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可调的压辊或夹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83008阅读:782来源:国知局
角度可调的压辊或夹辊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角度可调的压辊或夹辊。



背景技术:

这种角度可调的压辊或夹辊可以在不同的技术领域中使用。所述压辊或夹辊在用纵向拉伸机、牵引机、涂层设备以及类似装置中制造薄膜时是重要的。换而言之,这种角度可调的压辊或夹辊的可以用于任意输送薄膜式的材料幅经过辊的场合,并且这里应使用所谓的压辊或夹辊将所输送的材料幅压紧到处理辊的外周面上。因此,所述压辊或夹辊例如不仅在制造塑料膜时是重要的,而且也可以用在金属或造纸工业中。在此方面不存在限制。

下面应首先根据用于薄膜制造的拉伸设备来说明这种角度可调的压辊的重要性。

在制造热塑性薄膜时,首先在挤出机中使聚合物颗粒熔化,然后将其供应给扁缝喷嘴。熔体在冷却辊上冷却,然后输送给所谓的纵向拉伸机构。在这里,膜前体以输入速度v1在一系列预热辊中被加热,然后在拉伸机构中沿纵向或机器方向MD以输出速度v2>v1拉伸。在纵向拉伸(即沿机器纵向MDO拉伸)之后,沿宽度方向(即沿横向于机器纵向方向的横向方向TDO)对料幅进行拉伸。在宽度拉伸(TDO)之前和/或之后可以可选地设置涂层设备。将料幅从宽度或横向拉伸设备(TDO)或涂层设备中抽出并进行卷绕。

在这种总设备的所述纵向拉伸设备(MDO)中,所设置的一个或多个涂层设备中,在薄膜抽出中,以及在卷绕机上,料幅或材料幅行进通过处理辊,所述处理辊在相应的料幅宽度上延伸。

一个或多个这种轴平行地前后依次设置的、用于处理或输送热塑性薄膜的处理辊能旋转地支承在支承板中。所述辊与一个或多个压辊或夹辊配合工作,所述压辊或夹辊能旋转地支承在能摆动地设置在所述辊两侧的支座中,这里活塞缸单元使压辊贴靠到入口侧的辊上或从该辊上抬起。

例如由EP 0 677 372 B1已知相应的特别是用于热塑性薄膜的纵向拉伸机,所述纵向拉伸机具有多个轴线平行地前后依次设置的拉伸辊,给这些拉伸辊配设旋转支承的压辊。压辊这里通过支柱对能摆动地保持,这里支柱对的旋转轴线绕平行于入口和/或出口侧的拉伸辊的中轴线延伸的轴支承。根据EP 0 677 372 B1此外建议,能摆动地支承的支柱对与压辊一起能在绕拉伸辊的中轴线的可确定的旋转角范围上按一条直线摆动并能至少锁定在第一和第二终点位置中。

换而言之,根据EP 0 677 372 B1的压辊能旋转地支承,从而所述压辊能够围绕处理辊调整。这里,压辊的摆动机构包括进给缸能旋转地支承在处理辊的轴支座上。压辊可以通过进给缸从处理辊上抬起。

但在实际运动中,已经证实这种解决方案是不方便的,因为料幅无论是手动还是机动地只能非常困难地穿入。这里切向的输入点通过料幅确定并且仅能沿一个方向移动。这里,压辊仅能沿料幅的已经贴靠的表面的方向移动。

此外,由EP 1 516 955 A1已知不同的砑光机的实施例,所述砑光机包括这里称为中间辊的处理辊,所述处理辊与多个夹辊配合作用。

在多个实施例中,夹辊这里居中地支承在杠杆上,这个调整杠杆在其一个端部上能旋转地支承在砑光机支座上。此时柱形的卸荷装置作用在杠杆的另一个端部上,以便建立压辊的调节力,压辊以所述调节力贴靠在处理辊上。

