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色模具锁扣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35528发布日期:2020-12-29 09:32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色模具锁扣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双色模具锁扣结构。



背景技术:

双色模具即两种塑胶材料在同一台注塑机上注塑,分两次成型,但是产品只出模一次的模具。一般这种模塑工艺也叫双料注塑,通常由一套模具完成,且需要专门的双色注塑机,双色模具目前市场上日益盛行,于这种工艺可以使产品的外观更加漂亮,易于换颜色而可以不用喷涂,但造价昂贵,技术要求高。

但是,现有的双色模具锁扣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缺点:

动模和静模的贴合精度降低,从而大大影响注塑件的注塑质量,同时动模和静模在贴合后,不具备自锁功能,从而在注塑时,原料在磨槽内膨胀,使动模和静模相分离,从而大大降低对注塑件的注塑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色模具锁扣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动模和静模的贴合精度降低,从而大大影响注塑件的注塑质量,同时动模和静模在贴合后,不具备自锁功能,从而在注塑时,原料在磨槽内膨胀,使动模和静模相分离,从而大大降低对注塑件的注塑质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色模具锁扣结构,所述双色模具锁扣结构包括动模、静模、连接座、出料喷嘴和模槽,所述动模一侧活动设置有静模,所述动模一侧一体成型有连接座,所述动模另一侧表面固定设置有出料喷嘴,所述静模一侧表面固定开设有模槽,所述静模内腔固定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一侧固定安装有锁扣机构,动模通过连接座与注塑机进行连接,通过注塑机推动动模运动,从而使动模和静模组合在一起,通过出料喷嘴可将原料注入进模槽内腔,这样可在模槽内腔注塑成型产品。

优选的,所述动模另一侧表面固定插接有限位杆,且限位杆位于出料喷嘴两侧,所述静模一侧表面固定开设有限位孔,且限位孔和限位杆相互配合,动模和静模进行组合时,通过限位杆插进限位孔内腔,从而可有效提升动模和静模的组合精度,可有效提升对注塑件的注塑质量。

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由v型钩、扭力弹簧轴、限位座和限位槽组成,v型钩、扭力弹簧轴、限位座和限位槽组成限位机构。

优选的,所述v型钩活动设置在限位孔一端,所述v型钩一端均活动插接有扭力弹簧轴,所述v型钩一侧均固定设置有限位座,所述限位槽固定开设在限位杆表面,且限位槽和v型钩相互配合,限位杆在插进限位孔内腔后,通过限位杆一端对v型钩进行推动,从而使v型钩进行旋转,这样可使v型钩一端插进限位杆表面的限位槽内,通过限位槽和v型钩相互配合,从而将进一步的提升动模和静模的组合精度,可有效提升对注塑件的注塑质量。

优选的,所述锁扣机构由齿槽、齿轮、蜗杆、蜗轮、齿轮盘、锁紧器和齿条限位座组成,齿槽、齿轮、蜗杆、蜗轮、齿轮盘、锁紧器和齿条限位座组成锁扣机构。

优选的,所述齿槽固定开设在限位杆表面,且齿槽均位于限位槽一侧,所述齿轮位于静模内腔,所述齿轮表面固定插接有蜗杆,所述蜗杆一侧咬合连接有蜗轮,所述蜗轮表面固定开设有齿轮盘,所述静模两侧表面均插接有锁紧器,所述锁紧器一端固定焊接有齿条限位座,且齿条限位座均与齿轮盘相互配合,限位杆表面的齿槽同步带动齿轮进行转动,齿轮在转动时,可同步驱动蜗杆进行转动,蜗杆一侧咬合连接有蜗轮,通过旋转锁紧器,锁紧器可在螺纹的推动下,使齿条限位座与齿轮盘相互咬合在一起,从而对蜗轮进行锁死,蜗轮和蜗杆相互配合具有自锁功能,从而可有效避免在进行注塑时,动模与静模相分离,从而可有效提升注塑件的注塑质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色模具锁扣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限位杆在插进限位孔内腔后,通过限位杆一端对v型钩进行推动,从而使v型钩进行旋转,这样可使v型钩一端插进限位杆表面的限位槽内,通过限位槽和v型钩相互配合,从而将进一步的提升动模和静模的组合精度,可有效提升对注塑件的注塑质量。

