湍流式冷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26154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湍流式冷却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力系统的热交换装置,特别是一种湍流式冷却器。
在热力发电或供热系统中循环的工作介质如水、蒸汽温度很高,为了在线检测这些工作介质,需对即将通过分析仪表的样品水、蒸汽进行冷却,因而采用了冷却器。在现有技术中人们采用了由内、外筒体、隔套以及双螺旋换热管组成的层流式冷却器,这种冷却器的冷却水在外筒体和隔套之间的通道内形成层流,换热效率较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换热效率高的湍流式冷却器。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湍流式冷却器,具有外筒体、内管,由相通的内螺旋管和外螺旋管组成的双螺旋换热管以及位于内、外螺旋管之间的隔套,隔套的上端呈封闭状,外筒体的上端固定有盖板,外筒体的下端固定有底板,盖板上设置有冷却水出口并装有样品进管和样品出管,样品进管在外筒体内与外螺旋管相通,样品出管穿过隔套的顶部并与内螺旋管相通,外筒体的内壁或隔套的外壁呈波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外筒体的内壁或隔套的外壁呈波形,通过外筒体内壁的波形或隔套外壁的波形可有效破坏外筒体和隔套之间的冷流体的层流,并使冷流体水流形成湍流,在不增加冷流体量和降低冷流体温度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冷却水的利用效率,从而提高冷却器的热交换效率。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湍流式冷却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
图1中外筒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
图1中隔套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2、3所示,一种湍流式冷却器,具有外筒体3、内管13,由相通的内螺旋管12和外螺旋管5组成的双螺旋换热管以及位于内、外螺旋管12、5之间的隔套4,隔套4的上端呈封闭状,外筒体3的上端固定有盖板7,外筒体3的下端固定有底板2,盖板7上设置有冷却水出口9并装有样品进管8和样品出管10,样品进管8在外筒体3内与外螺旋管5相通,样品出管10穿过隔套4的顶部并与内螺旋管12相通,外筒体3的内壁或隔套的外壁呈波形。

图1所示,外筒体3与盖板7之间采用耐高温高压的密封垫6并用螺栓11连接。松开固定螺栓11,外筒体3可以方便拆卸,以便清洗冷却筒内的污物。

图1所示,底板2上位于内管13与外筒体3之间有一放水螺塞14,以便停止使用时可以放净冷却器中的水。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冷却水从进水口1进入内管13,从内管13中穿过,然后沿内管13、隔套4和内螺旋管12管壁构成的通道流动,再经隔套4、外筒体3和外螺旋管5管壁构成的通道流动,最后从盖板7上的冷却水出口9流动。而样品从样品进管8经外螺旋旋管5,内螺旋管12从样品出管10流出。本实用新型冷却水流动线路合理,换热效率高,寿命长,密封性能好,不易结垢,且运用范围广。
权利要求1.一种湍流式冷却器,具有外筒体(3)、内管(13),由相通的内螺旋管(12)和外螺旋管(5)组成的双螺旋换热管以及位于内、外螺旋管(12)(5)之间的隔套(4),隔套(4)的上端呈封闭状,外筒体(3)的上端固定有盖板(7),外筒体(3)的下端固定有底板(2),盖板(7)上设置有冷却水出口(9)并装有样品进管(8)和样品出管(10),样品进管(8)在外筒体(3)内与外螺旋管(5)相通,样品出管(10)穿过隔套(4)的顶部并与内螺旋管(12)相通,其特征在于外筒体(3)的内壁或隔套(4)的外壁呈波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湍流式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底板(2)上位于内管(13)与外筒体(3)之间有一放水螺塞(14)。
专利摘要一种湍流式冷却器,具有外筒体、内管,由相通的内螺旋管和外螺旋管组成的双螺旋换热管以及位于内、外螺旋管之间的隔套,隔套的上端呈封闭状,外筒体的上端固定有盖板,外筒体的下端固定有底板,盖板上设置有冷却水出口并装有样品进管和样品出管,样品进管在外筒体内与外螺旋管相通,样品出管穿过隔套的顶部并与内螺旋管相通,外筒体的内壁或隔套的外壁呈波形。本实用新型冷却水流动线路合理,换热效率高,寿命长,密封性能好。
文档编号F28D7/10GK2486948SQ0123821
公开日2002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01年6月7日 优先权日2001年6月7日
发明者赵斌健 申请人:赵斌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