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翅片式换热器组件及换热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542322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翅片式换热器组件及换热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一种翅片式换热器组件,包括第一换热器(1)、第二换热器(2)、第三换热器(3)、第四换热器(4)、第一连接装置(5)、第二连接装置(6)和第三连接装置(7)。该翅片式换热器组件的特点在于,通过第一连接装置(5)、第二连接装置(6)和第三连接装置(7)将第一换热器(1)、第二换热器(2)、第三换热器(3)和第四换热器(4)固定连接,围出的通风区域能够实现四面迎风换热,有效提高单位体积的换热面积。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换热装置,该换热装置的换热设备采用了所述翅片式换热器组件,在一定的换热面积要求下,所述换热装置的体积相对较小,制造成本、运输成本相对较低,而且更便于安装。
【专利说明】一种翅片式换热器组件及换热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翅片式换热器组件及换热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空调机组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满足人们对工作和生活环境舒适性的要求。空调机组一般包括空调室内机组和空调室外机组两部分,空调室外机组多采用翅片式换热器进行换热。
[0003]目前,空调室外机组通常采用V型、C型或II型的翅片式换热器或翅片式换热器组件,这几种翅片式换热器或翅片式换热器组件只有两面或三面迎风换热,受此限制,在通风区域内单位体积的换热面积较小,因此,在一定的换热面积要求下,将造成机组的体积比较大,导致制造成本、运输成本相对较高,而且安装难度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翅片式换热器组件及换热装置,该翅片式换热器组件能够提高通风区域内单位体积的换热面积,在换热面积一定的情况下,所述换热装置的体积相对较小。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翅片式换热器组件,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第四换热器、第一连接装置、第二连接装置和第三连接装置;
[0007]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四换热器平行且相对设置,所述第三换热器与所述第二换热器平行且相对设置;
[0008]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所述第二换热部为所述第一换热部的一端向所述第四换热器的方向延伸所形成的部位;
[0009]所述第四换热器包括第三换热部和第四换热部,所述第三换热部为所述第四换热部的靠近所述第二换热部的一端向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方向延伸所形成的部位;
[0010]所述第三换热器包括第五换热部和第六换热部,所述第六换热部为所述第三换热部的一端向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方向延伸所形成的部位;
[0011]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第七换热部和第八换热部,所述第七换热部为所述第二换热部的靠近所述第六换热部的一端向所述第三换热器的方向延伸所形成的部位;
[0012]所述第二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装置的一端,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设置在相对的另一端;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连接装置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位于相对的另一侧;
[0013]所述第一连接装置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换热部的端部固定连接,相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换热部的端部固定连接;
[0014]所述第三连接装置的一端与所述第六换热部的端部固定连接,相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七换热部的端部固定连接;
[0015]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和所述第三连接装置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连接装置位于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和所述第三连接装置中间,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换热部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八换热部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五换热部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连接部与所述第四换热部的端部固定连接。
[0016]优选地,在上述翅片式换热器组件中,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三换热器构造相同,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第四换热器构造相同。
[0017]优选地,在上述翅片式换热器组件中,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包括第一端板、第一侧板和第二端板;所述第一侧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端板固定连接,相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端板固定连接;
[0018]所述第一端板上设有与换热管伸出部分相配合的通孔,所述第一端板与所述第二换热部的端部固定连接;
[0019]所述第二端板上设有与换热管伸出部分相配合的通孔,所述第二端板与所述第三换热部的端部固定连接。
[0020]优选地,在上述翅片式换热器组件中,所述第二连接装置包括第三端板、第四端板、第五端板、第六端板和间隔部件;
[0021]所述第三端板上设有与换热管伸出部分相配合的通孔,所述第三端板与所述第一换热部的端部固定连接;
[0022]所述第四端板上设有与换热管伸出部分相配合的通孔,所述第四端板与所述第八换热部的端部固定连接;
[0023]所述第五端板上设有与换热管伸出部分相配合的通孔,所述第五端板与所述第五换热部的端部固定连接;
[0024]所述第六端板上设有与换热管伸出部分相配合的通孔,所述第六端板与所述第四换热部的端部固定连接;
[0025]所述间隔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端板和所述第四端板固定连接,相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端板和所述第六端板固定连接。
[0026]优选地,在上述翅片式换热器组件中,所述间隔部件包括第一立柱、中间隔板和第二立柱;
[0027]所述中间隔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立柱固定连接,相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立柱固定连接;
[0028]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第三端板和所述第四端板固定连接;
[0029]所述第二立柱与所述第五端板和所述第六端板固定连接。