(2)、本实用新型限位杆表面的齿槽同步带动齿轮进行转动,齿轮在转动时,可同步驱动蜗杆进行转动,蜗杆一侧咬合连接有蜗轮,通过旋转锁紧器,锁紧器可在螺纹的推动下,使齿条限位座与齿轮盘相互咬合在一起,从而对蜗轮进行锁死,蜗轮和蜗杆相互配合具有自锁功能,从而可有效避免在进行注塑时,动模与静模相分离,从而可有效提升注塑件的注塑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锁扣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锁扣机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动模;101、静模;102、连接座;103、出料喷嘴;104、模槽;2、限位杆;201、限位孔;3、限位机构;301、v型钩;302、扭力弹簧轴;303、限位座;304、限位槽;4、锁扣机构;401、齿槽;402、齿轮;403、蜗杆;404、蜗轮;405、齿轮盘;406、锁紧器;407、齿条限位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双色模具锁扣结构,所述双色模具锁扣结构包括动模1、静模101、连接座102、出料喷嘴103和模槽104,所述动模1一侧活动设置有静模101,所述动模1一侧一体成型有连接座102,所述动模1另一侧表面固定设置有出料喷嘴103,所述静模101一侧表面固定开设有模槽104,所述静模101内腔固定设置有限位机构3,所述限位机构3一侧固定安装有锁扣机构4,动模1通过连接座102与注塑机进行连接,通过注塑机推动动模1运动,从而使动模和静模101组合在一起,通过出料喷嘴103可将原料注入进模槽104内腔,这样可在模槽104内腔注塑成型产品。

优选的,所述动模1另一侧表面固定插接有限位杆2,且限位杆2位于出料喷嘴103两侧,所述静模101一侧表面固定开设有限位孔201,且限位孔201和限位杆2相互配合,动模1和静模101进行组合时,通过限位杆2插进限位孔201内腔,从而可有效提升动模1和静模101的组合精度,可有效提升对注塑件的注塑质量。

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3由v型钩301、扭力弹簧轴302、限位座303和限位槽304组成,v型钩301、扭力弹簧轴302、限位座303和限位槽304组成限位机构3。

优选的,所述v型钩301活动设置在限位孔201一端,所述v型钩301一端均活动插接有扭力弹簧轴302,所述v型钩301一侧均固定设置有限位座303,所述限位槽304固定开设在限位杆2表面,且限位槽304和v型钩301相互配合,限位杆2在插进限位孔201内腔后,通过限位杆2一端对v型钩301进行推动,从而使v型钩301进行旋转,这样可使v型钩301一端插进限位杆2表面的限位槽304内,通过限位槽304和v型钩301相互配合,从而将进一步的提升动模1和静模101的组合精度,可有效提升对注塑件的注塑质量。

优选的,所述锁扣机构4由齿槽401、齿轮402、蜗杆403、蜗轮404、齿轮盘405、锁紧器406和齿条限位座407组成,齿槽401、齿轮402、蜗杆403、蜗轮404、齿轮盘405、锁紧器406和齿条限位座407组成锁扣机构4。

优选的,所述齿槽401固定开设在限位杆2表面,且齿槽401均位于限位槽304一侧,所述齿轮402位于静模101内腔,所述齿轮402表面固定插接有蜗杆403,所述蜗杆403一侧咬合连接有蜗轮404,所述蜗轮404表面固定开设有齿轮盘405,所述静模101两侧表面均插接有锁紧器406,所述锁紧器406一端固定焊接有齿条限位座407,且齿条限位座407均与齿轮盘405相互配合,限位杆2表面的齿槽401同步带动齿轮402进行转动,齿轮402在转动时,可同步驱动蜗杆403进行转动,蜗杆403一侧咬合连接有蜗轮404,通过旋转锁紧器406,锁紧器406可在螺纹的推动下,使齿条限位座407与齿轮盘405相互咬合在一起,从而对蜗轮404进行锁死,蜗轮404和蜗杆403相互配合具有自锁功能,从而可有效避免在进行注塑时,动模1与静模101相分离,从而可有效提升注塑件的注塑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一种双色模具锁扣结构,在工作时,动模1通过连接座102与注塑机进行连接,通过注塑机推动动模1运动,从而使动模和静模101组合在一起,通过出料喷嘴103可将原料注入进模槽104内腔,这样可在模槽104内腔注塑成型产品,动模1和静模101进行组合时,通过限位杆2插进限位孔201内腔,从而可有效提升动模1和静模101的组合精度,可有效提升对注塑件的注塑质量,限位杆2在插进限位孔201内腔后,通过限位杆2一端对v型钩301进行推动,从而使v型钩301进行旋转,这样可使v型钩301一端插进限位杆2表面的限位槽304内,通过限位槽304和v型钩301相互配合,从而将进一步的提升动模1和静模101的组合精度,可有效提升对注塑件的注塑质量,限位杆2表面的齿槽401同步带动齿轮402进行转动,齿轮402在转动时,可同步驱动蜗杆403进行转动,蜗杆403一侧咬合连接有蜗轮404,通过旋转锁紧器406,锁紧器406可在螺纹的推动下,使齿条限位座407与齿轮盘405相互咬合在一起,从而对蜗轮404进行锁死,蜗轮404和蜗杆403相互配合具有自锁功能,从而可有效避免在进行注塑时,动模1与静模101相分离,从而可有效提升注塑件的注塑质量。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