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式热压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70380发布日期:2019-05-03 19:15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良式热压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装饰盖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汽车装饰盖的热压模。



背景技术:

热压成型是塑料加工业中简单、普遍之加工方法,主要是先将试料装入模具内,然后再加热模具,加热后的模具使得试料熔融,借助压力使得熔融试料充满模具的型腔,而后停止加热模具,使模具内的试料硬化、冷却成产品,之后再予以取出模型成品即可。

汽车装饰盖是安装在车身内部用于装饰汽车内部空间的零件,汽车装饰盖多采用聚乙烯等塑料材质热压成型制成,市场上的热压成型模具一般包括下模和与下模适配的上模,上模和下模之间形成有用于成型产品的内腔,然后在内腔内加入试料进行热压成型。

汽车装饰盖由于安装和使用的需要,汽车装饰盖的部分表面会设有多个微小的凸起和凹陷的安装使用结构,这些凸起和凹陷的表面粗糙度影响着司机或者乘客的使用舒适感。因此,在模具加工时,对于安装使用结构的表面粗糙度的要求相对较高。而由于现有技术中多是在模具上直接开设用于成型安装使用结构的凹槽,工人由于凹槽位于模具上间隙狭小的关系,难以加工出符合安装使用结构表面粗糙度要求的凹槽内壁,因此,往往在汽车装饰盖成型之后,工人要单独对转动段进行二次打磨,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式热压成型模具,具有能够满足汽车装饰盖安装使用结构模具成型时表面粗糙度要求,进而无需工人二次打磨,省时省力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改良式热压成型模具,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用于成型汽车装饰盖的模具组、用于按压模具组以成型装饰盖的压合组件、用于加热模具组的加热件;所述模具组包括固定在底座上的下模和与下模配合的上模,所述下模顶面形成有向下凹陷的下成型半腔,所述上模底面形成有向上凹陷的上成型半腔,所述下模滑动连接有位于下成型半腔内的若干第一成型块,所述上模滑动连接有位于上成型半腔内的若干第二成型块,每个所述第一成型块和每个第二成型块上分别设有多个用于成型安装使用构件的成型单元。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上模的顶面抵接适配有用于固定第二成型块的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底面开设有供第二成型块容纳的容纳槽,所述第二成型块的上半部分凸出于上模顶端且插接于容纳槽内,所述容纳槽的侧壁开设有多个螺纹孔,每个所述螺纹孔内均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用于抵接第二成型块。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承载板的内部设有用于冷却模具组的冷却管,所述冷却管的两端突出于承载板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压合组件包括固定在底座上且竖直设置的导向柱、滑动插接在所述导向柱上的压合板、固定在所述导向柱上用于驱动压合板沿导向柱上下滑动以使压合板按压或者脱离承载板的液压缸。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承载板的顶面设有多个定位杆,所述压合板的底面开设有多个分别与定位杆插接适配的多个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底面设置有用于控制加热件启动的触发开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加热件包括设置在下模上的电磁加热圈,所述电磁加热圈围绕下成型半腔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其一,采用在下模位于下成型半腔内滑动连接有若干第一成型块,上模位于上成型半腔内滑动连接有若干第二成型块,每个第一成型块和第二成型块上分别设有多个用于成型安装使用结构的成型单元,将成型单元、上模和下模分开加工,能够满足汽车装饰盖的安装使用结构成型时表面粗糙度要求,进而无需工人二次打磨,省时省力;

其二,采用在承载板顶面的设置多个定位杆,压合板的底面开设多个与定位杆插接适配的定位孔,其中一个定位孔的底面设置有用于控制加热件启动的触发开关,当压合板在液压缸的驱动下下压承载板,定位杆插接到定位孔里,定位杆的顶端抵接触发开关时,加热件启动对模具组进行加热,如果压合板和承载板之间存在错位,压合板在液压缸的驱动下下压承载板时,定位杆将不能插接到定位孔里,加热件将不会启动,成型腔内的材料将不会被融化,避免了能源的浪费;

其三,采用电磁加热圈对工件材料进行加热,相比于电阻丝加热,加热效率高,节约电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承载板和压合板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为:1、底座;2、模具组;21、下模;211、下成型半腔;212、第一成型块;22、上模;221、上班成型腔;222、第二成型块;223、通孔;23、成型单元;3、承载板;31、容纳槽;32、螺纹孔;33、螺纹杆;34、冷却管;35、定位杆;41、导向柱;42、压合板;423、定位孔;424、触发开关;43、液压缸;44、固定板;5、电磁加热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一种改良式热压成型模具,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底座1、设置在底座1上用于成型汽车装饰盖的模具组2以及用于按压模具组2以成型装饰盖的压合组件、用于加热模具组2的加热件。模具组2包括下模21和上模22,下模21固定在底座1上,下模21顶面形成有向下凹陷的下成型半腔211,上模22底面形成有向上凹陷的上成型半腔;下模21和与下模21凹凸配合以使下成型半腔211和上成半型腔形成用于成型汽车装饰盖的成型腔。下模21位于下成型半腔211内滑动连接有若干第一成型块212,上模22位于上成型半腔内滑动连接有若干第二成型块222,每个第一成型块212和第二成型块222上分别设有多个用于成型安装使用结构的成型单元23,这里可根据汽车装饰盖的实际需求增减第一成型块212和第二成型块222的数量,成型单元23的形状由装饰盖的实际使用情况决定。

