,在支撑壁18上,分别形成有两个端子孔19及两个端子孔20。固定支撑臂2, 在筒体3内的开口部5附近,具有卡槽IO。在外周壁4的内面上,卡槽10沿着前 后方向X延伸。另外,可动支撑臂12,在筒体14内的开口部16附近,具有卡槽 21。卡槽21在外周壁15的内面上,沿着前后方向X延伸。如图7所示,固定支 撑臂2,在筒体3内的开口部5附近,具有卡孔ll。另外,可动支撑臂12,在筒 体14内的开口部16附近,具有卡孔22。
图1及图2所示,下加热部件23包括固定加热体24和支撑它的固定连接臂 25。上加热部件40,包括可动加热体41和支撑它的可动连接臂42。如图5及图6 所示,固定连接臂25包括由圆筒状外周壁27构成的筒体26,可动连接臂42包括 由圆筒状外周壁44构成的筒体43。在筒体26的两端,分别形成有开口部28、 29; 在筒体43的两端,分别形成有开口部45、 46。在筒体26内,在两开口部28、 29 之间,形成有沿着外周壁27的圆周方向延伸的支撑壁30。另外,在筒体43内, 在两开口部45、 46之间,形成有沿着外周壁44的圆周方向延伸的支撑壁47。在 支撑壁30上,分别形成两个端子孔31及两个端子孔32。另外,在支撑壁47上, 分别形成有两个端子孔48及两个端子孔49。
在固定加热体24上,装着支撑板33。固定加热体24,以将该支撑板33从开 口部28插入到筒体26内的状态,装在固定连接臂25的支撑壁30上。在可动加热 体41上,装着支撑板50。可动加热体41,以将该支撑板50从开口部45插入到筒 体43内的状态,装在可动连接臂42的支撑壁47上。固定连接臂25,在筒体26 内的开口部29附近具有凸卡条34。凸卡条34,在外周壁27的外圆周面,沿着前后方向X延伸。另外,可动连接臂42,在筒体43内的开口部46附近,具有凸卡 条51。凸卡条51,在外周壁44的外周面,沿着前后方向X延伸。如图7(c)、 (d) 所示,在固定连接臂25的筒体26中,在外周壁27的开口部29附近,形成有操作 孔35。在该操作孔35内,操作按钮36以将其前端朝外方凸出,而且由弹簧37朝 外推压的状态插入。在操作按钮36的内端部,形成有沿着前后方向X延伸的卡舌 片38。在该卡舌片38的尖端,形成有卡凸起39。如图7(a)、 (b)所示,在可动连 接臂42的筒体43中,在外周壁44的开口部46附近,形成有操作孔52。在操作 孔52内,操作按钮53,将其前端朝外方凸出,而且以借助弹簧朝外方赋能的状态 插入。在操作按钮53的内端部,形成有沿着前后方向X延伸的卡舌片55。在卡舌 片55的前端,形成有卡凸起56。
如图5 图7所示,固定连接臂25的筒体26的一部分,即开口部29附近的 端部,被插入固定支撑臂2的筒体3的开口部5。在此状态下,设于筒体26外周 壁27的凸卡条34,被卡在设于筒体3外周壁4的卡槽10上。籍此,固定连接臂 25相对于固定支撑臂2的转动停止,而且操作按钮36的卡凸起39,被卡在固定支 撑臂2的卡孔11上。其结果,固定连接臂25被保持,以使其不从固定支撑臂2 脱掉。另一方面,可动连接臂42的筒体43的一部分,即开口部46附近的端部, 被插入到可动支撑臂12的筒体14之开口部16上。在此状态下,设于筒体43外周 壁44的凸卡条51,被卡在设于筒体14的外周壁15的卡槽21上。籍此,可动连 接臂42相对于可动支撑臂12的转动被限制住,而且操作按钮53的卡凸起56,被 卡在可动支撑臂12的卡孔22内。其结果,可动连接臂42被保持,以使其不从可 动支撑臂12脱掉。
如图1及图2所示,固定加热体24及可动加热体41,均呈半圆形板状。固定 加热体24及可动加热体41,主要由容易加热的金属等制成。两个加热体24、 41, 以支轴13的转动中心线13a为中心,沿着转动方向R相对转动。在各加热体24、 41的分割边缘部57,形成有半圆状的开孔58。在各加热体24、 41的内部,包括 含有热线的加热体59。
如图5及图6所示,连接在固定加热体24的加热体59的一对电气线路60, 连接在装于固定连接臂25的两端子孔31内的两个端子61上。 一对控制用的电气线路62,连接在装于固定连接臂25的两端子孔32的两个端子63上。连接于可动 加热体41的加热体59的一对电气线路64,连接在装于可动连接臂42的两端子孔 48的两个端子65上。 一对控制用电气线路66,连接在装于可动连接臂42的两端 子孔49的两个端子67上。另一方面,在支架l内,各电气线路68、 69、 70、 71, 从如图1所示的握持部lb,经过头部1 a ,引导到固定支撑臂2及可动支撑臂12 的内部。各电气线路68、 69,分别连接在装于固定支撑臂2内的各端子孔8、 9的 各端子72、 73上。另外,各电气线路70、 71,分别连接在装于可动支撑臂12内 的各端子孔19、 20的各端子74、 75上。在固定连接臂25联结在固定支撑臂2的 状态下,固定支撑臂2的各端子72、 73和固定连接臂25的各端子61、 63分别连 接。另外,在可动连接臂42联结于可动支撑臂12的状态下,可动支撑臂12的各 端子74、 75和可动连接臂42的各端子65、 67分别连接。
