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发泡模具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51922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微发泡模具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塑成型模具生产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发泡模具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根据市场的需求,微发泡成型的产品种类越来越多,同时结构更复杂,继而成型工艺不断的更新,这对模具的要求也越来越精密,对模具的机构及三大系统的要求越来越苛刻。由于三大系统中的冷却系统的重要性,在注塑成型模具生产制造过程中,因传统冷却系统的局限性问题,生产出来的产品往往会因冷却不均而导致大量的不良的产品。由于微发泡产品的生产周期短、产品壁厚不均、结构特征复杂,在微发泡产品中尤为突出以下几点缺陷:一、因冷却不均而导致产品产生气泡从而导致产品不良;二、因冷却不均而致使产品扭曲变形或产品尺寸波动范围较大;三、因冷却不均而导致周期延长。以上会造成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浪费。
[0003]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注塑成型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具有冷却均匀的发泡模具冷却系统。
[0005]为实现前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发泡模具冷却系统,其包含位于上层的一上平面水路、位于下层的一下平面水路及位于该两平面水路之间的一层若干冷却棒,所述冷却棒竖直放置。
[0006]本发明微发泡模具冷却系统通过分层设计及加工冷却水路,有效的避免传统工艺的弊端,通过绕行避开各种障碍物,就能最大限度地接近塑胶产品表面,继而达到冷却均匀的效果,有利于提高塑胶产品的品质、降低塑胶产品的不良率,改善效益。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发明微发泡模具冷却系统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微发泡模具冷却系统10设置为三层,其包含位于上层的一上平面水路11、位于下层的一下平面水路12及位于该两平面水路11、12之间的一层若干冷却棒13,冷却棒13竖直放置,与上平面水路11相连,冷却棒13当然也可以与下平面水路12相连。
[0009]上、下平面水路11、12用以分布在塑胶产品(未图示)较为平整的部位,用以分布在塑胶产品凹陷处且较为狭小的部位。上、下平面水路11、12分别设有若干水路分支111、121,用以分布在塑胶产品大面积冷却且相对温度变化不大的部。
[0010]上、下平面水路11、12采用钢材2344制成,鉴于在高低温不断变换的情况下,均有良好的稳定性,韧性,强度和抗热疲劳性,以及其本身有良好的热传导系数。冷却棒13采用铍铜合金制成,铍铜合金热传导系数较好,有利于快速引导热量。
[0011]本发明微发泡模具冷却系统10通过分层设计及加工冷却水路,有效的避免传统工艺的弊端,通过绕行避开各种障碍物,就能最大限度地接近塑胶产品表面,继而达到冷却均匀的效果,有利于提高塑胶产品的品质、降低塑胶产品的不良率,改善效益。
[0012]尽管为示例目的,已经公开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在不脱离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公开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各种改进、增加以及取代是可能的。
【主权项】
1.一种微发泡模具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位于上层的一上平面水路、位于下层的一下平面水路及位于该两平面水路之间的一层若干冷却棒,所述冷却棒竖直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发泡模具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平面水路采用钢材2344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发泡模具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棒与上平面水路或下平面水路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发泡模具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棒采用铍铜合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发泡模具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平面水路分别设有若干水路分支,用以分布在塑胶产品大面积冷却且相对温度变化不大的部位。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微发泡模具冷却系统,其包含位于上层的一上平面水路、位于下层的一下平面水路及位于该两平面水路之间的一层若干冷却棒,所述冷却棒竖直放置,该微发泡模具冷却系统能最大限度地接近塑胶产品表面,继而达到冷却均匀的效果,有利于提高塑胶产品的品质、降低塑胶产品的不良率。
【IPC分类】B29C45-73
【公开号】CN104875350
【申请号】CN201510289501
【发明人】朱陆凤, 黄世文, 杨智宇
【申请人】昆山立讯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2日
【申请日】2015年5月2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