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塑胶材料的双产品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37885阅读:679来源:国知局
不同塑胶材料的双产品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不同塑胶材料的双产品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在注塑行业中,对于普通模具,一般一套模具只能制作一种塑胶材料的产品。对于两种采用不同的塑胶材料制成的塑胶产品,如果两种产品分别开一套模具,则需要开两套模具。制作模具的成本很高,一般高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而且模具制造周期长。当产品的产量和尺寸比较小时,开两套模具对生产厂家来说所花费的生产成本太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同塑胶材料的双产品注塑模具,实现在一套注塑模具上可以注塑出两种不同塑胶材料的产品,节约一套模具的制作成本,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不同塑胶材料的双产品注塑模具,包括前模仁、后模仁和即咀,还包括转水口镶件,所述前模仁上设有第一模型腔,所述后模仁上设有第二模型腔和第三模型腔,所述即咀设置于所述前模仁中,所述转水口镶件设置于所述后模仁中,所述转水口镶件上设置有贯穿所述转水口镶件的凹槽,所述前模仁和所述后模仁均设置有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

进一步地,所述即咀设置有流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轴线之间呈90°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转水口镶件呈圆柱形。

进一步地,所述转水口镶件的材料为S136模具钢。

进一步地,所述后模仁上设置的所述第二模型腔和第三模型腔均有两个或以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后模仁中设置了转水口镶件,转水口镶件上设置有贯穿转水口镶件的凹槽,前模仁和后模仁均设置有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转动转水口镶件,其上的凹槽就可以对准第一流道或者第二流道。当凹槽对准第一流道时,通往第二流道的路就会堵死,从而注塑出第一种产品;当凹槽对准第二流道时,通往第一流道的路就会堵死,从而注塑出第二种产品。采用本实用新型,实现在一套注塑模具上可以注塑出两种不同塑胶材料的产品,从而节约一套模具的制作成本,为生产厂家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并且缩短了生产周期,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前模仁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后模仁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转水口镶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加工的第一种产品和第二种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模仁,101-第一模型腔,2-后模仁,201-第二模型腔,202-第三模型腔,3-即咀,301-流道,4-转水口镶件,401-凹槽,5-第一流道,6-第二流道,7-第一种产品,8-第二种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不同塑胶材料的双产品注塑模具,包括前模仁1、后模仁2、即咀3和转水口镶件4,前模仁1上设有第一模型腔101,后模仁2上设有第二模型腔201和第三模型腔202,即咀3设置于前模仁1中,转水口镶件4设置于后模仁2中,转水口镶件4上设置有贯穿转水口镶件4的凹槽401,前模仁1和后模仁2均设置有第一流道5和第二流道6。

即咀3设置有流道301,即咀3连接注塑机的炮嘴,注塑时注塑机将塑胶射进即咀3的流道301内。

第一流道5和第二流道6的轴线之间呈90°设置,方便转水口镶件4转动90°即可实现不同的流道选择。

转水口镶件4呈圆柱形,可在后模仁2中转动,实现转水口镶件4上的凹槽401可以对准第一流道5或者第二流道6。

转水口镶件4的材料为模具特殊钢材,采用S136模具钢。S136是一种塑胶模具钢,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耐磨性、高光洁度的表面和卓越的生产特性,S136模具钢经过长期使用后,模穴表面仍然维持原先的光滑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后模仁2上设置的第二模型腔201和第三模型腔202均有两个或以上,实现一次注塑可以得到多个第一种产品7和第二种产品8,提高生产效率。

第一种产品7和第二种产品8为用不同塑胶材料制成的塑胶产品。当需要注塑第一种产品7时,在注塑机上放入第一种产品7所需的塑胶材料,将转水口镶件4上的凹槽401对准第一流道5,此时通往第二流道6的路就会堵死,即图2中所示状态,这样塑胶只能流入第一流道5,从而注塑出第一种产品7;当需要注塑第二种产品8时,把注塑机上的塑胶材料换成第二种产品8所需的材料,将转水口镶件4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90°,将转水口镶件4上的凹槽401对准第二流道6,此时通往第一流道5的路就会堵死,这样塑胶只能流入第二流道6,从而注塑出第二种产品8。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