如图1 图3所示,在支架1内,组装有包含操作杆77的链接机构。操作杆 77,在握持部lb的外侧,以支轴78为中心可转动地被支撑。在可动支撑臂12的 筒体14的外周壁15上,联动轴79被水平支撑着(参照图7(b))。在联动轴79的两 端, 一对联动链接80可转动地被支撑。在联动链接80,与操作杆77—起转动的 联动杆81,借助联动轴82可转动地被联结。因此,如果抵抗弹簧78a的弹性力, 拉动操作杆77,则借助于联动杆81及联动链接80,可动支撑臂12以支轴13的转 动中心线13a为中心,朝上方转动。随之,因为可动加热体41相对于固定加热体 24,朝上方转动,所以上下加热部件40、 23,变成如图3所示的打开状态P。另 外,如果放开操作杆77,受弹簧78 a的弹性力的作用,操作杆77回复到原来位置, 所以可动支撑臂12以支轴13为中心朝下方转动。随之,可动加热体41接近固定 加热体24,两加热部件40、 23,成为如图1和图2所示的闭合状态Q。
通过两加热部件40、 23变成闭合状态Q,固定加热体24的分割边缘部57和 可动加热体41的分割边缘部57被互相叠合。籍此,两加热体24、 41形成圆板。 另外,在两加热体24、 41之间,各加热体24、 41的开孔58被合到一起,从而形 成圆形的保持孔83。在各加热体24、 41的两侧面84,粘贴着薄片84 a ,该薄片 84 a由例如氟树脂和硅酮树脂等相对于被加热面其分离性较高的树脂组成。也可以 通过将氟树脂和硅酮树脂等树脂直接涂在各加热体24、 41的两侧面84上,来代替该薄片84a。在两加热体24、 41的两个侧面84,通过两加热体24、 41内的加热 体59发热。当两加热部件40、 23打开,固定加热体24以及可动加热体41分离开 时,在两加热体24、 41的分割边缘部57之间就形成空间S。借助该空间S,带有 保温材料的流体管,可相对于保持孔83插入和脱出。
其次,参照图8、图9说明采用第一实施方式的热熔胶合工具接合的带有保温 材料的流体管及其接合顺序。
如图8(a)所示,保温材料85,由泡沫聚乙烯等绝热材料组成,并做成圆筒状。 流体管Ml、 M2,是一种用保温材料85包覆由树脂和铜等组成的内管86之外表面 86a而做成的管件。在内管86的外表面86a和保温材料85的内周面之间,留设 有间隙G。籍此间隙G,在扩管部和弯曲部,使内管86容易插通保温材料85。在 连接流体管M1、 M2时,首先,如图8(b)所示,通过将保温材料85沿内管86的 长度方向移动,使两保温材料85相对向的端面85a互相离开,使内管86的一部 分从保温材料85露出。采用工具等,将两流体管M1、 M2内管86的露出部分连 接起来。其次,打开热熔胶合工具的两加热部件40、 23,将内管86从两加热体24、 41之间的空间S,插入到保持孔83内,闭合两加热部件40、 23,将内管86嵌在 保持孔83内。其次,如图8(c)所示,将两保温材料85的端面85 a推压接触到加 热体41(24)的两个侧面84上。随之,两保温材料85的端面85 a ,同时被加热体 41(24)两个侧面84加热,而熔融。熔融后,打开两加热部件40、 23,借助空间S, 让内管86从两加热体24、 41之间的保持孔83脱离。接下来,如图8(d)所示,在 将两加热部件40、 23从两保温材料85的端面85a拆下之后,立即在熔融状态下 将两保温材料85的端面85a互相挤压。其结果,如图9所示,两保温材料85的 两端面85a被热熔胶合。于是,在整个内管86的外周,形成热熔胶合的接缝87。
另外,采用第一实施方式的热熔胶合工具,通过按压各操作按钮53、 36,使 各卡凸起56、 39脱离各卡孔22、 11,就可以分别将固定连接臂25脱离固定支撑 臂2,将可动连接臂42脱离可动支撑臂12。随之,固定连接臂25的各端子61、 63从固定支撑臂2的各端子72、 73脱离,可动连接臂42的各端子65、 67从可动 支撑臂12的各端子74、 75脱离。这样,两加热部件40、 23相对于支架1可以安 上或卸下。所以,对于加热部件40、 23,可以更换成两加热体41、 24的外径,保持孔83的内径,各连接臂25、 42的长度都不相同的部件,安装到同一支架l上。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可得到以下作用效果。
(1)采用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热熔胶合工具,两保温材料85的端面85 a可 被热熔胶合而接合。因此,在两保温材料85的端面85 a之间难以产生间隙。籍此, 在内管86的外表面86a上不容易结露,可防止漏水。另外,因为是在内管86的 整个外周,形成热熔胶合接缝87,所以更不容易产生间隙。
