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瓶机的出瓶输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31082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吹瓶机的出瓶输送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吹瓶机的出瓶输送结构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吹瓶机的出瓶输送结构,特别涉及一种能用来输送 不同形态瓶体的出瓶输送结构。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6, 一般吹瓶机在瓶胚被吹塑完成之后,通常会由一机械手臂 81将吹塑成型的瓶体82夹送至一个输送带83上方,而后该机械手臂81会 松开,使瓶体82掉落到输送带83上,而由输送带83将瓶体82载送至预定 位置。由于瓶体82掉落至输送带83时,是呈瓶底821朝下的方式落下,因此 会在输送带83下方设置一个抽气道84,并且该输送带83开设有多数个孔 831,如此一来,当瓶体82落下时,便能将瓶体82吸附在输送带83上而不 会掉落。瓶体82之所以能被吸附在输送带83上,是因为内凹的瓶底821周缘是 呈平面状,因此当瓶体82落在输送带83上时,瓶底821与输送带83之间的 空气,会从孔831往抽气道84给抽走,使得瓶底821与输送带83之间呈现 负压状态,因此瓶体82能稳稳地吸附在输送带83 ^:输送前进。然而,目前瓶体的造型相当多,有些造型的瓶体其瓶底部份凹凸不平, 例如常见的五爪瓶,请参阅图7,所谓的五爪瓶的瓶体92是在瓶底部份具有 五个凸出部921所构成。这一类的瓶体92由于底部是凹凸不平的,在瓶体 92底部与输送带93之间无法形成封闭的空间,因此无法形成负压的状态, 瓶体掉落在输送带上时无法被吸附,便会东倒西歪,甚至是掉到输送带以外 的i也方。换言之,生产这一类瓶体的吹瓶机需要特别的输送装置来输送瓶体。因 此前述的抽气式输送带有必要再加以改良,使输送装置能输送不同形态的瓶 体。
实用新型内容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由可改变距离的两板体形成轨道供瓶体i 争置,再用吹气组吹送瓶体,而形成的吹瓶^几出^L输送结构,此 结构可以输送不同形态的弁瓦体。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吹瓶机的出瓶输送结构,其特征在于, 包含如下部件 一轨道组,其包括具有预定长度的两板体和一驱动件,其中 至少有一板体与所述驱动件连接,所述两板体的间距经所述驱动件的调整而 形成供瓶体跨置其中的轨道; 一吹气组,包括一风力源和一出气口,所述风 力源与出气口之间设有一阀门,而该出气口连接一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另 一端对应设置于可将瓶体沿所述轨道吹送的轨道组的预定位置。所述轨道组的两斧反体中每个板体均通过一个架体架设于一基座上,所述 二架体分别枢设于所述基座上,其一端分别连接所述板体,而其中一架体与 所述驱动件连接,且所述二架体之间则以一连杆枢接。上述结构可进一步具体为该二板体分别为第一板体与第二纟反体,所述 二架体分别为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所述基座上固设有第一枢座和第二枢座;所述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的顶端分别对应连接所述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所 述第一架体的中段枢设于所述第一枢座上,所述第二架体远离第二板体的一端枢设于第二枢座上;所述驱动件的一端连结所述第二架体的中段,另一端 枢接于基座上;所述连杆的一端连接第一架体远离开第一板体的一端,该连 杆的另一端则枢接于第二架体的位于该第二枢座与驱动件之间位置处。其中,所述二架体对应所述连杆分别设有用于调整连杆与二架体的枢设 位置的数个穿孔。用以改变连结两架体的连杆的枢设位置,使各板体的移动 得以距离改变,以达到配合不同吹瓶机及不同形式瓶体使用。其中,该驱动件为一气压缸。其中,该轨道组上对应其中一板体的位移行程设置一个可以调整二板体 之间相对位置的感应器。其中,所述感应器控制连接所述吹气组的阀门。其中,该风力源为一具有所述出气口的鼓风^L,所述鼓风^L还具有一排气口,且所述阔门设置于该鼓风机内。其中,该连接管相对于所述出气口的一端设有一吹气嘴。本实用新型采用可调整二板体间距形成可变化宽度的轨道,再配以吹气组作为动力输送并瓦体,^v而达到输送不同形态的并瓦体的目的;再者,由于所 设的连杆与二架体的枢设位置可通过不同穿孔得以调整,让各板体移动距离 也随之变化,可配合不同吹瓶机及不同形态瓶体使用。其结构简单、且广泛 应用于不同的吹瓶机输送不同形态的瓶体。