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热熔粘结的自动粘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98560发布日期:2019-08-23 22:29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基于热熔粘结的自动粘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塑件拼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热熔粘结的自动粘框装置。



背景技术:

发泡棉,因其质量轻,弹性好,价格低廉,被广泛用于各种包装箱和防震垫上。发泡棉为一种含有气孔的材料,如聚苯发泡板、聚氯乙烯发泡保温板、聚氨酯发泡胶等。通常市场上的产品泡沫塑料、珍珠棉、发泡橡胶、遇水膨胀止水胶、聚硫密封胶等通属于发泡系列产品。如:PEF//EVA/EPDM/橡塑闭孔泡沫塑料及EPE珍珠棉/XPE聚乙烯化学交联发泡/IXPE电子辐射交联发泡等系列产品。遇水膨胀止水胶、聚硫密封胶、复合发泡防水板、泡沫包装盒、发泡包装衬垫及EVA发泡跆拳道垫、发泡拼装地垫、密封胶垫等。

根据发泡棉预热即熔的特性,在制作发泡棉框体时一般都是采用热熔的方法使两个泡沫棉粘结框体的粘结部位熔化,然后粘结在一起,现在还都是全程采用手工制作,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粘结质量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热熔粘结的自动粘框装置,以对诸如泡沫棉的发泡材料进行自动化粘框,提高工作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热熔粘结的自动粘框装置,包括、机架、第一夹持机构、第二夹持机构和热熔机构;第一夹持机构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用于夹持待粘结的第一框体;第二夹持机构滑动地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用于夹持待粘结的第二框体,所述第二夹持机构可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夹持机构;热熔机构包括支架和安装在所述支架上的烫板,所述烫板用于热熔所述第一框体或第二框体的粘结部位;所述支架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和所述第二夹持机构的下方,所述烫板自所述支架向上延伸,所述第一夹持机构与所述第二夹持机构之间设置有升降通道,所述支架上还安装有可带动所述烫板于所述升降通道中上下运动的升降装置,所述支架通过第一滑动机构与所述机架滑动连接,以带动所述烫板在水平方向上左右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基于热熔粘结的自动粘框装置在机架上安装有第一夹持机构、第二夹持机构和热熔机构,工作时,将第一框体夹持在第一夹持机构中,将第二框体夹持在第二夹持机构中,此时,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分属于升降通道的两侧,然后启动热熔机构中的升降装置带动烫板沿升降通道上升,当烫板升至与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上的粘结部位平齐时,通过支架带动烫板向第一框体(或第二框体)水平移动,从而将第一框体(或第二框体)的粘结部位熔化,然后烫板水平反向离开第一框体(或第二框体),接着烫板在升降装置的带动下下移,退回到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的下方,最后,启动第二夹持机构带动第二框体与第一框体抵接,从而完成第一框体与第二框体的粘结;由此可知,将待粘结的泡沫棉的框体夹持住后,即可自动启动粘框工作,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粘框质量还得到了保障。

较佳地,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于所述支架上安装的一上下延伸的丝杆,所述丝杆用于带动所述烫板上下移动,所述支架上于所述丝杆的两侧还设置有一对第一滑轨,一对所述第一滑轨上分别设置一第一滑块,所述烫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滑块连接。

较佳地,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机架上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安装有若干对可活动开合的第一夹板,若干对所述第一夹板自所述支撑板向上延伸,所述第一夹板用于夹持所述第一框体。

较佳地,若干对所述第一夹板之间的距离可调。

较佳地,所述第二夹持机构包括若干对用于夹持所述第二框体的第二夹板,若干对所述第二夹板通过第二滑动机构与所述机架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二夹板可远离或靠近所述第一夹板;所述第二滑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一对第二滑轨,一对所述第二滑轨上分别设置一第二滑块,所述第二夹板与两所述第二滑块连接。

较佳地,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上均设置有磁性扣件,通过所述磁性扣件分别将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夹持于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中。

较佳地,所述第一夹持机构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一组所述第二夹持机构,两所述第一夹持机构与所述第二夹持机构之间对应的分别设置有一组所述热熔机构。

较佳地,两组所述第二夹持机构和两组所述热熔机构分别同步地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夹持机构。

较佳地,两组所述第二夹持机构分别连接在同一传动机构上,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两转动轴和两第一传动带,每一所述第一传动带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转动轴的两端,两所述第一传动带带动两组所述第二夹持机构同步地相向或相对运动。

