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冷却装置的树脂模具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04519阅读:7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冷却装置的树脂模具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冷却装置的树脂模具系统,属于模具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树脂模具、压机和冷却装置,树脂模具安装在压机上,树脂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上模具与下模具的位置上下对应,冷却装置设置在树脂模具的左右两侧,且该冷却装置固定在压机的侧面上,冷却装置包括安装支架和风机,安装支架上设置有朝向上模具下表面的风机,且该风机的朝向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本实用新型可制作出一种简单且通用性高的树脂模具冷却装置,该冷却装置不仅有效降低树脂模具温度,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劳动强度,还可以使生产连续化,节约生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该冷却装置不需要布置在树脂模具上,加工难度低且制作成本低。
【专利说明】
一种带有冷却装置的树脂模具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带有冷却装置的树脂模具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汽车开发前期,一些内饰产品根据数据制作,需要根据实际装车对产品不断完善,往往需要开树脂模具对产品设计进行验证,装车确认后进行正式模具投入。对于一些产量较少的产品往往也用树脂模具应对。树脂模具散热较慢,不利于产品品质的稳定性,不利于产品生产的连续性。
[0003]现有技术中模具分为两种,树脂模具和金属模具。其中,金属模具自带冷却系统,但其造价很高,且金属模具的更改灵活性不如树脂模具;树脂模具的优点是成本低,且更改灵活性高,但不足之处在于树脂模具不自带冷却系统,生产效率低。
[0004]现有技术中在生产地毯产品时,因产品是经过加热后模压成型的,所以树脂模具在使用一段时间以后,树脂模具上的温度会升高,导致产品的外观出现一些质量问题,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就需要冷却该树脂模具,目前树脂模具采用的冷却方式为注水冷却,即每隔一段时间都需要用冷水将模具冷却一段时间,再用湿布擦拭模具表面,这种方法需要人工操作,提高劳动强度和降低工作效率。
[0005]通过专利检索,中国专利号:200920048287 X,申请日:2009年09月03日,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树脂模具冷却机构,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树脂模具冷却机构,属于模具结构技术领域。该申请案中的树脂模具冷却机构,包括下模底板、下模体、冷却水管接头、冷却气管接头和冷却水管,下模体固定安装在下模底板上,下模体背腔与下模底板之间密封,冷却水管布设在下模体背腔与下模底板之间,冷却水管与下模体的型面留有一定间距,冷却水管两端分别连接冷却水管接头,用于冷却水的流入流出;下模体上开设有吹气孔,压缩空气经由冷却气管接头通入下模体背腔内,并从吹气孔内逸出。该申请案结构合理,通过冷却水路与冷却气路共同作用对模具进行冷却,可有效降低模具温度,减少温度增加产生模具变形导致产品的不稳定性,同时也可以使生产连续化,节约生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但该申请案的不足之处在于:该申请案结构复杂,需要另外加工出冷却水管接头、冷却气管接头和冷却水管,且将它们合理的布置在模具内部,加工难度大,且制作成本高。
[0006]通过专利检索,中国专利号:201020268580X,申请日:2010年07月23日,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可控温型环氧树脂模具,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可控温型环氧树脂模具,涉及一种改进型的环氧树脂模具。该申请案中可控温型环氧树脂模具,包括设置在模具内部的U型水管位于模具外部的两个端口均同时连接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在U型水管的管路上设有水栗。该申请案结构简单实用,不影响产品在模具内的成型,能对模具的成型温度进行有效控制,保证模具成型后的产品质量。但该申请案的不足之处在于:该申请案结构复杂,需要另外设计一种U型水管且将该U型水管合理布置在模具内部,加工难度大,且制作成本尚O【实用新型内容】
[0007]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树脂模具散热慢、不利于产品品质的稳定性,以及不利于产品生产的连续性,同时,现有技术中带有冷却机构的树脂模具结构复杂、设计难度高且该树脂模具中的冷却机构不具有通用性等不足,提供了一种带有冷却装置的树脂模具系统,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制作出一种简单且通用性高的树脂模具冷却装置,该冷却装置不仅有效降低树脂模具温度,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劳动强度,还可以使生产连续化,节约生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该冷却装置不需要布置在树脂模具上,加工难度低且制作成本低。
[0009]2.技术方案
[0010]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1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有冷却装置的树脂模具系统,包括树脂模具和压机,其中,所述的树脂模具安装在压机上,该树脂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该上模具与下模具的位置上下对应,还包括冷却装置,所述的冷却装置设置在树脂模具的左右两侧,且该冷却装置固定在上述压机的侧面上,该冷却装置包括安装支架和风机,其中,所述安装支架上设置有朝向上模具下表面的风机,且该风机的朝向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CU
