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生产用冷却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05454发布日期:2019-09-06 19:33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薄膜生产用冷却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薄膜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薄膜生产用冷却辊。



背景技术:

薄膜在加工的过程中,从摸头挤出的高温熔融状塑料薄膜温度很高,通常需要在冷却辊上加以冷却成型。冷却辊的冷却方式分为风冷及水冷,水冷的冷却效果优于风冷的冷却效果。现有的水冷式冷却辊采用单边进水,此时的冷却水智能够冷却到辊体内部靠近进水管的位置,在换热的过程中,进水端温度较低,出水端温度较高,影响薄膜的生产质量。同时,现有的冷却辊其辊腔内的冷却介质与辊腔的表面换热效果差,冷却辊的自冷能力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薄膜生产用冷却辊,它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冷却辊表面温度不均匀、自冷效果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薄膜生产用冷却辊,包括辊体及制冷机构,所述辊体包括内辊体及外辊体,所述外辊体为空心结构,所述内辊体为实心结构,所述内辊体设置于所述外辊体的内部且与外辊体同轴设置,所述外辊体与所述内辊体之间形成冷却腔,所述冷却腔内设有圆环形挡板,所述圆环形挡板连接所述外辊体一端的内壁,所述圆环形挡板的长度小于所述外辊体的长度,所述圆环形挡板的筒壁上均匀分布有溢水孔,所述外辊体连接所述圆环形挡板的一端设有进水口与出水口,所述进水口设置于所述内辊体与所述圆环形挡板之间,所述出水口设置于所述外辊体与所述圆环形挡板之间,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分别通过旋转接头连接所述制冷机构。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制冷机构包括制冷腔、制冷器、冷介质输送管、热介质输送管及温度传感器,所述制冷器连接所述制冷腔,所述制冷腔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冷介质输送管连接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制冷腔,所述热介质输送管连接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制冷腔。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圆环形挡板的长度等于所述外辊体的长度的五分之四。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内辊体、所圆环形挡板、所述外辊体的截面直径为1:2:3。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圆环形挡板与所述外辊体的端面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薄膜生产用冷却辊通过在冷却腔内设置圆环形挡板,且进水口与出水口设置于一端,使得冷却腔内形成冷却介质的回流通道,避免了辊体的两端出现温差的问题。圆环形挡板的溢水孔的水流方向为径向,对冷却腔的已吸热的冷却水形成冲击,打乱吸热的冷却水的层流现象,使冷却腔内的冷却水在出水前充分吸热,达到更好的冷却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薄膜生产用冷却腔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具体说明如下:外辊体1、内辊体2、圆环形挡板3、溢水孔4、转轴5、进水口6、出水口7、冷介质输送管8、热介质输送管9、旋转接头10、制冷腔11、制冷器12、温度传感器13。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薄膜生产用冷却辊,包括辊体及制冷机构,辊体的两端连接转轴5,辊体包括内辊体2及外辊体1,外辊体1为空心结构,内辊体2为实心结构,内辊体2设置于外辊体1的内部且与外辊体1同轴设置,外辊体1与内辊体2之间形成冷却腔,冷却腔内设有圆环形挡板3,圆环形挡板3连接外辊体1一端的内壁,圆环形挡板3的长度小于外辊体1的长度,圆环形挡板3的筒壁上均匀分布有溢水孔4,外辊体1连接圆环形挡板3的一端设有进水口6与出水口7,进水口6设置于内辊体2与圆环形挡板3之间,出水口7设置于外辊体1与圆环形挡板3之间,进水口6与出水口7分别通过旋转接头10连接制冷机构。

制冷机构包括制冷腔11、制冷器12、冷介质输送管8、热介质输送管9及温度传感器13,制冷器12连接制冷腔11,制冷腔11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3,冷介质输送管8连接进水口6与制冷腔11,热介质输送管9连接出水口7与制冷腔11。

其中,圆环形挡板3的长度等于外辊体1的长度的五分之四。

其中,内辊体2、所圆环形挡板3、外辊体1的截面直径为1:2:3。

其中,圆环形挡板3与外辊体1的端面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