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550101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换热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换热器。该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间隔开预定距离;多个扁管,所述多个扁管间隔地设置在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之间且连通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中的至少一个包括沿着其纵长方向设置的至少两个并排的腔体,所述至少两个腔体中的第一腔体与所述扁管相连通,所述第一腔体由沿垂直于所述纵长方向设置的隔离件分隔成至少两个子腔体段,所述至少两个腔体中的其余腔体至少与所述一个子腔体段连通。
【专利说明】换热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暖通空调、汽车、制冷以及运输领域,尤其涉及用于蒸发器、冷凝器和水箱等的换热器。
【背景技术】
[0002]对于一般家用商用空调系统用换热器,如图1所示,有进出口管31、32,集流管33负责分配和收集冷媒,扁管34内部有微小通道,当流通冷媒时负责冷媒和空气之间的传热。扁管之间有波纹状翅片35负责加强换热效果。当空气在风机的驱动下流过翅片35和扁管34时,由于空气和冷媒之间存在温度差,将会出现两种介质之间的热传递。对于冷凝器应用,空气流动后吸热流出;对于蒸发器应用,空气流动后散热流出。
[0003]对于蒸发器和热泵应用由于涉及到冷凝水和结霜化霜问题,换热器的放置方式会摆放为集流管水平扁管竖直方向,以方便排水。为了使得各个扁管内部的冷媒流量均衡,会在集流管内部加入一根管道,管道上根据实际情况作出不同的槽孔来获得较好的换热效果O
[0004]为了获得较好的换热面积,可以使用两排换热器。在一些狭小空间应用时,例如回热器应用、汽车空调用换热器和水箱并行等应用时,也会用到两排换热器或者多排换热器。对于以上这些常规的换热器,随着冷媒流动方向的流动和换热,冷媒侧的温度会发生变化,而进口空气的温度是一致的,这样会导致换热效率不均衡,并且对于室内机所用的换热器,出风温度也会不均匀,用户使用舒适度降低。
[0005]有鉴于此,确有需要提供一种能够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新型的换热器。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
[0007]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
[0008]第一集流管;
[0009]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间隔开预定距离;
[0010]多个扁管,所述多个扁管间隔地设置在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之间且连通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中的至少一个包括沿着其纵长方向设置的至少两个并排的腔体,所述至少两个腔体中的第一腔体与所述扁管相连通,所述第一腔体由沿垂直于所述纵长方向设置的隔离件分隔成至少两个子腔体段,所述至少两个腔体中的其余腔体至少与所述一个子腔体段连通。
[0011]具体地,所述至少两个腔体包括至少三个腔体,所述至少三个腔体的其余腔体至少与所述一个子腔体段相连通。
[0012]具体地,所述至少三个腔体包括三个腔体,所述至少两个子腔体段包括第一子腔体段和第二子腔体段,所述第一子腔体段与第二腔体连通,所述第二子腔体段与所述第三腔体连通。[0013]具体地,所述第一集流管具有三个腔体,流体从所述第一集流管的第二腔体流至第一腔体的第一子腔体段内,经由所述扁管流至所述第二集流管内;和/或流体从第二集流管经由所述扁管流至所述第一集流管的第二子腔体段内,之后流至第一集流管的第三腔体内。
[0014]具体地,所述第二集流管具有三个腔体;流体从所述第一集流管的第二腔体流至第一腔体的第一子腔体段内,经由所述扁管流至所述第二集流管的第三腔体内;和/或流体从所述第二集流管的第二腔体流至其第一腔体的所述第一子腔体段内,经由所述扁管流至所述第一集流管的第一腔体内的第二子腔体段内,之后流至所述第一集流管的第三腔体内。
[0015]具体地,第一集流管的三个腔体通过设置在其中的孔、槽或扁管彼此连通;和/或第二集流管的三个腔体通过设置在其中的孔、槽或扁管彼此连通。
[0016]具体地,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或第二集流管的腔体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用于流体进出的进口管和/或出口管。
