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缠绕金属增强波纹管管端连接头的制做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52665阅读:492来源:国知局
螺旋缠绕金属增强波纹管管端连接头的制做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螺旋缠绕金属增强波纹管管端连接头的制做方法,特别适用但非仅限于对大管径的螺旋缠绕金属增强波纹管管端连接头的制做。



背景技术:

目前制作螺旋缠绕金属增强波纹管端部连接头的方法之一,是直接使连接头的端面与波纹管的内层塑料管端面相互熔融连接而成。由于此类管材内层管壁较薄,一般只有3~10mm,因此以其端面相对熔融时的接合面积很小,连接强度和可靠性很低,在波纹管材的安装和使用中容易出现破损,甚至断裂。另一种方法,是以机械加工方式,将增强波纹管端连接部位中螺旋缠绕状的金属增强波纹结构全部切除后再连接,但将已通过与熔融状塑料芯管外壁缠绕状牢固接合的金属增强结构切除的操作非常困难,并且更难以将金属增强结构与塑料芯管外壁面牢固接合的金属残留结构从芯管外表面切除干净,而这些残留在塑料芯管外壁面上的剩余金属结构,不仅减少了管端连接头在芯管外壁面上的熔融接合面积,影响了管端连接头的整体接合强度,而且清除金属增强结构的切割设备复杂,投资大,管端连接头制做所需的时间长,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螺旋缠绕金属增强波纹管管端连接头的制做方法,可以满意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螺旋缠绕金属增强波纹管管端连接头的制做方法的基本过程如下:

1':在螺旋缠绕金属增强波纹管的连接管端形成与金属增强结构的缠绕螺旋角一致的斜向截断端,然后以可与加热电极连接的方式分别暴露该截断端及距截断端具有所需连接头轴向长度的部位处的金属增强结构体;

2':将所述暴露出的金属增强结构体分别与加热电源的电极连接并通电加热,至两电极间原处于接合状态的金属增强结构与管材芯管外周面成熔融可脱离状后,停止加热。将金属增强结构从上步所述距截断端具有所需连接头轴向长度的部位处截断,并将该段成熔融可脱离状的金属增强结构段从管材的芯管外周移走,形成伸凸于金属增强结构新端口之外的管材芯管端连接部。由于通电加热只会对处于使两电极间的金属增强结构体被加热,因而只有该端部部位中的管材芯管塑料会逐渐熔融,并使该段金属增强结构体呈现可与管材芯管塑料相互脱离状态。此过程实质上就是该管材制造时使金属增强结构体与管材芯管塑料相互接合过程的逆向过程;

3':以与管材制造时的类似方式,在加热条件下,对所形成的伸凸于金属增强结构新端口外的管材芯管端连接部进行缠绕包覆,避免在运送及后期施工和/或使用过程中受外界空气、水分等有害因素的侵蚀和影响,并形成为该芯管端连接部管壁加厚的管端连接头。

上述的管端连接头制做过程,一般可在生产螺旋缠绕金属增强波纹管的工厂完成后,运送至管道施工现场,即可以与上述基本相同的方式,通过该管端连接头与另一待连接的螺旋缠绕金属增强波纹管的连接端相互接合连接。

在上述制做方法中,第1'步中为使所述的所需连接头的轴向长度,可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而定。一般情况下,采用距所述管端截断端0.5~5个金属增强结构螺旋缠绕螺距跨度的轴向长度范围都是可以的。

上述的制做方法中,在用熔融状塑料带材对伸凸于金属增强结构新端口外的管材芯管端连接部进行缠绕包覆前,优选的方式是,先将所述露出的金属增强结构新端口修整成与管材径向平面平行的斜端口后,再对伸凸于金属增强结构新端口外的管材芯管端连接部进行所述的缠绕包覆,将更有利于在下步所述的缠绕包覆时,对所露出的金属增强结构新端口实现更为可靠的封闭。

在上述方法中,用熔融状塑料带材对在伸凸的管材芯管端连接部进行所述的缠绕包覆的一种简单和常用的方式,是可采用直接在管材芯管端连接部进行缠绕包覆而形成直接式的管端连接头,为进一步方便与其它管材的连接,特别是与大口径或超大口径的管材连接,在由所述经缠绕包覆形成的管端连接头外,还可进一步以熔融接合有由在内壁面部位设置有电加热结构的板材包绕卷覆并具有伸凸于管端连接头外的筒状结构的一种改进型的管端连接头。所述的用于形成该筒状结构的板材,一般可采用如矩形等简单形状的板材,也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与所需管端连接头的展开形状相适应的特殊形式的板材,通过所述的包绕卷覆后,即可形成为所需管端连接头形状的所述筒状结构。