较佳地,所述第一滑动机构包括于所述机架的底层设置的一对第三滑轨,一对所述第三滑轨上分别设置有一第三滑块,两组所述热熔机构中的两所述支架均通过所述第三滑块与所述第三滑轨连接,两组所述热熔机构中的两所述支架通过第二传动带连接,所述第二传动带带动两所述支架同步地相向或相对运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基于热熔粘结的自动粘框装置的立体机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去除热熔机构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热熔机构的其中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热熔机构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两个热熔机构与第二传动带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粘结前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的第一框体与第二框体粘结在一起形成的框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结构特征、实现原理及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热熔粘结的自动粘框装置,包括机架7、第一夹持机构1、第二夹持机构2和热熔机构3。第一夹持机构1和第二夹持机构2安装在机架7的上层,热熔机构3安装在机架7的下层。第一夹持机构1用于夹持待粘结的第一框体K1,第二夹持机构2用于夹持待粘结的第二框体K2,第二夹持机构2与机架7可滑动地连接,以使得第二夹持机构2可靠近或远离第一夹持机构1。当第二夹持机构2靠近第一夹持机构1时,第一框体K1与第二框体K2的粘结部位K0互相抵接,以实现第一框体K1与第二框体K2之间的粘结。热熔机构3包括支架30和安装在支架30上的烫板31,烫板31用于热熔第一框体K1或第二框体K2的粘结部位K0。支架30安装在机架7上的第一夹持机构1和第二夹持机构2的下方,烫板31自支架30向上延伸。第一夹持机构1与第二夹持机构2之间设置有升降通道32,该升降通道32与支架30的下层空间连通,支架30上还安装有可带动烫板31于升降通道32中上下运动的升降装置,支架30通过第一滑动机构与机架7滑动连接,以带动烫板31在水平方向上左右移动。

具有上述结构的基于热熔粘结的自动粘框装置的工作过程为:将第一框体K1夹持在第一夹持机构1中,将第二框体K2夹持在第二夹持机构2中,此时,第一夹持机构1和第二夹持机构2分属于升降通道32的两侧,然后启动热熔机构3中的升降装置带动烫板31沿升降通道32上升。需要说明的时,烫板31可在第一框体K1上烫出粘结点,也可在第二框体K2上烫出粘结点,本实施例中,仅以在第一框体K1上烫出粘结点为例加以说明。当烫板31升至与第一框体K1和第二框体K2上的粘结部位K0平齐时,通过支架30带动烫板31向第一框体K1水平移动,从而将第一框体K1的粘结部位K0熔化,烫出粘结点,然后烫板31水平反向离开第一框体K1,接着烫板31在升降装置的带动下下移,退回到第一夹持机构1和第二夹持机构2的下方,最后,启动第二夹持机构2带动第二框体K2与第一框体K1抵接,从而完成第一框体K1与第二框体K2的粘结。由此可知,将待粘结的泡沫棉的几个框体夹持住后,即可自动启动粘框工作,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粘框质量还得到了保障。

如图3至图5所示,升降装置包括于支架30上安装的一上下延伸的丝杆330,丝杆330用于带动烫板31上下移动,安装时,可将烫板31安装在一第一连接板案333上,将第一连接板案333与丝杆330上的螺母连接,考虑到烫板31工作时温度比较高,烫板31与第一连接板案333之间还设置有隔热垫板334。另外,为了确保烫板31上下运动的稳定性,支架30上于丝杆330的两侧还设置有一对第一滑轨331,一对第一滑轨331上分别设置一第一滑块332,烫板31的两侧分别与第一滑块332连接,本实施例中,烫板31的两侧分别通过第一连接板案333与两第一滑块332连接。同时,支架30上还安装有与丝杆330传动连接的第一驱动电机M1,通过第一驱动电机M1带动丝杆330转动,丝杆330转动的同时带动烫板31上下移动,从而通过丝杆330可精确地控制烫板31的上移高度。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烫板31可为一整体的板材机构(如图3和图4),也可采用板条结构(如图5),仅在与第一框体K1和第二框体K2相对应的粘结部位K0设置两个作为烫板31的板条即可,这种方式可以节省材料。

进一步改进,如图2所示,第一夹持机构1包括安装于机架7上的支撑板11,该支撑板11横向连接于机架7上层的两侧,支撑板11上安装有若干对可活动开合的第一夹板10,若干对第一夹板10自支撑板11向上延伸,第一夹板10用于夹持第一框体K1。关于第一夹板10的数量可根据所要粘结的框体的结构来定,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板10有两组,每一组第一夹板10中夹持有一个第一框体K1,为了便于在框体上烫出粘结点,第一框体K1的端部露出第一夹板10。较佳地,为了方便调节第一框体K1之间的距离,彼此相邻第一夹板10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如可在支撑板11上设置若干排等间距的安装孔,通过该安装孔实现第一夹板10与支撑板11之间的连接,以方便调节各个第一夹板10之间的距离。