[0012]进一步地,所述冷却装置包括两个风机,两个风机对称设置在上述树脂模具的左右两侧。
[0013]进一步地,所述夹角α的大小为60?80°。
[OOM]进一步地,所述夹角α的大小为60°。
[0015]进一步地,该树脂模具系统还包括夹具,所述夹具与传动装置相连。
[0016]进一步地,所述风机通过螺栓固定在安装支架上。
[0017]3.有益效果
[0018]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9](I)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有冷却装置的树脂模具系统,其冷却装置包括安装支架和风机,且安装支架的数量和风机的数量相等,其中,安装支架上设置有朝向上模具下表面的风机,该风机首先通过螺栓固定在安装支架上,再通过安装支架固定在压机侧面上,通过将风机设置在压机侧面上,可满足不同树脂模具的冷却要求,实现该冷却装置在树脂模具系统中的通用性,同时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在树脂模具内设置冷却装置难度高,成本高且针对不同的树脂模具结构需要设计出不同结构的冷却装置等不足。
[0020](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有冷却装置的树脂模具系统,风机的朝向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且该夹角α的大小为60?80°,该风机的投影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0°,同时,风机的设置点高度大于基材运输线的高度。该风机的角度和高度设置使得开模后的风向恰好对准上模具的下表面,因为上模具的下表面是生产产品的主要接触面,是主要的冷却区域,当风机对上模具的下表面进行冷却时,风机的风向通过上模具的下表面反射到下模具的上表面,形成空气对流,因此该风机对下模具的上表面也起到一定的冷却作用,使得树脂模具的上模具和下模具温度均能满足产品成型要求。
[0021](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有冷却装置的树脂模具系统,其风机的设置点高度大于基材运输线的高度,这样设计可以起到防止PLC控制电路系统出现错误导致风机没有及时关闭而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因为如果风机的设置点高度低于基材运输线的高度时,风向会受基材的干扰,无法对上模具的下表面进行冷却,同时,使得基材在没进入成型阶段就被冷却了,最终导致基材无法成型或成型出的产品质量不符合要求。因此风机的设置点高度大于基材运输线的高度,可以使得该树脂模具系统中的PLC控制电路系统在出现错误时,仍能保证产品的成型质量。
[0022](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有冷却装置的树脂模具系统,其结构设计合理,原理简单,便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有冷却装置的树脂模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4]不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0025]11、上模具;12、下模具;
[0026]21、风机;22、风向;
[0027]3、安装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0029]实施例1
[0030]结合图1,本实施例的一种带有冷却装置的树脂模具系统,包括树脂模具和压机,该树脂模具安装在压机上,如图1所示,该树脂模具包括上模具11和下模具12,该上模具11与下模具12的位置上下对应,树脂模具系统还包括冷却装置,该冷却装置设置在树脂模具的左右两侧,这样设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避开前后换模区域,为后续换模提供便利,该冷却装置包括安装支架3和风机21,且安装支架3的数量和风机21的数量相等,其中,安装支架3上设置有朝向上模具11下表面的风机21,本实施例中风机21首先通过螺栓固定在安装支架3上,再通过安装支架3固定在压机侧面上,本实施例中通过将风机21设置在压机侧面上,可满足不同树脂模具的冷却要求,同时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在树脂模具内设置冷却装置难度高,成本高且针对不同的树脂模具结构需要设计出不同结构的冷却装置等不足。风机21的朝向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且该夹角α的大小为60?80°,该风机21的投影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0°,同时,风机21的设置点高度大于基材运输线的高度。
[0031]本实施例中风机21的设置点高度大于基材运输线的高度,这样设计可以起到防止PLC控制电路系统出现错误导致风机21没有及时关闭而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因为如果风机21的设置点高度低于基材运输线的高度时,风向22会受基材的干扰,无法对上模具的下表面进行冷却,同时,使得基材在没进入成型阶段就被冷却了,最终导致基材无法成型或成型出的产品质量不符合要求。因此风机21的设置点高度大于基材运输线的高度,可以使得该树脂模具系统中的PLC控制电路系统在出现错误时,仍能保证产品的成型质量。
[0032]本实施例中风机21的角度和高度设置使得开模后的风向22恰好对准上模具的下表面,因为上模具的下表面是生产产品的主要接触面,是主要的冷却区域,当风机21对上模具的下表面进行冷却时,风机21的风向22通过上模具的下表面反射到下模具的上表面,形成空气对流,因此该风机21对下模具的上表面也起到一定的冷却作用,使得树脂模具的上模具11和下模具12温度均能满足产品成型要求。
