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挤出机的料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87586发布日期:2018-07-07 14:01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加工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塑料挤出机的料斗。



背景技术:

注射成型是一间歇过程,保持定量加料,以保证操作稳定,塑料塑化均匀,获得良好制品。加料过多,受热时间过长,容易引起物料的热分解,注射机功率消耗增加。加料过少,料筒内缺少传压物质,模腔中塑料熔体压力降低,难于补塑,易引起制品收缩、凹陷、空洞等缺陷。料斗内应该具有足够的落料空间,使散状的塑料方便地加入。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优化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料挤出机的料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塑料挤出机的料斗,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第四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面开口与第二壳体的上底面开口焊接连接,第二壳体的下底面开口与第三壳体的顶面开口焊接连接,第三壳体的底面开口与第四壳体的顶面开口焊接连接;

所述第二壳体的空腔内设置有第一过滤筛,第三壳体的空腔内设置有第二过滤筛和第三过滤筛。

所述第一壳体呈圆台形状,第一壳体的底面直径小于其顶面直径。

所述第二壳体呈圆柱体形状,第二壳体的底面直径与第一壳体的底面直径相等。

所述第三壳体呈圆台形状,第三壳体的底面直径大于其顶面直径,第三壳体的顶面直径与第二壳体的底面直径相等。

所述第四壳体呈圆台形状,第四壳体的底面直径小于其顶面直径,第四壳体的顶面直径与第三壳体的底面直径相等。

所述第一过滤筛呈圆饼形状,该圆饼上设置有筛孔,该筛孔贯穿第一过滤筛内部,且在第一过滤筛的两端面均具有开口。

所述第二过滤筛和第三过滤筛均布在空腔的两侧,第二过滤筛的底面、第三过滤筛的顶面与第三壳体的空腔中部设置在同一水平平面上。

所述第二过滤筛呈圆台形状,第二过滤筛的顶面直径小于其底面直径,第二过滤筛的底面直径小于第三壳体的顶面半径;第二过滤筛上设置有筛孔,该筛孔贯穿第二过滤筛内部,且在第二过滤筛的顶面和底面均具有开口;第二过滤筛的部分侧壁焊接在第三壳体的空腔内。

所述第三过滤筛呈圆台形状,第三过滤筛的顶面直径小于其底面直径,第三过滤筛的底面直径小于第三壳体的顶面半径;第三过滤筛上设置有筛孔,该筛孔贯穿第三过滤筛内部,且在第三过滤筛的顶面和底面均具有开口;第三过滤筛的部分侧壁焊接在第三壳体的空腔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壳体的顶端直径大于底端直径,方便物料的添加,采用第二壳体呈圆柱体形状,圆柱体的底端直径与第一壳体的底端直径相等,即小于第一壳体的顶端直径,效果是物料从大空间加入后,进入较小通道,这样能够控制物料的加入量;本实用新型第三壳体的顶端直径与第二壳体的底面直径相等,都小于第三壳体的底端,并且第四壳体的顶端直径等于第三壳体的底端直径,第四壳体的顶端直径大于第四壳体的底端直径,如此以来,物料从第二壳体的窄小通道又进入到一个大的空间,这样便于物料的储存;第一过滤板、第二过滤板和第三过滤板的设置,不仅有助于控制加料的量,而且还能阻挡其他杂质进入;本实用新型既具有足够的落料空间,又能够有效控制加料的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塑料挤出机的料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过滤筛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过滤筛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示:1-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第三壳体,4-第四壳体,5-第一过滤筛,6-第二过滤筛,7-第三过滤筛。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塑料挤出机的料斗,参见图1和图2,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第三壳体3、第四壳体4、第一过滤筛5、第二过滤筛6和第三过滤筛7;

其中,第一壳体1呈圆台形状,该圆台的截面均为圆形,第一壳体1的底面直径小于其顶面直径,第一壳体1的顶面和底面均具有开口,第一壳体1的内部为空腔设置;

第二壳体2呈圆柱体形状,该圆柱体的上下两底面均具有开口,第二壳体2的内部为空腔设置,第二壳体2的底面直径与第一壳体1的底面直径相等;

第三壳体3呈圆台形状,该圆台的截面均为圆形,第三壳体3的底面直径大于其顶面直径,第三壳体3的顶面和底面均具有开口,第三壳体3的内部为空腔设置,第三壳体3的顶面直径与第二壳体2的底面直径相等;

第四壳体4呈圆台形状,该圆台的截面均为圆形,第四壳体4的底面直径小于其顶面直径,第四壳体4的顶面和底面均具有开口,第四壳体4的内部为空腔设置,第四壳体4的顶面直径与第三壳体3的底面直径相等;

第一壳体1的底面开口与第二壳体2的上底面开口焊接在一起,第二壳体2的下底面开口与第三壳体3的顶面开口焊接在一起,第三壳体3的底面开口与第四壳体4的顶面开口焊接在一起;

第二壳体2的空腔内设置有第一过滤筛5,如图3所示,第一过滤筛5呈圆饼形状,该圆饼上设置有筛孔,该筛孔贯穿第一过滤筛5内部,且在第一过滤筛5的两端面均具有开口;第一过滤筛5的底面直径与第二壳体2的空腔截面直径相等,第一过滤筛5的侧壁焊接在第二壳体2的空腔中部;

第三壳体3的空腔内设置有第二过滤筛6和第三过滤筛7,第二过滤筛6和第三过滤筛7均布在空腔的两侧,第二过滤筛6的底面、第三过滤筛7的顶面与第三壳体3的空腔中部设置在同一水平平面上;

第二过滤筛6呈圆台形状,该圆台的截面均为圆形,第二过滤筛6的顶面直径小于其底面直径,第二过滤筛6的底面直径小于第三壳体3的顶面半径;第二过滤筛6上设置有筛孔,该筛孔贯穿第二过滤筛6内部,且在第二过滤筛6的顶面和底面均具有开口;第二过滤筛6的部分侧壁焊接在第三壳体3的空腔内;

第三过滤筛7呈圆台形状,该圆台的截面均为圆形,第三过滤筛7的顶面直径小于其底面直径,第三过滤筛7的底面直径小于第三壳体3的顶面半径;第三过滤筛7上设置有筛孔,该筛孔贯穿第三过滤筛7内部,且在第三过滤筛7的顶面和底面均具有开口;第三过滤筛7的部分侧壁焊接在第三壳体3的空腔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