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及其集液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32410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交换器及其集液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质交换设备组件,特别涉及一种热交换器 的集液管。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集液管的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热交换器是实现冷、热流体间热量传递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商用 空调、家用空调以及汽车空调等领域。
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热交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目前, 一种比较典型的热交换器1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集液管11
和第二集液管12,两者通常竖直地设置,且两者之间具有多根大体上 平行设置的散热管13。第一集液管11和第二集液管12相对应的管壁 上各设有多个散热管接口 (图l中未示出),散热管13的两端分别通 过散热管接口插装入所述第一集液管11与第二集液管12中,从而将 两者连通。为了增大散热面积,可以在散热管13之间设置若干翅片 14。
如上所述,热交换器1在装配时需要将多个平行的散热管13插 装入与之对应的散热管接口中,并需要将两者精确地焊接密封。因此, 对散热管接口的形状以及尺寸精度的要求较高。
然而,在实际加工过程中,第一集液管11以及第二集液管12的 表面需要同时加工多个散热管接口 ,散热管接口很容易产生口边不整 齐或者尺寸精度较低等缺陷。
由于热交换器1具有多根散热管13,因此需要相应地开设多条散 热管接口;其中任何一条散热管接口的缺陷即会对热交换器1的装配 产生较为显著的不利影响。此外,在后续的焊接操作中,上述缺陷也 会形成泄漏点,从而直接影响制冷系统的正常运行。
因此,在集液管表面加工多个散热管接口的同时,如何提高所述 散热管接口的尺寸精度,从而满足热交换器的装配以及焊接要求,是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內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交换器的集液管,在其表面加工 多个散热管接口的同时,可以保证所述散热管接口具有较高的尺寸精 度。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集液管的热交换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交换器的集液管, 包括多个相平行的散热管接口 ,相邻的散热管接口之间的管壁具有与 其平行的中心凸出部,所述中心凸出部包括左侧倾斜面以及与其相邻 的右侧倾斜面,两者形成夹角。
优选地,所述左侧倾斜面与右侧倾斜面所成夹角的范围为120度
至175度。
优选地,所述散热管接口与中心凸出部之间进一步包括过渡斜面。
优选地,所述左侧倾斜面和右侧倾斜面在所述散热管接口长度方 向上的投影,等于或者大于所述散热管接口长度的三分之一。 优选地,所述散热管接口的长度小于所述集液管的内径。 优选地,所述左侧倾斜面和右侧倾斜面均由沖压形成。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上所述集液管的热交换器。 相对上述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集液管,其相邻的散热
面,两者形成夹角。这样,在集液管的表面加工多个散热管接口时,
上述夹角可以起到很好的定位作用;此外,上述夹角的形成,可以保
证散热管接口切模回移过程中,所述散热管接口不会产生形变,显著 提高了散热管接口的加工精度。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热交换器的可靠 性因而可以得到显著提高。
因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在集液管表面加工多个 散热管接口的同时,提高所述散热管接口的尺寸精度,从而满足热交 换器的装配以及焊接要求。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热交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集液管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 示意图3为图2所示集液管经过其中心凸出部的横向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集液管的正视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集液管的纵向剖视示意图; 图6为图2所示集液管中心凸出部加工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核心是提供一种热交换器的集液管,在其表面加工多 个散热管接口的同时,可以保证所述散热管接口具有较高的尺寸精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 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集液管的热交换器。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 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2至图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集液管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集液管经过其中心凸出 部的横向剖视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集液管的正视示意图;图5为 图2所示集液管的纵向剖视示意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集液管2可以由金 属或者金属合金制成,比较常见的是由铝管加工而成。
集液管2的侧壁设有至少一个散热管接口 21,散热管(图中未示 出)通过散热管接口 21与集液管2固定连接;两者的固定连接方式通 常为焊接,具体地,两者可以钎焊于一体。显然,所述散热管的数目 应当与散热管接口 21的数目相等;所述散热管之间通常相互平行地设 置,且最好均垂直于集液管2。集液管2与所述散热管之间均保持连 通,以便传热介质在其中流动。当然,必要时集液管2还应当包括传 热介质的流入通道和流出通道。
为了尽可能地实现充分的热交换,通常需要将热交换器中的换热 介质流通通道设为弯折的蛇形,因此需要在集液管2中设置若干横向 隔板槽22,并在其中插装隔板25 (示于图5中),隔板槽22在集液管 2横向的宽度应当保证其中可以完全插入所述隔板。显然,为了形成 所述弯折的流通通道,所有的隔板槽22均应当设于散热管接口 21之 间,并且各隔板槽22应当相互交错地设置于热交换器的两个集液管 中。
隔板槽22与散热管接口 21最好中心对称地设置于集液管2的两 侧,这样可以给隔板23的插装带来很大的便利。当然,改变隔板槽 22的设置位置,使其绕集液管2的中心轴旋转适当的角度,也是可以 的。
相邻的两散热管4妻口 21之间设有中心凸出部23,显然,中心凸 出部23大体呈平行于散热管接口 21的长条形。
中心凸出部23具体包4舌左、右两部分,即左侧倾4斗面231以及 与其相邻的右侧倾斜面232。左侧倾斜面231和右侧倾斜面232均可 以被设置为平面,且两者具有不同或者相反的倾斜方向,从而使两者 形成一夹角R。
在集液管2的表面加工多个切口时,上述夹角R可以起到很好的 定位作用;此外,上述夹角R的形成,可以保证散热管接口切模回移 过程中,散热管接口 21不会产生形变,显著提高了散热管接口 21的 加工精度。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热交换器的可靠性因此可以得到显著 提高。