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l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吹气组阀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之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之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现有技术中输送带吸附瓶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现有技术中输送带无法吸附五爪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l至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选用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出瓶输送结构是^皮设置于吹瓶^L出瓶单元的对 应位置,该出瓶输送结构包含有一轨道组1与一吹气组2。该轨道组1系架设于一基座10上,且该轨道组1具有两片延伸有预定长 度的板体,分别为一第一板体11与一第二板体12,该第一^1体11固设于一 第一架体13的顶端,第二板体12固设于一第二架体l4的顶端,该第一架体 13的中段枢设于基座10的第一枢座101上,而第二架体14远离该第二板体 12的一端枢设于该基座10的第二枢座102上,且该第二架体l4的中段与一 驱动件15连结,该第一架体13远离第一板体11的一端枢接一连杆l6,该 连杆16的另一端则枢接于该第二架体l4,且该连杆16与该第二架体"枢 接处位于该第二枢座102与该驱动件l5之间,使该驱动件15作动时能带动第一、二架体13、 14相对枢转,而使第一、二板体ll、 12相对靠近或远离, 以变化第一、二板体ll、 12之间的间距而形成轨道供瓶体跨置其中。本实施例中,该驱动件15为一气压缸,且该驱动件15相对于连结在第 二架体14的另一端枢设于该基座10上。该轨道组1上还设一个可以调整位 置的感应器17,该感应器17设置于第一枢座101上,使第一架体13枢转带 动第一板体11位移至预定位置时,能由感应器17感知并控制驱动件15停止 动作,以调整改变第一、二板体ll、 2之间的距离。该吹气组2具有一风力源,本实施例中该风力源为一鼓风机21,再结合 图2所示,该鼓风才几21具有一排气口 22与一出气口 23,且该鼓风才几21内 部具有一阀门24,轨道组1上的感应器17控制切换由排气口 22或出气口 23 吹出气体,而且该出气口 23设有一连接管25,该连接管25的另一端延伸至 对应轨道组1的预定位置,并在连接管25的末端设置一吹气嘴26,当瓶体 跨置于该第一、二板体ll、 12之间时能由该吹气嘴26吹出气体将瓶体沿该 專九道组1吹送。请参阅图3,吹瓶机的出瓶单元通常设有一机械手3以便将吹塑完成的 瓶体4夹送至出瓶输送结构。在瓶体4被送至出瓶输送结构之前,驱动件15是呈缩回的状态,使该第 一架体13与第二架体14呈张开状态,即如图3中所示的状态。而当机械手 3将瓶体4夹送至该笫一架体13与第二架体14之间的预定位置时,由吹瓶 机的控制装置控制驱动件15伸长,带动该第一架体13与第二架体14相对枢 转靠合,使该第一板体11与第二板体12相对位移。当该驱动件15带动第一架体13与第二架体14枢转至预定位置时,会由 该感应器17感知该第一架体13的位置,进而控制该驱动件15停止,如图4 所示,使该第一板体11与第二板体12之间形成一个恰可供瓶体4的颈部41 容置其中的轨道形态。另一方面,该感应器17的感知讯号会传送到吹瓶机的控制装置,从而控 制吹气组2的阀门24切换由出气口 23吹出气体,经连接管25由吹气嘴26 吹出气体,将板体11与第二板体12间所形成的轨道吹送至预定位置。由于第一板体ll与第二板体12并非夹住瓶体4的颈部41,而是使第一 板体11与第二板体12之间的间距仅供瓶体4的颈部41容置,让瓶体4能跨 置于该第一板体11与第二板体12之间。再加上吹塑完成的瓶体4的重量很 轻,因此由该吹气嘴26吹出的气体风力就能轻易地将并瓦体4吹送至预定位置。另外,第一板体11与第二板体12之间形成的轨道宽度可由改变感应器 17的位置来作调整,使不同形式的瓶体都能跨置于该第一板体11与第二板 体12间所形成之轨道上,再由该吹气嘴26吹出的气体风力将瓶体吹送至预 定位置,从而达到输送不同形态瓶体的功效。当然,本实用新型感应器17的设置方式,除了前述实施例中设置于第一 枢座101上感知该第一架体13的位置外,亦可将该感应器17设置于第二枢 座12感知第二架体14的位置;或者设置于其它适当处,感应第一板体ll或 第二板体12的位置,其设置位置虽然不同,但仍可达成相同的作用。而该吹气组2的风力源除了使用鼓风机外,亦可利用一般的空气压缩机 等作为风力源,也可达到相同功效。再请参阅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架体53 与第二架体54对应连杆56分别具有数个穿孔531、 541,令该连杆56与第 一架体53及第二架体54的枢设位置可通过所述穿孔531、 541作调整,从而 改变两板体51、 52移动的距离,以配合不同的吹瓶机,以适应不同形态的瓶 体^f争置其中。如此一来,比前述第一实施例有更广泛的应用。
