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模具点冷却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2012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压铸模具点冷却单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铸模具用冷却装置,是一种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压铸模具的某些点进行冷却,该压铸模具冷却单元冷却快速、及时,冷却效果好。
背景技术
在压铸连续生产过程中,压铸模具需要在200-650°C之间承受交变热应力,同时还要承受40-60m/s的高速铝液的冲刷,因此模具成型部分的表面的局部会因高温发白,温度较高,这一部分可能会粘合压铸件,导致压制零件变形甚至撕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对模具进行冷却,现有的冷却方式一般为串联水路冷却,这种方法只能够使模具整体降温, 很难稳定控制局部的模具温度,冷却效果较差,因此现在需要一种能够解决上述的新型冷却装置。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可以消除模具局部过热引起的零件变形、粘模等压铸缺陷的压铸模具点冷却单元。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压铸模具点冷却单元,包括水循环支架总成 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循环支架总成1上设置有进水管2和出水管3,在进水管2上设置有流量阀4和温控计5,点冷却单元壳体6的底部设置有与模具相配的插接头7,在插接头7 上设置有耐热胶圈8,插接头7内设置有与进水管2连通的输水管9,在输水管9和点冷却单元壳体6之间设有回流间隙10,回流间隙10与出水管3连通。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种结构形式的点冷却单元,其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它创造性地将原有模具冷却系统串联水路冷却的方式改为点冷却的方式,这种结构设计可以保证对模具局部温度的有效控制,以达到保持模具热平衡的目的,从而消除了因模具局部过热引起的零件变形、与模具粘连等压铸缺陷的产生。因此可以说这种压铸模具点冷却单元具备了多种优点,十分有利于在压铸生产行业中推广应用,其市场前景较为宽广。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压铸模具点冷却单元,包括水循环支架总成1,在水循环支架总成1上设置有进水管2和出水管3, 在进水管2上设置有流量阀4和温控计5,在点冷却单元壳体6的底部设置有插接头7,插接头7可以插接在模具或模具镶块上,将冷却水直接喷射在模具型腔的底部,以实现快速、准确降温,在插接头7上设置有耐热胶圈8,插接头7内设置有输水管9,输水管9的一端与进水管2相连通,另一端的出口设置在插接头7处,在输水管9和点冷却单元壳体6之间还设置有回流间隙10,这个回流间隙10呈环状,并且与出水管3相连通;由于在进水过程中会长生较大的水压,为了防止插接头7在水压的反作用下从模具或模具镶块上脱出,在实际安装时,可以在点冷却单元壳体6的上方设置一个与模具或模具镶块固定连接的压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铸模具点冷却单元的工作过程如下首先根据实际需要将多个本实施例的点冷却单元安装在模具和模具镶块上,对模具和模具镶块的局部进行水冷降温;当需要冷却时,进水管2工作,将冷水引入输水管9,冷水经输水管9后通过插接头7 喷射在模具或模具镶块的底部,使其降温,然后这部分吸收了热量的水体经过输水管9和点冷却单元壳体6之间的回流间隙10流动,并最终通过出水管3排出,完成热交换;在水体流动的同时,设置在进水管2上的流量阀4和温控计5随时监测水体的流量和温度;水体如上所述的循环,将模具或模具镶块的热量带走,保证压铸工序的正常进行。多个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点冷却单元配合使用,来保证模具和模具镶块上各个点的温度都符合工作要求。
权利要求1. 一种压铸模具点冷却单元,包括水循环支架总成(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循环支架总成(1)上设置有进水管(2)和出水管(3),在进水管(2)上设置有流量阀(4)和温控计 (5),点冷却单元壳体(6)的底部设置有与模具相配的插接头(7),在插接头(7)上设置有耐热胶圈(8),插接头(7)内设置有与进水管(2)连通的输水管(9),在输水管(9)和点冷却单元壳体(6)之间设有回流间隙(10),回流间隙(10)与出水管(3)连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压铸模具点冷却单元,包括水循环支架总成(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循环支架总成(1)上设置有进水管(2)和出水管(3),在进水管(2)上设置有流量阀(4)和温控计(5),点冷却单元壳体(6)的底部设置有与模具相配的插接头(7),在插接头(7)上设置有耐热胶圈(8),插接头(7)内设置有与进水管(2)连通的输水管(9),在输水管(9)和点冷却单元壳体(6)之间设有回流间隙(10),回流间隙(10)与出水管(3)连通。这是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可以消除模具局部过热引起的零件变形、粘模等压铸缺陷的压铸模具点冷却单元。
文档编号B22D17/22GK202224628SQ20112023622
公开日2012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6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6日
发明者宋寿昌, 张嘉祺, 朱洪军, 葛春东 申请人:大连亚明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