如图2所示,第二夹持机构2包括若干对用于夹持第二框体K2的第二夹板20,第二夹板20可以有一对,也可以有多对,具体可根据所要粘结的框体的结构而定,本实施例中以一对第二夹板20加以说明。第二夹板20通过第二滑动机构与机架7连接,以使得第二夹板20可远离或靠近第一夹板10。第二滑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机架7上的一对第二滑轨22,一对第二滑轨22上分别设置一第二滑块23,第二夹板20与两第二滑块23连接。具体地,第二夹板20安装在一第二连接板21上,第二连接板21的两端分别与位于两条滑轨上的两个滑块连接,第二连接板21通过第二滑块23在第二滑轨22上行走,带动第二夹板20靠近或远离第一夹板10,以使得第一框体K1与第二框体K2的粘结部位K0相接触。较佳地,第一夹板10和第二夹板20上均设置有磁性扣件6,通过磁性扣件6分别将第一框体K1和第二框体K2夹持于第一夹板10和第二夹板20中,采用磁性扣件6固定第一夹板10和第二夹板20,安装和拆卸方便。

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提高粘框效率,第一夹持机构1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一组第二夹持机构2,两第一夹持机构1与第二夹持机构2之间对应的分别设置有一组热熔机构3。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夹板10的左右两端分别对应设置有一第二夹板20,第一夹板10左右两端的第二夹板20沿第一夹板10两侧的第二滑轨22靠近或远离第一夹板10。采用本实施例中的自动粘框装置进行粘框工作时,如图7所示,第一框体K1的左右两端均可设置露出第一夹板10的粘结点,通过两个热熔机构3可分别对第一框体K1的两端的粘结点进行烫化处理,然后将两端的两个第二框体K2分别与第一框体K1的两端对接即可,如果第一夹板10为两组,第一夹板10左右两端分别设置一组第二夹板20,那么可一次成型一“井”字或“口”子型的框体,如图8所示,从而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较佳地,两组第二夹持机构2和两组热熔机构3同步地靠近或远离第一夹持机构1,从而实现第一框体K1两端的同时粘框工作。具体地,如图2所示,两组第二夹持机构2分别连接在同一传动机构上,传动机构包括两转动轴50和两第一传动带51,每一条第一传动带51分别连接于两个转动轴50的两端,两第一传动带51带动两组第二夹持机构2同步地相向或相对运动。两条第一传动带51通过两转动轴50同步传动,其中一第二夹持机构2中的第二连接板21的两端分别与两条第一传动带51的上带连接,另一第二夹持机构2中的第二连接板21’的两端分别与两条第一传动带51的下带连接,这样,两条第一传动带51同步传动时,带动两个第二夹板20同时靠近或远离第一夹板10。本实施例中,两个转动轴50中,其中一个转动轴50上安装有带动转动轴50转动的驱动轮52,机架7上还安装有与驱动轮52传动连接的第二驱动电机M2,通过第二驱动电机M2带动驱动轮52转动,驱动轮52带动与之连接的转动轴50的转动,进而该转动轴50带动两条第一传动皮带传动。

本实用新型自动粘框装置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6所示,第一滑动机构包括于机架7的底层设置的一对第三滑轨40,一对第三滑轨40上分别设置有一第三滑块41,两组热熔机构3中的两支架30均通过第三滑块41与第三滑轨40连接,两组热熔机构3中的两支架30通过第二传动带42连接,第二传动带42带动两支架30同步地相向或相对运动。具体地,两支架30中的其中一者与第二传动带42的其中一个带面连接,两支架30中的另一者与第二传动带42的另一个带面连接,从而,第二传动带42转动时,带动两个支架30同时相向或相对运动,从而实现两个热熔机构3上的烫板31同时工作。机架7上还设置有与第二传动带42传动连接的第三驱动电机M3。

另外,机架7上还安装有电源装置8和控制装置(图未示),电源装置8为第一驱动电机M1、第二驱动电机M2、第三驱动电机M3以及烫板31提供电力供应,控制装置控制第一驱动电机M1、第二驱动电机M2、第三驱动电机M3的工作状态,从而实现粘框工作的有序进行。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