(2) 可在打开两加热体24、 41的状态下,从两加热体24、 41之间的空间S嵌 入内管86。此后,在闭合两加热体24、 41,将内管86保持在两加热体24、 41之 间的保持孔83的状态下,通过将两保温材料85的端面85 a紧贴在各加热体24、 41的侧面84,来熔融两保温材料85的端面85 a 。然后,通过从保温材料85拆下 两加热部件40、 23之后,立即将两保温材料85的端面85a互相挤压,使两保温 材料85的端面85 a热熔胶合。因而,带有保温材料的流体管的接合作业可容易地 进行。另外,因为各加热体24、 41的侧面84,设置在内管86的整个外周,所以 两保温材料85的端面85 a之间的接合面积也可增大。
(3) 只要握住支架1,操纵操作杆76,就在可不直接触及固定加热体24及可动 加热体41的情况下,开闭两加热体24、 41。因而,带有保温材料的流体管的接合 作业可更容易地进行。
(4) 借助卡孔11及卡凸起39,下加热部件23的固定连接臂25可相对于支架1 的固定支撑臂2进行拆装,借助卡孔22及卡凸起56,上加热部件40的可动连接 臂42,可相对于支架1的可动支撑臂12进行拆装。籍此,可将下加热部件23及 上加热部件40变更成各种部件。
(5) 借助端子61、 72,电气线路60、 68可相对于下加热部件23的固定加热体 24内的加热体59进行拆装,借助端子65、 74,电气线路64、 70可相对于上加热 部件40的可动加热体41内的加热体59进行拆装。籍此,即使将下加热部件23 及上加热部件40变更为各种部件,都可使两加热体24、 41基于加热体59的发热 成为可能。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IO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另外,关于第二实施方式中与
12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部分,均省略其详细说明。
如图IO所示,在固定加热体206及可动加热体209的开孔212的内周面设置 有作为绝热构件的绝热材料223,用来抑制从各加热体206、209向内管86的传热。 绝热材料223呈半圆弧形,沿着各加热体206、 209开孔的212的圆周方向延伸。 在两加热部件208、 205被闭合的状态(如图IO所示的闭合状态Q),各加热体206、 209的开孔212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保持孔221。在此状态下,各加热体206、 209 的绝热材料223,形成沿着保持孔221圆周方向延伸的环。在各加热体206、 209 的绝热材料223的两侧缘,设置有向如图10(b)所示的Y方向凸出的导向部224。 导向部224,从各加热体206、 209的侧面222,朝保持孔221的轴线方向倾斜。绝 热材料223的厚度为T23。绝热材料223由聚氨酯和硅酮等发泡体和玻璃棉构成。
按照第二实施方式,可获得以下效果。
(1) 当内管86嵌在两加热部件208、 205间的保持孔221内时,绝热材料223 就介于各加热体206、 209和内管86的外表面86a之间。籍此,受各加热体206、 209的热作用,树脂制成的内管86被熔化、烧焦、变形等不良情况都可避免。
(2) 将保温材料85的端面85 a紧贴各加热体206、 209的侧面222的时候,绝 热材料223的导向部224,进入到内管86的外表面86 a和保温材料85的内周面之 间的间隙G内。籍此,如图10(b)、 (c)所示,保温材料85的内周面,由导向部224 的支撑面224 a引导,以使保温材料85的中心线C85和内管86的中心线C86 — 致。因而,可极力抑制在将截断了的保温材料85的端面85a进行热熔胶合时容易 产生的径向移位。另外,也容易将保温材料85的端面85 a紧贴在各加热体206、 209的被加热的侧面222上。
(第三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1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另外,有关第三实施方式中与 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部分,均省略其详细说明。
如图11所示,包含固定加热体306以及可动加热体309的侧面的侧壁321, 由容易加热的金属等的材料组成。在两加热体306、 309内,设有第一及第二加热 器324、 325。第一加热器324配置成与两侧壁321中的其中一方的内面323接触, 或者介入空间与之面对。另外,第二加热器325配置成与两侧壁321中的其中一方的内面323接触,或者介入空间层与之面对。在第一及第二加热器324、 325之间 夹有绝热部件326。绝热部件326抑制第一及第二加热器324、 325之间的传热。 另外,绝热部件326具有电绝缘性。绝热部件326,由聚氨酯和硅酮等泡沫体、玻 璃棉及陶瓷等制成。作为第一及第二加热器324、 325,有例如用一对电绝缘板, 夹持巻有热线的热板做成的加热器,或者陶瓷加热器等形式。通过第一及第二加热 器324、 325,各加热体306、 309的两侧壁321被加热。 '根据第三实施方式,可获得以下效果。