[0017]具体地,所述换热器通过所述具有至少两个腔体的多腔体集流管和/或用在该多腔体集流管中的另外的隔离件,使得所述换热器具有以下流体路径:单流路且至少两个回路的流体路径;或至少两个流路且至少一个回路的流体路径。
[0018]具体地,所述第一和第二集流管中的至少三个腔体中除所述第一腔体外的其余腔体中的至少两个腔体分别由圆管制成,所述圆管的端口用作流体的进出口。
[0019]具体地,在所述至少三个腔体为三个腔体时,所述圆管中第一圆管的腔体用作第二腔体,所述圆管中的第二圆管用作第三腔体。
[0020]具体地,所述至少两个腔体为两个腔体,所述两个腔体中的第二腔体由圆管制成,所述圆管的腔体用作所述第二腔体且与所述至少两个子腔体段中的一个连通。
[0021]具体地,所述第一腔体的至少两个子腔体段的每一个与所述扁管连通,且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至少两个子腔体段中的一个相连通。
[0022]具体地,所述圆管的端口用作流体的进口,所述第一和第二集流管的第一腔体分别设置流体的出口。
[0023]具体地,所述至少两个子腔体段包括入口子腔体段和出口子腔体段,其中入口子腔体段通过设置孔或槽与扁管连通。
[0024]具体地,所述至少三个腔由在第一集流管和/或第二集流管中的沿着其纵向方向延伸的隔板形成,所述至少三个腔体中的除第一腔体之外的其余腔体通过在在隔板上的孔或槽与第一腔体相连通。
[0025]具体地,所述第一和第二集流管中至少一个的至少两个腔体中相邻的腔体之间设
置隔热腔。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6]本发明的这些和/或其他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7]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换热器的视图;
[0028]图2a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的视图;[0029]图2b是图2a的换热器的剖视图;
[0030]图2c是图2a的换热器的流体路径的视图;
[0031]图3是图2a的换热器中的集流管的部分分解视图;
[0032]图4a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换热器的视图;
[0033]图4b是图4a的换热器中集流管的部分分解视图;
[0034]图5是图4a的换热器中流体的流向的视图;
[0035]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换热器的视图;
[0036]图7a是图6的换热器中集流管的部分分解视图;
[0037]图7b是图7a的拆除了一部分的集流管的视图;
[0038]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换热器的视图。
[0039]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集流管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0040]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集流管的另一变形例的剖视图;
[0041]图1la和Ilb分别示出了在本发明所述的多腔体集流管内的不同腔体上设置进口管和/或出口管的示例的视图;
[0042]图12示出了具有两流路多回路且带有流体再分配功能的换热器的流体路径的视图;
[0043]图13a和13b分别示出了带有流体分配和收集功能的换热器的视图和单流路多回路的流体路径的视图;和
[0044]图14a和14b分别不出了具有灵活的多回路设置的换热器的视图和单流路多回路的流体路径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2a_14b,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发明的总体发明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发明的一种限制。
[0046]具体参见图2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换热器10。该换热器10包括第一集流管11、第二集流管12、扁管13和翅片(未示出)。第一集流管11和第二集流管12间隔开预定距离。多个扁管13间隔地设置在第一集流管11和第二集流管12之间且连通第一集流管11和第二集流管12。翅片根据需要设置在扁管13上。
