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环火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20579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环火燃烧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三环火燃烧器。



背景技术:

燃烧器的炉头包括炉腔和设置在其上的引射管,现有技术中,炉腔与引射管分别通过铝或铝合金压铸而制成两组相互独立的部件,两组部件再通过紧固件(如螺钉等)、密封胶水装配固定而构成炉头。

燃烧器长期使用情况下,受到高温、高压的影响,密封胶水容易老化失效,最终导致漏气发生,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隐患。

现有技术的燃烧器还存在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三环燃烧器,其炉腔和引射管一体成型,无需借用紧固件、密封胶水,不会出现漏气现象,安全性能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三环火燃烧器,包括炉头,所述炉头包括炉腔和设置在其上的引射管;

所述引射管包括分别与炉腔连通的外环引射管、二环引射管及内环引射管,所述炉腔顶部分别开设有与外环引射管连通的外环火接口、与二环引射管连通的二环火接口及与内环引射管连通的内环火接口;

所述炉腔与引射管通过铝或铝合金重力浇铸一体成型。

所述内环火接口的外表面设有铜环,所述铜环通过重力浇铸嵌装在内环火接口的外表面。

所述铜环下部外缘上设有固定凸边,固定凸边嵌入在内环火接口或炉腔内。

所述炉头上还设有火盖组件,所述火盖组件包括火盖底座、外环火火盖、二环火火盖及内环火火盖;

火盖底座设有与外环火接口连通的外环燃气道、与二环火接口连通的二环燃气道以及对应内环火接口位置设有避让通孔;

外环火火盖盖接在外环燃气道上,二环火火盖盖接在二环燃气道上,内环火火盖盖接在内环火接口上,以形成三环燃烧火。

所述外环火火盖、二环火火盖及内环火火盖的外缘上分别呈周向设有第一燃气孔、助燃槽及燃气贯通孔,所述第一燃气孔与助燃槽为上下层设置,第一燃气孔倾斜向上,助燃槽为水平方向的凹槽,并与燃气贯通孔连通。

所述外环火火盖及二环火火盖下部开口边缘分别设有外安装套环及内安装套环,外环燃气道及二环燃气道上部开口边缘分别设有外安装台阶及内安装台阶;

所述外环火火盖盖接在外环燃气道上时,外环火火盖的外安装套环套装在外环燃气道的外安装台阶外侧部、外环火火盖的内安装套环套装在外环燃气道的内安装台阶内侧;

所述二环火火盖盖接在二环燃气道上时,二环火火盖的外安装套环套装在二环燃气道的外安装台阶外侧部、二环火火盖的内安装套环套装在二环燃气道的内安装台阶内侧。

所述火盖底座上设置有用于分隔其外环燃气道及二环燃气道的分隔法兰,火盖底座与分隔法兰之间通过第一螺丝固定连接。

所述分隔法兰包括同心设置的内环部及外环部,内、外环部之间通过连接部连接而成,内环部与火盖底座之间形成二环燃气道,外环部与火盖底座之间形成外环燃气道;

所述火盖底座上开设有连接二环燃气道与二环火接口的二环火套以及连接外环燃气道与外环火接口的外环火套,二环火套套接在二环火接口上,外环火套套接在外环火接口。

所述外环火接口、二环火接口分别设置在内环火接口的相对两侧,外环火接口与内环火接口的中心距离为A,二环火接口与内环火接口的中心距离为B,A不等于B。

所述引射管进气端设置有安装板,安装板与引射管通过第二螺丝连接,安装板上对应外环引射管、二环引射管及内环引射管分别设置有进风口及喷嘴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

引射管及炉腔通过铝合金重力浇铸一体成型构成炉头,炉头一体式的结构更加稳定可靠,能够杜绝漏气事故,并且降低了生产成本。

内环火接口的外表面设有铜环,可避免内环火接口长期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发生变形,更加美观耐用。

还对火盖组件进行优化,提高燃烧器的燃烧效率,能够达到1级能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装配立体。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装配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火盖底座的立体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内环火火盖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二环火火盖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外环火火盖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火盖底座的立体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图8,本三环火燃烧器,包括炉头,炉头包括炉腔4和设置在其上的引射管;引射管包括分别与炉腔4连通的外环引射管1、二环引射管2及内环引射管3,炉腔4顶部分别开设有与外环引射管1连通的外环火接口11、与二环引射管2连通的二环火接口21及与内环引射管3连通的内环火接口31;炉腔4与引射管通过铝(或铝合金)重力浇铸一体成型,两者之间不需要紧固件、密封胶水等进行固定和连接,炉腔4与引射管构成一体式的炉头,其能够杜绝漏气事故的发生,使燃烧器适合在长期高温环境下使用,更加稳定可靠,而且还省去了两者的安装工序,简化了生产步骤,降低了燃烧器的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内环火接口31的外表面设有铜环311,铜环311通过重力浇铸嵌装在内环火接口31的外表面,铜环311耐高温温度更高,铜环311的耐腐蚀性、抗氧化能力强以及适合在高温环境下使用,可有效保护内环火接口31,内环火接口31长期使用,也不会变形、发黑,使用更加安全可靠,美观度高。