(1) 即使在被截断了的两种保温材料85的材质各异,其熔融温度也不同的情况 下,也可充分熔融两保温材料85的端面85 a 。因此,即使在被截断了的保温材料 85材质各异的情况下,也可通过热熔胶合法接合两种保温材料85。另外,在此情 况下,也可充分确保两保温材料85的接合强度。
(2) 通过利用第一及第二加热器324、 325的简单加热构造,可使各加热体306、 309的两侧壁321的表面322的加热温度,在两侧壁321之间各不相同。因而,即 使被截断了的保温材料85的材质各异,也可采用热熔胶合,很容易对两保温材料 85进行接合。
(3) 因为通过绝热部件326,第一及第二加热器324、 325之间的传热受到抑制, 所以可维持第一及第二加热器324、 325的设定温度。另外,由于其结构简单,所 以可实现上述绝热构造。
(第四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2 图15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另外,有关在第四实施 方式中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部分,均省略其详细说明。
如图12 图15所示,在支架401的头部402,设有前方打开的开口部402a 。 在头部402的两侧壁内面,设有沿着前后方向X延伸的一对移动导向部404。在支 架401的头部402,装有下加热部件405和上加热部件408。下加热部件405包括 下臂407和装在下臂407前端的下加热体406。上加热部件408包括上臂410和装 在上臂410前端的上加热体409。
下加热部件405,在下臂407的两侧壁,具有一对移动导向部411。移动导向 部411,相对于支架401的移动导向部404是可滑动的。籍此,下加热部件405,沿着前后方向X可移动地被支撑着。在下臂407的后部,设有用于支撑加热部件
408上臂410的一对托架407 a 。加热部件408的上臂410,通过支轴412,沿着上 下方向Z可转动地被支撑着。
在支架401内,组装有包含第一操作机构417及第二操作机构418的链接机构 416。在第一及第二操作机构417、 418中,装有作为操作机构的操作杆419。操作 杆419,跟可转动地被支撑在头部402的开口部402 a中的一对支轴420 —起转动。 第一操作机构417具有夹持操作杆419的两侧部的一副联动杆421。各联动杆421 装成与对应的支轴420方向相对。各联动杆421,以各支轴420为中心,与操作杆 419一起转动。在各联动杆421中形成有长孔422。在下臂407的下部,设有一对 联动轴423。各联动轴423,被卡在相对应的联动杆421的长孔422内。第二操作 机构418具有以两支轴420为中心,与操作杆419一起转动的一对联动杆424。在 各联动杆424中形成有长孔425。联动轴426被支撑在上臂410的两侧壁上。在联 动轴426的两端,可转动地被支撑着联动链接427。在各联动杆424的长孔425内, 卡有联动轴428。在联动轴428的两端,可转动地被支撑着各联动链接427。
图12表示两加热部件408、 405被闭合(闭合状态Q),容纳在支架401头部402 内的状态(容纳状态T)。在此情况下,第一操作机构417的两联动轴423,位于两 联动杆421的长孔422之后端附近。第二操作机构418的两联动轴428,位于两联 动杆424的长孔425之后端附近。
如图13所示,当将操作杆419稍微拉向握持部403时,则第一操作机构417 的两联动杆421,便与操作杆419一起转动。随之,各联动轴423,在各长孔422 内,从其后端向前端移动。而且,下臂407的两移动导向部411,沿着头部402的 两移动导向部404,移动到前方XF。其结果,两加热部件408、 405,保持闭合状 态Q不变的状态下,从支架401内,通过开口部402a凸出(凸出状态U)。此时, 与两臂410、 407的一部分和两加热体409、 406的全体,从支架401凸出,其凸出 尺寸为L。另一方面,因为第一操作机构417的两联动杆424,与操作杆419一起 转动,尽管各联动轴428在各长孔425内,从其后端向前端移动,但是因为两长孔 425内的联动轴428未被挤压,所以两加热部件408、 405闭合状态Q维持不变。
