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扭力杆胶芯减震套的自动化矫形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73854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扭力杆胶芯减震套的自动化矫形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配件生产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扭力杆胶芯减震套的自动化矫形机。



背景技术:

扭力胶芯(橡胶接头):英文名称Torque rod bush作用于重汽汽车底盘桥的扭力杆两端,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扭力胶芯基本是由外套件+内套件+中轴+橡胶/尼龙/聚氨酯+尼龙碗+卡环+防尘盖等材料装配而成的,其中扭力杆胶芯的减震胶套由外套件+内套件+弹性胶体装配而成,而在内、外套件之间的环形腔内注射弹性橡胶过程中,外套件极易发生变形,严重影响后期装配及胶芯的正常使用,缩短了胶芯的使用寿命,所以扭力杆胶芯浇筑后需要进行矫形。

现有的扭力杆胶芯的矫形工作主要以人工完成,工人将减震胶套放置在矫正模型上,手动按动液压换向阀扳手,使得液压杆把减震胶套压入矫正孔进行矫形,需要进行两次矫形,矫正完成后再进行码垛收集。在整个矫形过程中,由于人工的定位不准确、操作失误、疲劳、大意等人为因素,易导致减震胶套损坏,甚至可能造成人身安全事故。为了解决工人操作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技术人员也设计出了相应的矫形机台,比如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 204583929U,福建田中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开的一种矫正变形的扭力胶芯矫正机,该设备虽然可以进一步地提高矫正效果,保证减震胶套的外套件圆度和使用性能,利于后续的装配工作,降低废品率,提高减震胶套的使用寿命,但是该设备在操作上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该设备需要依靠工人或机械手进行放置减震胶套,然后再进行冲压操作,每个减震套需要冲压两次,每次都需要重新较准、对齐和运送,不仅工序繁多,而且冲压效率和准确度也不稳定,无法实现自动化生产的要求。

所以,设计出一种可以自动化完成整个减震胶套矫形操作的生产线设备,对于本领域的生产企业具有非常高的实际使用价值,它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而且可以降低人工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于企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扭力杆胶芯减震套的自动化矫形机,包括机架体,该机架体的上部装设有一用于转运输送减震套的六轴关节机器人,该机架体的下部装设有一工作平台架体,所述工作平台架体的上部固定垂直装设有两个用于冲压的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该工作平台架体的中部由上而下装设有两个平行设置的工作平台,分别为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所述第二平台的底部配合装设有一用于回收减震套的回收台;所述第一、第二平台上分别布设有一用于冲压矫形的矫形装置,分别为第一矫形装置和第二矫形装置,该第一矫形装置沿Y轴方向布设,所述第二矫形装置沿X轴方向布设,所述第一液压缸的动力输出端可将所述第一矫形装置上的减震套矫形冲压到该第二矫形装置上,所述第二液压缸的动力输出端可将所述第二矫形装置上的减震套矫形冲压到所述回收台上。

更进一步,所述第一、第二矫形装置分别包括两条对称设置的导轨、滑动装设在该导轨上的矫形台、与所述矫形台驱动连接设置的气缸、两个限位块、两个光电开关以及控制系统,所述导轨沿Y轴方向固定布设在所述第一平台上,沿X轴方向固定布设在所述第二平台上,所述两个限位块分别装设在所述导轨前、后两端的工作平台上,所述两个光电开关布设在所述工作平台的前、后两侧,该光电开关用于定位所述矫形台的移动位置,所述限位块、光电开关、气缸以及所述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分别与所述控制系统控制连接设置。

所述矫形平台运动到限位块的位置,光电开关采集到矫形平台的位置信号,并产生高低电平转换传递给所述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分别控制该气缸推杆启停和所述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推杆的启停。

更进一步,所述矫形台上设有一与减震套相配合设置的矫正孔,该矫正孔上部配合装设有一用于放置减震套的弹簧托板。

更进一步,所述六轴关节机器人将减震套输送放置在所述第一平台的弹簧托板上,并将减震套从所述回收台转运并码垛收集。

更进一步,所述第二平台上的弹簧托板上端面与所述第一平台底面之间的距离大于减震套的侧面高度。

更进一步,所述第一液压缸正下方的所述第一平台上与所述第二液压缸正下方的所述第二平台上都分别开设有一通孔,该通孔用于减震套冲压时的通过。

更进一步,所述回收台设有一倾斜设置的输送通道。

更进一步,所述六轴关节机器人倒挂装设在所述机架体的上部。

通过上述对本发明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通过六轴关节机器人可以实现减震套的自动转送与运输,利用矫形装置上的气缸、光电开关,自动地较准和定位减震套的位置,使其可以更精准地进行冲压矫形;同时,本发明通过设置两个分别沿X轴和Y轴装设的矫形装置,不仅可以一次性完成减震套的两次冲压矫正操作,而且在冲压矫正的过程中,就可以实现减震套的自动定位和输送,减震套在第一矫形装置上冲压矫正后直接落入第二矫形装置上,无需要进行第二次收集、转送和定位,第二矫形装置接收到一次矫正后的减震套后,就可以继续进行二次矫正的工序,提高了矫正效率和矫正的准确性,实现了自动转接的操作工序,同时减少了其它机械设备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工作平台架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工作平台架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识。