[0047]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b,第一集流管11包括沿所述第一集流管11的纵长方向设置的三个并排的腔体。所述三个腔体包括第一腔体14、第二腔体15和第三腔体16。具体参见图3,第一腔体14与所述扁管13相连通,所述第一腔体14由沿垂直于所述第一集流管的纵长方向排布的隔离件17分隔成四个子腔体段(但是在图3中仅示出了两个隔离件17)。结合图2a,所述四个子腔体段包括第一子腔体段141、第二子腔体段142、第三子腔体段143和第四子腔体段144。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来设置集流管腔体的数目和/或腔体中的子腔体段的数目。也就是说,在本发明中,将集流管设置成多腔体集流管。
[004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子腔体段141和第三子腔体段143分别与第三腔体16连通,第二子腔体段142和第四子腔体段144分别与第二腔体15连通;所述隔离件17可以设置为隔片或隔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并可以采用其他已知的方式进行替代,还可以根据需要分隔其他需要分隔的腔体。具体地,如图3所示,隔离件被设计成大体半圆形的隔板。
[0049]在本示例中,参见图2b,第二集流管12也设置为包括第一腔体14’、第二腔体15’和第三腔体16’的多腔体结构,且在第一腔体14’内设置隔离件17成为多个子腔体段的结构,第一腔体14’设置为第一子腔体段141’、第二子腔体段142’、第三子腔体段143’和第四子腔体段144’。显然,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集流管12被以与第一集流管11相同的方式设置,因此不再赘述。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将第二集流管12设置为单腔结构或者也可以根据需要不在第二集流管内设置隔离件17。
[0050]参见图2b和图3,第一集流管11上设置有沿第一集流管11的纵长方向分隔腔体的隔板18,也可以采用本领域已知的其他替代方式分隔腔体,并不限于此。隔板18中的第一隔板181和第二隔板182将第一集流管11分隔成沿着其纵向方向延伸的三个腔体。在第一隔板181上设置有用以第二腔体15和第三腔体16分别与第一腔体14连通的孔19。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槽、扁管或用其他已知的连通方式替代,并不限于此。
[0051]孔19中的第一孔191用以连通第一腔体14和第三腔体16,并设置在第一子腔体段141和第三子腔体段143内,孔19中的第二孔192用以连通第一腔体14和第二腔体15,并设置在第二子腔体段142和第四子腔体144内。在第一腔体11上设置有用以扁管13穿过的多个槽145。扁管13中的第一扁管131分别穿过设置在第二子腔体段142和第四子腔体段144内的槽145与第一腔体14连通,并分别通过第二子腔体段142和第四子腔体段144内的第二孔192与第二腔体15连通;扁管13中的第二扁管132分别穿过设置在第一子腔体段141和第三子腔体段143上的槽145与第一腔体14连通,并分别通过第一子腔体段141和第三子腔体段143内的第一孔191与第三腔体16连通。
[0052]相应地,第一扁管131的一端分别连接至第一集流管11中的第二子腔体段142和第四子腔体段144,且与第二腔体15连通,另一端分别连接至第二集流管12中的第二子腔体段142’和第四子腔体段144’,且与第三腔体16’连通。第二扁管132的一端分别连接至第一集流管11中的第一子腔体段141和第三子腔体段143,且与第三腔体16连通,另一端分别连接至第二集流管12中的第一子腔体段141’和第三子腔体段143’,且与第二腔体15’连通。在第一集流管11的第二腔体15和第二集流管12的第二腔体15’上分别设置有流体的入口 151、151’,在第一集流管11的第三腔体16和第二集流管12的第三腔体16’上分别设置有流体的出口 161、161’。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在第一集流管和/或第二集流管的第一腔体上设置流体的端口(如图9所示),例如第一集流管的第一腔体14上设置流体的端口 146。
[0053]在使用中,例如流体中的第一流体通过流体的入口 151流入第一集流管11的第二腔体15中,通过第二孔192分别流至第二子腔体段142和第四子腔体段144内,再分别经由第一扁管131流至第二集流管12的第二子腔体段142’和第四子腔体段144’,最后分别通过第二集流管12中的隔板18中的第一隔板181上设置的第二孔192流至第三腔体16’中汇合并从流体的出口 161’流出换热器10。流体中的第二流体从第二集流管12的流体的入口 151’流入第二腔体15’,分别通过隔板18中的第二隔板182上设置的第一孔191流至第一子腔体段141’和第三子腔体段143’中,再分别通过第二扁管132流至第一集流管11的第一子腔体段141和第三子腔体段143内,最后通过第一孔191流至第三腔体16中汇合并从流体的出口 161流出换热器10。
[005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第一集流管11和第二集流管12被以相同的方式设置,因此图3中显示的集流管的视图既可以是第一集流管11的视图,也可以是第二集流管12的视图。
