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热锅炉的烟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30754阅读:6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余热锅炉的烟道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锅炉制造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余热锅炉的烟道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锅炉制造技术领域中,尤其是余热锅炉中的烟道系统,在锅炉的余热利用 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在工业炉的余热热源非常不稳定,给余热利用带来了诸多困难,具体 来讲具有如下特点首先,现有技术中的余热锅炉热负荷不稳定;其次,现有技术中的余热锅炉烟气中含尘量大,尤其使炉烟温度高、含尘量大时, 容易粘接、结灰,从而对余热回收的设备有可能产生严重磨损和堵塞后果。再次,现有技术中的余热锅炉热源有腐蚀性。余热烟气中常常有二氧化硫等腐蚀 性气体,在烟尘或炉渣中含有各种金属和非金属元素,这些物质都有可能对余热回收设备 造成受热面的高温腐蚀或低温腐蚀。最后,现有技术中的余热锅炉受安装场所固有条件的限制。如有的对前后工艺设 备的联结有一定的要求,有的对排烟温度要求保持在一定的范围等。现有技术中,现有余热锅炉包括有炉体、锅炉进气口、和烟道,介于上述多种不利 因素,现有余热锅炉由于结构上存在缺陷,整体面临着如下技术问题1、现有结构的余热锅炉运行时辐射受热面和对流受热面时常有爆管事故发生;检 修时影响余热锅炉的正常工作,事故严重时余热锅炉必须停炉检修。2、现有结构的余热锅炉的循环管路由于热膨胀设置不合理也会发生焊缝撕裂造 成泄漏;检修时影响余热锅炉的正常工作,事故严重时余热锅炉必须停炉检修。3、当锅炉需要检修时,锅炉内的燃料大多会不能充分燃烧,此时,必然会产生大量 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等,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巨大伤害。4、现有结构的余热锅炉检修时间长、安全系数低,严重影响余热锅炉的正常使用。5、现有结构的余热锅炉在发生意外时不仅影响自身运转,还影响余热锅炉前道工 艺设备的正常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结构余热锅炉运行时辐 射受热面和对流受热面时常有爆管事故发生;余热锅炉的循环管路由于热膨胀设置不合理 也会发生焊缝撕裂造成泄漏;检修时影响余热锅炉的正常工作,事故严重时余热锅炉必须 停炉检修;产程大量有害气体,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伤害,同时检修时间长、安全系数低,影响 余热锅炉前道工艺设备的正常生产等技术问题,而提供了余热锅炉的烟道系统。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余热锅炉的烟道系统,包括炉体、与所述炉体连 接的普通烟道系统,所述炉体的烟气入口处设置有第二烟道系统,所述第二烟道系统内设 有烟气过滤装置。[0015]所述第二烟道系统包括烟气罩盖和第二烟道,所述烟气罩盖与所述炉体的烟气入 口处活动连接。所述过滤装置设置在第二烟道的中间位置,所述过滤装置包括可拆卸的烟尘过滤 网和有害气体过滤器构成。所述可拆卸的烟尘过滤网与所述过滤装置滑动连接;所述有害气体过滤器内布置 有方便气体流通的、设为层状结构的三元催化装置或电热催化装置。所述烟气罩盖为水冷烟罩,所述水冷烟罩上布置有水冷系统。所述水冷系统由多根冷却水管构成,所述多根冷却水管平行布置在所述水冷烟罩 的表面上。所述普通烟道系统为上升烟道,所述上升烟道的底部设有活动检修门,所述上升 烟道的顶部设有振打梁。所述第二烟道为事故烟道,所述事故烟道与所述水冷烟罩连接。所述事故烟道的顶端设有事故烟道间门和膨胀节。所述膨胀节布置在所述事故烟道闸门的上端。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解决现有结构余热锅炉运行时辐射 受热面和对流受热面时常有爆管事故发生;余热锅炉的循环管路由于热膨胀设置不合理也 会发生焊缝撕裂造成泄漏;检修时影响余热锅炉的正常工作,事故严重时余热锅炉必须停 炉检修;同时,产生的有害气体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伤害,检修时间长、安全系数低,影响余热 锅炉前道工艺设备的正常生产等技术问题,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具有操作简便,转移方便, 密闭性能好,使用寿命长,制造成本低、节能、环保等特点。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水冷烟罩;2为事故烟道;3为事故烟道闸门;4为膨胀节;5为活动检修 门;6为上升烟道;7为振打梁;8为转炉;9为烟尘过滤网;10为有害气体过滤器;11为过滤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新型的构思是,当余热锅炉运行时辐射受热面和对流受热面时常有爆 管事故发生;余热锅炉的循环管路由于热膨胀设置不合理也会发生焊缝撕裂造成泄漏;事 故严重时余热锅炉必须停炉检修。为了确保发生意外时不影响余热锅炉前道工艺设备的 正常生产,在余热锅炉烟气入口处设计了水冷烟罩1及事故烟道2出口。当余热锅炉发生 事故须停炉检修时,首先打开事故烟道闸门3,再关闭进入余热锅炉的活动检修门5,使烟 气通过水冷烟罩1直接进入事故烟道2排出,而余热锅炉前道工艺设备能继续工作。简言之,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是在锅炉炉体上设置第二烟气通道,使的在需要 对锅炉进行维修时,烟气通过第二烟气道排除,不影响前道工艺设备的继续工作,并且节省 维修时间,安全系数高。如图1所示,1为水冷烟罩1 ;2为事故烟道2 ;3为事故烟道闸门3 ;4为膨胀节4 ;5为活动检修门5 ;6为上升烟道6 ;7为振打梁7 ;8为转炉8。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余热锅炉的烟道系统,包括炉体、与所述炉体连 接的普通烟道系统,所述炉体的烟气入口处设置有第二烟道系统,所述第二烟道系统内设 有烟气过滤装置11。所述第二烟道系统包括烟气罩盖和第二烟道,所述烟气罩盖与所述炉体的烟气入 口处活动连接。