如图14所示,通过更大幅度地拉动操作杆419,第二操作机构418的两联动杆424便与操作杆419一起转动。于是,两长孔425内的联动轴428被挤压,该挤 压力通过联动链接427传递到上臂410,上臂410便以支轴412为中心朝上方转动。 随之,上加热体409相对于下加热体406,朝上方转动,两加热部件408、 405打 开(打开状态P)。另外,在此情况下,因为两联动轴423虽然位于两长孔422的前 端,但是未被压到两长孔422内,所以两加热部件408、 405的凸出状态U得以维 持。
另外,当松开操作杆419时,受弹簧420a弹性力的作用,操作杆419回复到 原来位置。因此,通过操作机构418的两联动杆424和两联动链接427,上臂410 以支轴412为中心,朝下方转动。随之,上加热体409相对于下加热体406朝下方 转动,两加热部件408、 405闭合(闭合状态Q)。并且,通过第一操作机构417的 两联动杆421,两加热部件408、 405被容纳在支架401内(容纳状态T)。
根据第四实施方式,可获得以下作用效果。
(1)因为可将两加热部件405、 408的加热体406、 409容纳在支架401内,所 以可谋求热熔胶合工具的小型化。因此,因为搬运和保管时体积不大,所以也可改 善热熔胶合工具使用的方便程度。
(第五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6 图18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另外,关于在第五实施 方式中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部分,均省略其详细说明。
如图16 图18所示,固定加热体506及可动加热体509,在两侧壁521的表 面522都有凹凸部525。该凹凸部525由多个峰526和多个谷527组成。峰526及 谷527,沿着保持孔520的圆周方向A和半径方向B交替地连续设置。大多数的 谷527都设置成包围峰526周边的圆环状。峰526的顶面526 a呈球面的一部分。 在峰526与谷527之间,设有从峰526的顶面526 a向谷527的底面527 a扩展的 圆环状斜面526b。另外,谷527的底面527a呈圆弧面的一部分。在峰526与谷 527之间,设有从谷527的底面527 a朝峰526的顶面526 a扩展的圆弧状斜面527b。 峰526 —侧的斜面526b与谷527 —侧的斜面527b,平滑地连续,邻接的谷527的 底面527 a之间也平滑地连续。包含各峰526的顶面526 a的平面与包含各谷527 的底面527 a的平面之间的距离H,换句话说,峰526高度,再换句话说,谷527的深度都是一样的。
按照第五实施方式,可获得以下效果。
(1) 即使是在保温材料85的端面85 a存在凹凸不平和倾斜面的情况下,保温材 料85的端面85a,也可通过沿着加热面522的凹凸部525推压而被变形。籍此, 保温材料85的端面85a和加热面522的接触面积增大。因此,保温材料85的端 面85 a受热而充分熔化。因而,被热熔胶合的两保温材料85的端面85 a之间的接 合强度得以提高。S卩,热熔胶合工具的使用方便程度变得更好。
(2) 凹凸部525具有峰526的顶面526 a 、包围峰526周边的环状的谷527、峰 526 —侧的斜面526b以及谷527 —侧的斜面527b。保温材料85的端面85 a ,被 推压到加热面522的凹凸部525上而被压縮。当将保温材料85脱开凹凸部525时, 则被压縮的保温材料85的端面85 a随之回复到原来状态。通过这种端面85 a的回 复,保温材料85从加热面522的分离变得更加容易。因而,热熔胶合工具的使用 方便程度变得更好。
上述各实施方式,也可如以下进行变更。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可将具有卡凸起的操作按钮设置在两支撑臂2、 12上,也 可将卡孔设置在两连接臂25、 42上。另外,也可省略操作按钮36、 53。也就是说, 在此情况下,只要相对于两支撑臂2、 12将两连接臂25、 42插入,相对于各卡孔 11、 22使各卡凸起39、 56卡上或松开就行。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相对于支架1将上加热部件40固定,而且相对于 加热部件40可转动地将下加热部件23支撑。另外,也可以相对于支架1可转动地 将两加热体24、 41支撑。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加热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在加热面设置多个小孔,并 从中喷吹热风的形式。另外,加热体59的电源也可以是电池。另外,还可以采用 将钨钼粉制成浆状物,并大致均匀地印刷在氧化铝的整个表面,再经烧成而得到的 电阻体。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各加热体24、 41的圆周角度为180度,但也可以例如为 90度。