[0055]在本发明中,不管是对于冷凝器或者蒸发器,可根据出风需要或者风场分布,任意的调整多回路的每个回路的位置,即,扁管中相邻的扁管之间的间隔是相同或不同的,扁管中的第一扁管和第二扁管的数量可以相同或不同。而且还可以在本发明中使用具有组合结构的集流管;通过一些隔片部件将集流管内部分割成至少三个腔体,一个腔体负责和扁管连通或者作为进出口腔,其余的两个腔体可连接进出口管,也可作为分配和收集功能的腔体,也可作为各个回路之间的连接管。
[0056]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需要在多个腔体中的两两之间设置隔热腔,例如,如图10所示,在第一集流管11的第二腔体15和第三腔体16之间设置隔热腔25。本发明中设置隔板并在其上设置孔或槽等连通方式,这样可以将换热器分割成多个独立流路,使得一个换热器内部可以运行两种以上的冷媒并同时进行换热;而两个以上的流路,可以使冷媒的流向多样化,使得换热器表面的温度分布较为均匀,以获得均衡的出风效果,或者换热的高效化;还可以根据风场的分布,使多个流路中的每个流路的流道数量不同。
[0057]参见图4a,示出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换热器的第二实施例。图4a所述的换热器20是根据上述的换热器(如图2a所示)的一个变形。换热器20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与图2a所示的换热器10基本相同,而不同之处在于,具体参见图4b,第一集流管11的第一腔体14由隔离件17分为了三个子腔体段的结构,即第一子腔体段141、第二子腔体段142和第三子腔体段143。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来设置子腔体段的个数,还可以根据需要来分隔其他腔体;第二集流管12为单腔体,即未被隔离件分隔,或不具有多个子腔体段。第二集流管12仅通过扁管13与第一集流管11连通,且未设置流体的进出口。参见图4b,在隔板18中的第一隔板181上设置有用以第一腔体141分别与第二腔体15和第三腔体16连通的孔19。其中,孔19中的第一孔191用以连通第一腔体14和第二腔体15,并分别设置在第一子腔体段141和第三子腔体段143内;孔19中第二孔192用以连通第一腔体14和第三腔体16,并设置在第二子腔体段142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来设置孔19的数量,第一孔191和第二孔192的数量可以不同或相同,相邻的孔的间隔可以相同或不同。
[0058]第一集流管11和第二集流管12通过扁管13连通,其中,扁管13中的第一扁管131的一端分别连接至第一子腔体段141和第三子腔体段143,且通过孔19中的第一孔191与第二腔体15连通,另一端连接至第二集流管12的腔体121 ;第二扁管132的一端连接至第二子腔体段142,且通过第二孔192与第三腔体16连通,另一端连接至第二集流管12的腔体 121。
[0059]结合参见图5,在使用中,例如流体从第一集流管11上的入口 151流入至第二腔体15内,分别通过第一孔191流至第一子腔体段141和第三子腔体段143内,再分别通过第一扁管131流至第二集流管12的腔体121中汇合,并经由第二扁管132流至第一集流管11的第二子腔体段142内,最后通过第二孔192流至第三腔体16内并从流体出口 161流出换热器10。[0060]在本发明中,单个流路但多样化的回路设置,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风场分布来设置回路的位置,获得换热效率的增加;还可以根据需要灵活的设计进出口管的方向和位置。
[0061]参见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换热器的第三实施例。图6所示的换热器30是根据上述换热器(如图2a所示)的一个变形。换热器30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与图2a所示的换热器10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具体参见7a和7b,第一集流管11中的第二腔体15和第三腔体16由圆管20制成,第二集流管12中的第二腔体15’和第三腔体16’也由圆管20制成。圆管20的端口设置成了流体的进出口,在圆管20上设置用以连通第一腔体14的孔19。孔19中的第一孔191连通圆管20中的第二圆管22的腔体16与第一腔体14,且设置在第一子腔体段141和第三子腔体段143内。第二孔192连通圆管20中的第一圆管21的腔体15与第一腔体14,且设置在第二子腔体段142和第四子腔体段144内。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以与第一集流管11相同的方式设置第二集流管12,以使其具有与第一集流管11相同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0062]参见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换热器的第四实施例。