[0030]优选地,在上述翅片式换热器组件中,所述第三连接装置包括第七端板、第二侧板和第八端板;所述第二侧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七端板固定连接,相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八端板固定连接;
[0031]所述第七端板上设有与换热管伸出部分相配合的通孔,所述第七端板与所述第七换热部的端部固定连接;
[0032]所述第八端板上设有与换热管伸出部分相配合的通孔,所述第八端板与所述第六换热部的端部固定连接。
[0033]一种换热装置,包括采用了上述翅片式换热器组件的换热设备。
[0034]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翅片式换热器组件通过多个连接装置将多个翅片式换热器固定连接,围出的通风区域能够实现四面迎风换热,有效提高单位体积的换热面积,因此,在一定的换热面积要求下,应用了所述翅片式换热器组件的换热装置的体积相对较小,制造成本、运输成本相对较低,而且更便于安装。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5]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翅片式换热器组件的平面示意图;
[0036]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翅片式换热器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37]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连接装置的示意图;
[0038]图4、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外两种连接装置的不意图;
[0039]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翅片式换热器组件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0041]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一种翅片式换热器组件,包括第一换热器1、第二换热器2、第三换热器3、第四换热器4、第一连接装置5、第二连接装置6和第三连接装置7。
[0042]第一换热器I与第四换热器4平行且相对设置,第三换热器3与第二换热器2平行且相对设置。
[0043]相对设置是指将两个换热器的换热面相对,换热面之间的区域可以作为通风区域。为了使通风区域拥有尽可能多的换热面积,可以将相对设置的两个换热器做成带有折弯的形状,并且,两个换热器的折弯端部尽可能地靠近,以使换热面对通风区域形成包围。
[0044]参见图1和图2,实施例一中,第一换热器I包括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第二换热部为第一换热部的一端向第四换热器4的方向延伸所形成的部位。第四换热器4包括第三换热部和第四换热部,第三换热部为第四换热部的靠近第二换热部的一端向第一换热器I的方向延伸所形成的部位。第三换热器3包括第五换热部和第六换热部,第六换热部为第三换热部的一端向第二换热器2的方向延伸所形成的部位。第二换热器2包括第七换热部和第八换热部,第七换热部为第二换热部的靠近第六换热部的一端向第三换热器3的方向延伸所形成的部位。
[0045]不难理解,第二换热部和第三换热部尽可能地包围第一换热器I和第四换热器4之间的通风区域,第六换热部和第七换热部尽可能地包围第三换热器3和第二换热器2之间的通风区域。为了得到结构稳固的翅片式换热器组件,需要将几个换热器固定连接起来。在实际应用中,为方便连接,可以采用两种构造的换热器,每种换热器各两个,然后不同构造的换热器相邻设置,参见图1和图2,实施例一中,第一换热器I和第三换热器3构造相同,第二换热器2和第四换热器4构造相同。
[0046]第一连接装置5的一端与第二换热部的端部固定连接,相对的另一端与第三换热部的端部固定连接。
[0047]参见图1、图2和图3,实施例一中,第一连接装置5包括第一端板51、第一侧板52和第二端板53。第一端板51和第二端板53上均设有与换热管8伸出部分相配合的通孔。
[0048]具体的连接方式为:第一侧板52的一端与第一端板51固定连接,相对的另一端与第二端板53固定连接;第一端板51与第二换热部的端部固定连接;第二端板53与第三换热部的端部固定连接。当然,第一连接装置5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形式。
[0049]第三连接装置7的一端与第六换热部的端部固定连接,相对的另一端与第七换热部的端部固定连接。
[0050]参见图1、图2和图4,实施例一中,第三连接装置7包括第七端板71、第二侧板72和第八端板73。第七端板71和第八端板73上均设有与换热管8伸出部分相配合的通孔。
[0051]具体的连接方式为:第二侧板72的一端与第七端板71固定连接,相对的另一端与第八端板73固定连接;第七端板71与第七换热部的端部固定连接;第八端板73与第六换热部的端部固定连接。当然,第三连接装置7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形式。
[0052]第一连接装置5和第三连接装置7相对设置,第二连接装置6位于第一连接装置5和第三连接装置7中间,通过第二连接装置6将四个换热器固定连接起来。
[0053]第二连接装置6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设置在第二连接装置6的一端,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设置在相对的另一端。第一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位于第二连接装置6的一侧,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位于相对的另一侧。
[0054]第一连接部与第一换热部的端部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与第八换热部的端部固定连接,第三连接部与第五换热部的端部固定连接,第四连接部与第四换热部的端部固定连接。
[0055]参见图1、图2和图5,实施例一中,第二连接装置6包括第三端板61、第四端板62、第五端板63、第六端板64和间隔部件。间隔部件包括第一立柱65、中间隔板66和第二立柱67。第三端板61、第四端板62、第五端板63和第六端板64上均设有与换热管8伸出部分相配合的通孔。
[0056]具体连接方式为:中间隔板66的一端与第一立柱65固定连接,相对的另一端与第二立柱67固定连接;第一立柱65与第三端板61和第四端板62固定连接;第二立柱67与第五端板63和第六端板64固定连接第三端板61与第一换热部的端部固定连接;第四端板62与第八换热部的端部固定连接;第五端板63与第五换热部的端部固定连接;第六端板64与第四换热部的端部固定连接。当然,第二连接装置6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形式。
[0057]参见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一种翅片式换热器组件,包括第五换热器11、第六换热器22、第七换热器33、第八换热器44、第四连接装置555、第五连接装置666和第六连接装置777。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仅是采用的换热器形状有区别,参见图1和图6,具体区别在于,实施例一中,四个换热器均具有两道折弯,一道为直角折弯,另一道为钝角折弯;而在实施例二中,四个换热器只有一道折弯,为直角折弯。
[0058]实施例二中连接装置的形式以及换热器的连接方式与实施例一相同,具体详见实施例一中的描述,不再赘述。需要指出的是,当采用如实施例一所示的换热器形状时,在翅片式换热器组件的中部可以形成两个V型,有利于增强换热器与空气的换热效率。
[0059]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翅片式换热器组件通过多个连接装置将多个翅片式换热器固定连接,围出的通风区域能够实现四面迎风换热,有效提高单位体积的换热面积,增强换热效率。
[006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换热装置,包括换热设备,该换热设备采用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翅片式换热器组件。这样的换热装置具体可以为空调机组,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翅片式换热器组件应用到该空调机组的室外机组中,可以有效减小空调室外机组的体积,降低制造成本、运输成本,同时更加便于安装。当然,也可以为其他形式的换热装置。
