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纤复合成型管加热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53159发布日期:2021-03-23 10:43阅读:61来源:国知局
玻纤复合成型管加热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管成型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玻纤复合成型管加热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玻璃纤维管其成型工艺是将玻璃纤维丝浸渍树脂后在光电热一体的高度聚合装置内固化,经牵引拉挤成型。玻纤管轻而硬,不导电,机械强度高,抗老化,耐高温,耐腐蚀,因此在石油、电力、化工、造纸、城市给排水、工厂污水处理、海水淡化、煤气输送等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玻璃钢制品也不同于传统材料制品,在性能、用途、寿命属性上大大优于传统制品。

热固性树脂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在固化剂的作用下,通过缩聚反应可以生成表面平滑、坚硬、无色、透明、具有良好耐酸碱腐蚀、耐静电及机械划伤的优良性能的固化层。现有的玻纤复合成型管加热成型模具加热带或加热丝设为同功率,树脂固化过程中,未完全固化的热固性树脂升温往往伴有应力松弛峰、固化峰和吸热峰,仅通过一次加热成型造成固化曲线不平滑,造成固化层性能变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使玻纤复合成型管固化层性能良好的玻纤复合成型管加热成型模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玻纤复合成型管加热成型模具,包括外模和内模,所述外模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和下模之间形成柱状管通道,所述内模呈柱状,所述内模设置在所述柱状管通道内,且所述内模在前端设有伸出于所述柱状管通道的延伸段,所述外模的外周设有若干加热带,若干加热带沿所述外模的轴向设置,若干加热带的功率互不相同,每个加热带沿所述外模的周向固定在所述外模的外表面,所述加热带连接有加热电偶,所述加热带连接有电源,所述加热带连接有温度控制器,所述外模上在靠近每个加热带处分别设有模具温度测量计,所述模具温度测量计与所述温度控制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加热带设有三个,分别为高功率加热带、中功率加热带和低功率加热带,所述外模的前部设置所述低功率加热带,所述外模的中部设置所述高功率加热带,所述外模的后部设置所述中功率加热带。

作为优选,所述外模呈矩形管状。

作为优选,所述玻纤复合成型管加热成型模具还包括导玻纤纱毡管,所述导玻纤纱毡管包括弧面状的导板部和管状的导管部,所述导管部套设在所述内模的延伸段上,所述导管部与所述内模之间设有供玻纤纱毡通过的布纱间隙。

作为优选,所述玻纤复合成型管加热成型模具还包括导玻纤纱线盘,所述导玻纤纱线盘包括内模穿过孔、若干玻纤纱线导孔,若干玻纤纱线导孔沿所述内模穿过孔的周向设置,所述导玻纤纱线盘套设在所述内模的延伸段上且所述导玻纤纱线盘位于所述导玻纤纱毡管之前,所述导玻纤纱线盘与所述内模之间设有供玻纤纱线通过的布纱间隙。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玻纤复合成型管加热成型模具,先采用低功率加热带进行第一次升温,再采用高功率加热带进行第二次升温,第二次升温消除了应力松弛峰,使得固化曲线更加规整;若第一次升温出现固化峰,则第二次升温温度提高,使得材料在升温过程中固化程度得到提高;通过中功率加热带进行线性冷却,提升玻纤复合成型管固化层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玻纤复合成型管加热成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玻纤复合成型管加热成型模具的纵向剖面图;

图3为玻纤复合成型管加热成型模具的横向剖面图;

图4为导玻纤纱线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32-内模;51-外模;511-上模;512-下模;513-柱状管通道;52-导玻纤纱线盘;521-内模穿过孔;522-玻纤纱线导孔;53-导玻纤纱毡管;531-导板部;532-导管部;541-高功率加热带;542-中功率加热带;543-低功率加热带;55-加热电偶;56-模具温度测量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3所示,玻纤复合成型管加热成型模具,包括外模51和内模32。所述外模51包括上模511和下模512,所述上模511和下模512之间形成柱状管通道513。所述内模32呈柱状,所述内模32设置在所述柱状管通道513内,且所述内模32在前端设有伸出于所述柱状管通道513的延伸段。

所述内模32的延伸段上设置有导玻纤纱线盘52、导玻纤纱毡管53,所述导玻纤纱线盘52位于所述导玻纤纱毡管53之前。

如图4所示,所述导玻纤纱线盘52包括内模穿过孔521、若干玻纤纱线导孔522。若干玻纤纱线导孔522沿所述内模穿过孔521的周向设置,所述导玻纤纱线盘52套设在所述内模32的延伸段上,所述导玻纤纱线盘52与所述内模32之间设有供玻纤纱线通过的布纱间隙。

所述导玻纤纱毡管53包括弧面状的导板部531和管状的导管部532。所述导管部532套设在所述内模32的延伸段上,所述导管部532与所述内模32之间设有供玻纤纱毡通过的布纱间隙。

所述外模51的外周设有若干加热带,若干加热带沿所述外模51的轴向设置。若干加热带的功率互不相同,每个加热带沿所述外模51的周向固定在所述外模51的外表面。所述加热带连接有加热电偶55。所述加热带连接有电源。所述加热带连接有温度控制器。所述外模51上在靠近每个加热带处分别设有模具温度测量计56。所述模具温度测量计56与所述温度控制器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带设有三个,分别为高功率加热带541、中功率加热带542和低功率加热带543。所述外模51的前部设置所述低功率加热带543,所述外模51的中部设置所述高功率加热带541,所述外模51的后部设置所述中功率加热带542。所述模具温度测量计56测得所述外模51前部、中部和后部的加热温度分别为40-50°、128-132°、73-77°。

先采用低功率加热带543进行第一次升温,再采用高功率加热带541进行第二次升温,第二次升温消除了应力松弛峰,使得固化曲线更加规整;若第一次升温出现固化峰,则第二次升温温度提高,使得材料在升温过程中固化程度得到提高;通过中功率加热带542进行线性冷却,提升玻纤复合成型管固化层性能。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玻纤纱线盘52的若干玻纤纱线导孔522如下设置:若干玻纤纱线导孔522分为8组,8组玻纤纱线导孔522沿所述内模穿过孔521的周向均匀设置;若干玻纤纱线导孔522分为内环层和外环层,每组玻纤纱线导孔522包括内环层的3个玻纤纱线导孔522和外环层的2个玻纤纱线导孔522。外模51柱状管通道513的截面设置为正八边形。

玻纤纱线和玻纤纱毡在内模上形成玻纤复合成型管的圆柱管状内层结构后,若干玻纤纱线经过导玻纤纱线盘上的玻纤纱线导孔,以形成玻纤复合成型管外层的八角状结构;然后玻纤纱毡经过导玻纤纱毡管,形成玻纤复合成型管的最外层;玻纤纱线和玻纤纱毡浸树脂后,在模具内固化成型,形成八角管状结构。八角管状的玻纤复合成型管摆放稳定,不易滚动。

本玻纤复合成型管加热成型模具,外层采用整块玻纤纱毡,保证了产品的性能。使得产品具有耐高温和抗老化性能好,能适应电力电缆使用过程因过载短路而产生的高温,材料具有高绝缘强度和体积电阻率;柔性好且抗压强度大、抗不均匀沉降,在施工现场无须包封浇混凝土;内壁表面磨擦系数小,利于使用,产品寿命长。并且,本玻纤复合成型管加热成型模具,通过纱线层的设置,大大提升了管材的抗拉强度。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