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膜、其制造方法及使用该光学膜的偏振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31776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学膜、其制造方法及使用该光学膜的偏振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膜、其制造方法及使用该光学膜的偏振片,更详细说,本发明涉及提高了光学膜之间的耐粘连性的光学膜、其制造方法及使用该光学膜的偏振片。
另外,本发明的光学膜为可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等离子体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场致发射显示器、电子纸显示器等各种显示装置的功能膜,其包括偏振片用保护膜、相位差板、反射板、视场角扩大膜、光学补偿膜、防眩膜、防反射膜、亮度提高膜、颜色修正滤色器、分色膜、紫外线或红外线阻断薄膜、防静电膜或导电性膜等。

背景技术
现今,由于汽车搭载显示器、大型电视机、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等的普及,各种显示装置之一的液晶显示装置(以下,也称为LCD)的需求量增高。与以往的CRT显示装置相比,由于LCD更节省空间、节省能源,其作为监视器广泛使用。而且作为TV用途也得到了进一步普及。这种LCD使用偏振膜、相位差膜等各种光学膜。
该LCD的基本结构是在液晶盒的两侧设置偏振片。偏振片只能透过一定方向极化面的光。因此,在液晶显示装置中,偏振片发挥着使电场产生的液晶取向变化可视化的重要作用。也就是说,偏振片的性能极大地左右着液晶显示装置的性能。偏振片通常的结构为在起偏器两侧层压保护膜。根据情况的不同,有时保护膜具有相位差补偿的功能。通过在液晶盒上层压具有该结构的偏振片,形成LCD。为了提高起偏器的耐久性,设置保护膜,以往,作为偏振片用保护膜,使用透明且具有良好物理、机械性质、由温度湿度引起的尺寸变化小的光学膜。
近年来,各种显示装置的需求量增加,这就要求提高所用光学膜的生产性。为了提高光学膜的生产性,必须加宽光学膜的宽度、提高制造步骤的速度。此外,为了使各种显示装置变薄,对光学膜也要求薄膜化、轻量化。而且,随着各显示装置的大画面化,还要求加宽光学膜的宽度。此外,为了提高生产性,卷绕长度也在加长。
此外,为了改善以光学膜机械强度为中心的膜特性、保存性、光学特性等,必须向光学膜中添加各种添加剂(例如,增塑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消光剂、导电性物质、防静电剂、阻燃剂、润滑剂等)。
以往,这类光学膜是用溶液流延制膜制造的,该方法包括,将树脂和各种添加剂溶解于溶剂中,形成胶浆,将该胶浆流延于环状支持体上,通过干燥步骤除去溶剂,卷绕膜。以溶液流延制膜法制造光学膜时,制膜后有时用拉幅机进行拉伸,调整其光学特性、平面性。
但是,随着为了使光学膜薄膜化、增加宽度、提高生产性而进行高速化以及增加卷绕长度,以往制品中未见的故障(例如,卷绕状态时膜的凸状故障、保存时膜的粘连等)变得明显。由于在偏振片加工、平板加工后,这些故障成为缺陷故障,因此必须避免。另外,“凸状故障”是指因制膜的时候卷绕过程中进入膜间的空气未被排出而残留、或者混入杂质而发生的“鼓起”。
尤其是加宽膜的宽度时,由于卷绕体自身的重量,中央发生弯曲,由于负重集中于中央部,因此,随时间推移(保管)而发生粘连故障、因局部的膜发生摩擦产生的膜隆起而导致的凸状故障的危险增高。
针对该薄膜化所伴随的明显故障,至今为止进行了研究。例如,公开了通过添加固体微粒调整膜一面和另一面之间的动摩擦系数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此外,还公开了用透湿度为1g/m2以下的包装材料包装卷绕于卷芯上的纤维素酯膜,由此抑制历时保管中的杂质故障、膜间的粘附故障的发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所述的方法在以往的宽度的光学膜的情况下被认为是有效的。但为了使光学膜变薄、加宽膜的宽度、提高生产性,近年来高速化以及增加卷绕长度得以发展,对于伴随着高速化以及增加卷绕长度而明显化的故障(例如,卷绕状态下膜的凸状故障、保存时的粘连等),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所述的方法是不充分的对策。
出于这种状况,期望开发下述光学膜、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及使用该光学膜的偏振片,所述光学膜可制成薄膜并加宽宽度,并且不存在出现下述故障发生的危险在很长的卷绕长度状态下经时间推移(保管)时的粘连故障、局部的膜发生摩擦产生的膜隆起而引起的凸状故障。
专利文献1特开2004-168981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5-10455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鉴于上述状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无下述故障发生危险的光学膜、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及使用该光学膜的偏振片,所述故障为薄膜/宽幅化,在长卷绕长度状态下历时(保管)时的粘连故障、伴随局部膜摩擦所致膜隆起发生的凸状故障。
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下述方案实现。
1.一种光学膜,其含有至少1种增塑剂,该光学膜如下制造将原料树脂溶解于溶剂中制成胶浆,再将胶浆流延于环状支持体上,形成湿膜,将上述湿膜从上述环状支持体上剥离,然后进行干燥,卷绕,制成辊状形态,其中,上述光学膜的总宽度为1500mm~4000mm,用TOF-SIMS(飞行时间型二次离子质量分析法(Time of flight 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metry)测定上述光学膜表面侧中央部存在的增塑剂的量,得到值A,用TOF-SIMS测定背面侧中央部存在的增塑剂的量,得到值B,由A和B通过式1求算值X,用TOF-SIMS测定上述光学膜表面侧端部存在的增塑剂的量,得到值A’,用TOF-SIMS测定背面侧端部存在的增塑剂的量,得到值B’,由A’和B’通过式2求算值X’,X和X’不同,且上述值X比上述值X’小, 式1X={A/(A+B)}×100 式2X’={A’/(A’+B’)}×100。
2.上述1所述的光学膜,其中,上述值X为20~49,且A≦B。
3.上述1或2所述的光学膜,其中,上述值X’比X大5~30,且A’≦B’。
4.上述1~3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膜,其中,上述辊状形态的光学膜具有1500m~10000m的总长度,卷外侧该光学膜的摩擦系数与卷芯侧该光学膜的动摩擦系数之比为0.95~1.05。
5.上述1~4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膜,其中,所述端部的宽度为端边与下述位置之间所确定的间隔,所述位置是以端边为基准点、且位于光学膜总宽度的10%~40%的任意位置。
6.上述1~5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膜,其中,所述原料树脂为纤维素酯。
7.上述1~6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膜,其中,所述光学膜在温度30℃、相对湿度80%下放置7天后的伸缩率以下述式3、下述式4表示时,各伸缩率均为-0.10%~+0.10%, 式3(处理后MD方向的长度-处理前MD方向的长度)/处理前MD方向的长度×100=MD方向伸缩率 式4(处理后TD方向的长度-处理前TD方向的长度)/处理前TD方向的长度×100=TD方向伸缩率。
8.上述1~7任一项所述光学膜的制造方法,该光学膜含有至少1种增塑剂,该光学膜是将原料树脂溶解于溶剂中制成的胶浆流延于环状支持体上,形成湿膜(web),将上述湿膜从上述环状支持体上剥离,然后进行干燥,卷绕,形成辊状形态而制造的,该制造方法中,将上述胶浆流延于环状支持体上,再从上述环状支持体上剥离所述湿膜期间,以不同温度加热上述湿膜宽方向的中央部和两侧端部,而且在上述环状支持体的前半部,中央部的加热温度比所述端部的加热温度高,在上述环状支持体的后半部,中央部的加热温度比所述端部的加热温度低。
9.上述8所述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环状支持体的前半部,中央部的加热温度比两侧端部的加热温度高1℃~20℃。
10.上述8或9所述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环状支持体的后半部,中央部的加热温度比两侧端部的加热温度低1℃~20℃。
11.上述8~10任一项所述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端部的宽度为两侧端边分别与下述位置之间所确定的间隔,所述位置是分别以两侧端边为基准点、且位于湿膜总宽度10%~40%的任意位置。