为了取得进一步的技术效果,可以对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所提供的 集液管进行若干改进。
比如,上述由左侧倾杀牛面231和右侧倾杀+面232所形成的夹角R 的范围应当进一步恰当地选定。
如果上述夹角R过大,其将起不到定位以及防止散热管接口 21 产生形变的作用。如果上述夹角R过小,则会产生材料应力或形成冲 压缺陷。
因此,如图3所示,在另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可以进一步将 由左侧倾斜面231和右侧倾斜面232所形成的夹角R的范围设置为
120度至175度。这样能够保证加工过程中待加工的集液管具有足够 的夹紧力,便于控制集液管的尺寸精度和形状^L变,在将多个所述散 热管同时插装入散热管接口的操作过程具有更高的可靠度。
另一方面,上述左侧倾斜面231和右侧倾斜面232的宽度也应当 恰当地选取。
如图4所示,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中,可以进一步将左侧倾斜 面231和右侧倾斜面232在散热管接口 21长度方向上的投影Hl,设 置为等于或者大于散热管接口 21长度H2的三分之一。
将上述H1与H2的比值设置为大于或者等于三分之一,可以进一 步保证加工过程中待加工的集液管具有足够的夹紧力,以便于控制集
液管的尺寸精度以及形状改变;特别是在该改进点与夹角R的范围为 120度至175度这一改进点相结合的情况下,所取得的技术效果尤为 明显。如果上述H1与H2的比值过小,上述技术效果将降低甚至不能 实现。
如图5所示,为了便于所述散热管插装入散热管接口 21中,避 免插装过程中所述散热管以及散热管接口 21受到损坏,以及为了进一 步提高集液管的尺寸精度、控制其形状改变,可以在散热管接口 21 与中心凸出部26之间进一步设置过渡斜面24,具体地,过渡斜面24 可以是弧形面过渡面。
请参考图6,图6为图2所示集液管中心凸出部加工方式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集液管的中心凸出部23具体可以由冲压形 成。首先将待加工的集液管2放置入底模3的内腔中。可以将散热管 接口 21的长度设为小于集液管2的内径,且将散热管接口 21的深度 设为小于集液管2的半径,因此,底模3的内腔包裹面31在周边方向 以超过180度的优弧面局部包围待加工的集液管2,因此集液管2的 位置得到固定。
上模包括散热管接口切模(图中未示出)和金属压块4,两者相 间隔地排列,两者之间有一高度差,所述散热管接口切模的高度低于 金属压块4的高度。在冲压时,散热管接口切模和金属压块4同时下
移,因此散热管接口切模首先接触集液管2,向下冲出散热管接口 21; 而后金属压块4接触集液管2并冲压相邻散热管接口切模之间的集液 管管壁,由此即可在所述集液管管壁形成左侧倾斜面231和右侧倾斜 面232;接着上移所述散热管接口切模和金属压块4,完成冲压操作。 综上所述,上述左侧倾斜面231和右侧倾斜面232加工,保证了 散热管接口切模回移过程中,散热管接口 21不发生形变;当左侧倾斜 面231和右侧倾斜面232的夹角R的范围在120度至175度之间,以 及左侧倾斜面231和右侧倾斜面232在散热管4妄口 21长度方向上的賴: 影Hl等于或者大于散热管接口 21长度H2的三分之一时,可以进一 步保证加工过程中待加工的集液管具有足够的夹紧力,并进一步确保 散热管接口 21的尺寸精度并防止其产生形变。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热交换器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两根上述集 液管2,且两者相对的散热管接口 21中设置多根相平行的散热管,所 述散热管与两根集液管2均保持连通。两根集液管2中的隔板相交错 地设置,因此该热交换器中具有曲折的介质流通通道。由于其包括本 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集液管2,因此该热交换器的可靠性得到显著提高。 具体可以参考上文对集液管2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集液管以及应用所述集液管的 热交换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 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 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 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 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 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热交换器的集液管,包括多个相平行的散热管接口(21),相邻的散热管接口(21)之间的管壁具有与其平行的中心凸出部(23),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凸出部(23)包括左侧倾斜面(231)以及与其相邻的右侧倾斜面(232),两者形成夹角。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的集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 左侧倾斜面(231)与右侧倾斜面(232 )所成夹角的范围为120度至 175度。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器的集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 散热管接口 (21 )与中心凸出部(26)之间进一步包括过渡斜面(24)。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器的集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 左侧倾斜面(231)和右侧倾斜面(232 )在所述散热管接口 (21)长 度方向上的投影,等于或者大于所述散热管接口 (21)长度的三分之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交换器的集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 散热管接口 (21)的长度小于所述集液管的内径。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交换器的集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 左侧倾斜面(231)和右侧倾斜面(232 )均由冲压形成。
7、 一种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 项所述的热交换器的集液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交换器的集液管,包括多个相平行的散热管接口(21),相邻的散热管接口(21)之间的管壁具有与其平行的中心凸出部(23),所述中心凸出部(23)包括左侧倾斜面(231)以及与其相邻的右侧倾斜面(232),两者形成夹角。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热交换器,包括上述集液管。上述夹角的形成,可以提高所述散热管接口(21)的尺寸精度,并可以防止其产生形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热交换器的可靠性因而可以得到显著提高。
文档编号F28D1/04GK201177473SQ20072030250
公开日2009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26日
发明者刘华钊 申请人:三花丹佛斯(杭州)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