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高效橡胶挤出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92346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硅橡胶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挤出设备,特别涉及新型高效橡胶挤出机。



背景技术:

挤出成型是塑料成型加工的重要成型方法之一。大部分热塑性塑料都能用此法进行加工,与其他成型方法相比挤出成型有下述特点:生产过程是连续的,生产效率高,应用范围广,可生产管材、棒材、板材、薄膜、单丝、电线、电缆、异型材及中空制品等;投资少,收效快。挤出成型的产品可广泛地应用于人们日常生活以及农业、建筑业、石油化工、机械制造、国防等工业部门。

现有技术中的橡胶挤出机,没有设置完整的温控系统,其加热系统主要由温控器和加热圈组成,它的作用是通过对料筒(螺杆)进行加热,保证成型过程在工艺要求的温度范围内完成。传统的加热方式,是由电阻丝绕制加热圈通电加热方法,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热损失大,能耗高;圈的内外双面发热,其内面(紧贴料筒部分)的热传导到料筒上,而外面的热量大部分散失到空气中,造成电能的损失浪费;环境温度上升;由于热量大量散失,周围环境温度升高,尤其是夏季对生产环境影响很大,现场工作温度有的超过了45℃,有些企业不得不采用空调降低温度,这又造成能源的二次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以上缺陷,提供新型高效橡胶挤出机,其可进行精确控温,确保效率更高,能量消耗更少。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新型高效橡胶挤出机,由机架及设置于机架上的进料段、传递混合段及出料段构成,机架的前端设有电气控制箱,并在电气控制箱的顶部设有调速装置,进料段包括加料斗,传递混合段包括传动电机、减速箱、塑化组件及温控系统,减速箱用于控制传动电机,塑化组件包括机筒、储料斗及横向设置于机筒内部的螺杆,机筒的内壁设有与螺杆和螺旋方向相反的螺纹,传动电机通过齿轮组与减速箱进行连接,减速箱与螺杆进行连接,用于带动螺杆转动,机筒的前端顶部设有用于安装加料斗的入料开口,储料斗设置于机筒的后端,出料段包括位于机筒末端的出料机头,所述温控系统设置于机筒的后端且位于储料斗旁,温控系统包括风冷箱、温控探头、循环水道和加热器,风冷箱共设有三个以上,且风冷箱并排设置,机筒的后端密封穿入风冷箱内,每个风冷箱的顶部均设有换气口,每个风冷箱的底部均设有吹风机,温控探头及加热器均设置于风冷箱内,循环水道包裹在机筒的后端外围,循环水道的内部流通有冷却液,循环水道的两末端分别设有用于送入冷却液的进水接口和出水接口。

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加料斗内设有称重仪及由电磁控制吸合的挡板,挡板设置于加料斗的中部,称重仪设置于加料斗的底部,当达到预设重量时,控制挡板关闭,从而挡住下料。

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机筒的外围设有电磁感应加热圈。

电磁感应加热原理是:通过先进的控制系统发出高频至感应线圈、在被加热的金属机筒内部产生高频磁场、使被加热的金属机筒内部产生高频电子碰撞,从而使金属机筒自身快速发热、迅速塑化机筒内的塑料;由于是高频感应加热,高频线圈不和被加热金属直接接触,所以系统本身热辐射温度接近环境温度,只有50℃以下,人体完全可以触摸。它以热效高、发热快、省电节能、安全可靠等诸多优点、不但可以完全代替现有传统的电阻丝加热方式,还比传统加热方式有着诸多的明显优点。

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出料机头的外围还设有往后延伸的导向架,并在导向架上设有可往后移出的标尺,可通过移出的标尺来测量挤出的产品。

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有益效果:设置新型的温控系统,结构简单,可进行全面及精确的控温,通过风冷箱的自然风冷却,同时配合循环水道进行冷却,确保热量不会流失,能量消耗更少,另外,通过加热器加温并配合风冷箱,可控制风冷箱吹热风或者冷风,保证成型过程在工艺要求的温度范围内完成,以达到精确控温的效果,确保效率更高,而且经过精确控制后的设备寿命更长,维修量更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机架,2为传动电机,3为减速箱,4为机筒,5为加料斗,6为挡板,7为称重仪,8为电气控制箱,9为调速装置,10为换气口,11为吹风机,12为温控探头,13为加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参照图1,其具体实施的新型高效橡胶挤出机由机架1及设置于机架1上的进料段、传递混合段及出料段构成,机架1的前端设有电气控制箱8,并在电气控制箱8的顶部设有调速装置9,进料段包括加料斗5。

传递混合段包括传动电机2、减速箱3、塑化组件及温控系统,减速箱3用于控制传动电机2,塑化组件包括机筒4、储料斗及横向设置于机筒4内部的螺杆,机筒4的内壁设有与螺杆和螺旋方向相反的螺纹,传动电机2通过齿轮组与减速箱3进行连接,减速箱3与螺杆进行连接,用于带动螺杆转动,机筒4的前端顶部设有用于安装加料斗5的入料开口,储料斗设置于机筒4的后端,出料段包括位于机筒4末端的出料机头。

温控系统设置于机筒4的后端且位于储料斗旁,温控系统包括风冷箱、温控探头12、循环水道和加热器13,本实施例中的风冷箱共设有五个,且风冷箱并排设置,机筒4的后端密封穿入风冷箱内,每个风冷箱的顶部均设有换气口10,每个风冷箱的底部均设有吹风机11,温控探头12及加热器13均设置于风冷箱内,循环水道包裹在机筒4的后端外围,循环水道(未图示)的内部流通有冷却液,循环水道的两末端分别设有用于送入冷却液的进水接口和出水接口,使用时直接连接水泵即可实现循环流动,从而进行冷却。

另外,加料斗5内设有称重仪7及由电磁控制吸合的挡板6,挡板6设置于加料斗5的中部,称重仪7设置于加料斗5的底部,当达到预设重量时,控制挡板6关闭,从而挡住下料。

设置新型的温控系统,结构简单,可进行全面及精确的控温,通过风冷箱的自然风冷却,同时配合循环水道进行冷却,确保热量不会流失,能量消耗更少,另外,通过加热器13加温并配合风冷箱,可控制风冷箱吹热风或者冷风,保证成型过程在工艺要求的温度范围内完成,以达到精确控温的效果,确保效率更高,而且经过精确控制后的设备寿命更长,维修量更小。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