在这个在先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设有在侧视图中成弯角形的、但同时单臂的杠杆,所述杠杆同样也在其一个端部上可以通过柱状的卸荷装置加载或卸载。这个杠杆装置的相对置的旋转点位置可变地在部分圆形的凹槽中被引导。夹辊本身能旋转地保持在该单臂杠杆的中间区域中。



技术实现要素:

与此相对地,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相对于处理辊角度可调的压辊或夹辊,其中,压辊或夹辊在其在处理辊上的贴靠点或贴靠线上能尽可能灵活地调整。这里还应使得料幅或材料幅的穿入变得容易。

所述目的根据本发明按在权利要求1中给出的特征来实现。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本发明的有利的实施形式。

压辊、如同所谓的夹辊一样是例如在薄膜纵向拉伸机中与拉伸辊配合作用的辅助装置,以便将薄膜压紧或挤压到这些辊上。在抽出和卷绕设备中,所述压辊用于确保从拉伸机中输送料幅并卷绕料幅。在涂层设备中,所述压辊主要用于确保实现平整的位置。

就是说,所述压辊根据布置结构和要求主要应实现以下功能:

a)应避免,可能在薄膜或一般而言材料幅和处理辊之间封入空气垫,就是说气泡。

b)应确保被引导经过处理辊的材料幅能够以相应足够的力压紧在所述处理辊上。这特别是在薄膜制造中是重要的,以便由此确保,这可以有助于提高要传递到薄膜幅上的薄膜拉伸力。

c)此外,优选在出口侧的处理辊的区域中,应避免材料幅弹跳,例如抑制薄膜弹跳。

d)通过精确地设置贴靠线,可以减少薄膜或薄膜涂层上的微刮痕。

就是说,对于所有这些功能可以采用这样的压辊,所述压辊通常具有相当于处理辊的轴向长度的辊长度。除此以外,也可以使用所谓的夹辊,所述夹辊在料幅的输入部和输出部中相对于处理辊占据确定的位置并通常与实际的处理辊相比仅具有较短的轴向纵向延伸,并且这里通常仅定位在处理辊端部段的区域中并以此仅在这里起作用。

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的突出之处在于不同特征的组合。

就是说,对于所有这些功能可以采用这样的压辊,所述压辊通常具有相当于处理辊的轴向长度的辊长度。除此以外,也可以使用所谓的夹辊,所述夹辊在料幅的输入部和输出部中相对于处理辊占据确定的位置并通常与实际的处理辊相比仅具有较短的轴向纵向延伸,并且这里通常仅定位在处理辊端部段的区域中并以此仅在这里起作用。

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的突出之处在于不同特征的组合。

由此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设定,所述角度可调的压辊和/或夹辊能够绕一个轴摆动,所述轴相对于处理辊实际的轴错开地设置。这里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压辊和/或夹辊的调节轴的轴线以这样的程度相对于实际的处理辊沿径向错开地设置,使得在压辊和夹辊的保持和调节装置以及压辊和/或夹辊本身与实际的处理辊之间可以设置足够的间隔空间。这使得被引导通过设备的材料幅的穿入变得非常容易。

此外,本发明在一个优选实施形式中的突出之处在于,对于压辊和/或夹辊可以设置不同的由止挡限定的角度位置,此时,压辊和/或夹辊在处理辊的辊圆周上可以调节到所述角度位置(同时夹层式地容纳在它们之间穿过的材料幅)。

根据必须实现压辊或夹辊的哪个功能,在料幅的输入部和/或输出部处,压辊和/或夹辊必须相对于处理辊占据确定的位置。

如果例如应避免处理辊和薄膜之间的空气封入部,压辊必须直接在薄膜的切向输入部处放置在拉伸辊上。

当可以通过缺陷识别系统在进行中的运行中调整并由此优化贴靠线的位置时,可以明显改善要涂覆或已涂覆的料幅的无刮痕性。

当压辊尽可能靠近薄膜到拉伸辊的切向输入点的输入部作用时,对于拉伸辊可以提高可传递的拉伸力或缠绕摩擦。

为了避免薄膜在拉伸间隙的区域内在纵向拉伸机的输出部处发生弹跳,压辊也可以在这里作用在拉伸辊上。根据薄膜和拉伸辊之间的摩擦系数,如果没有相应的压辊,在拉伸时出现的“薄膜弹跳”会从辊的边缘区域经由其表面朝辊中央的区域传输。

