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溢料式模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39490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半溢料式模具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尤其是涉及一种半溢料式模具装置。



背景技术:

21世纪,复合材料发展迅猛,模压工艺因为工艺简单、模具造价低廉耐用而备受科研者的青睐。模压模具分为溢料式模具、半溢料式模具和非溢料式模具。半溢料式模具通常可以放置在平板硫化机加热板上,然后对物料热压成型。但是半溢料式模具有一个缺点:闭模时有限的物料会溢流到平板硫化机的加热板上,造成机器的污染,增加了额外的清洗劳动工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控制溢料不会在溢流到平板硫化机的加热板上的半溢料式模具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半溢料式模具装置,包括:

上模板,

与上模板匹配连接的下模板,该下模板的上表面为向上凸起的结构,

卡设在上模板与下模板之间的中间模框。

所述的下模板的上表面为水平结构,四周通过平滑的斜面与下方的模板体过渡连接。

所述的斜面上还开设有长方形凹槽。

所述的下模板的上表面的面积与下表面的面积比为0.7-0.8:1。

所述的中间模框设有数个,控制中间模框的高度与铺放的料层厚度一致。

所述的中间模框的外框大小与下模板下表面一致。

所述的中间模框的内框大小大于下模板上表面。

所述的上模板的下表面为平板结构。

所述的上模板与中间模框之间还设有聚酰亚胺薄膜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下模板采用上凸式模板,四周为溢料提供了存储空间,溢料不会在溢流到平板硫化机的加热板上。

2、与下模板相比,上模板仅仅采用了平板式模具,节约了金属材料,降低了生产成本。

3、下模板是开放式的溢料装置,方便溢料及时回收。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上模板、2-中间模框、3-下模板、4-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半溢料式模具装置,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上模板1,其下表面为平板结构,与上模板1匹配连接的下模板3,该下模板3的上表面为向上凸起的结构,具体来说,下模板3的上表面为水平结构,四周通过平滑的斜面与下方的模板体过渡连接,下模板3的上表面的面积与下表面的面积比为0.7-0.8:1,本实施例中面积比为0.8:1,以及卡设在上模板1与下模板3之间的中间模框2。另外,在斜面上还开设有长方形的凹槽4,其局部放大图如图2所示。

中间模框2的外框大小与下模板3下表面一致,内框大小大于下模板3的上表面,上模板1的厚度控制在1mm左右,下模板3的厚度控制在2mm左右。

当中间模框2中的物料受到上模板1以及下模板3的挤压作用,多余物料便会从中间模框2与上下模板之间的空隙中流出,这物料最终会流到下模板3凸层式结构四周留有的空隙中,不会污染平板硫化机,操作流程更加人性化。

实施例2

一种半溢料式模具装置,其结构与实施例1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中间模框设有3个,控制中间模框的高度与铺放的料层厚度一致。

实施例3

一种半溢料式模具装置,其结构与实施例1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上模板与中间模框之间还设有聚酰亚胺薄膜层,尺寸大小和上下模板大小相同,方便脱模。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