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粉混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00053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煤粉混合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向燃烧设备供应燃料的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煤粉混合器。
背景技术
目前,电厂锅炉大多数采用中间储仓室制粉系统,煤粉通过给粉机、落粉管,由一次风风管经煤粉混合器、燃烧器送入炉膛燃烧。煤粉混合器是用来混合煤粉和燃烧所需空气的装置。现有技术中,煤粉混合器的落粉管的倾角为55-70°,倾角为落粉管的中心轴线与风管中心轴线的夹角,所述夹角靠风管的进风一侧。落粉管的倾斜角相对较大,在重力及一次风气流的作用下,煤粉在竖直方向的速度远大于水平方向的速度,只有大部分被一次风带走,有相当一部分煤粉易于沉积在风管的底部,一次风的带粉能力较低,长期积累,使风管发生堵塞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以上缺点,提供一种增强气流的带粉能力,减少煤粉沉积的煤粉混合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煤粉混合器,包括风管、落粉管,所述风管的上表面设有一个凹面,落粉管与风管在凹面处连接,所述风管内设有至少一块隔板,所述落粉管中心轴线与所述风管中心轴线的夹角为35-55°,所述夹角为进风一侧的夹角。进一步地,所述落粉管的中心轴线与所述风管中心轴线的夹角为35-53°。进一步地,所述落粉管设置在所述凹面的最低位置处。进一步地,所述凹面的最低点到所述风管中心面的距离为所述风管直径的 0. 2-0. 3 倍。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煤粉混合器,具有如下优点1、增强带粉能力,减少煤粉沉积。通过减小落粉管的倾斜角,使之角度为35-55°, 能保证煤粉顺利地从落粉管落下,进入风管后,煤粉在重力及一次风气流的作用下,在竖直方向的速度减小,延长了一次风与煤粉的接触和作用时间,增强了一次风的带粉能力,使绝大部分煤粉与一次风混合后进入炉膛燃烧,减少了煤粉沉积几率。2、负压效果明显。风管的上表面设置一个凹面,凹面与管内隔板形成一个拉瓦尔型通道,在通道的缩口处,流速增大,压力减小,形成负压状态,凹面的最低点到风管中心面的距离为风管直径的0. 2-0. 3倍,使通道的流通截面大小适中,在保证煤粉流通顺畅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增加了管内负压,使煤粉更容易被气流带入炉膛,且减少了托粉现象。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清楚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煤粉混合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煤粉混合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煤粉混合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实施例6的煤粉混合器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煤粉混合器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的煤粉混合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风管,2-落粉管,3-凹面,4-隔板,5-落粉管的中心轴线,α-落粉管的倾斜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下实施例1参见图1、图2,煤粉混合器,包括风管1、落粉管2,风管的上表面设有一个凹面3, 落粉管2与风管1在凹面3处连接,落粉管2设置在凹面3迎风一侧的斜面上,风管1内设有一块隔板4,隔板4与风管1上表面的凹面3配合,使风管1内形成一个流通面由大到小, 在由小到大的通道,在通道的缩口位置,风速增大,压力减小,形成一个负压工作区,增强一次风的带粉能力,落粉管2的倾斜角α =35°,倾斜角为落粉管的中心轴线5与风管1的中心轴线的夹角,所述夹角为靠风管的进风一侧的夹角。此倾斜角α的角度能保证煤粉顺利地从落粉管2落下,而进入风管后,煤粉在重力及一次风气流的作用下,在竖直方向的速度减小,延长了一次风与煤粉的接触和作用时间,增强了一次风的带粉能力,使绝大部分煤粉与一次风混合后进入炉膛燃烧,减少了煤粉沉积几率。落粉管2为四边形结构,落粉管的开口长度与凹面3在风管1径向方向的宽度相同,增大煤粉的下落量,提高工作效率。凹面3的最低点到风管1中心轴线平面的距离为风管管径的0. 35倍。实施例2参见图2、图3,煤粉混合器,包括风管1、落粉管2,风管的上表面设有一个凹面3, 落粉管2与风管1在凹面3处连接,风管1内设有一块隔板4,隔板4与风管1上表面的凹面3配合,使风管1内形成一个流通面由大到小,在由小到大的通道,在通道的缩口位置,风速增大,压力减小,形成一个负压工作区,增强一次风的带粉能力,落粉管2的倾斜角α = 48°,倾斜角为落粉管的中心轴线5与风管1的中心轴线的夹角,所述夹角为靠风管的进风一侧的夹角。