对于所有辊,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压辊和/或夹辊可以防止料幅沿横向方向(TDO)行进或使其最小化。

通过本发明,压辊和/或夹辊的挤压方向与所述辊的进给方向不同。

在运行期间也可以相对于处理辊调节压辊的位置。这提供了重要的优点,因为对于一些处理必要的是,持续地优化所述位置。

控制机构独立于处理辊的机构。

此外,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还使得料幅的穿入变得容易。

在很多拉伸结构、涂层设备和抽出和/或卷绕装置中,料幅或材料幅到处理辊的贴靠方向和贴靠角随相应的应用场合改变。这里本发明相对于传统的解决方案提供了明显的优点,主要是因为,所述贴靠点或贴靠线能够灵活地与流程和/或制造工艺相适配,此外,主要还使得料幅或材料幅的穿入或导入变得明显更为容易。

就是说,与由这种类型的根据EP 1 516 955A1已知的现有技术不同,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在采用两侧或双臂的杠杆的情况下,通过特殊地构成的、由止挡限定的位置和力调整装置实现了,夹辊在处理辊上相应的挤压力既可以通过旋转点也可以通过力臂并且这里还通过止挡面导入,所述止挡面至少在一个方向上限制双臂杠杆的摆动运动。这里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形式中,通过旋转点和/或止挡面既能进行定位,也能进行力导入,这在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中是不能实现的。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这里具体地:

图1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示出处理辊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带有设置输入侧和输出侧的压辊;

图2示出图1的放大细部视图;

图3示出根据图1或2的布置结构的竖直轴向剖视图,带有在图1和2左边的调节装置的俯视图;

图4示出调节装置的局部视图,并且是相对于图3旋转了90°的侧视图;

图5示出示出图4的放大的细部视图;

图6示出类似于图3的进一步放大的细部视图;

图7示出压辊的端部的放大的轴向剖视图,其中示出用于避免压辊由于重力发生摆动的制动和摩擦装置;

图8.1和8.2示出在运行期间或在抬起的停靠位置中处理辊和与其处于接合中的压辊包括受止挡限制的调节装置的轴向剖视图,其中受止挡限制的第一止挡高度是预设的,由此预先规定了压辊在处理辊上的贴靠位置;

图8.3和8.4示出类似于图8.1和8.2视图,其中压辊根据图8.3处于运行位置,根据图8.4处于抬起的停靠位置,但止挡高度设置得与图8.1和8.2不同;

图9示出平行于压辊和处理辊的轴线的示意性侧视图,以便说明功能原理;以及

图10示出与图8.1或8.3类似的视图,但处于相对于其可摆动地定向的定位,如通常在拉伸设备中设置的定位。

具体实施方式

在附图中可以看到,例如处理辊2在其相对置的端侧的区域内通过支承件2.1可旋转地支承在设置在这里的例如相应支承板形式的保持装置1中。保持装置1连接在图1中示出的各辊、即处理辊2以及压辊和/或夹辊3、4的相对置的端侧上,所述保持装置可以构造成相同的或者至少在主要部件上构造成类似的。膜F在处理辊2上行进。用于压辊或夹辊3、4的调节机构6螺纹连接在保持装置1上。

保持装置1根据使用场合可以不同地构成和固定。

处理辊2在料幅的工作宽度AB上延伸。如果替代压辊3、4使用所谓的夹辊,则此时其辊宽不是分布在整个AB上,而是夹辊仅用在料幅的边缘区域中,并且因此较短。具有所属的调节机构6的调节装置VE关于所谓驱动和操作人位置(就是说在根据图1的图示的右侧和左侧)是镜像对称的。