权利要求1. 一种吹瓶机的出瓶输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部件一轨道组,其包括具有预定长度的两板体和一驱动件,其中至少有一板体与所述驱动件连接,所述两板体的间距经所述驱动件的调整而形成供瓶体跨置其中的轨道;一吹气组,包括一风力源和一出气口,所述风力源与出气口之间设有一阀门,而该出气口连接一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对应设置于可将瓶体沿所述轨道吹送的轨道组的预定位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瓶机的出瓶输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轨 道组的两板体中每个板体均通过一个架体架设于一基座上,所述二架体分别 枢设于所述基座上,其一端分别连接所述板体,而其中一架体与所述驱动件 连接,且所述二架体之间则以一连杆枢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吹瓶机的出瓶输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二板 体分别为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所述二架体分别为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所 述基座上固设有第一枢座和第二枢座;所述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的顶端分别 对应连接所述第 一板体与第二板体,所述第 一架体的中段枢设于所述第 一枢 座上,所述第二架体远离第二板体的一端枢设于第二枢座上;所述驱动件的 一端连结所述第二架体的中段,另一端枢接于基座上;所述连杆的一端连接 第一架体远离开第一板体的一端,该连杆的另一端则枢接于第二架体的位于 该第二枢座与驱动件之间位置处。
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吹瓶机的出瓶输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述二架体对应所述连杆分别设有用于调整连杆与二架体的枢设位置的数个穿孔。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瓶机的出瓶输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驱动 件为一气压缸。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瓶机的出瓶输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轨道 组上设置一感应器。
7、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吹瓶机的出瓶输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枢座或者第二枢座上设置一感应器。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瓶机的出瓶输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风力 源为一具有所述出气口的鼓风机,所述鼓风机还具有一排气口,且所述阀门 设置于该鼓风机内。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瓶机的出瓶输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连接管相对于所述出气口的一端设有一吹气嘴。
专利摘要一种吹瓶机的出瓶输送结构,其具有一轨道组与一吹气组。轨道组具有两板体,由驱动件带动两个板体作相对位移来调整两板体的间距形成轨道,以供瓶体跨置;而吹气组的风力源可由阀门切换从出气口吹出气体,出气口连接一连接管,连接管的另一端延伸到轨道组的预定位置,使瓶体跨置于两板体之间时能由连接管吹出气体将瓶体沿着轨道组吹送。
文档编号B29L22/00GK201089215SQ200720139108
公开日2008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14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14日
发明者罗致中 申请人:铨宝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