[0033]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冷却装置包括两个风机21,两个风机21对称设置在树脂模具的左右两侧,本实施例中风机21的朝向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α的大小为60°。
[0034]具体在本实施例中,该树脂模具系统还包括夹具,该夹具与传动装置相连,本实施例中通过传动装置带动夹具运输基材,为后续产品的成型做好准备。
[0035]现有技术中模具分为两种,树脂模具和金属模具。其中,金属模具自带冷却系统,但其造价很高,且金属模具的更改灵活性不如树脂模具;树脂模具的优点是成本低,且更改灵活性高,但不足之处在于树脂模具不自带冷却系统,生产效率低。
[0036]现有技术中在生产地毯产品时,因产品是经过加热后模压成型的,所以树脂模具在使用一段时间以后,树脂模具上的温度会升高,导致产品的外观出现一些质量问题,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就需要冷却该树脂模具,目前树脂模具采用的冷却方式为注水冷却,即每隔一段时间都需要用冷水将模具冷却一段时间,再用湿布擦拭模具表面,这种方法需要人工操作,提高劳动强度和降低工作效率。
[0037]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树脂模具散热慢、不利于产品品质的稳定性,以及不利于产品生产的连续性,同时,现有技术中带有冷却机构的树脂模具结构复杂、设计难度高且该树脂模具中的冷却机构不具有通用性等不足,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有冷却装置的树脂模具系统,本实施例中具体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在树脂模具系统中的压机侧面上设置风机21,通过控制风机21的角度设置、高度设置和安装点设置,以及通过PLC电路控制系统使得风机21能够自动运行,进而保证树脂模具能达到最佳冷却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产品的成型质量,采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制作出一种简单且通用性高的树脂模具冷却装置,该冷却装置不仅有效降低树脂模具温度,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劳动强度,还可以使生产连续化,节约生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该冷却装置不需要布置在树脂模具上,加工难度低且制作成本低。
[0038]本实施例中风机21的具体运行过程为:产品成型后,树脂模具进行开模,此时风机21运行,当树脂模具开模结束后,风机21继续运行,直至夹具开始运输基材时,风机21停止运行,否则会降低基材的温度,使得基材在没进入成型阶段就被冷却了,最终导致基材无法成型或成型出的产品质量不符合要求,直至下一次树脂模具进行开模时,风机21会再次运行,如此往复,从而达到冷却树脂模具的目的。本实施例中通过PLC电路控制系统控制风机21自动运行,从而保证树脂模具能够达到最佳冷却效果,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成型质量。
[0039]实施例2
[0040]本实施例的一种带有冷却装置的树脂模具系统,其基本结构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冷却装置包括三个风机21,本实施例中风机21的朝向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α为70°。
[0041 ] 实施例3
[0042]本实施例的一种带有冷却装置的树脂模具系统,其基本结构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冷却装置包括四个风机21,本实施例中风机21的朝向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α为80°。
[0043]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带有冷却装置的树脂模具系统,包括树脂模具和压机,其中,所述的树脂模具安装在压机上,该树脂模具包括上模具(11)和下模具(12),该上模具(11)与下模具(12)的位置上下对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却装置,所述的冷却装置设置在树脂模具的左右两侧,且该冷却装置固定在上述压机的侧面上,该冷却装置包括安装支架(3)和风机(21),其中,所述安装支架(3)上设置有朝向上模具(11)下表面的风机(21),且该风机(21)的朝向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冷却装置的树脂模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包括两个风机(21),两个风机(21)对称设置在上述树脂模具的左右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冷却装置的树脂模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α的大小为60?8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有冷却装置的树脂模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α的大小为60° 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冷却装置的树脂模具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树脂模具系统还包括夹具,所述夹具与传动装置相连。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带有冷却装置的树脂模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21)通过螺栓固定在安装支架(3)上。
【文档编号】B29C51/30GK205705260SQ201620409322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5月9日
【发明人】崔之青, 张冰, 王瑞, 马麟, 夏毅
【申请人】芜湖正海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