图8所示的换热器40是根据如上所示的换热器(如图6所示)的一个变形。换热器40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与图6所示的换热器30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第一集流管11和第二集流管12中各设置一根圆管20作为各自集流管中的流体入口,使得第一集流管11和第二集流管12分别设置成具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圆管20中的第一圆管23的腔体作为第一集流管11的第二腔体15,圆管20中的第二圆管24的腔体作为第二集流管12的第二腔体15’,在第一腔体14、14’上分别设置有多个流体的出口 151、152、151’、152’。即在第一集流管11的第一子腔体段141和第三子腔体段143上分别设置出口 151、152,且第二子腔体段142和第四子腔体段144分别通过孔19中的第一孔191与圆管23连通;在第二集流管12的第二子腔体段142’和第四子腔体段144’上分别设置出口 151’、152’,且第一子腔体段141’和第三子腔体段143’分别通过孔19中的第二孔192与圆管24连通。
[0063]在使用中,流体中的第一流体通过第一集流管11中的第一圆管23的端口进入第二腔体15,再分别通过第一孔191流至第二子腔体段142和第四子腔体段144内,经由第一扁管131流至第二集流管12的第二子腔体段142’和第四子腔体段144’内,最后分别通过流体的出口 151’、152’流出。流体中的第二流体通过第二集流管12中的第二圆管24的端口进入第二腔体15’,再分别通过第二孔192流至第一子腔体段141’和第三子腔体段143’内,经由第二扁管132流至第一集流管11的第一子腔体段141和第三子腔体段143内,最后分别通过流体的出口 151、152流出。
[0064]应当理解,在本发明中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都可以是具有至少两个腔体的多腔体集流管。参见图1la和11b,示出多腔体集流管具有三个腔体时,进出口管的具体设置的示例。例如,参见图11a,进出口管147可以分别设置在第二腔体15和第三腔体16上。参见图11b,进出口管147可以设置在集流管的第一腔体14和第三腔体16上。需要说明的,可以根据需要,将进出口管147选择成进口管或出口管。
[0065]通过上述的各实施例的描述可知,在本发明所示的具有多腔体的集流管的换热器中,所述多腔体集流管中的每一腔体都可以设置有进口管和/或出口管。当然,如需要具有分配和收集流体的功能,则需要在例如图2b所示的下面的两个腔体(或第二和第三腔体)上根据需要来设置进口管和出口管。对于某些冷凝器的应用,不需要分配功能,可以在其多腔体集流管的如图2b所示的上腔体内设置进口管和/或出口管。
[0066]另外,关于图2a_2c,示出通过本发明所述的多腔体集流管和为隔板的另外的隔离件的组合,使得换热器10的流体路径被设置成两个流路单回路。
[0067]参见图12,还可以通过本发明所述的多腔体集流管和为隔板的隔离件的组合,使得换热器的流体路径被设置成两流路多回路,且使多腔体集流管中的一部分腔体具有再分配流体的功能,如图中的箭头所示。鉴于其的实现仅是在多腔体集流管中的腔体中通过隔板或隔离件隔离出不同的腔体和/或子腔体段,并根据需要连通它们,因此在此不再对此进行详细说明。
[0068]参见图13a和13b,示出了集流管带有流体分配和收集功能的换热器50的示例。如图所示,该换热器被设置成单流路多回路的流体路径。类似于图4a和4b所示的换热器,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图4a和4b中的换热器的上部的集流管是常规的圆管设置,没有再分配流体的装置;而在本示例中,该上部的集流管也是具有三个腔体的多腔体集流管,里面设置成流体再收集分配的功能。
[0069]图13a和13b所示的换热器的集流管均设置成具有三个腔体,即第一腔体14和14’、第二腔体15和15’以及第三腔体16和16’ (图示中的括号表示该腔体在该视图中不可见)。具体地,第一腔体14被通过隔离件分隔成三个子腔体段141、142和143,第一腔体14’被通过隔板分隔成三个子腔体段141’、142’和143’。流体从进口管151流入到集流管的第二腔体15内,并通过孔、槽或扁管的方式流入到第一和第三子腔体段141和143内,之后通过扁管13流入到第一和第三子腔体段141’和143’中。然后通过孔、槽或扁管的方式依次流入第二腔体15’和第三腔体16’中,且通过孔或槽或扁管的方式从第三腔体16’流入第二子腔体段142’中。最后,通过扁管13依次流过第二子腔体段142和第三腔体16,并从出口管161流出。