此倾斜角α的角度能保证煤粉顺利地从落粉管2落下,而进入风管后,煤粉在重力及一次风气流的作用下,在竖直方向的速度减小,延长了一次风与煤粉的接触和作用时间,增强了一次风的带粉能力,使绝大部分煤粉与一次风混合后进入炉膛燃烧,减少了煤粉沉积几率。落粉管2设置在凹面3的最低位置处,减小流通路径的阻力,落粉管2为方形结构,落粉管的开口长度与凹面3在风管1径向方向的宽度相同。凹面3的最低点到风管1中心面的距离为风管直径的1/4。实施例3参见图2、图4,煤粉混合器,包括风管1、落粉管2,风管的上表面设有一个凹面3, 落粉管2与风管1在凹面3处连接,风管1内设有两块隔板4,落粉管2的倾斜角α =45°, 增强了一次风的带粉能力,减少了煤粉沉积几率。两块隔板4设置在风管1的中心轴线平面上,两块隔板的间距设置为与落粉管2 的开口宽度相当,使在隔板上部未被带走的煤粉从两隔板的间隙间落下,减少煤粉在隔板上的堆积;落粉管2开口的长度与凹面3在风管1径向方向的宽度相同。落粉管2设置在凹面3的最低位置处,为了使隔板以上的流通路径足够大,又能在落粉管2开口以下形成明显的负压,凹面3的最低点到风管1中心面的距离为风管直径的 0. 2 倍。实施例4参见图2、图5,煤粉混合器,包括风管1、落粉管2,风管的上表面设有一个凹面3, 落粉管2与风管1在凹面3处连接,风管1内设有两块隔板4,落粉管2的倾斜角α =40°, 增强了一次风的带粉能力,减少了煤粉沉积几率。两块隔板的间距设置为与落粉管2的开口宽度相当,其中一块隔板设置在风管的中心轴线平面,另一块隔板设置在中心轴线平面以下,在两块隔板以上的通道均形成负压工作区。落粉管2设置在凹面3的最低位置处,为了使隔板以上的流通路径足够大,又能在落粉管2开口以下形成明显的负压,凹面3的最低点到风管1中心面的距离为风管直径的 0. 3 倍。实施例5参见图2、图6,煤粉混合器,包括风管1、落粉管2,风管的上表面设有一个凹面3, 落粉管2与风管1在凹面3处连接,风管1内设有三块隔板4,落粉管2的倾斜角α =55°, 增强了一次风的带粉能力,减少了煤粉沉积几率。沿气流运动方向,后两块隔板的间距设置为与落粉管2的开口宽度相当,前两块隔板的间距设为落粉管开口宽度的1/2,中间一块隔板设置在风管的中心轴线平面以上,另两块隔板设置在中心轴线平面以下,且均布置在凹面3以下的位置,使在三块隔板以上的通道均形成负压工作区。同理,风管内的隔板可以相应的设置为4块、5块等,隔板数量增加,相邻两隔板的间距可适当的缩小。落粉管2设置在凹面3的最低位置处,凹面3的最低点到风管1中心面的距离为风管直径的1/4。实施例6参见图2、图5,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煤粉混合器,包括风管1、落粉管2,风管的上
5表面设有一个凹面3,落粉管2与风管1在凹面3处连接,风管1内设有两块隔板4,落粉管 2的倾斜角α =50°,增强了一次风的带粉能力,减少了煤粉沉积几率。两块隔板的间距设置为与落粉管2的开口宽度相当。落粉管2设置在凹面3的最低位置处,落粉管2开口的长度与凹面3在风管1径向方向的宽度相同,凹面3的最低点到风管1中心面的距离为风管直径的0. 2倍。实施例7参见图2、图7,煤粉混合器,包括风管1、落粉管2,风管的上表面设有一个凹面3, 落粉管2与风管1在凹面3处连接,风管1内设有两块隔板4,落粉管2的倾斜角α =53°, 增强了一次风的带粉能力,减少了煤粉沉积几率。两块隔板的间距设置为与落粉管2的开口宽度相当,沿气流方向,第一块隔板设在风管1中心面以下,第二块隔板设在风管中线面上。落粉管2设置在凹面3的最低位置处,为了使隔板以上的流通路径足够大,又能在落粉管2开口以下形成明显的负压,凹面3的最低点到风管1中心面的距离为风管直径的 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煤粉混合器可以适用于其他类似粉料与气流的混合。
权利要求1.一种煤粉混合器,包括风管、落粉管,所述风管的上表面设有一个凹面,落粉管与风管在凹面处连接,所述风管内设有至少一块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落粉管中心轴线与所述风管中心轴线的夹角为35-55°,所述夹角为进风一侧的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粉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落粉管的中心轴线与所述风管中心轴线的夹角为35-5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粉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落粉管设置在所述凹面的最低位置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粉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面的最低点到所述风管中心面的距离为所述风管直径的0. 2-0. 3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煤粉混合器,包括风管、落粉管,所述风管的上表面设有一个凹面,落粉管与风管在凹面处连接,所述风管内设有至少一块隔板,所述落粉管的中心轴线与所述风管中心轴线的夹角为35-55°。减小了落粉管的倾斜角,使煤粉在竖直方向的速度减小,延长了一次风与煤粉的接触和作用时间,增强了一次风的带粉能力,减少了煤粉沉积几率。
文档编号F23K3/02GK202229214SQ20112032079
公开日2012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30日
发明者彭飞, 聂勤俭 申请人:湖南晟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