除上述可采用直接在管材芯管端连接部进行缠绕包覆而形成直接式的管端连接头,还可以采用的另一种方式,是先将与所需管端连接头的结构相适应的模具预置于伸凸的管材芯管端连接部的端部再进行缠绕包覆(缠绕包覆后再将该模具取出),从而可以得到可与具有特定形状/结构形式的管端连接头相适应形式的管材芯管端连接部,包括如具有承/插口形式等所需的结构形式,和/或进一步带有为下一步连接预设的电热丝等电加热结构等相应形式。

在以上述方式形成所述的不同形式的管端连接头后,为进一步提高该连接头部位的稳固/可靠性,还可在其外周部加设有如常用的紧固圈等形式的紧固结构。

在具体操作时,上述制做方法第1'步中对所述距所述管端截断端具有所需连接头轴向长度部位处的金属增强结构以可与加热电极连接的暴露,可以采用包括以切割方式截断该部位金属增强结构高度的30%~98%方式,和/或在金属增强结构该部位处切割出洞口的方式,在可有效限制加热熔融范围的同时,也更方便后续进一步彻底截断金属增强结构的操作,并且也更便于实现与加热电极的连接。

与加热电极连接后进行熔融加热时,优选采用的是电压5~100v,特别是5~50v,和/或200~3000a的直流电源。

由此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方式的螺旋缠绕金属增强波纹管管端连接头制做方法中,通过与管材制造时的金属增强结构体与管材芯管塑料相互接合过程的反向逆向过程,即可在管材端部形成具有足够结合长度/面积的管材芯管端连接部,经对该部位进一步的相应加强、修整处理,就可以制做得到接合稳固、可靠的所需管端连接头。该方法不仅有效保证和提高了管端连接头的接合强度和可靠性,且制做更为方便快捷,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以下结合由附图所示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技术思想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的各种替换或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制做方法中第1'步的一种操作状态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剖面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制做方法中第2'步的操作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制做方法中将金属增强结构新端口修整成与管材径向平面平行的斜端口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制做方法中对管材芯管端连接部伸凸外露部进行缠绕包覆形成管端连接头的一种状态示意图。

图6在图5基础上用于包绕卷覆的一种板材结构的示意图。

图7由图6所示板材包绕卷覆成的一种筒状结构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制做方法中对管材芯管端连接部进行缠绕包覆形成的另一种管端连接头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螺旋缠绕金属增强波纹管管端连接头的一种制做方法,可如图示按下述方式进行:

1':如图1所示,在螺旋缠绕金属增强波纹管6的连接管端形成与金属增强结构5的缠绕螺旋角一致的斜向截断端1,以可与加热电极2连接的方式暴露出该截断端1部位的金属增强结构体51,并在距截断端1的0.5~5个金属增强结构螺旋缠绕螺距的跨度范围内的具有所需连接头轴向长度的部位处,以图2所示截断该部位金属增强结构高度的30%~98%的方式52,并进一步切割出适当大小的洞口4,以可与另一加热电极3连接的方式暴露出该洞口4部位的金属增强结构体51。

2':将上步所暴露出的金属增强结构体51分别与加热电源的电极2,3连接后,以5~50v和200~3000a的直流电进行加热,至两电极2,3间原已处于接合状态的金属增强结构5与管材芯管外周面熔融并可分开脱离时,停止加热。将金属增强结构5从上步所述距截断端1具有所需连接头轴向长度的该洞口4部位处彻底截断,使该金属增强结构段53与管材芯管外周脱离并移走,形成伸凸于金属增强结构新端口54之外的管材芯管端连接部7,如图3所示。

3':如图4所示,将移走金属增强结构段53后露出的金属增强结构新端口54修整形成具有与管材径向平面平行的斜端口8。

4':在加热条件下,以与管材制造时基本相同的方式,用熔融状塑料带材在已形成的伸凸于金属增强结构新端口54外的管材芯管端连接部7进行缠绕包覆,形成加厚并将金属增强结构新端口54封闭的管端连接头10。图5是该管端连接头10的一种常用的直管形式。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采用如图6所述的在一侧平面部设置有电热丝等电加热结构9板材12,并以设置有电加热结构9的平面向内的方式,在所述经缠绕包覆形成的管端连接头10外进行包绕卷覆,以加热方式与管端连接头10熔融接合,形成一在管端连接头10外具有一伸凸筒状结构13的管端连接头结构,其结构如图7所示。

图8是另一种形式的管端连接头,可采用先将与所需管端连接头结构相适应的模具预置于伸凸的管材芯管端连接部7的端部后,再进行所述的缠绕包覆,并在其外口部内壁预设有电加热丝等常用形式的电加热结构9。缠绕包覆完成后,再将该模具取出,从而得到可具有相应承插形式结构并预设有电加热结构9的另一种管端连接头10形式。

在上述不同形式的管端连接头外,还可以设有如常用的紧固圈等适当形式的紧固结构11。以进一步增强该管端连接头部位的稳固性和可靠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