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盖凸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04044发布日期:2018-11-09 22:12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注塑模具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电池盖凸模。



背景技术:

凸模(外文名 punch-pin) 又叫冲针、冲头、阳模、上模等,凸模是模具中用于成型制品内表面的零件,主要功能用于成型制品内表面零件。电池盖作为一个注塑零件,在注塑的时候,需要用到凸模,而一个凸模和凹模,对产品的质量和生产速度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盖凸模,能够快速、高效的大批量生产该电池盖。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固定设有四个向外凸起的盖凸部,盖凸部的上表面尺寸与形状均与电池盖内表面形状尺寸一致,四个盖凸部矩形布置,并首尾对称布置,头部朝向中间。所述盖凸部的尾部两角设有尾部顶孔,尾部顶孔用于放置尾部顶杆,将电池盖底部角落的横向挂钩注塑成型。尾部顶孔贯通本体,并向本体的尾部倾斜,使得脱模顶出的时候顺利脱模。盖凸部的头部设有流道部,流道部的表面尺寸与形状均与电池盖外表面形状尺寸一致,流道部放置在两个盖凸部的中间,将两个盖凸部连为一体。流道部的顶部设有流道和四个插口沉台,插口沉台设于每个盖凸部的头部正中间,流道连通四个插口沉台。盖凸部的头部两角设有头部顶孔,头部顶孔竖直贯通本体,头部顶孔用于放置头部顶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了更好地合模进行注塑,保证头部顶杆顺利顶出,保证塑件内表面的精度,在盖凸部的头部还设有头部悬挂凸台,头部悬挂凸台与头部顶孔并排布置,头部顶杆挂在头部悬挂凸台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了更好地合模进行注塑,保证尾部顶杆顺利顶出,保证塑件内表面的精度,在盖凸部的尾部两角设有尾部悬挂凸台,尾部悬挂凸台与尾部顶孔并排布置,尾部顶杆挂在尾部悬挂凸台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头部悬挂凸台上设有L槽,将电池盖首端底部的插销部位注塑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利用本实用新型能大批量生产电池盖,达到批量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尤其是通过斜向布置的头部顶孔和尾部顶孔,非常方便地将电池盖四角扣部自动顶出,实现全自动工作,提高生产速度,并提高产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效果图;

图3为图2的A部放大图;

图4为图1的B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如图1-图4所示,其具体结构为: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上固定设有四个向外凸起的盖凸部2,盖凸部2的上表面尺寸与形状均与电池盖内表面形状尺寸一致,四个盖凸部2矩形布置,并首尾对称布置,头部朝向中间。所述盖凸部2的尾部两角设有尾部顶孔4,尾部顶孔4用于放置尾部顶杆,将电池盖底部角落的横向挂钩注塑成型。尾部顶孔4贯通本体1,并向本体1的尾部倾斜,使得脱模顶出的时候顺利脱模。为了更好地合模进行注塑,保证尾部顶杆顺利顶出,保证塑件内表面的精度,在盖凸部2的尾部两角设有尾部悬挂凸台3,尾部悬挂凸台3与尾部顶孔4并排布置,尾部顶杆挂在尾部悬挂凸台3上。盖凸部2的头部设有流道部10,流道部10的表面尺寸与形状均与电池盖外表面形状尺寸一致,流道部10放置在两个盖凸部2的中间,将两个盖凸部2连为一体。流道部10的顶部设有流道9和四个插口沉台8,插口沉台8设于每个盖凸部2的头部正中间,流道9连通四个插口沉台8。

盖凸部2的头部两角设有头部顶孔7,头部顶孔7竖直贯通本体1,头部顶孔7用于放置头部顶杆。为了更好地合模进行注塑,保证头部顶杆顺利顶出,保证塑件内表面的精度,在盖凸部2的头部还设有头部悬挂凸台5,头部悬挂凸台5与头部顶孔7并排布置,头部顶杆挂在头部悬挂凸台5上。所述头部悬挂凸台5上设有L槽6,将电池盖首端底部的插销部位注塑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利用本实用新型能大批量生产电池盖,达到批量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尤其是通过斜向布置的头部顶孔和尾部顶孔,非常方便地将电池盖四角扣部自动顶出,实现全自动工作,提高生产速度,并提高产品的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