[007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示例中,子腔体段与集流管内的腔体之间的连通可以通过孔、槽或扁管的方式来实现。另外,图13a所示的上部的集流管可以仅设置成具有两个腔体也可以实现上述的功能,即来自第一和第三子腔体段141’和143’的流体流入第二腔体15’,之后通过第二腔体15’流入第二子腔体段142’中;最后通过扁管13流入第二子腔体段142。其他部分与上部集流管设置三个腔体的情形相同,故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0071]通过上述可知,所述的多腔体集流管中的腔体起到流体分配和收集的功能。
[0072]另外,应当理解,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将扁管13直接插入到图13a所示的第二腔体15’和第二腔体15中来连通这两个腔体。也就是说,在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需要将扁管直接插入到腔体中来连接或连通相应的腔体。
[0073]参见图14a和14b,示出了集流管带有多回路的换热器的示例。如图所示,该换热器被设置成单流路多回路的流体路径。其与图13a和13b所示的换热器的流路的不同之处在于,隔板的位置不同以及子腔体段和第二腔体、第三腔体的连通方式不同。
[0074]类似于图2a和2b所示的换热器,图14a和14b所示的换热器的集流管均设置成具有三个腔体,即第一腔体14和14’、第二腔体15和15’以及第三腔体16和16’。具体地,第一腔体14被通过隔离件分隔成三个子腔体段141、142和143,第一腔体14’被通过隔板分隔成三个子腔体段141’、142’和143’。流体从进口管151流入到集流管的第二腔体15内,并通过孔、槽或扁管的方式流入到第一子腔体段141,之后通过扁管13流入到第一腔体段141’,随后流入到第三腔体16’中。来自第三腔体16’的流体通过例如孔、槽或扁管的方式流入到第三子腔体段143’中,并经过扁管13流入到第三子腔体段143中,然后再次仅通过扁管13例如流入到第二子腔体段142’中。第二子腔体段142’中的流体经过扁管13流入到第二子腔体段142中,并通过孔、槽或扁管的方式依次流入第三腔体16,并从出口管161流出。
[0075]另外,带多次分配和收集流体功能的换热器,可以获得相对比较均匀的出风温度。
[0076]可以理解,可以通过所述具有至少两个腔体的多腔体集流管和/或用在该多腔体集流管中的另外的隔离件,使得所述换热器具有以下流体路径:
[0077]单流路且至少两个回路的流体路径;或
[0078]至少两个流路且至少一个回路的流体路径。
[0079]例如,通过将多腔体集流管中的例如第二和第三腔体以类似于分隔第一腔体的方式使用另外的隔离件分隔成多个子腔体段,并根据需要连通它们,从而实现上述的不同的流体路径。
[0080]针对于不同的应用,常规换热器存在以下缺陷:
[0081]I)整个换热器表面的换热温差不均匀,换热效果不好;
[0082]2)对于室内机的话,出风温度不均匀,舒适感不好;
[0083]3)只能使用单一冷媒;
[0084]4)部分应用需要用两排换热器,成本增加;
[0085]5)对于多流路换热器,分配管较难设计;
[0086]6)回路设计方法单一。
[0087]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的上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克服上述的现有技术的至少一部分缺陷。
[0088]也就是说,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中的至少一些实施例具有以下特点以及优势:
[0089]特点:
[0090]I)集流管内部存在至少三个腔体;
[0091]2)使用隔板和内部隔片之间的连通可以使换热器具有至少两个独立的流路,还可以使换热器具有灵活的单流路多回路;
[0092]优势:
[0093]I)具有分配功能多流路设计;
[0094]2)多个进口和多个出口设计;
[0095]3)灵活的回路设置;
[0096]4)换热器表面相对均衡的温度,使得与外部介质换热效率更高;
[0097]5)单排换热器可用作两排换热器使用,成本降低;
[0098]6)可做交叉式冷媒流动,获得相对均匀的出风温度,增加空调的舒适感。
[0099]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本总体发明构思的原则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以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换热器,包括: 第一集流管; 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间隔开预定距离; 