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单的点浇口自动切断和脱落的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21972发布日期:2019-08-13 20:43阅读:2592来源:国知局
一种简单的点浇口自动切断和脱落的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简单的点浇口自动切断和脱落的机构,适合于采用点浇口成型的所有塑料零件。



背景技术:

采用点浇口成型的塑料零件,常用的点浇口自动切断和脱落模具结构有:(1) 侧凹拉断点浇口;(2)脱浇板拉断点浇口。以上两种方法一般是根据具体塑料零件的形状、大小、批量大小、交货周期来决定结构。

但上述两种方法存在以下缺点:

1、侧凹结构拉断点浇口模具结构简单,但是容易出现点浇口未断而滞留在型腔板17上,或点浇口虽断但主流道却留在定模板10上,很难取出,且调试模具困难;

2、脱浇板拉断点口模具结构可靠,但是其结构比较复杂,加工周期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取出、结构简单可靠的简单的点浇口自动切断和脱落的机构。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此的所提供的简单的点浇口自动切断和脱落的机构,该机构包括:

上模,包括第一拉料杆、定模板、浇口套和定距拉杆,所述第一拉料杆嵌入所述定模板内,所述浇口套的下部嵌入所述定模板内,所述定距拉杆的顶端固定于所述定模板的上顶内壁上;

中间部分,包括浇口板,所述定距拉杆的底端通过螺钉C固定于所述浇口板的底板上;

下模,第二拉料杆、型芯、型腔板、支架、顶杆固定板、底板、回程杆和顶杆,所述支架、所述型腔板、所述顶杆固定板和所述底板通过螺钉A和销钉固定连接;所述型腔板内设置有用于所述定距拉杆贯穿的通孔,所述第二拉料杆和所述型芯固定于所述型腔板上,所述第二拉料杆可在所述型腔板中滑动;所述顶杆和所述回程杆通过顶杆垫板和螺钉B固定于所述顶杆固定板上;

所述浇口套内设置有主流流道,所述浇口板内设置有成型孔A和成型孔B,所述成型孔A和所述成型孔B分别位于所述主流流道和所述第一拉料杆的下方。

进一步的,该机构还包括位于所述型腔板和所述支架之间的垫板,所述垫板上设有与所述通孔连通的通孔B。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拉料杆的中心轴线和所述成型孔B的中心轴线重合。

进一步的,所述主流流道的中心轴线和所述成型孔A的中心轴线重合。

具体的,所述第二拉料杆可在所述型腔板中滑动的动程为2.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构将第二拉料杆可滑动的设置于型腔板中,起到了延时拉料的作用,减小了第一拉料杆拉断点浇口所需的力量,实现了模具先拉断点胶口,再拉出主流道塑料,然后脱开上模,顶出零件的工作顺序,易取出主流道塑料,且该结构简单,可靠性高。

将第一拉料杆和主流流道的中心轴线分别与成型孔B、成型孔A的中心轴线重合,进一步保证了该机构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机构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机构开模顶出后主流道塑料的主视图;

图中:1-底板,2-顶杆垫板,3-顶杆固定板,4-支架,5-螺钉A,6-垫板, 7-型芯,8-第二拉料杆,9-浇口板,10-定模板,11-第一拉料杆,12-浇口套, 13-销钉,14-螺钉B,15-定距拉杆,16-螺钉C,17-型腔板,18-回程杆,19- 顶杆,20-点浇口,21-主流道塑料,61-通孔B,91-成型孔A,92-成型孔B,121- 主流流道,171-通孔,1211-流道口,1212-竖流道,1213-腰部。

具体实施方式

在此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在此提供的是一种简单的点浇口自动切断和脱落的机构,其结构如图1-2所示,包括了:

上模,包括第一拉料杆11、定模板10、浇口套12和定距拉杆15,第一拉料杆11嵌入定模板10内,浇口套12的下部嵌入定模板10内,定距拉杆15的顶端固定于定模板10的上顶内壁上;

中间部分,包括浇口板9,形成点浇口,并可将主流道塑料21从第二拉料杆8上强制脱出的作用,定距拉杆15的底端通过螺钉C16固定于浇口板9的底板上;

下模,第二拉料杆8、型芯7、型腔板17、支架4、顶杆固定板3、底板1、回程杆18和顶杆19,支架4、型腔板17、顶杆固定板3和底板1通过螺钉A5 和销钉13固定连接;型腔板17内设置有用于定距拉杆15贯穿的通孔171,第二拉料杆8和型芯7固定于型腔板17上,第二拉料杆8可在型腔板17中滑动;顶杆19和回程杆18通过顶杆垫板2和螺钉B14固定于顶杆固定板3上;

浇口套12内设置有主流流道121,浇口板9内设置有成型孔A91和成型孔 B92,成型孔A91和成型孔B92分别位于主流流道121和第一拉料杆11的下方;其中主流流道121包括流道口1211、与流道口1211连通的竖流道1212和与竖流道1212底部连通的位于竖流道1212底部两侧的腰部1213,第一拉料杆11的底端位于腰部1213内。上模和中间部分闭合时,主流流道121和成型孔A91对接,腰部1213位于成型孔B92的上方,且第一拉料杆11位于成型孔B92的孔洞上方。

本实用新型所记载的第一拉料杆11的中心轴线和成型孔B92的中心轴线重合;主流流道121的中心轴线和成型孔A91的中心轴线重合。

此外,该机构还包括位于型腔板17和所述支架4之间的垫板6,垫板6上设有与通孔171连通的通孔B61

上模和中间部分可以分别沿附图1中的Ⅰ处、Ⅱ处分离,分离后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机构结构为固定式,开模时,首先从Ⅰ处分型,在拉料杆 11的作用下,将其点浇口20拉断的同时,由于第二拉料杆8的固定部分与型腔板17滑动配合,所以第二拉料杆8也跟着一起移动(此时不会将上模主流道塑料21拉出)开模移动到一定距离(2.5mm)时,第二拉料杆8受限位的作用,在继续开模的同时将其主流道塑料21拉出,随着开模的继续移动到定距离后,在定距拉杆15、螺钉C16的作用下Ⅱ分型,在浇口板9的作用下将主流道塑料21 从第二拉料杆8强行脱出,掉出模外。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机构中的第二拉料杆8在型腔板17内可以滑动的距离可以为1~3mm,在此采用2.5mm。此处第二拉料杆8通过挂台安装于型腔板17 上,即将第二拉料杆8的挂台安装处设置成部分空程(如附图图1所示2.5mm 空程,起到延时拉料作用),减小了第一拉料杆11拉断点浇口所需的力量,保证了模具先拉断点胶口,再拉出主流道塑料,然后脱开上模,顶出零件的工作顺序。

本实用新型中所记载的第二拉料杆8起着将主流道塑料21从定模板10、第一拉料杆11上拉出的作用,型芯7起着成形零件内形的作用,型腔板17主要起成形零件外形的作用,顶杆19用于将零件从型腔板17、型芯7中顶出。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修改或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