12.上述8~11任一项所述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辊状形态的光学膜长度为1500m~10000m。
13.一种偏振片,其使用上述1~7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膜。
发明的效果 可提供不存在发生下述故障危险的光学膜、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及使用该光学膜的偏振片,可实现高生产效率化,所述故障为薄膜化、宽幅化的卷绕长度较长的卷随时间推移(保管)时的粘附故障、局部膜摩擦引起的膜隆起而导致的凸状故障。



[图1]是以溶液流延制膜法制备光学膜的制造装置的简图。
[图2]是以溶液流延制膜法制备光学膜的其它制造装置的模式图。
[图3]是沿图1(a)的B-B’的截面放大简图。
[图4]是图1(b)P所示部分的截面放大简图。
[图5]是图4中Q所示部分的平面放大简图。
[图6]是使用本发明光学膜的偏振片的截面简图。
符号说明 1a~1d 制造装置 101 溶液流延制膜步骤 101a 镜面带状金属流延带 101b 模头 101c 加热装置 101c1 外箱 101d1~101d6 加热风供给管 101d7 排气管 101e1 第1加热风喷头 101e11 加热风喷口 101e2 第2加热风喷头 101e21 加热风喷口 101e3 第3加热风喷头 101e31 加热风喷口 101e4 第4加热风喷头 101e41 加热风喷口 101e5 第5加热风喷头 101e51 加热风喷口 101e6 第6加热风喷头 101e61 加热风喷口 102 拉伸步骤 103 干燥步骤 104 卷绕回收步骤 2 胶浆 4 光学膜 5 偏振片 501 起偏器 502 保护膜 E、F、G 宽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照图1~图6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图1为以溶液流延制膜法制备光学膜的制造装置的简图。图1(a)为流延后,输送至拉幅机,随后经干燥步骤进行干燥的情况下,以溶液流延制膜法制备光学膜的制造装置的立体简图。图1(b)为沿图1(a)中A-A’的截面简图。
图中,1a表示以溶液流延制膜法制备光学膜的制造装置。制造装置1a具有溶液流延制膜步骤101、拉伸步骤102、干燥步骤103和卷绕回收步骤104。
溶液流延制膜步骤101具有连续运行的环状支持体的镜面带状金属流延带(以下,称为支持体带)101a、流延模头101b和加热装置101c,所述流延模头101b将光学膜形成用的树脂溶解于溶剂中形成的胶浆2(参照图4)流延于支持体带101a上;所述加热装置101c将流延于支持体带101a上的胶浆2(参照图4)在可从支持体带101a上剥离的状态下,加热除去溶剂。101c1表示干燥箱、101d1~101d7表示配设于干燥箱101c1上的加热风供给管,101d7表示排气管。支持体带101a通过保持辊101a1和保持辊101a2而保持,随着保持辊的旋转,支持体带101a成为在保持辊101a1和保持辊101a2之间旋转移动(图中的箭头方向)的状态。3表示从流延于支持体带101a上的胶浆中除去溶剂,制成可从支持体带101a上剥离的状态,再剥离固化的湿膜的剥离点、4表示剥离的光学膜。关于溶液流延制膜步骤101,通过图3~图5进行详细说明。
拉伸步骤102具有外箱102a、拉幅拉伸装置102d,其中,所述外箱102a具有干燥风导入口102b和排出口102c,所述拉幅拉伸装置102d可放入外箱102a中。拉幅拉伸装置102d中所用的拉幅机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列举,例如,铗式拉幅机、针栓式拉幅机等,可根据需要选择使用。此外,干燥风导入口102b和排出口102c可以互换。经拉伸步骤102拉伸成必要的宽度,考虑到擦伤划痕、收缩率、变形等,优选光学膜中含有的溶剂量为5质量%~30质量%。
干燥步骤103具有干燥箱103a、输送光学膜4的上部输送辊103d和下部输送辊103e,所述干燥箱103a具有干燥风导入口103b和排出口103c。上部输送辊103d和下部输送辊103e上下为一组,由多组构成。103f表示将来自拉伸步骤102的光学膜4输送至干燥步骤103的输送辊。关于配置于干燥步骤103的输送辊的数量,根据干燥条件、方法、制造的光学膜的长度等的不同而适当设定。上部输送辊103d和下部输送辊103e设置为不通过驱动源旋转驱动的自由旋转辊。另外,在从干燥步骤至卷绕步骤之间,并非全部使用自由旋转输送辊,通常,必须设置1根~数根输送用驱动辊(由驱动源旋转驱动的辊)。基本上,由于输送用驱动辊以通过其驱动来输送光学膜为目的,具有通过夹子、吸力(空气的吸引)等,使光学膜的输送和驱动辊的旋转同时进行的机构。
卷绕回收步骤104具有卷绕装置(未图示),将干燥结束后的光学膜4以必要量的长度卷绕于卷芯上。104a表示卷绕于卷芯上的辊状光学膜。此外,为了防止卷绕后收缩所导致的擦伤划痕、卷绕松弛等,优选将卷绕时的温度冷却至室温。在以图2(a)~图2(c)所示溶液流延制膜法制造光学膜的制造装置的截面简图的情况也相同。所用的卷绕机可以是通常使用的卷绕机,可按照定张力法、定转矩法、锥形拉伸法(テ—パ—テンシヨン法)、内部应力恒定的程序拉伸控制法等卷绕方法进行卷绕。
图2为以溶液流延制膜法制造光学膜的其它制造装置的模式图。图2(a)为下述情况下以溶液流延制膜法制造光学膜的制造装置的模式图,所述情况为在流延后,经干燥步骤预干燥后,输送至拉幅机,以另外的后干燥步骤进行最终干燥。图2(b)为下述情况下以溶液流延制膜法制光学膜的制造装置的模式图,所述情况为在流延后,经干燥步骤预干燥,然后以另外的干燥步骤进行最终干燥。图2(c)为下述情况下以溶液流延制膜法制造光学膜的制造装置的模式图,所述情况为在流延后,经干燥步骤进行干燥。
对图2(a)所示以溶液流延制膜法制造光学膜的制造装置的模式图进行说明。图中,1b表示以溶液流延制膜法制造光学膜的制造装置。制造装置1b具有流延步骤101、第1干燥步骤105、拉伸步骤102、第2干燥步骤106和卷绕回收步骤104。与图1(a)所示制造装置的区别在于,在经拉伸步骤102拉伸之前,将从支持体带101a上剥离的光学膜4经第1干燥步骤105进行干燥。其它步骤与图1(a)所示制造装置1a相同。
第1干燥步骤105具有干燥箱105a、输送光学膜4的上部输送辊105d和下部输送辊105e,所述干燥箱105a具有干燥风导入口105b和排出口105c。上部输送辊105d和下部输送辊105e上下为一组,由多组构成。可通过第1干燥步骤105调整进入拉伸步骤102(与图1(a)的拉伸步骤相同)前的光学膜4中含有的溶剂量。
第2干燥步骤106具有干燥箱106a、输送光学膜4的上部输送辊106d和下部输送辊106e,所述干燥箱106a具有干燥风导入口106b和排出口106c。上部输送辊106d和下部输送辊106e上下为一组,由多组构成(由与图1(a)所示干燥步骤105相同的结构构成)。其它符号与图1(a)相同。
对图2(b)所示以溶液流延制膜法制造光学膜的制造装置的模式图进行说明。图中,1c表示以溶液流延制膜法制造光学膜的制造装置。制造装置1c具有流延步骤101、第1干燥步骤105、第2干燥步骤107和卷绕回收步骤104。第2干燥步骤107具有干燥箱107a、输送光学膜4的上部输送辊107d和下部输送辊107e,所述干燥箱107a具有干燥风导入口107b和排出口107c。上部输送辊107d和下部输送辊107e上下为一组,由多组构成(由与图1(a)所示干燥步骤105相同的结构构成)。与图2(a)所示制造装置的区别在于,无拉伸步骤。因此,经图2(a)拉伸步骤干燥的部分通过第2干燥步骤107进行,因此优选第2干燥步骤107比图2(a)所示第2干燥步骤106长。从支持体带上剥离的光学膜4通过第1干燥步骤105和第2干燥步骤107进行干燥,经卷绕回收步骤104进行卷绕回收。其它符号与图1(a)、(b)相同。
对图2(c)所示以溶液流延制膜法制造光学膜的制造装置的模式图进行说明。图中,1d表示以溶液流延制膜法制造光学膜的制造装置。制造装置1d具有流延步骤101、干燥步骤108和卷绕回收步骤104。与图2(b)所示制造装置的区别在于,无第1干燥步骤。从支持体带上剥离的光学膜4通过干燥步骤108进行干燥,经卷绕回收步骤104进行卷绕回收。干燥步骤108具有干燥箱108a、输送光学膜4的上部输送辊108d和下部输送辊108e,所述干燥箱108a具有干燥风导入口108b和排出口108c。上部输送辊108d和下部输送辊108e上下为一组,由多组构成(由与图2(a)所示干燥步骤106相同的结构构成,但是由于具有第1干燥步骤105(参照图2(a))的功能,所以全体长度延长)。其它符号与图1(a)相同。
下面就图1、图2(a)~图2(c)所示各步骤中光学膜的溶剂残留量进行说明。
图1的情况时,经流延步骤101流延后,考虑到从支持体带上剥离时残留应力的均匀性、拉伸性、尺寸稳定性、干燥时的收缩性等,从支持体带101a上剥离的光学膜的残留溶剂量为50质量%~250质量%,优选80~140质量%(与图2(a)~图2(c)的情况相同)。
考虑到在干燥部光学膜伸缩率的调整、擦伤划痕等,优选在拉伸步骤102中经拉幅机拉伸装置102d处理后光学膜的溶剂残留量为5质量%~30质量%,更优选为6质量%~25质量%。
考虑到干燥步骤的负荷、保存时的尺寸稳定性伸缩率等,优选经干燥步骤103干燥处理后的光学膜的溶剂残留量为0.1质量%~15质量%。
