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64631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管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散热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利用热管的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不断进步及广泛应用,信息产业的发展突飞猛进,计算机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尤其是个人计算机的应用已基本普及,为了适应数据处理量不断增加及实时性要求提高的发展趋势,必然要求计算机运行速度不断提高。众所周知,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元件,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决定整个计算机的性能,因此,高频高速处理器不断推出。但是由于高频高速运行使得处理器单位时间产生大量的热,如果不及时排除这些热量将引起处理器自身温度的升高,对系统的安全及性能造成很大的影响,目前散热问题已经成为每个新一代高速处理器推出时必需要解决的问题。通常业界均在中央处理器等芯片上安装散热器辅助其散热。同时,在散热器上安装风扇,以提供强制气流使散热器的热量快速散发,从而能够对中央处理器进行更为有效的散热。
由于对散热需求的不断提高,新式散热装置不断出现。将热管应用于电子元件散热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其是利用液体在气、液两态间转变时温度保持不变而可吸收或放出大量热的原理工作,一改传统散热器单纯以金属热传导方式散热而效率有限的状况。热管是在一密封低压管形壳体内盛装适量汽化热高、流动性好、化学性质稳定、沸点较低的液态物质,如水、乙醇、丙酮等,利用该液态物质受热和冷却而在气、液两态间转变时,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而可使热量由管体一端迅速传到另一端。使用时,将热管一端接合于一导热基座,另一端结合若干散热鳍片,从而组装成散热装置,由基座吸收热量,通过热管传到散热鳍片再进一步散发出去。
上述热管散热装置虽然较传统散热方式散热效率有所提高,但其与基座接触面积小,并未充分利用热管的气液相变转换的特点,在热负荷较大时往往达不到所需散热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分利用热管性能的热管散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热管散热装置,包括一基座、若干散热鳍片及至少一热管,该基座上表面开设有至少一沟槽,该热管包括与基座沟槽热性结合的蒸发部及与散热鳍片热性结合的冷凝部,该蒸发部呈弯曲状,基座沟槽形状与蒸发部形状相配合并收容蒸发部,冷凝部自蒸发部朝向离开基座方向延伸。
本实用新型热管散热装置中热管的蒸发部呈弯曲状,有效吸热段的长度增加,与现有技术相较,本实用新型热管散热装置充分利用热管性能,能达到快速吸热,从而提高整体散热能力。

图1是本实用新型热管散热装置各元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热管散热装置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热管散热装置另一实施例中部分元件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热管散热装置再一实施例中部分元件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热管散热装置热管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照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热管散热装置包括基座1、热管3及若干散热鳍片4。
基座1具有上表面11及下表面12,下表面12与热源接触,上表面11开设有一对沟槽2,该对沟槽2呈对称分布,每一沟槽2呈弧形弯曲状,该沟槽2的深度小于基座1的厚度。
热管3具有位于两端的二冷凝部31及位于二冷凝部31之间的一蒸发部32,该蒸发部32呈弧形弯曲状,与沟槽2形状一致,该沟槽2内填有导热粘结剂或类似具有导热与粘结性质的物质固定该热管蒸发部32,该蒸发部32也可以通过焊接方式或过盈配合的方式固定于沟槽2内。
若干散热鳍片4平行排列,设有大小与热管3相配合的通孔40。
在组装时,基座1上表面11的沟槽2收容并固定热管蒸发部32。热管冷凝部31穿套并固定于散热鳍片4的通孔40中。该冷凝部31垂直于基座1,可以理解的,该冷凝部31亦可朝离开基座的任意方向设置。
将本实用新型热管散热装置安装于热源上后,热源的热量先传导至基座1,然后热管蒸发部32内的介质吸收基座1的热量并快速蒸发,将热量传导至热管冷凝部31,热管冷凝部31从基座1吸收的热量进一步通过散热鳍片4散发到周围环境中。热管冷凝部31中的介质由于释放出热量恢复至液态,回流至热管蒸发部32,在蒸发部32内再次吸热蒸发,如此循环,达到散热的目的。亦可在散热鳍片4外加散热风扇,增强散热效果。
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热管散热装置中的沟槽及热管数目均可至少为一个,只要其数量相同、形状相互配合,能达到所需散热量即可。如图3所示,即为本实用新型热管散热装置的另一实施例,其热管33及沟槽23数目均为两对,且热管33蒸发部332形状与沟槽2形状相同。另外,本实用新型热管散热装置中热管蒸发部与沟槽不限于上述两实施例中的形状,只要能增大与基座的接触面积即可。如图4所示,即为本实用新型热管散热装置的再一实施例,其热管34的蒸发部342及沟槽24均为折弯形状。
图5是本实用新型热管散热装置热管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热管35两端分别为一冷凝部351与一蒸发部352,与上述实施例相同,该蒸发部352热性结合于基座沟槽中,冷凝部351热性结合于散热鳍片,散热原理与前述相同,此不赘述。可以理解的,该蒸发部352也不限于图示形状,只要能增大与基座的接触面积即可。
权利要求1.一种热管散热装置,包括一基座、若干散热鳍片及至少一热管,该基座上表面开设有至少一沟槽,该热管包括与基座沟槽热性结合的蒸发部及与散热鳍片热性结合的冷凝部,其特征在于该蒸发部呈弯曲状,基座沟槽形状与该蒸发部形状相配合并收容该蒸发部,冷凝部自蒸发部朝向离开基座方向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热管冷凝部垂直于基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热管蒸发部呈弧形弯曲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热管蒸发部呈折弯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热管包括位于两端的二冷凝部,该蒸发部位于该二冷凝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热管两端分别为一冷凝部及一蒸发部。
专利摘要一种热管散热装置,包括一基座、若干散热鳍片及至少一热管,该基座上表面开设有至少一沟槽,该热管包括与基座沟槽热性结合的蒸发部及与散热鳍片热性结合的冷凝部,该蒸发部呈弯曲状,基座沟槽形状与蒸发部形状相配合并收容蒸发部,冷凝部自蒸发部朝向离开基座方向延伸。本实用新型热管散热装置中热管蒸发部与基座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能快速吸热,提高散热效果。
文档编号F28D15/02GK2694359SQ20042004446
公开日2005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2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2日
发明者盛剑青, 李孟慈, 林淑和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