具有调节机构6的调节装置VE包括调节滑块6.2和直线导向件6.1,由此压辊或夹辊3、4可以通过力操作单元10朝处理辊2进给并且受到力加载。就是说在运行位置中,压辊或夹辊3、4通过其所属的辊周面3’或4’向处理辊2的辊周面2’上施加压力,这里材料幅F在压辊或夹辊3、4各自的周面3’、4’和处理辊2的辊周面2’之间穿过,相应的压力作用在所述材料幅上。此时,相对于所述运行位置,可以通过所述调节装置VE使压辊或夹辊3、4移动离开处理辊2,此时在压辊或夹辊3、4和处理辊2之间构成相应的距离。如下面还要示出的那样,为此设置的调节装置VE包括移动装置VF,所述移动装置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构造成能线性或平移地调节的移动装置VF,并且附加地包括角度调节装置WE,通过所述角度调节装置能够调整相应压辊或夹辊3、3相对于处理辊2的不同贴靠位置。

作为力操作单元10可以采用和使用根据现有技术的所有可能方案,如气动液压缸、机械和机电的变型方案。

压辊3或4相对于中轴线3.5和4.5能旋转地固定在调节杠杆7.1或7.2上。

两个调节杠杆7.1、7.2的杠杆臂能旋转地支承在摆动轴8.1、8.2上。所述摆动轴固定在所设置的调节滑块6.2上。

换而言之,就是说,由图中还可以看到,角度调节装置WE包括双臂的调节杠杆7.1、7.2。所述调节杠杆7.1、7.2分别通过角度调节装置WE经由摆动轴8.1、8.2能摆动地保持在移动装置VF上,这里摆动轴8.1、8.2通过移动装置VF能沿进给方向ZR移动。

如果相应的移动滑块6.2沿处理辊2的方向运动,则止挡销9.2根据具体设置触碰到止挡或止挡面9.1,或者压辊3、4接触处理辊2。

相应的止挡销9.2与摆动杠杆7.1或7.2固定连接。止挡面9.1可以通过所设置的调节驱动装置11自动或手动地移动。作为调节驱动装置11可以采用所有根据现有技术的驱动装置。此外还可以在中间接入传动装置11.1。

止挡调节结构包括保持板90.1,所述保持板中设有长孔90.2,所述长孔用作调节单元90.3的导向结构。

指示单元100.1用于对调节单元90.3进行另外的引导并且用于在视觉上指示调节运动,为此设有刻度尺100.2。

此外,由图中还可以看出,为了调节在图1和2中更为靠前或靠左的压辊3或更为靠后或更为靠右的压辊4,两个调节杠杆7.1和7.2分别能绕所述摆动轴8.1或8.2摆动。这里,两个调节杠杆7.1和7.2分别沿相反的或相互远离的方向包括在此相互略微成角度地定向的杠杆臂7.1a和7.1b或7.2a和7.2b。在图1和2中更多地向下延伸的相应杠杆臂7.1a或7.2a上支承相应的压辊或夹辊3、4。在与此相对置的并且更多地向上远离延伸的杠杆臂7.1b或7.2b上构成所述能与调节杠杆一起摆动的相应止挡或止挡销9.2。承载相应压辊或夹辊的调节杠杆臂7.1a或7.2a的有效长度(从摆动轴8.1或8.2出发一直延伸到压辊3、4的所属中轴线3.5或4.5)在图3中用LV表示,其中在各第二调节杠杆臂7.1b或7.2b上相应摆动轴8.1或8.2和止挡销9.2的位置之间的有效长度在图3中用尺寸LB表示。

通过LV和LB的杠杆比(就是说通过涉及杠杆臂7.1a与7.1b或7.2a与7.2b的杠杆比)既确定了位置,并且在力机构10的压紧力能设定时也确定了各压紧力。就是说,根据止挡面9.1的高度确定压辊3、4相对于处理辊2的位置以及力导入方向。