图2(a)的情况时,考虑到拉伸步骤102中的干燥负荷、拉伸步骤的拉伸性等,优选经第1干燥步骤105干燥处理后的光学膜的溶剂残留量为5质量%~40质量%,更优选为10~35质量%。拉伸步骤102结束后的溶剂残留量与为图1的情况时相同,经第2干燥步骤106干燥结束后的溶剂残留量与经图1干燥步骤103干燥结束后时的情况相同。
为图2(b)的情况时,经第1干燥步骤105干燥处理后的光学膜的溶剂残留量与图2(a)时的情况相同。经第2干燥步骤107干燥结束后的溶剂残留量与经图1干燥步骤103干燥结束后时的情况相同。
为图2(c)的情况时,经干燥步骤108干燥结束时的情况下的光学膜的溶剂残留量与经图1干燥步骤103干燥结束后时的情况相同。
本发明中的溶剂残留量(质量%)的值是通过下述方法求算的值,所述方法为将一定大小的光学膜在115℃干燥1小时后的树脂膜的质量作为F,干燥前光学膜的质量作为E时,通过((E-F)/F)×100=残留溶剂量(质量%)求算。
在图1、图2(a)所示拉伸步骤后的干燥步骤、图2(b)、图2(c)所示干燥步骤中,可单独使用加热空气、单独使用红外线等或组合使用加热空气和红外线干燥。从简便性的角度考虑,优选用加热空气进行。虽然干燥温度因进入干燥步骤时的树脂膜的残留溶剂量而异,但考虑到干燥时间、收缩偏差、伸缩量的稳定性等,优选在30℃~180℃范围根据残留溶剂量对干燥温度进行适当选择决定,可以在恒定的温度下进行干燥,也可以在分成多个温度段下进行干燥。
以图1、图2(a)~图2(c)所示溶液流延制膜法制造的光学膜的膜厚因使用目的而异,但在图7所示偏振片中作为保护膜使用时,所述光学膜膜厚为20μm~120μm,优选40μm~100μm。
图3为沿图1(a)B-B’的截面放大简图。
加热装置101c具有干燥箱101c1、第1加热风喷头101e1、第2加热风喷头101e2、第3加热风喷头101e3、第4加热风喷头101e4、第5加热风喷头101e5、第6加热风喷头101e6、排气管101d7(参照图1)和加热风供给管101d1~101d6。101e11表示第1加热风喷头101e1的加热风喷口。101e21表示第2加热风喷头101e2的加热风喷口。101e31表示第3加热风喷头101e3的加热风喷口。101e41表示第4加热风喷头101e4的加热风喷口。101e51表示第5加热风喷头101e5的加热风喷口。101e61表示第6加热风喷头101e6的加热风喷口。
第1加热风喷头101e1和第3加热风喷头101e3是用于干燥流延于支持体带101a前半部上的胶浆的两端而设置的,第2加热风喷头101e2是用于干燥流延于支持体带101a前半部上的胶浆的中央部而设置的。
第4加热风喷头101e4和第6加热风喷头101e6是用于干燥流延于支持体带101a后半部上的胶浆的两端而设置的,第5加热风喷头101e5是用于干燥流延于支持体带101a后半部上的胶浆的中央部而设置的。
图4为图1(b)P所示部分的放大截面简图。
流延于支持体带101a上的胶浆2随着支持体带101a的旋转移动(图中箭头方向)的进行依次利用来自各加热风喷口的加热风进行吹风,除去胶浆中的溶剂,形成湿膜,成为可从支持体带101a上剥离状态的固化光学膜4,输送至下一步骤。
在本发明中,支持体带101a的前半部是指保持于保持辊101a1和保持辊101a2之间的支持体带101a的上侧部分,支持体带101a的后半部是指保持于保持辊101a1和保持辊101a2之间的支持体带101a的下侧部分。
第2加热风喷头101e2如下设置,使支持体带101a前半部的差不多全部长度都能被加热风吹到。第1加热风喷头101e1(参照图3)和第3加热风喷头101e3(参照图3)均按照与第2加热风喷头101e2同样的状态设置。
第5加热风喷头101e5如下设置,使支持体带101a后半部的差不多全部长度都能被加热风吹到。第4加热风喷头101e4(参照图3)和第6加热风喷头101e6(参照图3)均按照与第5加热风喷头101e5同样的状态设置。
此外,在图3、图4的示例中,虽然配置加热风喷头作为加热胶浆的加热装置,用于向胶浆吹加热风,但加热装置并不限于该示例。例如,为了加热带的里侧,可在用保持辊保持的支持体带间设置同样的加热风喷头,也可用加热风以外的方法进行加热。
图5为图4的Q所示部分的平面放大简图。
图中,E(G)表示流延于支持体带101a上的胶浆2的端部宽度,F表示中央部的宽度。考虑到端部和中央部存在增塑剂的量用TOF-SIMS的检测值,优选端部宽度E为胶浆2的端边与下述位置之间所确定的间隔,所述位置是以胶浆2的端边201a为基准点,且位于胶浆2总宽度的10%~40%的任意位置。考虑到端部和中央部存在增塑剂的量用TOF-SIMS的检测值,优选端部宽度G为胶浆2的端边与下述位置之间所确定的间隔,所述位置是以胶浆2的端边201b为基准点,且位于胶浆2总宽度的10%~40%的任意位置。另外,本图所示端部宽度E(G)的定义也适用于用图1、图2所示制造装置制造的光学膜的端部宽度。此外,本发明的端部是指本图所示端部宽度E(G)所示的两侧端部中的至少一个。
使用图1~图5所示制造装置,将原料树脂溶解于溶剂中制成的胶浆流延于支持体带上,形成湿膜时,用不同温度的加热风加热湿膜宽方向的中央部和两侧的端部,在支持体带的前半部,使中央部加热温度高于端部加热温度,在支持体带的后半部,使中央部加热温度低于端部加热温度。
在支持体带的前半部,中央部加热温度与端部加热温度相同或低于端部加热温度时,由于宽方向端部和中央部存在增塑剂的量用TOF-SIMS的检测值与期望值不同,在保管辊状光学膜时,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粘连现象(クツツキ)、凸状故障,因此不优选。
在支持体带的前半部,考虑到所设计的宽方向的端部和中央部存在增塑剂的量用TOF-SIMS的检测值等,优选中央部加热温度比端部加热温度高1℃~20℃。
在支持体带的后半部,中央部加热温度与端部加热温度相同或高于端部加热温度时,由于宽方向端部和中央部存在增塑剂的量用TOF-SIMS的检测值与期望值不同,在保管辊状光学膜时,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粘连现象、凸状故障,因此不优选。
在支持体带的后半部,考虑到所设计的宽方向的端部和中央部存在增塑剂的量用TOF-SIMS测得的检测值等,优选中央部加热温度比端部加热温度低1℃~20℃。
使用图1~图5所示制造装置,制造的光学膜的宽度为1500mm~4000mm。宽度小于1500mm时,生产效率低,无法满足LCD的大画面化,因此不优选。大于4000mm时,操作困难,随着辊状光学膜自身重量的增大,发生故障的危险增大,伴随装置巨大化而产生的维持管理负担加大,出于以上原因等,不优选大于4000mm。
使用图1~图5所示制造装置,以本发明的制造方法进行制造,得到卷绕于卷芯上的全长1500m~10000m的辊状形态的光学膜,考虑到辊状光学膜保管时随时间推移所致凸状故障的发生,优选该光学膜卷外侧光学膜的动摩擦系数相对于卷芯侧光学膜的动摩擦系数之比为0.95~1.05。此外,卷芯侧是指由卷绕起始处开始至100m处,卷外侧是指由终端开始至内侧100m的长度。
关于动摩擦系数,用Tester产业(株)制造的摩擦测定器,在温度23℃、湿度55%RH的环境条件下,以100mm/min的测定速度,施加300g的荷重,对分别由卷芯侧和卷外侧算起10m的部分处、以总宽度截取的长50cm的试样的中央部(距离宽中点200mm处所夹的部分)和端部(距离两端边200mm的部分)进行测定。其它条件按照JISK-7125进行。
动摩擦系数的计算方法 上述所得动摩擦阻力除以测定时的荷重所得的值即为动摩擦系数,动摩擦系数为对应于所测定次数求算的平均值。
使用图1~图5所示制造装置,以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光学膜,以用TOF-SIMS测定的值A为光学膜表面侧中央部存在增塑剂的量,以用TOF-SIMS测定的值B为里面侧中央部存在增塑剂的量,由A和B通过式1求算值X,以用TOF-SIMS测定的值A’为光学膜表面侧端部存在增塑剂的量,以用TOF-SIMS测定的值B’为里面侧端部存在增塑剂的量,由A’和B’通过式2求算值X’,X和X’不同,且上述值X比上述值X’小。此外,用TOF-SIMS测定的端部是指两侧端部中的至少一个端部。
式1 X={A/(A+B)}×100 式2 X’={A’/(A’+B’)}×100 值X和值X’相同时,由于未实现增塑剂局部存在于单面侧,无法达到防止粘附的效果,不能得到本发明的效果,因此不优选。
值X比上述值X’大时,由于无法达到防粘附效果,不能得到本发明的效果,因此不优选。
此外,将与支持体带相接触的一侧称为里面侧,与支持体带不相接触的一侧称为表面侧。
考虑到膜的物理特性、尤其是卷绕性、耐粘附性、偏振片加工性、涂布性等,优选值X为20~49,且A≦B。
考虑到膜的物理特性、尤其是耐粘附性等,优选值X’比X大5~30,且A’≦B’。
考虑到辊状光学膜保管时因随时间推移所致的凸状故障的发生,使用图1~图5所示制造装置、以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光学膜在温度30℃、相对湿度80%放置7天后,优选其伸缩率为-0.10%~+0.10%。
图6为使用本发明光学膜的偏振片的截面简图。
图中,5表示偏振片。偏振片5包括起偏器501和层压于起偏器501两侧的保护膜502。根据情况的不同,保护膜有时具有相位差补偿的功能。通过将具有该结构的偏振片层压于液晶盒,制成LCD。本图所示的保护膜502为本发明的光学膜。