在此情况下,闭合的两加热体24、 41之间形成的保持孔83的一部分打开。 然后,内管86被插入该保持孔83,被两加热体24、 41夹持。将两加热体24、 41的加热面紧贴保温材料85的端面85a,与此同时,转动两加热体24、 41,熔化保 温材料的端面85a。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如图8 (a)所示的流体管M1、 M2的情况下,内管86 与保温材料85 —起被截断,但是也可以仅仅是保温材料85被截断的情况。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绝热材料223也可以采用在与保持孔221的中心线正交的 方向上可变形的弹性材料。在此情况下,处于闭合Q状态下的两加热部件208、205, 将内管86嵌于固定加热体206和可动加热体209之间的保持孔221内,起支撑部 作用的绝热材料223,介于两加热体206、 209的内周面和内管86的外表面86a之 间。当内管86的直径比保持孔221的外径更大的情况下,绝热材料223压接在内 管86的外表面86a上而变形。因此,可容易地将内管86嵌到保持孔221内。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可从绝热材料223省略导向部224。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可将绝热材料在圆周方向上截断成多段,在各绝热材料 之间设置空气层。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用于检测两侧壁321之一方的表面322(加 热面)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和用于检测另一方的表面322(加热面)温度的温度传感 器;和用于将第一及第二加热器324、 325温度,分别设定为多阶段的加热器温度 设定部;和用作控制机构的控制器。在此情况下,控制器根据来自一个温度传感器 及加热器温度设定部的检测信号,调节第一加热器324的设定温度,根据来自另一 个温度传感器及加热器温度设定部的检测信号,调节第二加热器325的设定温度。 籍此构成,可以控制第一及第二加热器324、 325,使在两侧壁321之间,其表面 322的温度不一样。此时,因为绝热部件326可抑制第一及第二加热器324、 325 之间的传热,所以第一及第二加热器324、 325的设定温度能得以维持。因此,即 使是在被截断的保温材料的材质各异,各保温材料的熔融温度也各异的情况下,两 保温材料的端面也能充分熔化。因此,即使是在被截断的保温材料的材质各异的情 况下,也可以采用热熔胶合接合两保温材料。另外,在此情况下,也可充分确保两 保温材料的接合强度。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空气层代替设于第一及第二加热器324、 325 之间的绝热部件326。在第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两加热部件405、 408的加热体406、 409的一部 分容纳在支架401内。另外,也可以仅相对于支架401的开口部402a让两加热体 406、 409接触或脱离。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虽然是在加热面522的凹凸部525,将包围各峰526的周 边的环状谷527设置成网眼状,不过,也可以将包围各谷527的周边的环状山526 设置成网眼状。
权利要求
1、一种热熔胶合工具,它是一种用于在包括内管和包覆内管的外周面的包覆材料的流体管中,将被截断的上述包覆材料彼此热熔胶合的热熔胶合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可开闭的加热体;上述各加热体具有一对相对向的外侧面;在上述两加热体处于闭合状态时,在上述两加热体之间,形成有用于保持上述内管的保持孔,在将上述内管保持在上述保持孔内的状态下,让与上述包覆材料接触的上述各加热体中的至少一方的外侧面发热。
2、 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热熔胶合工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两加热体,依靠上述两加热体的相对转动而开闭; 上述各加热体在与另一方加热体相对向的边缘部有一个开孔; 上述两加热体被闭合,借助上述各加热体开孔合到一起形成上述保持孔。
3、 根据权利要求2记载的热熔胶合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各加热体的外侧面,设有氟树脂制成的膜。
