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模具的排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56256阅读:5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注塑模具的排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塑模具,特别是一种注塑模具的排气装置。
背景技术
在平板电视面壳注塑过程中,因为注塑模具型腔内存在有空气及注塑时树脂因 高温分解而产生有气体,因此在注塑时都会制作排气镶件对模具进行排气,但现有的排气 镶件的排气结构为单排气形式(如附图5所示),排气不充分,容易导致型腔中残留气体, 影响生产出的产品外观,所以平板电视面壳都需要在模具上蚀纹或注塑后喷涂来完全消除 熔接痕。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排气快速、完全,简单实用的注塑 模具的排气装置。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注塑模具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抽气阀、设置于动模内的排气镶件座,该 排气镶件座上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安装有排气镶件,该排气镶件与安装槽底面之间设有 排气室,该排气镶件间或排气镶件与安装槽侧壁间设有第一排气间隙及第二排气间隙,该 第一排气间隙与模具型腔及第二排气间隙相通,且该第二排气间隙与排气室相通,该排气 室通过排气道与抽气阀的抽气口相通。作为本结构的优选所述排气镶件包括第一排气镶块、第二排气镶块、第三排气镶 块、第四排气镶块。进一步,所述排气镶件通过销钉与排气镶件座固定。进一步,所述安装槽底设有分别与排气室及排气道相通的第一引导槽。更进一步,所述第一排气间隙的间距在0. 02 0. 03mm之间。所述第二排气间隙的间距在0. 2 0. 3mm之间。所述排气道包括设于排气镶件座内的第一排气道、设于动模内的第二排气道、设 于动模固定板内的第三排气道,且该第二排气道的两端分别与该第一排气道及该第三排 气道相通;所述第一引导槽与该第一排气道相通;所述抽气阀的抽气口与该第三排气道相
ο所述排气镶件座的两侧设有第三排气间隙及第四排气间隙,该第三排气间隙与注 塑模具的模具型腔及第四排气间隙相通;所述排气镶件座的底部设有引导面及与第二排气 道相通的第二引导槽,且该引导面与动模的内表面所围成的斜槽分别与第四排气间隙及第 二引导槽相通。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因为本实用新型在排气镶件间或排气镶件与排气镶件 座间设置了第一排气间隙和第二排气间隙,塑模具型腔之间存在的空气和注塑时树脂因高 温分解而产生的气体通过第一排气间隙和第二排气间隙能够快速而完全地排出,因而使通过此模具注塑出来的平板电视面壳表面的熔接痕会完全消失,蒸汽面壳注塑模具若安装 此排气装置,注塑出的产品表面的光洁度达到镜面级,不再需要喷涂等二次加工,而且本 排气装置结构简单实用,可小批量标准化生产,实现互性,从而成本降低。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剖面视图;图2是排气镶件座的立体视图;图3是排气镶件的立体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安装于模具上时的局部剖视图;图5是普通排气装置的排气形式。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
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的排气装置,包括抽气阀3、设置 于动模4内的排气镶件座1,该排气镶件座1上设有安装槽2,安装槽2内安装有排气镶件, 该排气镶件与安装槽2底面之间设有排气室17,该排气镶件间或排气镶件与安装槽2侧壁 间设有第一排气间隙15及第二排气间隙16,该第一排气间隙15与模具型腔及第二排气间 隙16相通,且该第二排气间隙16与排气室17相通,该排气室17通过排气道与抽气阀3的 抽气口相通。如图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排气镶件座1通过螺钉固定于动模4内,排气镶件则通 过两根销钉18固定于安装槽2内。本实例中,排气镶件包括第一排气镶块11、第二排气镶 块12、第三排气镶块13、第四排气镶块14。第一排气镶块11的与安装槽2相邻的一面加 工有第一排气间隙15及第二排气间隙16 ;第二排气镶块12的两面加工有第一排气间隙15 及第二排气间隙16,第四排气镶块14的两面加工有第一排气间隙15及第二排气间隙16, 这样保证了排气镶件间、排气镶件与安装槽2侧壁间都有第一排气间隙15及第二排气间隙 16,排气均勻。进一步,第一排气间隙15的间距在0. 02 0. 03mm之间,第二排气间隙16的间距 在0. 2 0. 3mm之间,第一排气间隙15的间距在0. 02 0. 03mm之间是本结构的优选,在 这个间隙范围内气体既可以被抽出,又不会使液体塑料从间隙内流出;第二排气间隙16的 间距在0. 2 0. 3mm之间则可以保证从第一排气间隙15内抽出的气体迅速被抽走。更进 一步,所述安装槽2底设有与排气室17相通的第一引导槽23 ;从第二排气间隙16抽出的 气体通过排气室17在第一引导槽23内汇集,经排气道由抽气阀3抽出。如图所示,排气道包括设于排气镶件座1内的第一排气道M、设于动模4内的第 二排气道沈、设于动模固定板97内的第三排气道27,且该第二排气道沈的两端分别与该 第一排气道M及该第三排气道27相通;第一引导槽23与该第一排气道M相通;抽气阀3 的抽气口与该第三排气道27与相通。