使用图1~图5所示制造装置、以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制造出薄而宽幅化的卷绕长度较长的光学膜,由此可获得如下所列举的效果。
1.可实现薄而宽幅化的光学膜的长卷绕长度化、可提高生产效率、可应对LCD的大画面化以及LCD需求的增加。
2.由于不会发生保管时随时间推移所致的粘连现象、凸状故障,可提高合格率,提高生产效率。
以下,就本发明的光学膜中使用的树脂进行说明。作为光学膜中使用的树脂,使用透明、具有良好物理、机械性质、对温湿度而言的尺寸变化小的树脂,可以列举,纤维素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芳酯树脂、聚砜树脂、聚醚砜树脂、降冰片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丙烯酸酯树脂、聚酯树脂等。在这些树脂中,特别优选使用纤维素酯树脂。以下,对纤维素酯树脂进行说明。
作为本发明制膜用的纤维素酯树脂,优选纤维素的低级脂肪酸酯树脂。纤维素低级脂肪酸酯树脂中的低级脂肪酸优选碳原子数为6以下的脂肪酸,可以列举特别优选的例子,如,纤维素乙酸酯、纤维素丙酸酯、纤维素丁酸酯等纤维素的低级脂肪酸酯。
此外,除上述外,还可使用特开平10-45804号、特开平8-231761号、美国专利第2,319,052号等记载的纤维素乙酸酯丙酸酯、纤维素乙酸酯丁酸酯、纤维素乙酸酯丙酸酯丁酸酯等混合脂肪酸酯。在上述记载中,作为最优选使用的纤维素低级脂肪酸酯为纤维素三乙酸酯(以下,称为TAC)、纤维素乙酸酯丙酸酯。
优选本发明所用纤维素酯的平均分子量为70,000~250,000,因为其成型时的机械强度强,形成适当的胶浆粘度,更优选为80,000~150,000。
作为本发明所用的纤维素酯,具有乙酰基和/或丙酰基作为取代基,乙酰基的取代度为X,丙酰基的取代度为Y时,优选同时满足下述式(I)和(II)的纤维素酯。
(I)2.3≦X+Y≦3.0 (II)0≦X≦2.5 特别优选同时满足下述式(III)和(IV)(V)的纤维素酯。
(III)2.3≦X+Y≦2.85 (IV)1.5≦X≦2.5 (V)0.1≦Y≦1.0 酰基取代度的测定方法可按照ASTM-D817-96的规定进行测定。
目前为止,若使用取代度小于2.85的纤维素酯,则有时尺寸稳定性降低,但通过使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即使使用取代度低的纤维素酯也可得到具有良好尺寸稳定性的膜。
纤维素酯可以单独为由棉绒合成的纤维素酯或由木材纸浆合成的纤维素酯,也可以将由棉绒合成的纤维素酯和由木材纸浆合成的纤维素酯混合使用。如果在从支持体或鼓上剥离方面存在问题,则优选多使用从支持体或鼓上剥离性好的由棉绒合成的纤维素酯,这样可以提高生产性。混合使用由木材纸浆合成的纤维素酯时,优选由棉绒合成的纤维素酯的比例为40质量%以上,因为这样剥离性的效果明显,更优选由棉绒合成的纤维素酯的比例为60质量%以上,最优选单独使用由棉绒合成的纤维素酯。
作为制作胶浆时使用的溶剂,只要是可溶解纤维素酯的溶剂,任何一种都可以,即使单独不能溶解纤维素酯的溶剂,但在与其它溶剂混合后可溶解纤维素酯的溶剂也可使用。通常使用含作为良溶剂的二氯甲烷和纤维素酯的不良溶剂的混合溶剂,且优选使用混合溶剂中不良溶剂含量为4~30质量%的混合溶剂。
此外,作为可使用的良溶剂,可以列举,二氯甲烷、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戊酯、丙酮、四氢呋喃、1,3-二氧杂环戊烷、1,4-二噁烷、环己酮、甲酸乙酯、2,2,2-三氟乙醇、2,2,3,3-六氟-1-丙醇、1,3-二氟-2-丙醇、1,1,1,3,3,3-六氟-2-甲基-2-丙醇、1,1,1,3,3,3-六氟-2-丙醇、2,2,3,3,3-五氟-1-丙醇、硝基乙烷等,可以列举,二氯甲烷等有机卤素化合物、二氧杂环戊烷衍生物、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丙酮等作为优选的有机溶剂(即,良溶剂)。
作为纤维素酯的不良溶剂,可以列举,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仲丁醇、叔丁醇等碳原子数1~8的醇、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乙酸丙酯、单氯苯、苯、环己烷、四氢呋喃、甲基溶纤剂、乙二醇单甲基醚等,这些不良溶剂可单独使用或将2种以上适当组合使用。
作为本发明可用的增塑剂,没有特别限制,可优选使用磷酸酯类增塑剂、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偏苯三酸酯类增塑剂、均苯四酸类增塑剂、乙醇酸酯类增塑剂、柠檬酸酯类增塑剂、聚酯类增塑剂等。
可以优选使用如下的增塑剂磷酸酯类中的磷酸三苯酯、磷酸三甲苯酯、磷酸甲苯基二苯基酯、磷酸辛基二苯基酯、磷酸联苯基二苯基酯、磷酸三辛酯、磷酸三丁酯等;苯二甲酸酯类中的苯二甲酸二乙酯、苯二甲酸二甲氧基乙酯、苯二甲酸二甲酯、苯二甲酸二辛酯、苯二甲酸二丁酯、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苯二甲酸丁基苯甲基酯等;作为偏苯三酸类增塑剂,有偏苯三酸三丁酯、偏苯三酸三苯酯、偏苯三酸三乙酯等;作为均苯四酸酯类增塑剂,有均苯四酸四丁酯、均苯四酸四苯酯、均苯四酸四乙酯等;乙醇酸酯类中的甘油三乙酸酯、甘油三丁酸酯、邻苯二甲酸乙酯乙醇酸乙酯、邻苯二甲酸乙酯乙醇酸甲酯、邻苯二甲酸丁酯乙醇酸丁酯等;作为柠檬酸酯类增塑剂,有柠檬酸三乙酯、柠檬酸三正丁酯、乙酰基柠檬酸三乙酯、乙酰基柠檬酸三正丁酯、乙酰基柠檬酸三正(2-乙基己酯)等。作为聚酯类增塑剂,可以使用脂肪族二元酸、脂环式二元酸、芳香族二元酸等二元酸和二元醇的共聚物。作为脂肪族二元酸,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己二酸、癸二酸、邻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1,4-环己基二羧酸等。
作为二元醇,可以使用乙二醇、二乙二醇、1,3-丙二醇、1,2-丙二醇、1,4-丁二醇、1,3-丁二醇、1,2-丁二醇等。这些二元酸和二元醇可以分别单独使用,也可将2种以上混合使用。考虑到与纤维素酯的相容性,优选聚酯的分子量以重均分子量计为500~2000的范围。
此外,本发明特别优选使用200℃时蒸汽压小于1333Pa的增塑剂,更优选蒸汽压为666Pa以下的增塑剂,进一步优选蒸汽压为1~133Pa的化合物。具有不挥发性的增塑剂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列举,亚芳基双(磷酸二芳酯)、磷酸三甲苯酯、偏苯三酸三(2-乙基己酯)、上述聚酯增塑剂等。这些增塑剂可单独使用也可并用2种以上。
关于增塑剂的用量,考虑到尺寸稳定性、加工性等,相对于纤维素酯,可添加1~40质量%增塑剂,优选在3~20质量%范围内添加,更优选4~15质量%。小于3质量%时,分切加工、打孔加工时,无法得到光滑的截面,多产生切割屑。
优选在本发明的膜中添加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等。作为上述抗氧化剂,优选使用受阻酚类化合物,可以列举,2,6-二叔丁基对甲酚、季戊四醇-四[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三乙二醇-双[3-(3-叔丁基-5-甲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1,6-己二醇-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2,4-双(正辛硫基)-6-(4-羟基-3,5-二叔丁基苯胺基)-1,3,5-三嗪、2,2-硫联-二亚乙基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十八烷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N,N’-六亚甲基双(3,5-二叔丁基-4-羟基-氢化肉桂酰胺(ヒドロシンナマミド))、1,3,5-三甲基-2,4,6-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苯、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异氰尿酸酯等。特别优选2,6-二叔丁基对甲酚、季戊四醇-四[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三乙二醇-双[3-(3-叔丁基-5-甲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此外,例如,还可将N,N’-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基]肼等肼类金属钝化剂、三(2,4-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酯等磷类加工稳定剂组合使用。关于这些化合物的添加量,相对于纤维素酯以质量比例计,优选为1ppm~1.0%,更优选为10~1000ppm。
除此之外,还可添加高岭土、滑石、硅藻土、石英、碳酸钙、硫酸钡、氧化钛、氧化铝等无机微粒、钙、镁等碱土类金属的盐等热稳定剂。
