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定位增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10619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薄膜定位增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薄膜定位增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薄膜定位增强装置,特别是一种应用于模内转印(In Mold Roller, IMR)设备的薄膜定位增强装置。
背景技术
模内转印工艺的基本原理为将图案印刷在薄膜上,通过模内转印设备将薄膜送入塑模型腔中进行注塑,注塑后薄膜上有图案的油墨层与薄膜分离转印至塑胶件上,从而得到表面有装饰图案的塑胶件。由于模内转印生产的自动化程度高和大批量生产的成本较低,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等行业的塑胶件生产中。然而,模内转印设备在将薄膜传送至模具型腔位置定位后,由于模具合模及注塑过程中对薄膜的拉力作用,常常会导致薄膜产生偏移,薄膜上的图案无法准确地印刷至塑胶件上的预定位置,造成产品不良,因此需要停机修正薄膜位置,降低了连续生产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膜定位增强装置,其可提高模内转印时薄膜定位的稳定性,避免因薄膜偏移造成的产品不良,提高了模内转印的连续生产效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薄膜定位增强装置,应用于一模内转印设备,该模内转印设备包括一送箔机构、一注塑机构及一收箔机构,一具有转印图案的薄膜沿一传送路径配置于该送箔机构与该收箔机构之间,并经由该注塑机构进行模内转印,其特征在于,该薄膜定位增强装置包括一送箔辊,其设置于该传送路径上,该薄膜沿该送箔辊的表面传送;—支撑结构,其上下活动地设置于该送箔辊的上方;一定位结构,其上端固设于该支撑结构上,该支撑结构向下运动时该定位结构的下端压紧该薄膜于该送箔辊表面上使其稳定定位;以及一动力机构,其连接该支撑结构,带动该支撑结构上下运动从而使该定位结构放松或压紧该薄膜。较佳地,该支撑结构为横杆状,且平行设置于该送箔辊的上方。更佳地,该横杆状支撑结构的长度大于该送箔辊的长度。较佳地,该定位结构为条状,且平行固设于该支撑结构的下端。更佳地,该条状定位结构的长度大于该薄膜的宽度,以使其对该薄膜的压紧作用的范围最宽,从而使增强该薄膜的定位。较佳地,该定位结构的下端为凹形面,并与该送箔辊的表面相配合,以增大该定位结构对该薄膜的压紧作用的面积,从而增强该薄膜的定位。较佳地,该动力机构为二气缸,分别垂直固设于该送箔辊的两端,该二气缸的活塞杆分别连接于该支撑结构的两端,该二气缸的同步伸缩运动带动该支撑结构上下运动。
3[0014]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薄膜定位增强装置通过在送箔辊上方设置一活动定位结构,可提高模内转印时薄膜定位的稳定性,避免因薄膜偏移造成的产品不良,提高了模内转印的连续生产效率。

图1为本实用新型薄膜定位增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向的剖面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薄膜定位增强装置应用于一模内转印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及较佳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薄膜定位增强装置,应用于一模内转印设备,该模内转印设备包括一送箔机构100、一注塑机构300、一收箔辊400及一收箔机构200, 一具有转印图案11的薄膜10沿一传送路径配置于该送箔机构100与该收箔机构200之间, 并经由该注塑机构300进行模内转印,其特征在于,该薄膜定位增强装置包括一送箔辊20、 一合金横杆30、一橡胶条40及二气缸50。该送箔辊20的两端分别通过转轴支架21设置于该传送路径上,该薄膜10沿该送箔辊20的表面传送。该合金横杆30上下活动地设置于该送箔辊10的上方,其长度大于该送箔辊20的长度。该橡胶条40平行固设于该合金横杆30的下端,该合金横杆30向下运动时该橡胶条40的下端压紧该薄膜10于该送箔辊20的表面上使其稳定定位。较佳地,于本实施例中, 该橡胶条40的长度大于该薄膜10的宽度,以使其对该薄膜10的压紧作用的范围最宽,从而使该薄膜10的定位更加稳定;该橡胶条40的下端为凹形面41,其与该与该送箔辊20的表面相配合,以增大该橡胶条40对该薄膜10的压紧作用的面积,从而使该薄膜10的定位更加稳定。该二气缸50分别固设于该送箔辊20两端的转轴支架21上,其活塞杆51分别连接于该合金横杆30的两端,该二气缸50的活塞杆51的同步伸缩运动带动该合金横杆30 上下运动并提供压紧力。请参阅图3,模内转印开始前,注塑机构300的模具开模,该二气缸50的活塞杆51 同时向上顶出,此时该合金横杆30及该橡胶条40向上运动,该橡胶条40对该薄膜10的压紧力取消,该送箔机构100及该收箔机构200同时转动,拉动该薄膜10从送箔机构100沿该传送路径向收箔机构200移动,该送箔辊20及该收箔辊400同时被该薄膜10的拉力带动旋转。当该薄膜10传送至其表面上的图案11定位于该注塑机构300的模具内时,该送箔机构100及该收箔机构200停止转动,此时该薄膜10因受该送箔机构100及该收箔机构 200的拉力而定位。此时,该二气缸50的活塞杆51向下收缩,带动该合金横杆30及该橡胶条40向下运动并保持拉紧状态,该橡胶条40的下端凹形面41与该送箔辊20的上端面紧紧贴合,从而该送箔辊20与该橡胶条40之间的该薄膜10被压紧而定位增强,防止因该注