多个扁管,所述多个扁管间隔地设置在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之间且连通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中的至少一个包括沿着其纵长方向设置的至少两个并排的腔体,所述至少两个腔体中的第一腔体与所述扁管相连通,所述第一腔体由沿垂直于所述纵长方向设置的隔离件分隔成至少两个子腔体段,所述至少两个腔体中的其余腔体至少与所述一个子腔体段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两个腔体包括至少三个腔体,所述至少三个腔体的其余腔体至少与所述一个子腔体段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三个腔体包括三个腔体,所述至少两个子腔体段包括第一子腔体段和第二子腔体段,所述第一子腔体段与第二腔体连通,所述第二子腔体段与所述第三腔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集流管具有三个腔体, 流体从所述第一集流管的第二腔体流`至第一腔体的第一子腔体段内,经由所述扁管流至所述第二集流管内;和/或 流体从第二集流管经由所述扁管流至所述第一集流管的第二子腔体段内,之后流至第一集流管的第三腔体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集流管具有三个腔体; 流体从所述第一集流管的第二腔体流至第一腔体的第一子腔体段内,经由所述扁管流至所述第二集流管的第三腔体内;和/或 流体从所述第二集流管的第二腔体流至其第一腔体的所述第一子腔体段内,经由所述扁管流至所述第一集流管的第一腔体内的第二子腔体段内,之后流至所述第一集流管的第三腔体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第一集流管的三个腔体通过设置在其中的孔、槽或扁管彼此连通;和/或 第二集流管的三个腔体通过设置在其中的孔、槽或扁管彼此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或第二集流管的腔体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用于流体进出的进口管和/或出口管。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器通过所述具有至少两个腔体的多腔体集流管和/或用在该多腔体集流管中的另外的隔离件,使得所述换热器具有以下流体路径: 单流路且至少两个回路的流体路径;或至少两个流路且至少一个回路的流体路径。
9.根据权利要求2-8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和第二集流管中的至少三个腔体中除所述第一腔体外的其余腔体中的至少两个腔体分别由圆管制成,所述圆管的端口用作流体的进出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至少三个腔体为三个腔体时,所述圆管中第一圆管的腔体用作第二腔体,所述圆管中的第二圆管用作第三腔体。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两个腔体为两个腔体,所述两个腔体中的第二腔体由圆管制成,所述圆管的腔体用作所述第二腔体且与所述至少两个子腔体段中的一个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腔体的至少两个子腔体段的每一个与所述扁管连通,且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至少两个子腔体段中的一个相连通。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圆管的端口用作流体的进口,所述第一和第二集流管的第一腔体分别设置流体的出口。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两个子腔体段包括入口子腔体段和出口子腔体段,其中入口子腔体段通过设置孔或槽与扁管连通。
15.根据权利要求2-7中任一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三个腔由在第一集流管和/或第二集流管中的沿着其纵向方向延伸的隔板形成,所述至少三个腔体中的除第一腔体之外的其余腔体通过在在隔板上的孔或槽与第一腔体相连通。
16.根据权利要求1-15中的任一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和第二集流管中至少一个的至少两个腔体中相邻的腔体之间设置隔热腔。
【文档编号】F28D7/16GK103776282SQ201410058750
【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20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20日
【发明者】陆向迅, 刘玉宝, 杨静 申请人:丹佛斯微通道换热器(嘉兴)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