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造粒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5395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塑料造粒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塑料生产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塑料造粒机构。



背景技术:

塑料造粒通常是采用螺杆挤出机将原料混合熔化和挤出,挤出后的原料需要通过冷却和切割,目前塑料挤出后冷却和切割是通过两道工序完成,因此增加转工序的成本,并且导致工作效率低,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塑料造粒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塑料造粒机构,来解决传统塑料挤出后冷却切割是两道工序完成,不仅增加成本,且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塑料造粒机构,包括螺杆挤出机、水槽、电机、曲轴、垫板、切刀固定座、切刀、弹簧,所述的水槽位于螺杆挤出机左端,所述的水槽与螺杆挤出机螺纹相连,所述的电机位于水槽背面,所述的电机与水槽螺纹相连,所述的曲轴贯穿于水槽上端,所述的曲轴与水槽转动相连,且所述的曲轴与电机紧配相连,所述的垫板位于水槽内部,所述的垫板与水槽螺纹相连,所述的切刀固定座贯穿于曲轴,所述的切刀固定座与曲轴紧配相连,所述的切刀位于且固定座底端,所述的切刀与切刀固定座滑配相连,所述的弹簧位于切刀且固定座与切刀之间。

进一步,所述的水槽底端还设有排料孔。

进一步,所述的水槽底端还设有回收箱,所述的回收箱与水槽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回收箱上端还设有滤网,所述的滤网与回收箱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回收箱背面还设有储料箱,所述的储料箱与回收箱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水槽底端还设有水泵,所述的水泵与水槽螺纹相连,且所述的水泵与回收箱管道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塑料造粒机构,首先通过螺杆挤出机将塑料挤出成长条形,并排入到水槽中,通过水槽中的水对塑料冷却,再由电机带动曲轴旋转,从而达到带动切刀上下旋转,当切刀旋转到下端与塑料接触时,在与垫板的共同作用下完成塑料切割加工,因此完成了塑料造粒加工,该机构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现了塑料冷却和切割造粒一次性完成,代替了传统需要两道工序完成,不仅降低了成本,且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塑料造粒机构的主视图

图2是塑料造粒机构的剖视图

图3是水槽的剖视图

图4是回收箱的剖视图

螺杆挤出机1、水槽2、电机3、曲轴4、垫板5、切刀固定座6、切刀7、弹簧8、排料孔201、回收箱202、滤网203、储料箱204、水泵205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塑料造粒机构,包括螺杆挤出机1、水槽2、电机3、曲轴4、垫板5、切刀固定座6、切刀7、弹簧8、排料孔201、回收箱202、滤网203、储料箱204、水泵205,所述的水槽2位于螺杆挤出机1左端,所述的水槽2与螺杆挤出机1螺纹相连,所述的电机3位于水槽2背面,所述的电机3与水槽1螺纹相连,所述的曲轴4贯穿于水槽2上端,所述的曲轴4与水槽2转动相连,且所述的曲轴4与电机3紧配相连,所述的垫板5位于水槽2内部,所述的垫板5与水槽2螺纹相连,所述的切刀固定座6贯穿于曲轴4,所述的切刀固定座6与曲轴4紧配相连,所述的切刀7位于且固定座6底端,所述的切刀7与切刀固定座6滑配相连,所述的弹簧8位于切刀且固定座6与切刀7之间,所述的水槽2底端还设有排料孔201,所述的水槽201底端还设有回收箱202,所述的回收箱202与水槽2螺纹相连,所述的回收箱202上端还设有滤网203,所述的滤网203与回收箱202螺纹相连,所述的回收箱背202面还设有储料箱204,所述的储料箱204与回收箱202螺纹相连,所述的水槽2底端还设有水泵205,所述的水泵205与水槽2螺纹相连,且所述的水泵205与回收箱202管道相连,该塑料造粒机构,首先通过螺杆挤出1将塑料挤出成长条形,并排入到水槽2中,通过水槽2中的水对塑料冷却,再由电机3带动曲轴4旋转,从而达到带动切刀7上下旋转,当切刀7旋转到下端与塑料接触时,在与垫板5的共同作用下完成塑料切割加工,因此完成了塑料造粒加工,塑料切成颗粒后,通过排料孔201排入到滤网203上,塑料颗粒则顺着滤网203往下滚入到储料箱204中,水则排入到回收箱2012中,再通过水泵205将回收箱202中的水泵入到水槽2中,从而实现水循环,其中在切刀7切割塑料时,在弹簧8的作用下,可使得切刀7能上下运动,从而便于切刀7完成塑料切割,切刀固定座6是对切刀和弹簧8起到固定作用。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