就是说,由此,通过改变止挡面的位置,相对于相应的处理辊2可以实现由此不同地设置的压辊或夹辊3、4的位置调节,并且这甚至可以在运行期间在材料幅持续行进时进行。这里根据后面还要详细讨论的图8.1至8.4可以看到,可以如何通过止挡面或止挡9.1的不同调整来改变相应压辊和夹辊3、4与处理辊2之间的贴靠线。由此改变压紧线的位置,沿所述压紧线在压辊和夹辊3、4的辊周面3’、4’上向处理辊2的辊周面2’上施加相应的压力。

此外,通过所述结构可以改变压紧力。

如由根据图3的侧视图可以看到的那样,挤压装置既可以在膜的输入和输出方向上安装,但可以也仅在一个方向上安装。可以相应地适配切向的起始线的设置。

用于止挡面9.1的调节单元90.3通过带有调节驱动装置11和可选的传动装置11.1的丝杠90.4调节(图4)。

在调节(摆动)调节杠杆7.1或7.2时,止挡销9.2触碰到止挡面上,(在图4和5中未示出)所述止挡销固定地螺纹连接在调节杠杆7.1上。在图5中示出通过手轮11.2进行的手动调节。

图6示出在支承板90.1被取下和整个调节单元被拆除时带有止挡销9.2的调节杠杆7.1,以便显示杠杆比。为了显示,同时仅示出了“可能的/虚拟的”止挡面9.1。

在特殊的情况下,调节杠杆7.1或7.2也可以固定,其方式是,通过相应调节杠杆7.1或7.2的孔70.1固定旋紧在设置在这里的孔60.1上。

如果压辊3、4通过调节装置VE从处理辊2上抬起,则由于重力压辊继续停放,这在方法技术上是不希望的。因此通过制动机构抑制绕支承轴8.1的旋转。图7示出杠杆轴8.1的剖视图,调节杠杆7.1在所述杠杆轴上旋转。在一个间隙中设置两个制动盘50.1,所述制动盘通过对中盘50.2安装在旋转轴上。通过碟簧50.3和压紧板50.4,可以这样调整摩擦,使得相关调节杠杆7.1或7.2位置固定地保持在其最终位置中。这里,两个制动盘50.1沿轴向相互错开地设置,并且是沿相应摆动轴8.1和8.2的轴向错开。这里,制动盘50.1作为孔盘安装在相应的轴销8.3上,所述轴销构成相应的摆动轴8.1或8.2。由此,两个制动盘50.1沿轴向方向相互加载力,并且是在夹层式地在中间容纳调节杠杆7.1(或7.2)的相应部段的情况下加载力。

下面的图8.1至8.4分别用处理辊2的剖视图示出不同的示例,所述处理辊在处理辊的输入侧能够与压辊3接触。换而言之,压辊3的辊周面3’和处理辊2的辊周面2’沿平行于各辊的中轴线的接触线相互接触,这里辊周面2’和3’不是直接接触,这当然是因为,如图所示,在两个辊周面2’和3’之间引导材料幅或者例如塑料薄膜F穿过。对压辊3的调节通过所述调节装置VE进行,所述调节装置包括使压辊能在运行位置和停靠位置之间移动的移动单元VF(在所示实施例中由实现平移调节的移动单元VF构成),并且此外还包括用于相应的压辊和夹辊3的角度调节装置WE。通过所述力操作单元10能产生和调整相应的压紧力。换而言之,就是说,力操作单元10通过所述保持和调节装置将压辊3沿平行于辊旋转轴的贴靠线压紧到辊周面2’(即处理辊2的周面或表面)上,这里,在压辊3的辊周面或者周面或表面与处理辊2的辊周面或者周面或表面之间,材料幅F沿箭头方向37被引导在两个辊之间穿过并以部分包绕角绕处理辊2引导。

