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焚烧炉的炉排式出灰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50279阅读:408来源:国知局
用于焚烧炉的炉排式出灰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焚烧炉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焚烧炉的炉排式出灰机构。



背景技术:

在我国开始迈向工业化,城市化的同时,社会资源消耗也急速增大,大量的废弃物也因此产生。这些废弃物中绝大部分为危险废弃物,如医疗废弃物、农化生产废弃物等,均对人体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目前,“焚烧+尾气净化+炉灰填埋”是针对危险废弃物最有效的处置方式,固定式气化热解焚烧炉由于燃烧产生的烟灰少、NOX排放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

但是,传统的固定式气化热解焚烧炉无法实现炉外灰化冷却,设备使用率低,产能低。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焚烧炉的炉排式出灰机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焚烧炉的炉排式出灰机构,包括:

分别上下间隔布置于焚烧炉的炉体内的两个活动炉底,所述活动炉底包括多个可上下转动以承托物料或者容物料落下的板体;

用于承接从所述活动炉底落下的炉渣的出灰炉排,所述出灰炉排设于所述炉体的下口处;

出灰密封罩,所述出灰密封罩罩设于所述出灰炉排外,且与所述炉体的下口连接,其上具有与所述出灰炉排对应的落灰口,该落灰口处设有水封落灰斗;

用于燃烧所述出灰炉排上的物料的燃烧器,所述燃烧器固定于所述出灰密封罩上。

所述活动炉底由三块板体构成,所述三块板体的中部均具有水平设置的转轴,三根转轴在所述炉体内的高度侧向依次变高。

所述板体的转动角度为0°-90°。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保养,实现炉排出灰、炉外灰化冷却,大幅度提升设备使用率,促过产能提高,并且同时可以进行投料生产,使气化与灰化冷却分开进行。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承托物料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容物料落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以及2所示,一种用于焚烧炉的炉排式出灰机构,包括两个活动炉底110、出灰炉排120、出灰密封罩130、水封落灰斗140以及燃烧器150。

两个活动炉底110分别上下间隔布置于焚烧炉的炉体2内,活动炉底110包括多个可上下转动以承托物料3或者容物料3落下的板体111。

具体地,活动炉底110由三块板体111构成,三块板体111的中部均具有水平设置并由电机驱动的转轴112,三根转轴112在炉体2内的高度沿侧向依次变高。

其中,板体111的转动角度(与水平面的夹角)为0°-90°。

两个活动炉底110构成双层活动炉底110,上层的活动炉底110上方为炉膛,上下层活动炉底110之间为缓冲区,双层设计可保证炉膛和缓冲区内均有物料3形成料封。物料3是指炉渣或者待焚烧的垃圾。

位于上层的活动炉底110的三块板体111统一联动,返复动作下可将炉渣落入下层缓冲区域。

出灰炉排120设于炉体2的下口处,用于承接从活动炉底110落下的炉渣。

出灰密封罩130罩设于出灰炉排120外,且与炉体2的下口连接,其上具有与出灰炉排120对应的落灰口,该落灰口处设有水封落灰斗140。

燃烧器150固定于出灰密封罩130上,用于燃烧出灰炉排120上的物料。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一、A/B焚烧炉由热解状态转向灰化冷却阶段时,炉膛内为热解过程中留下的炉渣,上层活动炉底110进行转动,将炉渣落入缓冲区,当缓冲区炉渣填充至半时,上层活动炉底110封闭,并进行炉排出灰动作:下层活动炉底110转动,将炉渣落入出灰炉排120中并通过燃烧器150进行炉外燃烧,燃烧产生的灰进入水封落灰斗140中,实现炉排出灰、炉外灰化冷却,大幅度提升设备使用率,促过产能提高。

二、至最后一批炉渣时,炉渣进入缓冲区后,上、下层活动炉底110均不动作,在缓冲区的炉渣形成自然料封。

三、此时,可以进行投料生产,使气化与灰化冷却分开进行:向A/B焚烧炉中投料(待焚烧的垃圾),待投料结束后开始热解,A/B焚烧炉进入热解状态,直至炉膛稳定,炉膛稳定后,下层活动炉底110转动进行炉排出灰动作。

四、待A/B焚烧炉再次由热解状态转向灰化冷却阶段时,返回执行上述过程一。

但是,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