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备外壳的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17438阅读:16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设备外壳的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设备外壳的制作工艺。
目前,各种设备外壳的制作工艺大致有两种,一种是不开模具,另一种是开模具。不开模具工艺一般只适于金属材料,也就是说用非金属材料制作设备外壳是需要开模具的。问题是对于许多批量小的产品而言,由于其难以承受高昂的开模具的费用,不得不放弃采用如工程塑料、有机玻璃等非金属材料来提高其外壳包装的质量。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备外壳的制作工艺,解决不开模具也能采用非金属材料来制作设备外壳的问题,以满足批量小的产品对其外壳的质量要求。
本发明的目的是按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不开模具,使非金属板材加工成设备的外壳,其工艺是,将板材蒙住和固定在骨架上,并使之上面再粘接一层或一层以上的板材,然后,对表面进行光洁处理。所用的板材遇骨架或骨架某个部位具有较小的弧面时,应事先受热变软。
上述工艺中,再粘接板材的作用是一是增加厚度,使牢度提高,二是可以覆盖蒙板上的固定螺钉、螺栓,以提高造型的外观美。
本发明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不用模具及注塑、挤塑、模压等设备,可以使生产成本降低,尤其是批量小的产品更是如此。
其二、应用广,可以生产各种形状复杂的设备外壳,例如电子、医疗设备和仪器仪表、操作台、控制台、控制柜等外壳,特别适于各种异型、多角、多边的设备外壳的制作。
其三、可以提高产品的档次不仅造型美、强度高和整体性好,还能耐温、耐腐蚀、耐溶剂和绝缘等。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对于电子、医疗、仪器仪表和其它批量小的设备的外壳,可以采用不开模具工艺,使非金属板材加工成设备的外壳。具体工艺如下按照设备外壳的尺寸要求,将3毫米左右厚的有机玻璃板或工程塑料板等非金属板材裁好,再将其蒙住设备的金属(如铁、铜、铝等)或木质或其它硬质材料的骨架上,用螺钉、螺栓固定,并在已固定好的板材上面再粘接一层或一层以上的板材,然后,通过括灰、打磨、打蜡和抛光等工序进行表面光洁处理。若骨架或骨架的某个部位具有较小的弧面时,所用的板材应事先受热变软,其手段是可以采用水煮沸或其它加热方法对板材进行加热,使之变软。粘接时,可以采用ABS等塑料粘接剂。
上述骨架是木质或其它非金属材质的骨架时,待设备外壳制好后,可以将其拆除。
权利要求
1.一种设备外壳的制作工艺,其特征是不开模具,使非金属板材加工成设备的外壳,其工艺是将板材蒙住和固定在骨架上,并在其上面再粘接一层或一层以上的板材,然后,对表面进行光洁处理,在骨架或骨架某个部位具有较小的弧面时,所用的板材应事先受热变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外壳的制作工艺,其特征是非金属板材是有机玻璃板或工程塑料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外壳的制作工艺,其特征是骨架为金属或木质骨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外壳的制作工艺,其特征是光洁处理包括括灰、打磨、打蜡和抛光工序。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设备外壳的制作工艺,该工艺是不开模具,使非金属板材加工成设备的外壳,即:将板材蒙住和固定在骨架上,并在其上面再粘接一层或一层以上的板材,然后,进行表面光洁处理。本发明的主要优点有:节省模具和相关的设备费用,使生产成本降低;应用广,可适于制作各种异型、多角、多边等复杂形状的设备外壳,能提高产品的档次,不仅造型美、强度高和整体性好,而且能耐温、耐腐蚀、耐溶剂和绝缘等。
文档编号B29C51/00GK1257780SQ98121728
公开日2000年6月28日 申请日期1998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1998年12月23日
发明者方山洪 申请人:方山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