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玻璃钢管件铸造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53294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玻璃钢管件铸造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钢管件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玻璃钢管件铸造模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生产的玻璃钢管件主要是采用人工缠绕制成,它是在固定的管件模具上逐层缠绕浸渍过树脂后的纤维纱,然后每隔特定厚度粘接一定数量的短毡纤维及其它加强材料,如此反复多次操作,使其达到规定的厚度,进而具有一定的耐压性能,再将其放置在管件固化炉中进行完全固化。这种人工缠绕成型的制作方法对于小型尺寸管件的制作效率而言可以接受,但是对于大口径管件而言既耗时又费力,效率极低,经常满足不了施工现场对数量的要求,给客户带来巨大损失的同时也耗费了巨大的成本;再有就是这样加工出来的管件外形较不美观,还需对其表面进行深度打磨处理。

模压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管件成型方法,模压时采用专用的成型模具,将整合好的复合材料一次性加入成型模具的型腔内,加热使其完全固化,制得复合材料制品。该方法不仅效率高,而且不受模具数量的限制,可流水作业,相对于现有缠绕技术具有很大优势,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新型玻璃钢管件铸造模具。

本实用新型新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玻璃钢管件铸造模具,包括弯头内模具、螺纹端盖、连接端盖、弯头外模具,所述的弯头内模具由四块模具通过连接端盖拼接而成,弯头内模具两端设置有螺栓孔,所述的连接端盖为凸台状,连接端盖周边设置有螺栓孔,连接端盖中间设置于连接孔,连接孔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的螺纹端盖由螺纹模具、连接外盖、连接杆、六角螺母组成,所述的螺纹模具一端连接连接外盖,连接外盖上设置有外圈螺纹孔、加料孔,连接杆穿过连接外盖中心,连接杆一端连接六角螺母,连接杆另一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的弯头外模具由对称的两部分组成,弯头外模具两端设置有连接内盖,连接内盖上设置有螺纹孔,弯头外模具两端和中部均设置有连接耳,连接耳上设置有螺纹孔。

所述的弯头内模具的螺栓孔与连接端盖的螺栓孔相对应,通过螺栓连接。

所述的连接孔内设置有内螺纹与连接杆的外螺纹相对应,螺纹模具的另一端与连接端盖的凸台面相对应。

所述的连接外盖的外圈螺纹孔与连接内盖的螺纹孔相对应,通过螺栓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该模具压制的玻璃钢管件,螺纹强度高,模压成型方法简便,制得的产品满足使用要求;且由于制品的螺纹为一次整体模压成型,节约了原材料,避免了原先坯料加工螺纹造成产品剥落和损坏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弯头内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螺纹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弯头外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弯头内模具,11为螺栓孔,2为螺纹端盖,21为螺纹模具,22为连接外盖,23为连接杆,24为六角螺母,25为外圈螺纹孔,26为加料孔,3为连接端盖,31为螺栓孔,32为连接孔,33为螺纹孔,4为弯头外模具,41为连接内盖,42为螺纹孔,43为连接耳,44为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新型玻璃钢管件铸造模具,包括弯头内模具1、螺纹端盖2、连接端盖3、弯头外模具4,所述的弯头内模具1由四块模具通过连接端盖3拼接而成,弯头内模具1两端设置有螺栓孔11,所述的连接端盖3为凸台状,连接端盖3周边设置有螺栓孔31,连接端盖3中间设置于连接孔32,连接孔32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的螺纹端盖2由螺纹模具21、连接外盖22、连接杆23、六角螺母24组成,所述的螺纹模具21一端连接连接外盖22,连接外盖22上设置有外圈螺纹孔25、加料孔26,连接杆23穿过连接外盖22中心,连接杆23一端连接六角螺母24,连接杆23另一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的弯头外模具4由对称的两部分组成,弯头外模具4两端设置有连接内盖41,连接内盖41上设置有螺纹孔42,弯头外模具4两端和中部均设置有连接耳43,连接耳43上设置有螺纹孔44。

所述的弯头内模具1的螺栓孔11与连接端盖3的螺栓孔31相对应,通过螺栓连接。

所述的连接孔32内设置有内螺纹与连接杆23的外螺纹相对应,螺纹模具21的另一端与连接端盖3的凸台面相对应。

所述的连接外盖22的外圈螺纹孔24与连接内盖41的螺纹孔42相对应,通过螺栓连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