这里,在图8.1中示出处于其工作或运行位置的压辊3,在所述工作或运行位置中,通过压辊3以及处理辊2的中轴线的直线G相对于平面H成角度所述平面H最终垂直于移动单元VF的进给方向ZR定向,所述移动单元通过滑块布置结构利用力操作单元由调节装置移动。这里还设定止挡高度h1,所述止挡高度通过处理辊2的中轴线2.5和止挡或止挡面9.1的位置来限定,就是说沿进给方向ZR的平行方向限定,通过力加载装置以这个方向调节角度调节装置WE,即能摆动地保持杠杆臂7.1(以及必要时还有7.2)的摆动轴8(就是说这里对于压辊3是摆动轴8.1)。如果通过气动缸使整个调节单元VE沿进给方向ZR朝处理辊的方向移动,则在压辊3的周面或表面3’在材料幅F贴靠在处理辊的周面或表面2’上的区域中在材料幅F上发生接触之后,(调节杠杆)可以在所述附图中沿顺时针方向发生摆动,并且一直摆动到摆动杠杆7.1以固定在其上的止挡销9.2挡靠在止挡面9.1上。此时不能沿顺时针方向继续摆动,从而通过气动缸(即力操作单元10)进行的相应调整最终可以限定压紧力。

在图8.2中示出处于其停靠位置的压辊3,在停靠位置中,压辊3包括摆动轴8.1和止挡销9.2抬起,这里止挡销9.2离开止挡面9.1。换而言之,在中点、即穿过压辊3的中轴线2.5和止挡或止挡面9.1之间不变地保留预先设定的距离,即止挡高度h1。

这里在图8.2中也示出进给方向ZR,在操作力操作单元10时整个调节装置VE平移地作用的调节件(即所谓的移动单元VF)以及由此还有压辊4沿所述进给方向移动。这里,压辊3根据图8.2从其停靠位置沿进给方向ZR移动,直到压辊和处理辊的周面在材料幅F被引导通过的情况下产生相应的压紧力。角度调节装置WE只是直到所述止挡9.2触碰到止挡或止挡面9.1之前起作用和导致沿顺时针方向的调节。

此外,在这里要指出的是,力加载方向FR如在根据图9的放大细节视图中那样延伸,就是说,在所示的图平面或剖切面中垂直于辊的轴线2.5和3.5延伸,使得力加载方向FR与压辊3的中轴线3.5、两个配合作用的辊2和3的接触线KL以及处理辊2的中轴线2.5相交。

此外还要指出,在根据图8.1至8.4的视图中仅示出了力操作装置10包括用于移动装置VE的直线调节滑块6.2的一种可能的总体定向。这是因为通过处理辊2的中轴线2.5的平面H根据定义最终仅垂直于进给方向ZR,通过力操作装置10以进给方向朝处理辊2或离开处理辊地调节角度调节装置WE的调节轴8。换而言之,平面H通常偏离于水平面。

这最终还在图10中示出,该图与图8.1至8.4的区别基本上仅在于,总体布置结构相对于图8.1至8.4以不同的角度位置定向。由此可见,平面H在这个变型方案中尽管相对于水平面HE成角度,但仍垂直于力操作装置的进给方向ZR定向地延伸。在这种情况下也示出了角度以及力操作方向FR,以所述力操作方向将压辊3压紧到在处理辊2上以包绕角环绕的材料幅F上。

由根据图10的视图同样也可以看到距离h1,就是说有效距离h1,所述距离等于止挡或止挡面9.1与垂直于力操作装置的进给方向ZR定向的平面H之间的距离。

根据图10的变型示出,总体布置结构能在任意可能的定向和旋转位置中安装和装配在相应的设备中。

角度这里是指相对于垂直于进给方向ZR延伸的平面H形成压辊3朝向处理辊2的周面2’的力加载方向FR的角度。该角度可以具有例如0°至90°之间的任意值,就是说,当压辊4相对于图8.1和8.3或相对于图10贴靠在处理辊2的另一侧时,并且这里贴靠在材料幅F仍贴靠在处理辊的辊周面上被引导的区域内时,所述角度甚至可以具有超过90°的值。