以本发明制造方法制造的光学膜由于具有高尺寸稳定性,可用于偏振片或液晶显示用材料等,此时,为了防止偏振片或液晶等的劣化,优选使用紫外线吸收剂。
作为紫外线吸收剂,优选使用对波长370nm以下紫外线的吸收能良好的紫外线吸收剂,且从具有良好液晶显示性的观点考虑,优选对400nm以上的可见光吸收少的紫外线吸收剂。具体来说,优选380nm的透过率小于10%,特别优选小于5%。
作为优选使用的紫外线吸收剂的具体例,可以列举,羟基二苯甲酮类化合物、苯并三唑类化合物、水杨酸酯类化合物、二苯甲酮类化合物、氰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镍配盐类化合物、三嗪类化合物等。例如,优选使用特开平10-182621号、特开平8-337574号所述的紫外线吸收剂。此外,还优选使用特开平6-148430号、特开平12-273437号所述的高分子紫外线吸收剂。或者,可以添加特开平10-152568号所述的紫外线吸收剂。
在这些紫外线吸收剂中,作为优选的紫外线吸收剂,可以列举,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二苯甲酮类紫外线吸收剂。以下,列举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的具体例,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2’-羟基-3’-(3”,4”,5”,6”-四氢邻苯二甲酰亚胺甲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2-亚甲基双(4-(1,1,3,3-四甲基丁基)-6-(2H苯并三唑-2-基)苯酚)、2-(2’-羟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2H-苯并三唑-2-基)-6-(直链和支链十二烷基)-4-甲基苯酚(TINUVIN171,TibaSpecialty Chemicals(株)制)、辛基-3-[3-叔丁基-4-羟基-5-(氯-2H-苯并三唑-2-基)苯基]丙酸酯和2-乙基己基-3-[3-叔丁基-4-羟基-5-(5-氯-2H-苯并三唑-2-基)苯基]丙酸酯的混合物(TINUVIN109,Tiba Specialty Chemicals(株)制)。
以下,列举二苯甲酮类紫外线吸收剂的具体例,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2,4-二羟基二苯甲酮、2,2’-二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甲氧基-5-磺基二苯甲酮、双(2-甲氧基-4-羟基-5-苯甲酰基苯基甲烷)。
关于紫外线吸收剂的添加方法,可将紫外线吸收剂溶解于醇、二氯甲烷、二氧杂戊环等有机溶剂中,然后再添加于胶浆中、或者直接添加于胶浆组成中。无机粉末之类在有机溶剂中不溶解的物质,将其用溶解器、砂磨机分散于有机溶剂、纤维素酯类树脂中,再添加于胶浆中。考虑到紫外线吸收剂的效果、膜的透明性等,紫外线吸收剂的用量优选为0.1质量%~2.5质量%。更优选0.8质量%~2.0质量%。
此外,为了防止膜间粘连、赋予其滑爽性、易于操作,可在纤维素酯类树脂中添加微粒作为消光剂。作为微粒,可以列举,无机化合物微粒或有机化合物微粒。作为无机化合物,优选含硅的化合物、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锆、碳酸钙、滑石、粘土、焙烧高岭土、焙烧硅酸钙、水合硅酸钙、硅酸铝、硅酸镁和磷酸钙等,更优选含硅的无机化合物、氧化锆,特别优选二氧化硅,因其可降低纤维素酯层压膜的浊度。
作为二氧化硅微粒,可以列举,Aerosil株式会社制造的AEROSIL-200、200V、300、R972、R972V、R974、R976、R976S、R202、R812、R805、OX50、TT600、RY50、RX50、NY50、NAX50、NA50H、NA50Y、NX90、RY200S、RY200、RX200、R8200、RA200H、RA200HS、NA200Y、R816、R104、RY300、RX300、R106等。其中,从控制分散性、粒径的角度考虑,优选AEROSIL-200V、R972V。
作为氧化锆微粒,可以使用例如AEROSIL R976和R811(以上为日本Aerosil(株)制)等市售品。
作为有机化合物,优选使用例如硅树脂、氟树脂以及丙烯酸类树脂等聚合物,其中,优选使用硅树脂。
在上述硅树脂中,特别优选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的硅树脂,例如,可以使用具有TOSPEARL103、TOSPEARL105、TOSPEARL108、TOSPEARL120、TOSPEARL145、TOSPEARL3120以及TOSPEARL 240(以上为东芝SILICONE(株)制)等商品名的市售品。
作为本发明微粒的初级平均粒径,从将雾度控制在很低的角度考虑,优选为20nm以下,更优选为5~16nm,特别优选为5~12nm。
作为微粒的表观比重,优选为70g/L以上,更优选为90~200g/L,特别优选为100~200g/L。表观比重越大,越可制成高浓度的分散液,雾度、凝集物得以改善,因此优选微粒的表观比重大,此外,像本发明这样制备固体成分浓度高的胶浆时,特别优选微粒的表观比重大。
初级粒子的平均粒径为20nm以下、表观比重为70g/L以上的二氧化硅微粒可通过例如下述方法获得,将被氢化的四氯化硅和氢混合,使所得混合物在1000~1200℃的温度下于空气中燃烧。此外,还可使用例如以AEROSIL-200V、AEROSIL R972V(以上为日本Aerosil(株)制)的商品名市售的制品。
另外,将一定量二氧化硅微粒装入量筒中,测定此时的重量,以下述式计算表观比重。
表观比重(g/L)=二氧化硅质量(g)÷二氧化硅的容积(L) 作为制备本发明微粒分散液的方法,可以列举以下3种。
《制备方法A》 将溶剂和微粒搅拌混合,然后用分散机进行分散。将其制成微粒分散液。将微粒分散液加入胶浆中,搅拌。
《制备方法B》 将溶剂和微粒搅拌混合,然后用分散机进行分散。将其制成微粒分散液。另外向溶剂中加入少量纤维素酯,搅拌溶解。作为此处添加的纤维素酯,特别优选添加本发明的固形物。
向其中添加上述微粒分散液,搅拌。将其作为微粒添加液。用在线混合机将微粒添加液与胶浆液充分混合。
《制备方法C》 向溶剂中加入少量纤维素酯,搅拌溶解。向其中添加微粒,用分散机进行分散。将其作为微粒添加液。用在线混合机将微粒添加液与胶浆充分混合。
制备方法A中,二氧化硅微粒的分散性优异,制备方法C中,在二氧化硅微粒不易再凝聚方面优异。其中,上述所述的制备方法B是优选的制备方法,因其在二氧化硅微粒的分散性和二氧化硅微粒不易进一步发生再凝聚等两方面均很优异。
《分散方法》 优选将二氧化硅微粒与溶剂等混合并进行分散时,二氧化硅的浓度为5~30质量%,更优选为10~25质量%,最优选为15~20质量%。分散浓度高时,相对于添加量而言,液体浊度存在降低的倾向,雾度、凝聚物得到改善,因此优选。
使用溶剂为低级醇类时,可以列举,优选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丁醇等。作为低级醇以外的溶剂,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使用纤维素酯制膜时所用的溶剂。
相对于纤维素酯,二氧化硅微粒的添加量为相对于纤维素酯100质量份,优选二氧化硅微粒为0.01~0.3质量份,更优选为0.05~0.2质量份,最优选为0.08~0.12质量份。添加量越多,动摩擦系数越好,添加量越少,雾度越低,凝聚物也越少。
分散机可使用通常的分散机。分散机大致分为介质分散机和无介质分散机。分散二氧化硅微粒时,优选无介质分散机,因其可降低雾度。
作为介质分散机,可以列举,球磨、砂磨、DYNOMILL等。
介质分散机包括超声波型、离心型、高压型等,本发明中优选高压分散装置。高压分散装置是使混合有微粒和溶剂的组合物在细管中高速通过,形成高剪切、高压状态等特殊条件的装置。用高压分散装置处理时,优选例如在管径1~2000μm的细管中,装置内部最大压力条件为9.807MPa以上。更优选19.613MPa以上。另外,此时,优选最高到达速度达100m/秒以上,传热速度达420kJ/小时以上。
上述高压分散装置包括,Microfluidics Corporation公司制造的超高压均化器(商品名Microfluidizer)或NANOMIZER(ナノマイザ)公司制造的NANOMIZER,以及Manton-Gaulin(マントンゴ—リン)型高压分散装置,例如,IZUMI FOOD MACHINERY制造的均化器,三和机械(株)公司制造的UHN-01等。
此外,这些微粒可以在膜厚度方向均匀分布,更优选主要分布于表面附近,优选的是,例如,通过共流延法,用两种以上胶浆,将微粒主要添加在配置于表层侧的胶浆中,因为这样可以得到滑爽性高、雾度低的膜。优选使用3种胶浆,主要在表层侧的2种胶浆中添加微粒。
另外,通过在本发明的膜中添加具有导电性的物质,可以得到具有优选阻抗的光学膜。作为导电性物质,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离子导电性物质、导电性微粒或与纤维素酯具有相容性的防静电剂等。
此处,所述离子导电性物质显示出电传导性,并含有输送电荷的载体即离子,可以列举,离子性高分子化合物。
