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打印机断丝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17060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3D打印机断丝检测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3D打印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3D打印机断丝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3D打印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性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是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与传统去除材料的制造方法相比,该技术具有生产周期短,加工精度高,材料浪费少等优点;3D打印机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拓展了产品的创意与创新空间,在新产品开发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技术的发展,3D打印也分很多种工艺,其中FDM工艺(熔融沉积制造)是指加热喷头在计算机的控制下,根据截面轮廓信息,做X-Y平面的运动和高度Z方向的运动。丝状热塑性材料由供丝机构送至喷头,并在碰头加热至熔融状态,然后选择性地涂覆在工作台上,快速冷却后形成了截面轮廓。一层成形完成后,喷头上升一个截面层高度,再进行第二层的涂覆,如此循环,最终形成三维产品。FDM工艺采用的是丝状耗材,若耗材用完或中途断丝,如果不及时接上将导致打印零件报废,另外,耗材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容易散落灰层,直接送入喷嘴容易导致喷嘴堵塞。

为解决上述问题,专利CN 205615018U(一种桌面型3D打印机断丝检测报警装置) 采用实时检测支架上料盘内打印丝重量的方法来判断耗材是否用完,该方法灵活度较差,参数调好后只能用固定的耗材,否则料盘本身重量不同容易导致误报警,另外打印机在工作过程中会存在回抽,料盘会不停的振动会影响检测的准确性;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断丝检测装置,较传统称重式断料检测装置可靠性高,上丝退丝方便,且在进丝口设有过滤海绵,能同时对耗材进行清洁和润滑,进一步降低喷头故障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3D打印机断丝检测装置,实现打印机在工作过程中实时对耗材进行检测和润滑清洁,一旦耗材用尽,微动开关会触发报警装置并自动停止打印,等重新上丝后继续打印,避免打印过程中由于断丝或耗材用尽导致的打印失败,提高打印效率和产品质量。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效果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3D打印机断丝检测装置,包括连接板、固定座、滑轮微动开关、过滤海绵、螺钉。固定座通过螺钉固定在连接板上,固定座上设有通丝孔,滑轮微动开关通过螺钉固定在固定座上。

所述滑轮微动开关的滑轮与固定座通丝孔的出口接触,当丝穿出时,经过滑轮触动微动开关打开,反之退丝时微动开关复位关闭。

所述过滤海绵放置在通丝孔上腔当中,海绵上沾有润滑油,且通丝孔上腔入口处有倒置台阶孔,防止退丝时海绵脱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该装置实现了打印机打印过程中耗材的实时检测,一旦耗材用尽就会报警并自动停止打印,当重新装上耗材后可以继续原来的打印。

(2)通过在进丝口加入了过滤海绵,对进入喷头的耗材进行清洁和润滑,提高打印过程中出丝的流畅性,降低喷头故障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配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过滤海绵在通丝腔内的放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固定”、“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3D打印机断丝检测装置,包括固定座1、滑轮微动开关2、过滤海绵3、连接板4、螺钉5、防护罩6。所述固定座1带有通丝孔,所述通丝孔上腔入口处设有倒置台阶孔,通丝孔形状为上大下小的喇叭状结构,孔内所有进丝的地方都有圆角过渡,便于进丝。如图2所示,固定座1通过螺钉5固定在连接板4上,滑动微动开关2固定在固定座1上,其位置要求滑轮刚好接触固定座1通丝孔的出口处,当耗材经过时能触发滑轮微动开关2打开且滑轮转动减小进丝的阻力。

如图3所示,过滤海绵3为中空圆柱状,表面涂有润滑油,海绵内孔直径较耗材直径细,将其压缩后放入固定座1的通丝孔上半部分,要求过滤海绵3完全放入固定座1的通丝孔当中且上端面与倒置台阶孔的端面接触,下端面卡入喇叭口处,在打印过程中,不论进丝或退丝,过滤海绵3都不会脱落。以上安装完成后装上防护罩6用于防护。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