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气燃烧器的火盖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7758阅读:722来源:国知局
一种燃气燃烧器的火盖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燃烧装置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燃气燃烧器的火盖结构。



背景技术:

燃气燃烧器定义为是一种将物质通过燃烧这一化学反应方式转化热能的一种设备,即将空气与燃料通过预混装置按适当比例混兑以使其充分燃烧热能装置。

火孔结构是影响燃烧器使用效果的一个环节,现有燃烧器基本能满足现有的使用需求,但在上述火孔结构上存在以下技术问题:1、火孔设计不合理,造成气体流出时噪音较大,气体稳定性差的问题,导致气体燃烧不充分,燃烧效率较低;2、在燃烧过程中,易出现热强度低,回火、离焰等问题;3、火孔易堵塞,不易清理。

综上所述,为了解决上述燃烧器存在的技术问题,需要设计一种气体稳定性好、噪音小,气体燃烧充分、燃烧效率高,燃烧热强度高,火孔易清理的燃气燃烧器的火盖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气体稳定性好、噪音小,气体燃烧充分、燃烧效率高,燃烧热强度高,火孔易清理的燃气燃烧器的火盖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燃气燃烧器的火盖结构,包括

火盖本体;

火孔,其有多个并均匀分布于火盖本体上,所述火孔用于供混合气体通过;

所述火孔由火盖本体边缘向内部偏离中心的一侧倾斜延伸,所述火孔的宽度由火盖本体边缘向其内部逐渐缩小。

在上述一种燃气燃烧器的火盖结构中,所述火孔包括底边、短斜边与长斜边三条边,所述底边位于火盖本体边缘,短斜边与长斜边分别与底边的两端相连且均向火盖本体内部延伸,短斜边的一端与长斜边的一端相连。

在上述一种燃气燃烧器的火盖结构中,所述长斜边与底边的交点至火盖本体的中心点的连线与长斜边间形成一夹角α,所述α为30-45°

在上述一种燃气燃烧器的火盖结构中,所述短斜边与长斜边间形成一夹角β,所述β为锐角。

在上述一种燃气燃烧器的火盖结构中,所述β为15-18°。

在上述一种燃气燃烧器的火盖结构中,所述短斜边与长斜边的一端通过一顶边相连,所述顶边为直线边或弧形边。

在上述一种燃气燃烧器的火盖结构中,所述火孔可向火盖本体中心两侧的任意一侧偏离。

在上述一种燃气燃烧器的火盖结构中,所述火盖本体包括

燃烧罩,其与混气壳体相连;

盖体,其位于燃烧罩内并与燃烧罩相连,燃烧罩上端突出盖体上表面,所述火孔均匀分布于盖体的周缘。

在上述一种燃气燃烧器的火盖结构中,所述盖体的中部开设有供引燃气管通过的通孔,所述盖体的上表面设置有与火孔相隔开的容纳槽,所述通孔位于容纳槽内并与容纳槽相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火孔宽度由火盖本体边缘向内部逐渐缩小,因此,气体会向后端逐渐增宽的部分流动,这种气流在燃烧时会形成向外攀升的聚焰,因而在燃烧罩内壁间形成热辐射,使得混合气体燃烧时的火焰更加猛烈,提高了混合气体的燃烧效率。

2、火孔偏离火盖本体中心而设置,使得混合气体燃烧时形成旋转的火焰,弥补了相邻两火孔间混合气体不充足且燃烧不均匀的缺陷,进一步提高了燃烧时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提高了气体的燃烧质量。

3、火孔的形状、大小、位置设计合理,降低了气体流出时的噪音,提高了气体流出时的稳定性,使得气体燃烧更加充分,燃烧时间延长,从而提高了燃烧效率,另外,本火孔的结构也有利于对其进行清理和保养。

4、由于火孔的形状、位置设计合理,实现了火孔总面积利用率的最大化,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了比传统结构更大的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中,100、火盖本体;110、盖体;111、通孔;112、容纳孔;113、容纳槽;120、燃烧罩;121、挡圈;200、火孔;210、底边;220、短斜边;230、长斜边;240、顶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燃气燃烧器的火盖结构,包括火盖本体100与火孔200。