作为离子性高分子化合物,可以列举,特公昭49-23828号、特公昭49-23827号、特公昭47-28937号中所公开的阴离子性高分子化合物;特公昭55-734号、特开昭50-54672号、特公昭59-14735号、特公昭57-18175号、特公昭57-18176号、特公昭57-56059号等中公开的主链中具有解离基团的离子型聚合物(アイオネン型ポリマ—);特公昭53-13223号、特公昭57-15376号、特公昭53-45231号、特公昭55-145783号、特公昭55-65950号、特公昭55-67746号、特公昭57-11342号、特公昭57-19735号、特公昭58-56858号、特开昭61-27853号、特开昭62-9346号中公开的侧链中具有阳离子性解离基团的阳离子性侧链型聚合物(ペンダント型ポリマ—)等。
此外,作为导电性微粒的例子,可以列举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氧化物。作为金属氧化物的例子,优选ZnO、TiO2、SnO2、Al2O3、In2O3、SiO2、MgO、BaO、MoO2、V2O5等或其复合氧化物,特别优选ZnO、TiO2以及SnO2。作为含有不同种类原子的例子,例如,向ZnO中添加Al、In等,向TiO2中添加Nb、Ta等,或向SnO2中添加Sb、Nb、卤素元素等,这样效果明显。优选该不同种类原子的添加量为0.01~25mol%的范围,特别优选为0.1~15mol%的范围。
此外,优选这些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氧化物粉末的体积电阻率为107Ωcm以下,特别优选为105Ωcm以下,优选膜内至少一部分区域中以体积分数计含有0.01%以上20%以下的粉末,所述粉末具有初级粒径10nm以上0.2μm以下,高级结构的长径为30nm以上6μm以下的特定结构。
特别优选含有特开平9-203810号中所述的ionene导电性聚合物或具有分子间交联的季铵阳离子导电性聚合物等。
交联型阳离子性导电性聚合物的特征在于得到的分散性粒状聚合物,由于可以使粒子内的阳离子成分保持为高浓度、高密度,所得分散性粒状聚合物不仅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而且即使在相对湿度比较低的情况下也不会发生导电性的劣化,无论粒子间是否以良好的分散状态分散,在涂布后的制膜过程中粒子间的粘结性均良好,因此,膜强度强,另外,对于其它物质,例如基体具有良好的粘结性,并且耐药品性好。
交联型阳离子性导电性聚合物即分散性粒状聚合物的粒子通常在约0.01μm~0.3μm大小范围内,优选使用0.05μm~0.15μm范围的粒子大小,此处所用“分散性粒状聚合物”的表述是指通过视觉观察可以看到为透明或稍有浑浊的溶液,但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为粒状分散物的聚合物。
优选添加的防静电剂或消光剂含于光学膜的表层部(距表面深度10μm的部分),优选通过共流延等方法使膜表面含有防静电剂和/或消光剂。具体来讲,优选使用含有导电性物质和/或消光剂的胶浆A以及实质上不含有导电性物质和/或消光剂的胶浆B进行流延,以使胶浆B的至少一侧的面上具有胶浆A。
必要时,还可添加防静电剂、阻燃剂、滑爽剂、油剂(油

)、消光剂、其它添加剂。
通过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光学膜可作为液晶显示器中使用的偏振片、其它液晶显示装置中使用的防反射用膜或光学补偿膜的基材使用。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实施例1 (胶浆组合物的制备) 纤维素三乙酸酯丙酸酯100质量份 (乙酰基取代度1.95,丙酰基取代度0.7) 磷酸三苯酯 10质量份 邻苯二甲酸乙酯乙醇酸乙酯 2质量份 Tinuvin326(Tiba Specialty Chemicals(株)制) 1质量份 AEROSIL200V(日本Aerosil(株)制) 0.1质量份 二氯甲烷300质量份 乙醇40质量份 将上述材料依次加入密闭容器中,使容器内温度由20℃升温至80℃后,在保持温度为80℃的状态下搅拌3小时,使之完全溶解。随后,停止搅拌,将溶液温度降为43℃,随后用滤纸(安积滤纸株式会社制安积滤纸No.244)过滤,得到胶浆。
(纤维素三乙酸酯丙酸酯膜的制造) 用图1所示步骤,以下述方法制造纤维素三乙酸酯丙酸酯膜。将制得的胶浆于温度33℃下从流延模头流延于不锈钢制环状支持体带上,并按照表1所示改变宽度,随后用图3、图4所示加热装置,如表1所示改变支持体带前半部胶浆的两侧端部和中央部的加热条件、以及支持体带后半部胶浆的两侧端部和中央部的加热条件,进行加热,将在支持体带上形成的湿膜(ウエブ)从支持体带上剥离,在拉伸步骤中的拉伸处理结束后,以50m/min输送速度进行输送,在100℃干燥20分钟,制作厚80μm的纤维素三乙酸酯丙酸酯膜各5000m,通过卷绕步骤卷绕于卷芯上,制成辊状纤维素三乙酸酯丙酸酯膜,作为试样No.101~118。其中,试样No.101~103为胶浆宽度过窄的比较例,试样No.116~118为胶浆宽度过宽的比较例。此外,两侧的端部以及中央部的加热温度表示基于装置显示值的值。该显示值经市售标准温度计校正。校正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以3点校正进行。另外,以各端边为基准点,两侧的端部为胶浆总宽度的30%。
[表1]
评价 对于制造的各试样No.101~118,按照以下所示方法用TOF-SIMS测定在各试样中央部和两侧端部存在的增塑剂的量,测定动摩擦系数,测定伸缩率,观察有无粘连、凸状故障,依据以下所示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
用TOF-SIMS测定在试样中央部和两侧端部存在的增塑剂的量 使用Physiacl Electronics公司制造的TFS-2100作为装置,在温度23℃、湿度55%RH下,通过TOF-SIMS分别扫描试样中央部的厚方向截面和端部的厚方向截面,由厚方向截面的表面侧至背面侧连续测定归属于膜中所含增塑剂的质量值的统计数。其它条件按照装置所示操作方法进行。另外,从长5000m的辊状光学膜上截取试样,截取方法为从距卷外侧5m处开始以总宽度截取长50cm的试样,测定部位是,以距宽度中心200mm的端部之间所夹的部分为中央部,以距两端边200mm的部分为端部。
(值X的计算方法) 用TOF-SIMS扫描样品中央部的厚方向截面,由厚方向截面的表面侧至背面侧连续测定归属于纤维素三乙酸酯丙酸酯膜所含增塑剂的质量值的统计数,连续测定3次。将由表面侧至背面侧的统计数作图,作为增塑剂的分布,以表面侧的统计数为A,背面侧的统计数为B。由所得的A和B通过下式X={A/(A+B)}×100求算X。值X表示用TOF-SIMS测定的3次的平均值。
(值X’的计算方法) 用TOF-SIMS扫描样品两侧的端部的厚方向截面,由厚方向截面的表面侧至背面侧连续测定归属于纤维素三乙酸酯丙酸酯膜所含增塑剂的质量值的统计数。将由表面侧至背面侧的统计数作图,作为增塑剂的分布,以表面侧的计算数为A’,里面侧的计算数为B’。由所得的A’和B’通过下式X’={A’/(A’+B’)}×100求算X’。值X’表示用TOF-SIMS测定的3次的平均值。
动摩擦系数的测定 使用Tester产业(株)制造的摩擦测定器,在温度23℃、湿度55%RH,负重300g、测定速度100mm/min,其它条件按照JISK-7125进行试样的测定。所得动摩擦阻力除以测定时的荷重得到的值为动摩擦系数,其为对应于测定次数的平均值。此外,从距卷芯侧10m部位开始,以总宽度截取50cm长,从距卷外侧10m部位开始,以总宽度截取50cm长,作为试样。测定部位如下测定距宽中点200mm处之间所夹的部分(中央部)、从两端边开始200mm的部分(端部)各3次。
伸缩率的测定 以20cm×20cm的大小从距卷外侧10m的部位截取试样,分别在MD方向、TD方向上以长度100mm的间隔加上特定的标记,在恒温恒湿器中以温度30℃,相对湿度80%放置7天后,用显微镜型二点间测定机测定加有特定标记的100mm间隔长度,通过下述式计算MD伸缩率和TD伸缩率。处理前后均在23℃、55%下放置24小时以上后进行长度的测定。恒温恒湿器使用Espec(株)制PR-2型。
MD伸缩率=(处理后MD方向的长度-处理前MD方向的长度)/处理前MD方向的长度×100 TD伸缩率=(处理后TD方向的长度-处理前TD方向的长度)/处理前TD方向的长度×100 此外,MD(Machine Direction)方向的长度表示纵向的长度,TD(Transverse Direction)方向的长度表示横向的长度。
粘连的确认 将5000m的辊状试样改卷到其它卷芯上,目测观察有无粘连。
粘连的评价标准 ○从卷绕开始至卷绕结束均未发现粘连 △从卷绕开始至2500m处偶见不引发实质问题的微弱粘连 ×从卷绕开始至卷绕结束发现粘连频繁发生 凸状故障的观察 将5000m辊状试样改卷到其它卷芯上,目测观察有无凸状故障。
凸状故障的评价标准 ○从卷绕开始至卷绕结束均未发现凸状故障 △从卷绕开始至2500m处偶见不引发实质问题的微弱凸状故障 ×从卷绕开始至卷绕结束发现凸状故障频繁发生 [表2]
动摩擦系数比*表示卷外侧光学膜的动摩擦系数与卷芯侧光学膜的动摩擦系数之比。端部1表示纤维素三乙酸酯丙酸酯膜MD方向的右侧端部,端部2表示左侧的端部。试样No.101虽具有与本发明同样的评价结果,但由于宽度窄无法实现将宽度加宽,因此不能满足市场要求的大画面尺寸。试样No.116虽具有与本发明同样的评价结果,但因宽度增大,周围机器也变大,用于维持管理的工作、费用增大,很难实用化。由此确认了本发明的有效性。
