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音垫成型冲切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73897发布日期:2020-02-08 06:10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隔音垫成型冲切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具,具体涉及一种隔音垫成型冲切模具。



背景技术:

汽车顶隔音垫多用于家用轿车车顶的隔热和隔音,原材料是上下表面牛皮纸,中间夹了一层pur。制作工艺是先将原材料放置在dvd成型模具中,通过油温加热,压制出型面,再将压好的型面通过冲切模具,裁剪出轮廓。

现有的dvd成型冲切模具中,考虑到节约原材料,会做成一模多腔,且尽量减少废料区域的空间。如图1所示,这幅dvd模具中,就是1出2+2多腔实例。但这样的模具设计就会造成在模具主体上安装冲切刀片时空间比较窄小,钳工安装刀片时无法完成在模具侧面上钻孔。

而现有解决方法是在模具主体上,在需装刀片的空间窄小处拆镶件,而镶件需要单独加工,钳工在镶件上先完成手工钻侧孔,然后再安装到模具主体上,然后再安装刀片,但这样费工费时,增加成本,且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隔音垫成型冲切模具,通过在窄小的锁刀处开槽,然后直接将所需要的刀片安装到位,避免拆镶件。

一种隔音垫成型冲切模具,包括模具主体和冲切刀片,所述模具主体在需要安装冲切刀片的窄小处开设多个开槽,所述冲切刀片通过穿过所述开槽的连接件安装到所述模具主体上。

本发明将窄小的锁刀处需在原本钳工钻侧孔之处开槽,然后将冲切刀片通过开槽安装到模具主体上,不需要拆镶件,开槽与模具主体设计成一体,不再需要镶件,可直接安装刀片,降低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冲切模具设有多个模腔,节约原材料,可以一次冲切多个产品。

进一步地,所述冲切刀片安装到所述模具主体的模腔中间位置,尽量减少废料区域的空间,降低浪费。

进一步地,所述模具主体为下模架,所述下模架的四角设有导柱孔。

进一步地,所述开槽开设在需钻侧孔的位置,便于安装刀片。

进一步地,所述开槽的个数、间距根据需要安装的冲切刀片进行冲切。

进一步地,所述开槽的宽度为7-8mm。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为紧固螺栓。

进一步地,所述开槽通过在冲切模具制造时一体加工制得。

本发明在解决现有模具主体上安装冲切刀片时,空间比较窄小,无法完成在模具侧面上钻孔,钳工难以安装刀片,而不得不采用拆镶件的方式,但拆镶件又费工费时,且增加成本,本发明为解决该技术问题,在模具主体在需要安装冲切刀片的窄小处开设多个开槽,冲切刀片通过穿过开槽的连接件安装到模具主体上,这种方式不需要拆镶件,开槽与模具主体设计成一体,可直接安装刀片,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dvd成型冲切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dvd成型冲切模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dvd成型冲切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3开槽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模具主体1、冲切刀片2、开槽3、镶件3’、模腔4、导柱孔5、零件6、窄小处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2所示,一种隔音垫成型冲切模具,包括模具主体1和冲切刀片2,这幅dvd模具中,为现有1出2+2多腔隔音垫成型冲切模具,考虑到节约原材料,尽量减少废料区域的空间,会做成一模多腔,中间设置多个模腔4,用于冲切多个零件6,但这样会造成在模具主体1安装冲切刀片2时空间窄小,如图1中的窄小处7,仅有61mm宽,钳工安装刀片时无法完成在模具侧面上钻孔,解决方法是在模具主体1上,在需装冲切刀片2的空间窄小处安装镶件3’,镶件3’需单独加工,钳工在镶件3’上先完成手工钻侧孔,然后再安装在模具主体1上,但这样做有浪费工时的弊端。

为解决此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隔音垫成型冲切模具,模具主体为下模架,下模架的四角设有导柱孔5,如图3所示,该冲切模具包括模具主体1和冲切刀片2,模具主体1在需要安装冲切刀片2的窄小处开设多个开槽3,如图4所示,开槽3开设在需钻侧孔的位置,便于安装刀片,开槽3的个数、间距根据需要安装的冲切刀片进行冲切,开槽3通过在冲切模具制造时一体加工制得。

如图5、6,冲切刀片2通过穿过开槽3的连接件安装到模具主体1上,开槽3的宽度为7mm,连接件为m6紧固螺栓,冲切模具设有多个模腔4,节约原材料,可以一次冲切多个产品。冲切刀片3安装到模具主体1的模腔中间位置,尽量减少废料区域的空间,降低浪费。

本发明将窄小的锁刀处需在原本钳工钻侧孔之处开槽,然后将冲切刀片通过开槽安装到模具主体上,不需要拆镶件,开槽与模具主体设计成一体,不再需要镶件,可直接安装刀片,降低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发明。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揭示,不脱离本发明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