4塑机构300对该薄膜10的拉力大于该送箔机构100的拉力造成该薄膜10的偏移。模内注塑和转印后,该薄膜10上的图案11被转印至塑胶产品上,然后该注塑机构300的模具开模进入下一个动作循环。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薄膜定位增强装置通过在送箔辊上方设置一活动定位结构,可提高模内转印时薄膜定位的稳定性,避免因薄膜偏移造成的产品不良,提高了模内转印的连续生产效率。需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基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对上述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薄膜定位增强装置,应用于一模内转印设备,该模内转印设备包括一送箔机构、 一注塑机构及一收箔机构,一具有转印图案的薄膜沿一传送路径配置于该送箔机构与该收箔机构之间,并经由该注塑机构进行模内转印,其特征在于,该薄膜定位增强装置包括一送箔辊,其设置于该传送路径上,该薄膜沿该送箔辊的表面传送;一支撑结构,其上下活动地设置于该送箔辊的上方;一定位结构,其上端固设于该支撑结构上,该支撑结构向下运动时该定位结构的下端压紧该薄膜于该送箔辊表面上使其稳定定位;以及一动力机构,其连接该支撑结构,带动该支撑结构上下运动从而使该定位结构放松或压紧该薄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定位增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撑结构为横杆状,且平行设置于该送箔辊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膜定位增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撑结构的长度大于该送箔辊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定位增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定位结构为条状,其平行于该送箔辊并固设于该支撑结构的下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膜定位增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定位结构的长度大于该薄膜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薄膜定位增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定位结构的下端为凹形面,并与该送箔辊的表面相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定位增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动力机构为二气缸,分别垂直固设于该送箔辊的两端,该二气缸的活塞杆分别连接于该支撑结构的两端,该二气缸的同步伸缩运动带动该支撑结构上下运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薄膜定位增强装置,应用于一模内转印设备,该模内转印设备包括一送箔机构、一注塑机构及一收箔机构,一具有转印图案的薄膜沿一传送路径配置于该送箔机构与该收箔机构之间,其特征在于,该薄膜定位增强装置包括一送箔辊,其设置于该传送路径上,该薄膜沿该送箔辊的表面传送;一支撑结构,其上下活动地设置于该送箔辊的上方;一定位结构,其上端固设于该支撑结构上,该支撑结构向下运动时该定位结构的下端压紧该薄膜于该送箔辊表面上使其稳定定位;以及一动力机构,其连接该支撑结构,带动该支撑结构上下运动从而使该定位结构放松或压紧该薄膜。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薄膜定位增强装置提高了薄膜定位的稳定性。
文档编号B29C45/14GK202241794SQ20112032626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日
发明者麦焯贤 申请人:佛山市顺德区汉达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