如图1所示,该火盖本体100使用时安装在混气壳体(图中未示出)的上开口处,所述火盖本体100包括盖体110与燃烧罩120。

盖体110为水平设置的圆块状,所述盖体110由金属材料制成,盖体110将混气壳体的开口封住并使混合气体聚集在混气壳体内,在盖体110的中部开设有一通孔111,该通孔111用于长明火供气管穿过,在远离该通孔111的盖体110边缘开设有一容纳孔112,该容纳孔112用于供火花塞穿过,所述火孔200位于盖体110上。

燃烧罩120为圆筒状且竖立设置,上述盖体110位于燃烧罩120内且盖体110的外侧壁与燃烧罩120内侧壁相连,该盖体110与燃烧罩120可一体成型,也可通过后期的安装形成一整体,燃烧罩120的下端外表面向外延伸出挡圈121,燃烧罩120下端插入至混气壳体内并与混气壳体内侧壁贴紧,挡圈121抵在混气壳体的上端端面上并防止燃烧罩120与混气壳体相对运动。

燃烧罩120上端突出盖体110上表面且在燃烧罩120内形成一燃烧区域,混合气体流出混气壳体后进入该燃烧区集中,该燃烧罩120可将混合气体聚集在该燃烧区内,同时能防止外界的风干扰燃烧区域内的混合气体,以保证混合气体燃烧稳定。

如图3所示,火孔200有多个且均匀分布于盖体110的周缘,混气腔室内的混合气体经多个火孔200流至混气腔室外。

该火孔200形状类似于三角形,其主要包括底边210、短斜边220与长斜边230三条边,优选的,底边210位于盖体110边缘并与盖体110的外侧壁重合,如此,使得火孔200加工更加方便,短斜边220与长斜边230分别与底边210的两端相连且均向盖体110内部延伸,短斜边220的一端与长斜边230的一端相连,该火孔200的结构除了上述形状外,还可设置为弧形,即短斜边220与长斜边230均为弧形边,因此,火孔200的结构并不限于上述结构。

整个火孔200由盖体110边缘向内部偏离中心的一侧倾斜延伸,也就是说,以长斜边230与底边210的交点至盖体110中心点的连线为基准线,整个火孔200偏离该基准线的一侧,即长斜边230与该基准线间形成一夹角α,优选的,该α的角度范围为30-45°,倾斜设置的火孔200,使得混合气体燃烧时形成旋转的火焰,弥补了相邻两火孔200间混合气体不充足且燃烧不均匀的缺陷,进一步提高了燃烧时的均匀性,提高了燃烧质量,而经过测试,该α的角度范围在30-45°间时,该火孔200的出气效果最佳,当然,该α并不限于30-45°角度范围内。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对火焰的要求,该火孔200可偏离基准线的任意一侧。

进一步的,整个火孔200的宽度由盖体110边缘向其内部逐渐缩小,也就是说,短斜边220与长斜边230间形成一角度为锐角的夹角β,优选的,夹角β的角度范围为15-18°,混合气体燃烧时的火焰是由气流的扩散走向而决定的,每个火孔200的前端窄小,因此,气体会向后端逐渐增宽的部分流动,这种气流在燃烧时会形成向外攀升的聚焰,因而在燃烧罩120内壁间形成热辐射,使得混合气体燃烧时的火焰更加猛烈,提高了混和气体的燃烧效率,经测试,当该夹角的角度范围为15-18度时,火焰效果最好,燃烧效率最高,当然,该夹角的角度也不限于在15-18度范围内。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短斜边220与长斜边230的一端通过一顶边240相连,所述顶边240为直线边或弧形边,在短斜边220与长斜边230间设置一顶边240,避免短斜边220与长斜边230延伸至二者相交,从而使二者间的夹角处容易清理,同时增大了混合气体通过时的面积,防止混合气体通过时发生较大的噪音。

进一步的,所述盖体110的上表面设置有与火孔200相隔开的容纳槽113,所述通孔111位于容纳槽113内并与容纳槽113相通,混合气体由火孔200流出后,容纳槽113可容留一部分混合气体,增加了整个火盖本体100中部的燃烧点,从而增加了混合气体的燃烧时间,避免气体流出后快速的向四周散发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从而提高了燃烧质量。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上述结构,使得混合气体流出更加均匀,噪音小,燃烧更加充分,燃烧效率更高,而火孔200本身也较容易清理。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