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模具的斜顶针位置可调的顶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19041阅读:94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注塑模具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注塑模具的斜顶针位置可调的顶出装置。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

对于内部成型有凹槽的塑胶制品而言,在通过注塑方式成型的过程中,为方便脱模且保证塑胶制品的成型质量,往往通过斜顶机构来对上述凹槽结构进行脱模。

现有的斜顶机构一般包括有斜顶杆以及固定块,斜顶杆与固定块刚性连接,固定块与注塑模具的推件板也刚性连接;而上述刚性连接的结构容易造成斜顶杆卡死,使用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顶针不会卡死并且顶针行程可调的注塑模具的斜顶针位置可调的顶出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注塑模具的斜顶针位置可调的顶出装置,包括底板、一对支撑板、下模、斜顶针调节装置和顶出装置;一对支撑板左右对称固定在底板的上端面上;下模设置在一对支撑板上;顶出装置包括升降设置在一对支撑板之间的升降支撑板;斜顶针调节装置包括圆柱状的斜顶针和若干上下分布的支撑顶块;下模的中部成型矩形的调节槽;支撑顶块水平左右设置在调节槽的左右侧壁之间;支撑顶块的左端面或者右端面上成型有上下贯穿的导向槽;支撑顶块的数量为偶数并且上下相邻的支撑顶块的导向槽开口方向相对;支撑顶块的导向槽抵靠在斜顶针的圆柱面上并且下端左右滑行设置在升降支撑板的上端面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调节槽的左侧壁内部分别成型有一对上下分布的矩形槽状的驱动槽;调节槽的左右侧壁的上端和下端分别枢接有一对水平设置的调节螺纹杆;最上端和最下端的支撑顶块分别螺接在相应侧的一对调节螺纹杆上;调节螺纹杆的左端位于驱动槽内并且固定有驱动蜗轮;调节槽的中部成型有双头电机;双头电机的方向前后设置并且两端的输出轴上分别固定有驱动蜗杆;驱动蜗杆与一对驱动蜗轮啮合;调节槽的左右侧壁的中部分别成型有若干对前后对称的导向杆;中间的若干支撑顶块左右滑行设置在若干对导向杆上;压簧套设在导向杆上并且远离对应的支撑顶块的导向槽;压簧一端固定在调节槽对应侧的侧壁上、另一端固定在支撑顶块与导向槽开口相背的端面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导向槽的侧壁成型为半圆柱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一对调节螺纹杆分别位于支撑顶块的导向槽的前后两侧;一对导向杆分别位于支撑顶块的导向槽的前后两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升降支撑板的上端面成型有滑行槽;滑行槽的前后侧壁上分别成型有矩形的滑行导向槽;斜顶针的下端前后两侧分别枢接有滚轮;斜顶针的下端滑行设置在滑行槽内并且滚轮滑行设置在相应侧滑行导向槽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底板的上端面中部竖直向上固定有升降气缸;升降支撑板垂直固定在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上;一对支撑板相对的端面上成型有矩形的限位导向槽;限位导向槽的上下侧壁之间固定有竖直设置的限位导向杆;升降支撑板的左右端面上成型有与限位导向槽配合的升降导向块;升降导向块上下滑行设置在限位导向槽内并且套设在限位导向杆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斜顶针不会出现卡死的现象,调整斜顶针的位置以提高工件顶出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图1中a-a的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支撑顶块41的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底板;20、支撑板;200、限位导向槽;201、限位导向杆;30、下模;300、调节槽;301、驱动槽;302、导向杆;303、压簧;40、斜顶针调节装置;41、支撑顶块;410、导向槽;42、双头电机;421、驱动蜗杆;43、调节螺纹杆;431、驱动蜗轮;44、斜顶针;45、滚轮;50、顶出装置;51、升降气缸;52、升降支撑板;520、滑行槽;5200、滑行导向槽;521、升降导向块。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一种注塑模具的斜顶针位置可调的顶出装置,包括底板10、一对支撑板20、下模30、斜顶针调节装置40和顶出装置50;一对支撑板20左右对称固定在底板10的上端面上;下模30设置在一对支撑板20上;顶出装置50包括升降设置在一对支撑板20之间的升降支撑板52;斜顶针调节装置40包括圆柱状的斜顶针44和若干上下分布的支撑顶块41;下模30的中部成型矩形的调节槽300;支撑顶块41水平左右设置在调节槽300的左右侧壁之间;支撑顶块41的左端面或者右端面上成型有上下贯穿的导向槽410;支撑顶块41的数量为偶数并且上下相邻的支撑顶块41的导向槽410开口方向相对;支撑顶块41的导向槽410抵靠在斜顶针44的圆柱面上并且下端左右滑行设置在升降支撑板52的上端面上。

如图1~图3所示,调节槽300的左侧壁内部分别成型有一对上下分布的矩形槽状的驱动槽301;调节槽300的左右侧壁的上端和下端分别枢接有一对水平设置的调节螺纹杆43;最上端和最下端的支撑顶块41分别螺接在相应侧的一对调节螺纹杆43上;调节螺纹杆43的左端位于驱动槽301内并且固定有驱动蜗轮431;调节槽300的中部成型有双头电机42;双头电机42的方向前后设置并且两端的输出轴上分别固定有驱动蜗杆421;驱动蜗杆421与一对驱动蜗轮431啮合;调节槽300的左右侧壁的中部分别成型有若干对前后对称的导向杆302;中间的若干支撑顶块41左右滑行设置在若干对导向杆302上;压簧303套设在导向杆302上并且远离对应的支撑顶块41的导向槽410;压簧303一端固定在调节槽300对应侧的侧壁上、另一端固定在支撑顶块41与导向槽410开口相背的端面上。

如图1、图3所示,导向槽410的侧壁成型为半圆柱面。

如图1、图3所示,一对调节螺纹杆43分别位于支撑顶块41的导向槽410的前后两侧;一对导向杆302分别位于支撑顶块41的导向槽410的前后两侧。

如图1所示,升降支撑板52的上端面成型有滑行槽520;滑行槽520的前后侧壁上分别成型有矩形的滑行导向槽5200;斜顶针44的下端前后两侧分别枢接有滚轮45;斜顶针44的下端滑行设置在滑行槽520内并且滚轮45滑行设置在相应侧滑行导向槽5200内。

如图1所示,底板10的上端面中部竖直向上固定有升降气缸51;升降支撑板52垂直固定在升降气缸51的活塞杆上;一对支撑板20相对的端面上成型有矩形的限位导向槽200;限位导向槽200的上下侧壁之间固定有竖直设置的限位导向杆201;升降支撑板52的左右端面上成型有与限位导向槽200配合的升降导向块521;升降导向块521上下滑行设置在限位导向槽200内并且套设在限位导向杆201上。

斜顶针的位置调节的工作原理:

首先启动上侧的双头电机42,带动一对驱动蜗杆421旋转,一对驱动蜗杆421同步带动一对调节螺纹杆43旋转,这样最上端的支撑顶块41到合适的位置,然后再启动下侧的双头电机42,带动一对驱动蜗杆421旋转,一对驱动蜗杆421同步带动一对调节螺纹杆43旋转,这样最下端支的撑顶块41到合适的位置,在此工程中,中间的支撑顶块41的导向槽410一直抵靠在斜顶针44上部的圆柱面上,这样保证了斜顶针44的稳定性。

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