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记载的热熔胶合工具,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可转动地支撑上述两加热体的支架; 在上述支架上设有用于开闭上述两加热体的操作机构。
5、 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热熔胶合工具,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分别支撑上述一对加热体的一对支撑臂;和 支撑上述各支撑臂支架;和将上述各加热体联结在对应的上述各支撑臂的一对连接臂; 上述各连接臂,相对于对应的上述各支撑臂可装可卸。
6、 根据权利要求5记载的热熔胶合工具,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各加热体内具有加热器本体,在上述各连接臂和上述各支撑臂上分别设 有用于从上述支架给上述加热器本体供电的电气线路,还进一步包括用于电性连接 上述连接臂内的电气线路和上述支撑臂内的电气线路的端子。
7、 根据权利要求5或6记载的热熔胶合工具,其特征在于,上述一对支撑臂内的一方固定在上述支架内,另一方相对于上述一方的支撑臂 可以接触或脱离。
8、 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热熔胶合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各加热体中设有绝热构件,并使其位于上述保持孔的内周面。
9、亇艮做T乂个J安水TG车乂丄H'、J烈裕股甘丄兵,共干守他仕丁,上述各加热体的两外侧面可以发热,上述两外侧面的发热温度互不相同。
10、 根据权利要求9记载的热熔胶合工具,其特征在于,靠近上述两外侧面内之中的一个侧面设有第一加热器,靠近另一个侧面设有第 二加热器。
11、 根据权利要求io记载的热熔胶合工具,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加热器和上述第二加热器之间,配置有绝热部件。
12、 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热熔胶合工具,其特征在于, 包括一支架,用于支撑一对可开闭的臂; 上述两加热体相对于上述支架可以接触或脱离。
13、 根据权利要求12记载的热熔胶合工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两加热体,可配置在容纳于上述支架的容纳位置和从上述支架凸出的凸出位置。
14、 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热熔胶合工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各加热体,在发热的至少一方的外侧面具有凹凸部。
15、 一种流体管,包括内管和包覆内管外周面的包覆材料,其特征在于, 被截断的上述包覆材料的相对向的端面依靠热熔胶合被彼此接合。
16、 一种包覆材料的接合方法,它是一种在包括内管和包覆内管外周面的包覆 材料的流体管中,将被截断的上述包覆材料进行接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通过加热将被截断的上述包覆材料的相对向的至少一方的端熔融之后,让相 对向的端面彼此挤压,使之熔合。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熔胶合工具,流体管(M1、M2)包括内管(86)和包覆内管(86)外表面的保温材料(85)。在被截断的两保温材料(85)之间,设有将两保温材料(85)的端面(85a)热熔胶合而形成的接缝(87)。热熔胶合工具包括可相对转动地被支撑的一对加热部件(40、23)。各加热部件(40、23)包括通过加热器发热的加热体(41、24)。在处于闭合状态的两加热体(41、24)之间,形成有用于镶嵌内管(86)的保持孔(83)。在该保持孔(83)内嵌入了内管(86)的状态下,通过在各加热体(41、24)的加热面上,紧贴两保温材料(85)的端面(85a),就可充分将两保温材料(85)的端面(85a)熔融,将被截断的保温材料(85)彼此熔合。
文档编号B29C65/02GK101314257SQ20071018062
公开日2008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31日
发明者东谷博之, 春名一蹴 申请人:井上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