实施例2 (胶浆组合物的制备) 制备与实施例1相同的胶浆。
(纤维素三乙酸酯丙酸酯膜的制造) 用图2(a)所示步骤,以下述方法制造纤维素三乙酸酯丙酸酯膜。将制得的胶浆于温度33℃下从流延模头以1800mm的宽度流延于不锈钢制环状支持体带上,随后用图3、图4所示加热装置进行加热,并如表3所示改变支持体带前半部胶浆的两侧端部和中央部的加热条件、以及支持体带后半部胶浆的两侧端部和中央部的加热条件,然后将在支持体带上形成的湿膜从支持体带上剥离,通过第1干燥步骤在50℃干燥5分钟后,拉伸步骤中的拉伸处理结束。随后以50m/min的输送速度进行输送,通过第2干燥步骤在100℃干燥20分钟,制作厚80μm的纤维素三乙酸酯丙酸酯膜各3000m,通过卷绕步骤卷绕于卷芯上,制成辊状纤维素三乙酸酯丙酸酯膜,作为试样No.201~214。此外,两侧的端部以及中央部的加热温度表示基于装置显示值的值。该显示值经市售标准温度计校正。校正方法通过3点校正进行。另外,以各端边为基准点,两侧的端部为胶浆总宽度的30%。

评价 对于制造的各试样No.201~214,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用TOF-SIMS测定在各试样中央部和端部存在的增塑剂的量,测定动摩擦系数,测定伸缩率,观察有无粘连、有无凸状故障,依据与实施例同样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动摩擦系数比*表示卷外侧纤维素三乙酸酯丙酸酯膜的动摩擦系数与卷芯侧纤维素三乙酸酯丙酸酯膜的动摩擦系数之比。端部1表示纤维素三乙酸酯丙酸酯膜MD方向的右侧端部,端部2表示左侧的端部。由此确认了本发明的有效性。
实施例3 (胶浆组合物的制备) 制备与实施例1相同的胶浆。
(纤维素三乙酸酯丙酸酯膜的制造) 用图2(a)所示步骤,以下述方法制造纤维素三乙酸酯丙酸酯膜。将制得的胶浆于温度33℃从流延模头以2000mm的宽度流延于不锈钢制环状支持体带上,随后用图3、图4所示加热装置进行加热,并且如表5所示改变支持体带前半部胶浆的被加热两侧端部的宽度、以及支持体带后半部胶浆的被加热两侧端部的宽度,再将在支持体带上形成的湿膜从支持体带上剥离,通过第1干燥步骤在50℃干燥5分钟后,拉伸步骤中的拉伸处理结束。随后以50m/min的输送速度进行输送,通过第2干燥步骤在100℃干燥20分钟,制作厚80μm的纤维素三乙酸酯丙酸酯膜各3000m,通过卷绕步骤卷绕于卷芯上,制成辊状纤维素三乙酸酯丙酸酯膜,作为试样No.301~306。此外,支持体带前半部的两侧端部的加热温度为55℃,中央部的加热温度为65℃,支持体带后半部的两侧端部的加热温度为55℃,中央部的加热温度为45℃。此外,两侧端部和中央部的加热温度表示基于装置显示值的值。该显示值经市售标准温度计校正。校正方法通过3点校正进行。以各端边为基准点,两侧的端部表示相对于胶浆总宽度的比例(%)。
[表5] 评价 对于制造的各试样No.301~306,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用TOF-SIMS测定在各试样中央部和端部存在的增塑剂的量,测定动摩擦系数,测定伸缩率,观察有无粘连、有无凸状故障,依据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动摩擦系数比*表示卷外侧光学的动摩擦系数与卷芯侧纤维素三乙酸酯丙酸酯膜的动摩擦系数之比。端部1表示纤维素三乙酸酯丙酸酯膜MD方向的右侧端部,端部2表示左侧的端部。由此确认了本发明的有效性。
实施例4 (胶浆组合物的制备) 制备与实施例1相同的胶浆。
(纤维素三乙酸酯丙酸酯膜的制造) 使用准备的胶浆,用图1所示步骤,按照表7所示改变卷绕长度,除此之外,均按照与实施例1试样No.104相同的条件制造纤维素三乙酸酯丙酸酯膜,作为试样No.401~407。
评价 对于制造的各试样No.401~407,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用TOF-SIMS测定在各试样中央部和端部存在的增塑剂的量,测定动摩擦系数,测定伸缩率,观察有无粘连、有无凸状故障,依据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等级进行评价,结果如表7所示。
[表7]
动摩擦系数比*表示卷外侧纤维素三乙酸酯丙酸酯膜的动摩擦系数与卷芯侧纤维素三乙酸酯丙酸酯膜的动摩擦系数之比。端部1表示纤维素三乙酸酯丙酸酯膜MD方向的右侧端部,端部2表示左侧的端部。由于试样No.401卷绕长度短,对于高生产化是不充分的。此外,试样No.407由于卷绕长度长,很难操作。确认了本发明的有效性。
实施例5 (胶浆组合物的制备) 纤维素三乙酸酯丙酸酯 100质量份 (乙酰基取代度2.88) 磷酸三苯酯 10质量份 邻苯二甲酸乙酯乙醇酸乙酯 2质量份 Tinuvin326(Tiba Specialty Chemicals(株)制) 1质量份 AEROSIL200V(日本Aerosil(株)制) 0.1质量份 二氯甲烷 300质量份 乙醇 40质量份 将上述材料依次加入密闭容器中,使容器内温度由20℃升温至80℃后,在保持温度为80℃的状态下搅拌3小时,使之完全溶解。随后,停止搅拌,将液体温度降为43℃,随后用滤纸(安积滤纸株式会社制安积滤纸No.244)过滤,得到胶浆。
(纤维素三乙酸酯膜的制造) 用图1所示步骤,将制得的胶浆于温度33℃从流延模头流延于不锈钢制环状支持体带上,并按照表8所示改变宽度,随后用图3、图4所示加热装置进行加热,并按照表9所示改变支持体带前半部胶浆的两侧端部和中央部的加热条件、以及支持体带后半部胶浆的两侧端部和中央部的加热条件,然后将在支持体带上形成的湿膜从支持体带上剥离,在拉伸步骤中的拉伸处理结束后,进行干燥,通过TOF-SIMS测定所得纤维素三乙酸酯膜表面侧(加热风吹送侧)中央部存在增塑剂的量,得到值A,通过TOF-SIMS测定所得纤维素三乙酸酯膜背面侧(与支持体带接触的一侧)中央部存在增塑剂的量,得到值B,由值A和值B通过下述式求算值X,通过TOF-SIMS测定表面侧(加热风吹送侧)端部存在增塑剂的量,得到值A’,通过TOF-SIMS测定背面侧(与支持体带接触的一侧)端部存在增塑剂的量,得到值B’,由值A’和值B’通过下述式求算值X’,按照表8所示改变值X和值X’,制备纤维素三乙酸酯膜,作为试样No.501~550。另外,输送速度为50m/min,在100℃进行干燥20分钟。
通过TOF-SIMS对增塑剂的量的测定按照下述方法进行。从距制得试样的5000m终端为10m处向内侧截取50cm作为试样。
(中央部的测定) 通过TOF-SIMS测定试样表面侧(加热风吹送侧)中央部存在增塑剂的量,得到值A,通过TOF-SIMS测定试样背面侧(与支持体带接触的一侧)中央部存在增塑剂的量,得到值B,由值A和值B通过下式求算值X。
X={A/(A+B)}×100 (端部的测定) 通过TOF-SIMS测定试样表面侧(加热风吹送侧)端部(单侧)存在增塑剂的量,得到值A’,通过TOF-SIMS测定试样背面侧(与支持体带接触的一侧)端部(单侧)存在增塑剂的量,得到值B’,由值A’和值B’通过下式求算值X’。
X’={A’/(A’+B’)}×100 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条件进行TOF-SIMS的测定。
此外,两侧的端部和中央部的加热温度表示基于装置显示值的值。该显示值该显示值经市售标准温度计校正。校正方法通过3点校正进行。此外,以各端边为基准点,两侧的端部为胶浆总宽度的30%。
[表8]
[表9]
评价 对于制造的各试样No.501~550,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测定动摩擦系数、测定伸缩率,观察有无粘连、有无凸状故障,依据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等级进行评价,结果如表10所示。
[表10]
动摩擦系数比*表示卷外侧纤维素三乙酸酯膜的动摩擦系数与卷芯侧纤维素三乙酸酯膜的动摩擦系数之比。虽然试样No.501~505、507~509均获得良好的评价结果,但由于宽度窄,无法实现增大宽度,不能满足市场要求的大画面尺寸。虽然试样No.541~545、547~549均获得良好的评价结果,但由于宽度增大,周围装置也要增大,用于维持管理的工作、费用增大,很难实用化。确认了本发明的有效性。
实施例6 (胶浆组合物的制备) 降冰片烯树脂(JSR公司制造的ARTON(ア—トン)G) 100质量份 磷酸三苯酯 10质量份 邻苯二甲酸乙酯乙醇酸乙酯 2质量份 Tinuvin326(Tiba Specialty Chemicals(株)制)1质量份 AEROSIL200V(日本AEROSIL(株)制)0.1质量份 二氯甲烷 300质量份 乙醇 40质量份 将上述材料依次加入密闭容器中,使容器内温度由40℃升温至80℃后,在保持温度为70℃的状态下搅拌4小时,使之完全溶解。随后,停止搅拌,将液体温度降为46℃,随后用滤纸(安积滤纸株式会社制安积滤纸No.244)过滤,得到胶浆。