换而言之,进给方向ZR能够在较宽的、从到远超90°的范围内以合适的角度绕处理辊的中轴线2.5定位。

如果例如在根据图8.1、8.3或10的实施例中角度的值为0°,则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仍还可以通过压辊3向处理辊2上施加力,并且是通过在图中所示的带有其所属的摆动杠杆臂7.1a和7.1b的摆动杠杆7形式的角度调节装置WE施加力,所述摆动杠杆臂具有长度LV或LB。压紧力这里能通过进给力调整,从而在压辊和处理辊之间不会出现打滑。

这在以下传统的解决方案中是无法实现的,在传统的解决方案中,压辊4在不采用在本发明范围内设置的摆动杠杆7.1的情况下保持压紧在处理辊上。此时由于压辊和处理辊之间的压紧力仅还取决于两个辊的中轴线之间的实际距离,这里所述距离相当于两个辊2和4的半径的和。在实践中,通过由此产生一种具有谐振频率的振动系统,其结果是,总是会在压辊和处理辊之间出现打滑。

就是说,由本说明书还可以得出,进给方向ZR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这样定向,使得在进给方向ZR和力加载方向FR之间能够设置不同的角度

这里由例如根据图8.1和8.2的图示还可以看出,通过压辊或夹辊3的中轴线3.5延伸的进给向量(进给方向)朝处理辊2的方向垂直于平面H以侧向距离SA在处理辊2的中轴线2.5旁边经过(图9)。这里已经证明有利的是,所述侧向距离SA具有这样的值,所述值为处理辊2的半径Rp的至少10%,优选至少20%、30%、40%、50%、60%、70%、80%、90%或100%。这里侧向距离SA甚至可以具有更大的值,并且是处理辊2的半径值的至少110%、120%、130%,或者例如甚至是140%。换而言之,在最后提及的请下,进给方向ZR的矢量完全在处理辊2的旁边经过,就是说不与处理辊2相交,特别是如由图9可以看到的那样。

进给方向ZR与力加载方向FR之间的角度优选可以这样确定,使得进给方向ZR与力加载方向FR之间的角度在两个处于运行位置中的辊3、4;2之间大于5°,特别是大于10°、15°、20°、25°、30°、35°、40°,并且特别是小于80°、70°、60°、55°、50°、45°或40°。

在图8.3和8.4中示出与图8.1和8.2相对应的视图,但由不同地、即有变化地设置的止挡高度h2,该止挡高度小于在图7.1和7.2中示出的止挡高度h1。

由于通过如所示那样朝压辊2的方向调节止挡面9.1可以调节到的不同的较小止挡高度h2,得到压辊相应确定的另外的终点位置,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所属的摆动杠杆7.1可以沿顺时针方向继续移动,直到止挡销9.2触碰到止挡或止挡面9.1上并防止继续摆动为止。由此也可以在压辊的周面或处理辊的周面之间形成位置更低的压紧线或接触线,并由此在移动穿过这两个辊之间的材料幅F上得到不同的压力线。

在图8.4中最后示出对应于图8.2的视图,其中,压辊3在预先规定的止挡高度h2下移动到其停靠位置中。

这些视图还示出,特别是在压辊向其停靠位置移动时,可以完全没有问题地穿入材料幅F,因为整个调节装置包括所属的摆动轴、调节杠杆、力操作单元等相对于处理辊2的主体错开地设置。

关于附加或备选设置的出口侧的压辊或夹辊的作用原理与所示出的图示相对应。

所示实施例是这样说明的,即,压辊沿贴靠线或接触线KL与处理辊2的辊周面(或在处理辊上运动的膜F)的表面接触,所述贴靠线或接触线最终可以通过止挡9.1的位置变化来调整。这可以通过电机或如上所述也可以通过丝杠进行。通过经由力加载装置10进行的进给运动ZF,在止挡9.2到达止挡面9.1上之后,压辊3在根据图8.1和8.3的图示中逐渐沿逆时针方向朝处理辊摆动并压紧在处理辊上。原则上也可以设计运动学上反转的方案,使得通过调整装置最终可以给具有两个摆动杠杆臂7.1a和7.1b的摆动杠杆7的摆动轴8设定确定的位置,此时例如通过电机单元使止挡面9.1反向于在图中示出的进给方向(但相对于进给方向处于平行的相同定向中)远离处理辊调节,直至在触碰到止挡9.2上之后压辊3逐渐朝处理辊2摆动,并且由此能有效地调整压辊在处理辊周面上的力加载。