机架体 1 六轴关节机器人 2。

工作平台架体 3 第一液压缸 4。

第二液压缸 5 第一平台 6。

第二平台 7 回收台 8。

输送通道 81 第一矫形装置 91。

第二矫形装置 92 导轨 901。

矫形台 902 气缸 903。

限位块 904 光电开关 905。

弹簧托板 906。

注:第一液压缸4和第二液压缸5都是一样的型号,第一平台6和第二平台7都是一样的型号,第一矫形装置91和第二矫形装置92都是一样的型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来进一步地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扭力杆胶芯减震套的自动化矫形机,包括机架体1,该机架体1的上部装设有一用于转运输送减震套的六轴关节机器人2,所述六轴关节机器人2倒挂装设在所述机架体1的上部。该机架体1的下部装设有一工作平台架体3,所述工作平台架体3的上部固定垂直装设有两个用于冲压的第一液压缸4和第二液压缸5,该工作平台架体3的中部由上而下装设有两个平行设置的工作平台,分别为第一平台6和第二平台7,所述第二平台7的底部配合装设有一用于回收减震套的回收台8,所述回收台8设有一倾斜设置的输送通道81,减震套可在所述输送通道81上滑动设置。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第一、第二平台(6、7)上分别布设有一用于冲压矫形的矫形装置,分别为第一矫形装置91和第二矫形装置92,该第一矫形装置91沿Y轴方向布设,所述第二矫形装置92沿X轴方向布设,所述第一液压缸4的动力输出端可将所述第一矫形装置91上的减震套矫形冲压到该第二矫形装置92上,所述第二液压缸5的动力输出端可将所述第二矫形装置92上的减震套矫形冲压到所述回收台8上。

所述第一、第二矫形装置(91、92)分别包括两条对称设置的导轨901、滑动装设在该导轨901上的矫形台902、与所述矫形台902驱动连接设置的气缸903、两个限位块904、两个光电开关905以及控制系统(图中未画出),所述导轨901沿Y轴方向固定布设在所述第一平台6上,沿X轴方向固定布设在所述第二平台7上,所述两个限位块904分别装设在所述导轨901前、后两端的工作平台上,所述两个光电开关905布设在所述工作平台的前、后两侧,该光电开关905用于定位所述矫形台902的移动位置。所述限位块904、光电开关905、气缸903以及所述第一液压缸4和第二液压缸5分别与所述控制系统控制连接设置。所述矫形平台902运动到限位块904的位置,光电开关905采集到矫形平台902的位置信号,产生高低电平转换传递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分别控制气缸903推杆停止和第一液压缸4和第二液压缸5的推杆的启停。

所述矫形台902上设有一与减震套相配合设置的矫正孔(由于视角原因,图中未画出),该矫正孔上部配合装设有一用于放置减震套的弹簧托板906。所述六轴关节机器人2将减震套输送放置在所述第一平台6的弹簧托板906上,并将减震套从所述回收台8转运并码垛收集。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第二平台7上的弹簧托板906上端面与所述第一平台6底面之间的距离大于减震套的侧面高度,使得减震套从第一平台6冲压后,落在所述第二平台7上的弹簧托板906上之后,第二平台7能把减震套运送到第二次冲压位置。所述第一液压缸4正下方的所述第一平台6上与所述第二液压缸5正下方的所述第二平台7上都分别开设有一通孔(由于视角原因,图中未画出),该通孔用于减震套冲压时的通过。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

一:系统启动,气缸的推杆沿着导轨推动第一平台上的矫形台至限位块位置,光电开关检测减震胶套的位置信号,并且反馈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控制气缸停止动作。

二:六轴关节机器人上料到第一平台上的弹簧托板上,减震胶套与矫正孔同轴心,然后气缸的推杆沿着导轨推动第一平台上的矫形台至限位块,光电开关检测减震胶套的位置信号,并且反馈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控制气缸停止动作。此时第一平台上的矫正孔上的减震胶套位于第一液压缸推杆口的正下方。

三:同时,气缸的推杆沿着导轨推动第二平台上的矫形台至限位块位置,光电开关检测减震胶套的位置信号,并且反馈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控制气缸停止动作。此时第二平台上的矫正孔与第一平台上的矫正孔同轴心,第一液压缸推杆挤压第一平台上的减震胶套通过矫正孔,对减震胶套的外套件进行第一次冲压矫正,第一次冲压矫正后的减震胶套穿过第一平台的矫正孔落入第二平台矫形台上弹簧托板上。

四:气缸的推杆沿着导轨推动第二平台的矫形台至限位块位置,光电开关检测减震胶套的位置信号,并且反馈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控制气缸停止动作。第二液压缸的推杆挤压第二平台弹簧托板上的减震胶套,通过矫正孔对减震胶套的外套件进行第二次冲压矫正,第二次冲压矫正后的减震胶套穿过第二平台的矫正孔落入回收台,六轴关节机器人将回收台上的减震胶套进行转运、码垛收集。

本发明通过六轴关节机器人可以实现减震套的自动转送与运输,利用矫形装置上的气缸、光电开关,自动地较准和定位减震套的位置,使其可以更精准地进行冲压矫形;同时,本发明通过设置两个分别沿X轴和Y轴装设的矫形装置,不仅可以一次性完成减震套的两次冲压矫正操作,而且在冲压矫正的过程中,就可以实现减震套的自动定位和输送,减震套在第一矫形装置上冲压矫正后直接落入第二矫形装置上,无需要进行第二次收集、转送和定位,第二矫形装置接收到一次矫正后的减震套后,就可以继续进行二次矫正的工序,提高了矫正效率和矫正的准确性,实现了自动转接的操作工序,同时减少了其它机械设备的使用。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设计构思并不仅局限于此,凡是利用此构思对本发明进行非实质性地改进,均应该属于侵犯本发明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