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旋式颗粒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07822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螺旋式颗粒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新型涉及工业、化工或食品相关颗粒状的散热处理设备,是一种螺旋式颗粒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涉及工业、化工或食品相关颗粒状的后续散热处理技术,大多是单一风冷技术,但缺点是工作效率低,处理不方便,效果不佳,速度慢等,对于现在涉及颗粒状的散热处理领域发展的需求,需要快速连续作业的技术应用来解决时间和效率问题,和进一步提高效率。
发明内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新型提供了一种螺旋式颗粒散热装置。本本新所采取的以下解决方案是一种螺旋式颗粒散热装置,主要由机脚、圆柱、圆筒壳体、进料口、出料口、绞龙滑道、散热管为构成,其特征是圆筒壳体内与圆柱之间布置有绞龙滑道,圆柱的下端连接底座,圆筒壳体的上方设计一处进料口,圆筒壳体的下方设计一处出料口,所述绞龙滑道的下方布置散热管相结合,绞龙滑道由易导热金属制作而成,所述圆筒壳体的外壳上还安置振动器。通过上述,颗粒原料放入进料口,通过振动器的振动由绞龙滑道的上往下滑行至出料口,绞龙滑道结合的散热管通过循环流水不间断对其散热,这样可以充分对颗粒状进行快速散热处理,可以快速有效地节省时间,解决传统技术采用的风冷散热技术速度慢等问题。

图I为本新型一种螺旋式颗粒散热装置主体结构图。图中标志1_底座,2-圆柱,3-圆筒壳体,4-进料口,5-出料口,6-绞龙滑道,7-散热管,8-进水口,9-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I中,一种螺旋式颗粒散热装置,主要由机脚I、圆柱2、圆筒壳体3、进料口4、出料口 5、绞龙滑道6、散热管7为构成,其特征是圆筒壳体3内与圆柱2之间布置有绞龙滑道6,圆柱2的下端连接底座1,圆筒壳体3的上方设计一处进料口 4,圆筒壳体3的下方设计一处出料口 5,所述绞龙滑道6的下方布置散热管7相结合,绞龙滑道6由易导热金属制作而成,所述圆筒壳体3的外壳上还安置振动器。通过上述,颗粒原料放入进料口 4,通过振动器的振动由绞龙滑道6的上往下滑行至出料口 5,绞龙滑道6结合的散热管7通过循环流水不间断对其散热,这样可以充分对颗粒状进行快速散热处理,可以快速有效地节省时间,解决传统技术采用的风冷散热技术速度慢等问题。当然,上述具体实施并非是对本新型的限制,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新型的实质范围内,还会做出一些变化、改进、添加或替代,凡采用等效替换或等同的变换方式所获得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螺旋式颗粒散热装置,由机脚、圆柱、圆筒壳体、进料口、出料口、绞龙滑道、散热管构成,其特征是圆筒壳体内与圆柱之间布置有绞龙滑道,圆柱的下端连接底座,圆筒壳体的上方设计一处进料口,圆筒壳体的下方设计一处出料口,所述绞龙滑道的下方布置散热管相结合,绞龙滑道由易导热金属制作而成,所述圆筒壳体的外壳上还安置振动器。
专利摘要本新型涉及工业、化工或食品相关颗粒状的散热处理设备,是一种螺旋式颗粒散热装置,其特征是圆筒壳体内与圆柱之间布置有绞龙滑道,圆柱的下端连接底座,圆筒壳体的上方设计一处进料口,圆筒壳体的下方设计一处出料口,所述绞龙滑道的下方布置散热管相结合,绞龙滑道由易导热金属制作而成,所述圆筒壳体的外壳上还安置振动器。颗粒原料放入进料口,通过振动器的振动由绞龙滑道的上往下滑行至出料口,绞龙滑道结合的散热管通过循环流水不间断对其散热,这样可以充分对颗粒状进行快速散热处理,可以快速有效地节省时间,解决传统技术采用的风冷散热技术速度慢等问题。
文档编号F28D11/06GK202547459SQ20122020569
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9日
发明者黄明德 申请人:黄明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