因此,在第一引导槽23内汇集的气体先流向第一排 气道对,从第一排气道M流向第二排气道沈,从第二排气道26流向第三排气道27,最终被 与第三排气道27相连的抽气阀3抽出。如图所示,排气镶件座1的两侧设有第三排气间隙99及第四排气间隙98,该第三排气间隙99与注塑模具的模具型腔及第四排气间隙98相通,排气镶件座1的底部设有引 导面21及与第二排气道沈相通的第二引导槽25,且该引导面21与动模4的内表面所围成 的槽分别与第四排气间隙98及第二引导槽25相通。因此,模具型腔内和树脂因高温分解 而产生的气体由经第三排气间隙99到第四排气间隙98,再经第四排气间隙98到引导面21 与动模4的内表面所围成的槽后,在第二引导槽25内汇集,经第二排气道沈流向第三排气 道27,最终被与第三排气道27相连的抽气阀3抽出。此结构增加了排气途径,提高了排气 量,从而提高了排气效率。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排气镶件间或排气镶件与排气镶件座1间设置了第一排 气间隙15和第二排气间隙16,塑模具型腔之间存在的空气和注塑时树脂因高温分解而产 生的气体通过第一排气间隙15和第二排气间隙16能够快速而完全地抽出,因而使通过此 模具注塑出来的平板电视面壳表面的熔接痕会完全消失,蒸汽面壳注塑模具若安装此排 气装置,表面的光洁度达到镜面级,不再需要喷涂等二次加工,而且本排气装置结构简单 实用,可小批量标准化生产,实现互性,从而成本降低。上述只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 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只要其以基本相同的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都 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注塑模具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抽气阀(3)、设置于动模(4)内的排气 镶件座(1),该排气镶件座(1)上设有安装槽(2),安装槽(2)内安装有排气镶件,该排气镶 件与安装槽(2)底面之间设有排气室(17),该排气镶件间或排气镶件与安装槽(2)侧壁间 设有第一排气间隙(15)及第二排气间隙(16),该第一排气间隙(15)与注塑模具的模具型 腔及第二排气间隙(16)相通,且该第二排气间隙(16)与排气室(17)相通,该排气室(17) 通过排气道与抽气阀(3)的抽气口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镶件包括 第一排气镶块(11)、第二排气镶块(12)、第三排气镶块(13)、第四排气镶块(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镶件通过 销钉(18)与排气镶件座(1)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2)底设 有分别与排气室(17)及排气道相通的第一引导槽(2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间隙(15)的间距在0.02 0.03mm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气间隙(16)的间距在0.2 0.3mm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道包括设 于排气镶件座(1)内的第一排气道(24)、设于动模(4)内的第二排气道(26)、设于动模固定 板(97)内的第三排气道(27),且该第二排气道(26)的两端分别与该第一排气道(24)及该 第三排气道(27 )相通;所述第一引导槽(23 )与该第一排气道(24)相通;所述抽气阀(3 )的 抽气口与该第三排气道(27 )相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镶件座(1) 的两侧设有第三排气间隙(99)及第四排气间隙(98),该第三排气间隙(99)与注塑模具的 模具型腔及第四排气间隙(98)相通;所述排气镶件座(1)的底部设有引导面(21)及与第二 排气道(26)相通的第二引导槽(25),且该引导面(21)与动模(4)的内表面所围成的斜槽分 别与第四排气间隙(98)及第二引导槽(25)相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的排气装置,包括抽气阀、设置于动模内的排气镶件座,该排气镶件座上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安装有排气镶件,该排气镶件与安装槽底面之间设有排气室,该排气镶件间或排气镶件与安装槽侧壁间设有第一排气间隙及第二排气间隙,该第一排气间隙与模具型腔及第二排气间隙相通,且该第二排气间隙与排气室相通,该排气室通过排气道与抽气阀的抽气口相通。因为塑模具型腔之间存在的空气和注塑时树脂因高温分解而产生的气体通过第一排气间隙和第二排气间隙能够快速而完全地排出,因而表面的光洁度达到镜面级,不再需要喷涂等二次加工,而且本排气装置结构简单实用,可小批量标准化生产,实现互性,从而成本降低。
文档编号B29C45/34GK201889883SQ20102065238
公开日2011年7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10日
发明者廖坚强 申请人:中山志和家电制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