在目前为止说明的实施例中,调节杠杆7的摆动轴8在操作力操作装置时不是直线地对应于进给方向或相反的方向调节。如果摆动杠杆应摆动到不同的角度位置,则当止挡9.2触及到止挡面9.1上时,止挡9.2相对于止挡面9.1已执行了一定的平行移动,并且是与相应的承载止挡销9.2的杠杆臂7.1b的定向相关地进行的。

所说明的实施例这样构成,使得止挡9.2仅在单侧受止挡限制地挡靠在止挡面9.1上。这允许压辊和所属的摆动杠杆在没有角度调节的情况下通过力操作装置反向于进给方向地线性地(即直线地)移动离开处理辊或朝处理辊移动。但止挡9.2也可以在两个相反的方向上受止挡限制地被保持,从而此时在力操作装置沿进给方向ZR(或沿相反的方向)起作用时,压辊3始终强制地通过承载压辊的摆动轴8同时执行角度-旋转运动。

就是说,所述角度可调的压辊能够用于相应的压辊或夹辊应与相应的处理辊一起即使在引导材料幅F通过的情况下也加载压力的所有过程和所有领域中。就是说,这种角度可调的压辊或夹辊可以特别是用于薄膜制造领域,就是说用于薄膜拉伸设备领域,但同样也可以一般性地例如应用于金属幅料、纸幅料、塑料等的制造和处理领域。这里压辊通常在要加工的材料幅的整个工作宽度AB上构成,就是说通常具有与所属处理辊的轴向长度相当的轴向长度。夹辊相反在其纵向延伸上构造成比材料幅的工作宽度AB短。因此,夹辊通常定位和安装在材料幅或料幅的边缘上,以便在这里在引导材料幅通过的情况下与相应的处理辊配合作用。

所述的措施原则上也适用于压辊4,所述压辊在输出侧,就是说在材料幅F抽出方向的侧面设置在处理辊上,如原则上由根据图1至3的第一实施例给出的那样。

这里可以如下总结所述的作用和优点以及各个优选特征:通过改变止挡面或一般性而言止挡9.1的位置,即使在运行期间也可以在材料幅在两个辊之间引导通过的情况下容易和简单地调节压辊或夹辊在与其配合作用的处理辊的外周面上的贴靠位置。对于一些工艺,这里特别有利的,有时甚至必要的是,实际上持续地优化所述位置。

这里通过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也可以毫无问题地改变压紧力,并且这同样也可以在运行和使用压辊或夹辊时进行。

有利的还有,压辊朝处理辊的力导入的方向是或者可以是与相对于压辊朝与其配合作用的处理辊的外周或表面运动的运动方向不同的。力导入的方向不同于压辊的运动方向。

所述压辊或夹辊这里应该并且能够主要实现以下功能:

a)应防止薄膜滑动,从而不会在薄膜和处理辊之间形成和存在空气垫(气泡)。

b)通过朝处理辊的方向压紧压辊应提高在其间运动的材料幅(的压力),以便提高要传递的抽出和/或拉伸力。

c)应防止在处理辊上、优选是在出口侧的处理辊的区域内发生材料弹跳,特别是薄膜弹跳。

d)通过精确地调整贴靠线或接触线KL可以相对于传统解决方案明显减少薄膜或薄膜涂层上微刮痕。

e)此外,这里可以独立于处理辊的机构装备控制机构。

f)这里同样已经证明是非常有利的是,压辊相对于处理辊的位置的调节也可以在生产过程期间,就是说在引导材料幅F在压辊和处理辊之间通过时进行调节。

g)此外,通过根据本发明的调节装置的特殊设计相对于传统的解决方案明显简化了材料幅和料幅穿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