在成型腔内填充制造装饰盖的试料,然后使上模22和下模21凹凸适配在一起,启动压合组件和加热件进行热压成型,压合组件对模具组2施加压力的同时加热件对模具组2加热以使试料达到熔融状态,使熔融或者融化后的试料填充于成型腔的每个角落;待成型的装饰盖冷却后,使汽车装饰盖脱模。在上模22上安装第一成型块212,下模21上安装第二成型块222,第一成型块212和第二成型块222上设有粗糙度要求较高的成型单元23,将成型单元23、上模22和下模21分开加工,能够满足汽车装饰盖的安装使用结构成型时表面粗糙度要求,进而无需工人二次打磨,省时省力。

如图2所示,下模21位于下成型半腔211的内壁上开设有一个凹槽,第一成型块212滑动连接在凹槽内,且第一成型块212和凹槽为过盈配合,避免成型后的汽车装饰盖形成较大的接痕。上模22位于上成型半腔的内壁上开设有一个通孔223,第二成型块222与通孔223滑动连接且第二成型块222的上半部分凸出于上模22顶端,第二成型块222与通孔223为过盈配合,避免成型后的汽车装饰盖形成较大的接痕。上模22的顶面抵接适配有用于固定第二成型块222的承载板3,承载板3的底面开设有供第二成型块222容纳的容纳槽31(参照图3),第二成型块222的上半部分可插接到容纳槽31内。容纳槽31的每个侧壁均开设有两个螺纹孔32,每个螺纹孔32内均螺纹连接有端部可抵接第二成型块222的螺纹杆33,转动螺纹杆33可使第二成型块222固定于容纳槽31内或者从容纳槽31脱离。

优选地,承载板3的内部设有用于冷却模具组2的冷却管34,冷却管34的两端突出于承载板3的两侧。可以在冷却管34的两端连接输水管对冷却管34通水,进而对模具组2进行降温,提高冷却效率。

如图1和图2所示,压合组件包括压合板42、液压缸43及四个导向柱41。四个导向柱41分别竖直固定在底座1上端两侧,每侧两个;压合板42与四个导向柱41滑动插接;四个导向柱41的顶端固定有固定板44,液压缸43固定在固定板44的下端面上,液压缸43的活塞杆与压合板42固定连接,液压缸43可驱动压合板42沿导向柱41上下滑动以使压合板42按压或者脱离上模22。这里采用四个导向柱41为压合板42导向,使压合板42在液压缸43的驱动下下压更加平稳,使试料成型更加精确。

结合图3,为了避免压合板42在液压缸43的驱动下下压承载板3时,压合板42和承载板3之间可能存在错位,热压成型后产生汽车装饰盖的次品,在承载板3顶面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三个定位杆35,压合板42的底面开设有六个与定位杆35插接适配的定位孔423,其中一个定位孔423的底面设置有用于控制加热件启动的触发开关424,当压合板42在液压缸43的驱动下抵压承载板3,定位杆35插接到定位孔423里,定位杆35的顶端抵接触发开关424时,加热件启动对模具组2进行加热。如果压合板42和承载板3之间存在错位,压合板42在液压缸43的驱动下下压承载板3时,定位杆35将不能插接到定位孔423里,加热件将不会启动,成型腔内的试料将不会被融化,避免了能源的浪费。

如图1所示,加热件包括安装在下模21上的电磁加热圈5,电磁加热圈5围绕于下成型半腔211的四周。采用电磁加热圈5对工件试料进行加热,相比于电阻丝加热,加热效率高,节约电能。

工作原理:首先,在成型腔内填充制造装饰盖的试料,使上模22和下模21凹凸适配在一起;然后,启动压合组件和加热件进行热压成型,压合组件对模具组2施加压力的同时加热件对模具组2加热以使试料达到熔融状态,使试料填满成型腔;最后,往冷却管34内通水对模具组2降温,待成型的装饰盖冷却后,进行脱模。

综上,采用在下模21位于下成型半腔211内滑动连接有若干第一成型块212,上模22位于上成型半腔内滑动连接有若干第二成型块222,每个第一成型块212和第二成型块222上分别设有多个用于成型安装使用结构的成型单元23,将成型单元23、上模22和下模21分开加工,能够满足汽车装饰盖的安装使用结构成型时表面粗糙度要求,进而无需工人二次打磨,省时省力。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