上述结构中的活动链接,针对锅炉维修时,方便将第二烟道系统引入;当维 修完毕时,方便将第二烟道系统移走。所述过滤装置11设置在第二烟道的中间位置,所述过滤装置11包括可拆卸的烟 尘过滤网9和有害气体过滤器10构成。所述可拆卸的烟尘过滤网9与所述过滤装置11滑 动连接;所述有害气体过滤器10内布置有方便气体流通的、设为层状结构的三元催化装置 或电热催化装置;上述结构中,可拆卸的烟尘过滤网9与所述过滤装置11滑动连接,类似抽 屉结构,当烟尘过滤网9上烟尘过多时,可以抽出进行清洗,清洗完毕后,在插入到所述有 害气体过滤器10内。所述有害气体过滤器10布置在所述烟尘过滤网9的上端,当经过烟 尘过滤的气体通过有害气体过滤器10时,有害气体过滤器10内的三元催化装置或电热催 化装置发生作用,将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等气体催化消除,对人体和环境消除隐患。所述烟气罩盖为水冷烟罩1,所述水冷烟罩1上布置有水冷系统。所述水冷系统由 多根冷却水管构成,所述多根冷却水管平行布置在所述水冷烟罩1的表面上。上述结构保 证在在高温环境下,所述第二烟道系统能够长时间的连续工作,通过水冷系统,将水冷烟罩 1及时冷却降温。所述普通烟道系统为上升烟道6,所述上升烟道6的底部设有活动检修门5,所述 上升烟道6的顶部设有振打梁7。所述第二烟道为事故烟道2,所述事故烟道2与所述水冷烟罩1连接;所述事故烟 道2的顶端设有事故烟道间门3和膨胀节4 ;所述膨胀节4布置在所述事故烟道间门3的 上端。上述结构保障了当锅炉发生事故时,使得锅炉内的高温烟气通过事故闸门及时排走, 通过事故烟道间门3控制事故通道的开或闭,所述膨胀节4有利于事故通道内烟气的顺畅 流通,节省整个锅炉的维修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权利要求1.余热锅炉的烟道系统,包括炉体、与所述炉体连接的普通烟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述炉体的烟气入口处设置有第二烟道系统,所述第二烟道系统内设有烟气过滤装置(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锅炉的烟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烟道系统包括 烟气罩盖和第二烟道,所述烟气罩盖与所述炉体的烟气入口处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余热锅炉的烟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11) 设置在第二烟道的中间位置,所述过滤装置(11)包括可拆卸的烟尘过滤网(9)和有害气体 过滤器(10)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余热锅炉的烟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的烟尘过滤 网(9)与所述过滤装置(11)滑动连接;所述有害气体过滤器(10)内布置有方便气体流通 的、设为层状结构的三元催化装置或电热催化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余热锅炉的烟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罩盖为水冷烟 罩(1),所述水冷烟罩(1)上布置有水冷系统。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余热锅炉的烟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系统由多根 冷却水管构成,所述多根冷却水管平行布置在所述水冷烟罩(1)的表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余热锅炉的烟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普通烟道系统为上 升烟道(6),所述上升烟道(6)的底部设有活动检修门(5),所述上升烟道(6)的顶部设有 振打梁(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余热锅炉的烟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烟道为事故烟 道O),所述事故烟道( 与所述水冷烟罩(1)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余热锅炉的烟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事故烟道(2)的顶端 设有事故烟道闸门( 和膨胀节G)。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余热锅炉的烟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节(4)布置在 所述事故烟道闸门( 的上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余热锅炉的烟道系统,包括炉体、与所述炉体连接的普通烟道系统,所述炉体的烟气入口处设置有第二烟道系统,所述第二烟道系统内设有烟气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设置在第二烟道的中间位置,所述过滤装置包括可拆卸的烟尘过滤网和有害气体过滤器构成,采用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解决锅炉发生后检修时影响余热锅炉的正常工作,事故严重时余热锅炉必须停炉检修;同时,锅炉产生的有害气体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伤害,检修时间长、安全系数低,影响余热锅炉前道工艺设备的正常生产等技术问题,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具有操作简便,转移方便,密闭性能好,使用寿命长,制造成本低、节能、环保等特点。
文档编号F23J15/00GK201897229SQ201020546088
公开日2011年7月13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6日
发明者余天凯, 姚大旺, 王德伟, 王本燕, 陈斌, 陈秋明, 项立生, 魏文 申请人:安徽金鼎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