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64630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管,尤其是指一种应用于电子元件散热的具有良好散热效果的热管。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装置内部电子元件运算速度的提升及消耗功率的增大,相应产生的热量亦随之剧增,为了使电子元件能在正常工作温度下运作,通常需在电子元件表面增设一散热器来及时排出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
传统的散热方式是在发热电子元件上方设置一金属材质的散热器,该散热器具有基座,基座下表面与电子元件接触,而其上表面则设有若干鳍片,基座吸收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通过鳍片将热量散发至周围空气中,为加强鳍片与周围空气的热交换速度,通常还在鳍片上方加置一风扇,以加强气体对流。上述散热装置虽然能够用来散发电子元件所产生的热量,但是,单纯依靠金属材质的散热器传导热量,金属的热传导系数有限,导致散热器在单位时间、单位体积下的热传导量也有限。传统的纯金属散热器散热方式已不能满足高发热量电子元件的散热需求。
为此,业界技术人士利用液体在汽液两态间转变时温度保持不变,同时吸收或放出大量热的工作原理发明了热管。常用的热管一般包括一管壳、毛细结构及工作液体,该工作液体受热、冷却,在气液两态间转变并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从而使热量由管体一端迅速传至另一端。这种热管虽然具有较好的导热性及等温性,但热管内工作液体较少且热管与发热元件接触面积较小,仅有蒸发段毛细结构内与管体接触的少量工作液体吸收热量,使热管的最大传热量受到限制,已不能满足发热量不断提高的电子元件散热要求。
因此,如何增加热管内吸收热量的工作液体量是提升热管散热性能必须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较多工作液体的热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方式实现本实用新型热管包括一装有工作液体的外管,该外管包括一蒸发端及一冷凝端。其中外管内设有一装有工作液体的内管,该内管包括一蒸发端及一冷凝端,且内管的蒸发端位于外管的蒸发端内,该内管冷凝端上部设有一开口。
与习知热管相比,本实用新型热管包括一外管及一内管,故本实用新型热管可以装有更多的工作液体;且当本实用新型热管工作时,外管及内管的蒸发端会同时吸收热量,因而本实用新型热管会有更多的工作液体吸收热量蒸发故可传递更多的热量;同时,工作液体的回流有两条路径,并将回流路径设计成略呈倾斜有利于工作液体的迅速回流,从而提高热管的工作性能。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热管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热管第一实施例沿轴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沿II-II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热管第二实施例沿轴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沿V-V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热管工作过程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热管的外管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考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热管100的第一实施例,该热管100包括一外管110及一位于外管110内的内管120,其中外管110包括一蒸发端117及一冷凝端118,内管120也包括一蒸发端127与一冷凝端128,且内管120的蒸发端127位于外管110的蒸发端117一侧。外管110内装有工作液体116且其底部内表面倾斜,其与水平面的夹角A约为1度,以利于工作液体116从冷凝端118回流到蒸发端117;内管120包括壳体122、毛细结构124、工作液体116及位于内管120外部的支撑125,内管120通过支撑125与外管110过盈配合并固定于外管110内,且内管120与外管110间形成间隙。内管120壳体122上部外表面倾斜,其与水平面的夹角B约为1度,并在其冷凝端128上设有一长方形开口129,该长方形开口129靠向内管120蒸发端127一端设有包括一弯向内管120内部且与垂直方向约呈45度的弯折部,有利于冷却的工作液体116经过开口129进入内管120,使内管120与外管110中的工作液体116通过该开口129交互循环工作,从而有利于工作液体116的充分冷凝与回流。
图3及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热管100A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结构相近,不同之处在于内管120与外管110间的固定结构。本实施例中内管120通过支撑125A与外管110过盈配合并固定于外管110内。该支撑125A成片状且将外管110与内管120间的空隙分割成仅在蒸发端117与冷凝端118相通的上下两腔室,使汽态工作液体116与液态工作液体116分开流动,从而避免汽液两态工作液体116间相互干涉而影响其流动性。
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热管100的工作过程热管100的外管110的蒸发端117与被冷却元件接触(图中未示)并吸收被冷却元件产生的热量,使蒸发端117内的工作液体116受热蒸发形成蒸汽流150流向外管110的冷凝端118。蒸汽流150首先与内管120的蒸发端127接触将一部分热量传递给内管120蒸发端127内的工作液体116,在内管120内形成另一股蒸汽流160,从而在热管100内同时形成两股蒸汽流150、160。蒸汽流160向内管120的冷凝端128流动,一部分蒸汽流160在冷凝端128冷却成液态后回流到蒸发端127,另一部分未冷却成液态的蒸汽流160沿开口129进入外管110与内管120间的间隙,与蒸汽流150一起流向外管110冷凝端118。蒸汽流150、160在内管120外流向冷凝端118时,一部分冷却成液态沿开口129流入内管120,以补充内管120蒸发进入外管110的工作液体116;另一部分未冷却成汽态的蒸汽流150、160流向冷凝端118。汽态的工作液体116在冷凝端118冷却成液态后,沿外管110略呈倾斜的底部回流到外管110的蒸发端117。
上述为本实用新型热管100的两个具体实施例及其工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热管100的结构并不仅限于此,根据需要可以将外管110的底部制成与水平面略呈1度夹角的倾斜面以有利于工作液体116的回流;且为便于热管100与被冷却元件接触,可将倾斜面设于外管110内部,如图6所示为外管110A的另一结构示意图;而且第一实施例中内管120的支撑125的数量及其在内管120上的位置都可根据实际需要作相应变更。
如前所述,本实用新型热管100包括内一外管110与一内管120,且二者内都装有工作液体116,故与习知热管相比本实用新型热管100可以装更多的工作液体116;当热管100工作时会在热管100内形成两股蒸汽流150、160,因而本实用新型热管100与习知热管相比会有更多的工作液体116吸收热量蒸发故可传递更多的热量;同时,工作液体116的回流有两条路径,并将回流路径设计成略呈倾斜,有利于工作液体116的迅速回流,从而提高热管100的工作性能;
权利要求1.一种热管,包括一装有工作液体的外管,该外管包括一蒸发端及一冷凝端,其特征在于该外管内设有一装有工作液体的内管,内管包括一蒸发端及一冷凝端,且内管的蒸发端位于外管的蒸发端内,该内管冷凝端上部设有一开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其特征在于内管通过其外部的支撑结构固定于外管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其特征在于该支撑结构将内管与外管间的间隙分隔成上下腔室,该两腔室在外管蒸发端与外管冷凝端相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其特征在于该外管的底部内表面为一从外管冷凝端向外管蒸发端倾斜的倾斜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其特征在于该内管的上部外表面为从外管蒸发端向外管冷凝端倾斜的一倾斜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其特征在于该内管内设有毛细结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其特征在于该开口靠向内管蒸发端一端设有一弯向内管内部的弯折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热管包括一装有工作液体的外管,该外管包括一蒸发端及一冷凝端。其中外管内设有一装有工作液体的内管,该内管包括一蒸发端及一冷凝端,且内管的蒸发端位于外管的蒸发端内,该内管冷凝端上部设有一开口,使外管及内管内的工作液体交互流动,有利于工作液体的充分冷凝与回流。
文档编号F28D15/02GK2694211SQ20042004413
公开日2005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25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25日
发明者颜士杰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