进一步地,铜环311下部外缘上设有固定凸边312,固定凸边312嵌入在内环火接口31或炉腔4内。该技术方案使铜环311能够更紧密嵌装在内环火接口31或炉腔4内,它们的结合更加紧密、不易脱离。

进一步地,炉头上还设有火盖组件,火盖组件包括火盖底座5、外环火火盖61、二环火火盖62及内环火火盖63;火盖底座5设有与外环火接口11连通的外环燃气道51、与二环火接口21连通的二环燃气道52以及对应内环火接口31位置设有避让通孔53,以便于内环火火盖63的安装;外环火火盖61盖接在外环燃气道51上,二环火火盖62盖接在二环燃气道52上,内环火火盖63盖接在内环火接口31上,以形成三环燃烧火,满足三环火的使用。

进一步地,外环火火盖61、二环火火盖62及内环火火盖63的外缘上分别呈周向设有第一燃气孔75、助燃槽73及燃气贯通孔74,第一燃气孔75与助燃槽73为上下层设置,第一燃气孔75倾斜向上与相应火盖内部连通,满足供气燃烧,助燃槽73为水平方向的凹槽,并与燃气贯通孔74连通,燃气贯通孔74与相应火盖内部连通并向助燃槽73供气燃烧,第一燃气孔75能够产生主火苗,而助燃槽73能够产生向上的燃气气流并燃烧成辅火苗,辅火苗能够使主火苗向上推送,使主火苗能够仅在在锅具底部,火苗不打散,热量集聚并用于加热锅具底部,避免燃气的浪费,有效提高燃烧器的燃烧效率,使燃烧器能够达到一级能效。

进一步地,外环火火盖61及二环火火盖62下部开口边缘分别设有外安装套环71及内安装套环72,外环燃气道51及二环燃气道52上部开口边缘分别设有外安装台阶511及内安装台阶512;外环火火盖61盖接在外环燃气道51上时,外环火火盖61的外安装套环71套装在外环燃气道51的外安装台阶511外侧部、外环火火盖61的内安装套环72套装在外环燃气道51的内安装台阶512内侧;二环火火盖62盖接在二环燃气道52上时,二环火火盖62的外安装套环71套装在二环燃气道52的外安装台阶511外侧部、二环火火盖62的内安装套环72套装在二环燃气道52的内安装台阶512内侧。同样地,内环火火盖63下部为安装环,内环火火盖63的安装环套装在内环火接口31的外侧。该技术方案使火盖(外环火火盖61、二环火火盖62及内环火火盖63)盖接在相应的燃气道(外环燃气道51、二环燃气道52及内环火接口31)上时更加简便,并且通过台阶式的装配方式自然形成对燃气气流的密封,避免燃气泄漏。

进一步地,火盖底座5上设置有用于分隔其外环燃气道51及二环燃气道52的分隔法兰54,火盖底座5与分隔法兰54之间通过第一螺丝55固定连接。更具体地说,分隔法兰54包括同心设置的内环部541及外环部542,内、外环部542之间通过连接部543连接而成,内环部541与火盖底座5之间形成二环燃气道52,外环部542与火盖底座5之间形成外环燃气道51。分隔法兰54能够简化火盖底座5的加工,该技术方案中的火盖底座5及分隔法兰54为单独的部件,能够单独通过压铸等制造而成,再组装共同构成外环燃气道51及二环燃气道52,有效降低生产、加工难度,模具成本更加低。

另外,在火盖底座5上开设有连接二环燃气道52与二环火接口21的二环火套56以及连接外环燃气道51与外环火接口11的外环火套57,二环火套56套接在二环火接口21上,外环火套57套接在外环火接口11,该技术方案满足与炉头的快速装配及对燃气密封要求。

进一步地,外环火接口11、二环火接口21分别设置在内环火接口31的相对两侧,外环火接口11与内环火接口31的中心距离为A,二环火接口21与内环火接口31的中心距离为B,A不等于B,如图3所示,该技术方案能够保证火盖底座5上外环火套57正确安装在外环火接口11上、二环火套56正确安装在二环火接口21上,避免火盖底座5与炉头的装配错误,其防呆设计方便了用户实际的安装、维护和使用。

进一步地,引射管进气端设置有安装板91,安装板91与引射管通过第二螺丝92连接,安装板91上对应外环引射管1、二环引射管2及内环引射管3分别设置有进风口911及喷嘴安装孔912,满足调节燃气火大大小的使用需要,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理解。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他实施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设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