(降冰片烯树脂膜的制造) 用图1所示步骤,将制得的胶浆于温度35℃从流延模头流延于不锈钢制环状支持体带上,并按照表11所示改变宽度,随后用图3、图4所示加热装置进行加热,并按照表12所示改变支持体带前半部胶浆的两侧端部和中央部的加热条件、以及支持体带后半部胶浆的两侧端部和中央部的加热条件,将在支持体带上形成的湿膜从支持体带上剥离,在拉伸步骤中的拉伸处理结束后,接着干燥,通过TOF-SIMS测定得到的降冰片烯树脂膜表面侧(加热风吹送侧)中央部存在增塑剂的量,得到值A,通过TOF-SIMS测定所得降冰片烯树脂膜背面侧(与支持体带接触的一侧)中央部存在增塑剂的量,得到值B,由值A和值B通过下述式求算值X,通过TOF-SIMS测定表面侧(加热风吹送侧)端部存在增塑剂的量,得到值A’,通过TOF-SIMS测定背面侧(与支持体带接触的一侧)端部存在增塑剂的量,得到值B’,由值A’和值B’通过下述式求算值X’,按照表11所示改变值X和值X’,制备降冰片烯树脂膜,作为试样No.601~650。另外,输送速度为50m/min,在100℃进行20分钟干燥。
通过TOF-SIMS进行的测定按照下述方法进行。从距制得试样的5000m终端为10m处截取50cm作为试样。
(中央部的测定) 通过TOF-SIMS测定试样表面侧(加热风吹送侧)中央部存在增塑剂的量,得到值A,通过TOF-SIMS测定试样背面侧(与支持体带接触的一侧)中央部存在增塑剂的量,得到值B,由值A和值B通过下式求算值X。
X={A/(A+B)}×100 (端部的测定) 通过TOF-SIMS测定试样表面侧(加热风吹送侧)端部(单侧)存在的增塑剂的量,得到值A’,通过TOF-SIMS测定试样背面侧(与支持体带接触的一侧)端部(单侧)存在的增塑剂的量,得到值B’,由值A’和值B’通过下式求算值X’。
X’={A’/(A’+B’)}×100 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条件进行TOF-SIMS的测定。
此外,两侧的端部和中央部的加热温度表示基于装置显示值的值。该显示值该显示值经市售标准温度计校正。校正方法通过3点校正进行。此外,以各端边为基准点,两侧的端部为胶浆总宽度的30%。
[表11]
[表12]
评价 对于制造的各试样No.601~650,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测定动摩擦系数、测定伸缩率,观察有无粘连、有无凸状故障,依据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等级进行评价,结果如表13所示。
[表13]
动摩擦系数比*表示卷外侧降冰片烯树脂膜的动摩擦系数与卷芯侧降冰片烯树脂膜的动摩擦系数之比。虽然试样No.601~605、607~609均获得良好的评价结果,但由于宽度窄,无法实现增大宽度,不能满足市场要求的大画面尺寸。虽然试样No.641~645、647~649均获得良好的评价结果,但由于宽度增大,周围装置也要增大,用于维持管理的工作、费用增大,很难实用化。由此确认了本发明的有效性。
实施例7 使用实施例1制造的纤维素三乙酸酯丙酸酯膜No.101~118,制造图6所示钢制偏振片,作为试样No.701~718。偏振片的大小为200mm×300mm。将该偏振片用于液晶显示器显示板的偏振片部分,目测评价显示器图像的可视性。
评价 对于制造的各试样No.701~718,按照以下所示方法测试图像的可视性,以下述评价等级进行评价,结果如表14所示。
图像的可视性的评价方法 用VA型液晶显示装置富士通制造的15英寸(型)显示器VL-150SD,剥离预先贴合的可视侧和背光侧的偏振片,将上述制造的偏振片贴合于液晶盒的玻璃面上,制造液晶显示装置。此时,使上述制作的偏振片保护膜位于液晶盒面侧,此外,偏振片与预先贴合的偏振片的吸收轴朝向同一方向地进行贴合。
根据观赏图像时周围的亮度调整画面的亮度时,可以知道对比度等可视性的变化。将制造的液晶显示装置置于明亮的房间内,连续点亮背灯100小时,目测评价点灯初期的视觉辨认度和100小时后的可视性。
图像可视性的评价标准 ○可看到密实的黑色,清晰 △黑色不密实,清晰度稍有降低 ×黑色不密实,清晰度降低 [表14] 虽然试样No.701获得与本发明相同的评价结果,但由于宽度窄,无法实现增大宽度,不能满足市场要求的大画面尺寸。虽然试样No.716获得与本发明相同的评价结果,但由于宽度增大,周围装置也要增大,用于维持管理的工作、费用增大,很难实用化。由此确认了本发明的有效性。
权利要求
1.一种光学膜,其含有至少1种增塑剂,该光学膜如下制造将原料树脂溶解于溶剂中,制成胶浆,将该胶浆流延于环状支持体上,形成湿膜,再将所述湿膜从所述环状支持体上剥离,然后进行干燥,卷绕,制成辊状形态,
所述光学膜的总宽度为1500mm~4000mm,
通过TOF-SIMS测定上述光学膜表面侧中央部存在的增塑剂的量,得到值A,通过TOF-SIMS测定背面侧中央部存在的增塑剂的量,得到值B,由A和B通过式1求算值X;通过TOF-SIMS测定上述光学膜表面侧端部存在的增塑剂的量,得到值A’,通过TOF-SIMS测定背面侧端部存在的增塑剂的量,得到值B’,由A’和B’通过式2求算值X’,并且X和X’不同,上述值X比上述值X’小,
式1X={A/(A+B)}×100
式2X’={A’/(A’+B’)}×100。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其中,上述值X为20~49,且A≦B。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膜,其中,上述值X’比X大5~30,且A’≦B’。
4.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膜,其中,上述辊状形态的光学膜具有1500m~10000m的总长度,卷外侧该光学膜的摩擦系数与卷芯侧该光学膜的动摩擦系数之比为0.95~1.05。
5.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膜,其中,所述端部的宽度为端边与下述位置之间所确定的间隔,所述位置是以端边为基准点并位于光学膜总宽度的10%~40%的任意位置。
6.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膜,其中,所述原料树脂为纤维素酯。
7.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膜,其中,所述光学膜在温度30℃、相对湿度80%的条件下,放置7天后的伸缩率以下述式3、下述式4表示时,其值均为-0.10%~+0.10%,
式3(处理后MD方向的长度-处理前MD方向的长度)/处理前MD方向的长度×100=MD方向伸缩率
式4(处理后TD方向的长度-处理前TD方向的长度)/处理前TD方向的长度×100=TD方向伸缩率。
8.制造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膜的方法,所述光学膜含有至少1种增塑剂,该光学膜是将原料树脂溶解于溶剂中制成胶浆,并将胶浆流延于环状支持体上形成湿膜,将所述湿膜从所述环状支持体上剥离,然后干燥,卷绕,形成辊状形态而制造的,该制造方法中,
将上述胶浆流延于环状支持体上,从所述环状支持体上剥离所述湿膜期间,以不同的温度加热上述湿膜宽方向的中央部和两侧端部,
且在上述环状支持体的前半部,中央部的加热温度比所述端部的加热温度高,在上述环状支持体的后半部,中央部的加热温度比所述端部的加热温度低。
9.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环状支持体的前半部,中央部的加热温度比两侧端部的加热温度高1℃~20℃。
10.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环状支持体的后半部,中央部的加热温度比两侧端部的加热温度低1℃~20℃。
11.权利要求8~10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端部的宽度为两侧端边分别与下述位置之间所确定的间隔,所述位置是分别以两侧端边为基准点并位于湿膜总宽度10%~40%的任意位置。
12.权利要求8~11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辊状形态的光学膜长度为1500m~10000m。
13.一种偏振片,其使用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膜。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不存在发生下述故障的危险的光学膜、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及使用该光学膜的偏振片,所述故障包括,在卷绕长度较长的状态下进行薄膜化和宽幅化时随时间推移(保管)而发生的粘连故障、伴随局部的膜发生摩擦引起的膜隆起而导致的凸状故障。该光学膜是用溶液流延法制造的含有增塑剂的宽幅光学膜,通过TOF-SIMS测定光学膜表面侧中央部存在的增塑剂的量,得到值A,通过TOF-SIMS测定背面侧中央部存在的增塑剂的量,得到值B,由A和B通过式1求算值X,通过TOF-SIMS测定光学膜表面侧端部存在的增塑剂的量,得到值A’,通过TOF-SIMS测定背面侧端部存在的增塑剂的量,得到值B’,由A’和B’通过式2求算值X’,X和X’不同,且值X比值X’小。
文档编号B29C41/28GK101506697SQ20078003106
公开日2009年8月12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12日 优先权日2006年8月24日
发明者涩谷昌洋 申请人:柯尼卡美能达精密光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