[0061]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翅片式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换热器(11第二换热器(2)、第三换热器(3)、第四换热器(4)、第一连接装置(5)、第二连接装置(6)和第三连接装置(7); 所述第一换热器(1)与所述第四换热器(4)平行且相对设置,所述第三换热器(3)与所述第二换热器(2)平行且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换热器(1)包括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所述第二换热部为所述第一换热部的一端向所述第四换热器(4)的方向延伸所形成的部位; 所述第四换热器(4)包括第三换热部和第四换热部,所述第三换热部为所述第四换热部的靠近所述第二换热部的一端向所述第一换热器(1)的方向延伸所形成的部位; 所述第三换热器(3)包括第五换热部和第六换热部,所述第六换热部为所述第三换热部的一端向所述第二换热器(2)的方向延伸所形成的部位; 所述第二换热器(2)包括第七换热部和第八换热部,所述第七换热部为所述第二换热部的靠近所述第六换热部的一端向所述第三换热器(3)的方向延伸所形成的部位; 所述第二连接装置(6)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装置¢)的一端,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设置在相对的另一端;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连接装置出)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位于相对的另一侧; 所述第一连接装置(5)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换热部的端部固定连接,相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换热部的端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连接装置(7)的一端与所述第六换热部的端部固定连接,相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七换热部的端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装置(5)和所述第三连接装置(7)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连接装置(6)位于所述第一连接装置(5)和所述第三连接装置(7)中间,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换热部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八换热部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五换热部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连接部与所述第四换热部的端部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翅片式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1)和所述第三换热器(3)构造相同,所述第二换热器(2)和所述第四换热器(4)构造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翅片式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装置(5)包括第一端板(51)、第一侧板(52)和第二端板(53);所述第一侧板(5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端板(51)固定连接,相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端板(53)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端板(51)上设有与换热管(8)伸出部分相配合的通孔,所述第一端板(51)与所述第二换热部的端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端板(53)上设有与换热管(8)伸出部分相配合的通孔,所述第二端板(53)与所述第三换热部的端部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翅片式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装置(6)包括第三端板(61),第四端板(62),第五端板(63),第六端板¢4)和间隔部件; 所述第三端板¢1)上设有与换热管(8)伸出部分相配合的通孔,所述第三端板(61)与所述第一换热部的端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四端板¢2)上设有与换热管(8)伸出部分相配合的通孔,所述第四端板(62)与所述第八换热部的端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五端板¢3)上设有与换热管(8)伸出部分相配合的通孔,所述第五端板(63)与所述第五换热部的端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六端板¢4)上设有与换热管(8)伸出部分相配合的通孔,所述第六端板(64)与所述第四换热部的端部固定连接; 所述间隔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端板¢1)和所述第四端板¢2)固定连接,相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端板¢3)和所述第六端板¢4)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翅片式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部件包括第一立柱(65),中间隔板(66)和第二立柱(67); 所述中间隔板¢6)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立柱¢5)固定连接,相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立柱(67)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立柱¢5)与所述第三端板¢1)和所述第四端板¢2)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立柱¢7)与所述第五端板¢3)和所述第六端板¢4)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翅片式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装置(7)包括第七端板(71)、第二侧板(72)和第八端板(73);所述第二侧板(72)的一端与所述第七端板(71)固定连接,相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八端板(73)固定连接; 所述第七端板(71)上设有与换热管(8)伸出部分相配合的通孔,所述第七端板(71)与所述第七换热部的端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八端板(73)上设有与换热管(8)伸出部分相配合的通孔,所述第八端板(73)与所述第六换热部的端部固定连接。
7.一种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采用了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翅片式换热器组件的换热设备。
【文档编号】F28F9/26GK204165425SQ201420581537
【公开日】2015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8日
【发明者】陈春林, 邓行 申请人:深圳麦克维尔空调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