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器及其余热回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379139发布日期:2019-04-12 23:38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一种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器及其余热回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环保领域,具体是一种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器及其余热回收方法。



背景技术:

烟气余热回收主要是通过某种换热方式将烟气携带的热量转换成可以利用的热量。烟气是一般耗能设备浪费能量的主要途径,比如锅炉排烟耗能大约在15%,而其他设备比如印染行业的定型机、烘干机以及窑炉等主要耗能都是通过烟气排放。烟气余热回收主要是通过某种换热方式将烟气携带的热量转换成可以利用的热量。

现有的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器回收效率不高,造成热源浪费严重,同时环保效益差,不适合推广应用。

因此提出一种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器及其余热回收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器及其余热回收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器,包括生产设备、第一高温管道、余热回收设备、进水箱体及出水箱体,所述生产设备的右端与第一高温管道相连通,所述第一高温管道的左端内部与生产设备接触处设置有第一过滤层,所述第一过滤层的中部设置有第二过滤层,第一过滤层的右端设置有第三过滤层,所述第三过滤层的右端与进口管道相连通,进口管道的纵向部分上端与余热回收设备相连通,所述余热回收设备的内表面设置有加热层。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过滤层为隔离网,用来过滤较大的杂质,所述第二过滤层和第三过滤层均为活性炭过滤层,起到多次过滤作用,实现保护环境。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进口管道的竖直截面为“l”形。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热层的内壁为铝合金材料制成,导热性能好,从而实现快速加热,所述余热回收设备的顶部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水管和第一水管,第二水管和第一水管的下端均贯穿余热回收设备的顶部延伸至余热回收设备的底部内表面上方。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第二水管和第一水管均为“l”形,第二水管和第一水管的横向部分分别与出水箱体和进水箱体相连通,第二水管和第一水管的横向部分上分别设置有第二水泵和第一水泵,通过打开第二水管将水通入余热回收设备内,当水加热后,再通过启动第一水泵,将水通过第一水管抽入进水箱体内。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余热回收设备的右壁外表面设置有温度显示器,温度显示器能够显示余热回收设备内部水分温度。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热层的内部左右对称设置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一端与加热层内壁转动连接,加热层上对称设置有转动叶片,转动叶片为薄片形状,与空气接触面大,当烟气流动时候,会对转动叶片一定的力,从而带动第一转动杆转动,加热层的另一端与第二转动杆固定连接,第二转动杆贯穿加热层的内壁并能够相对加热层内壁转动,余热回收设备内部的第二转动杆上设置有若干搅拌叶,通过搅拌叶能够起到搅拌作用,从而使余热回收设备内部的水更快的加热均匀。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热层的内表面从左往右1/3处与弯曲通道相连通,弯曲通道为铝合金材料制成,导热性能好,弯曲通道的竖直截面为“己”字形状,高温烟气在弯曲通道内部流动,进一步提高了加热效率,也提高了余热回收利用效果,所述余热回收设备的右壁上端设置有出烟口,出烟口的左端与加热层相连通,出烟口上设置有电子阀门,加热层的内壁上方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检测内部压强,当压强过大时候,电子阀门自动打开,使部分气体排出。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一种运用所述的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器的余热回收方法,步骤如下:

s1、将带加热物体置于加热层内部,关闭电子阀门;

s2、启动生产设备,产生高温烟气,并依次经过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第三过滤层及进口管道进入加热层内;

s3、通过温度显示器观察加热层内部温度,同时压力传感器能够自动控制电子阀门开启,保证了加热层内部压强维持在一定范围内;

s4、当温度达到所设定的值时,收集待加热物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能够充分将高温烟气余热回收利用,回收利用效率高,节省能源的同时,能够保护环境。

加热层的内壁为铝合金材料制成,导热性能好,从而实现快速加热,弯曲通道为铝合金材料制成,导热性能好,弯曲通道的竖直截面为“己”字形状,高温烟气在弯曲通道内部流动,进一步提高了加热效率,加热层的内壁上方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检测内部压强,当压强过大时候,电子阀门自动打开,使部分气体排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生产设备,2-第一高温管道,3-第一过滤层,4-第二过滤层,5-第三过滤层,6-进口管道,7-余热回收设备,8-加热层,9-进水箱体,10-第一水泵,11-第一水管,12-出烟口,13-出水箱体,14-第二水泵,15-第二水管,16-第一转动杆,17-转动叶片,18-第二转动杆,19-搅拌叶,20-弯曲通道,21-温度显示器,22-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2,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器,包括生产设备1、第一高温管道2、余热回收设备7、进水箱体9及出水箱体13,所述生产设备1的右端与第一高温管道2相连通,生产处的高温烟气通过第一高温管道2流出,所述第一高温管道2的左端内部与生产设备1接触处设置有第一过滤层3,所述第一过滤层3为隔离网,用来过滤较大的杂质,所述第一过滤层3的中部设置有第二过滤层4,第一过滤层3的右端设置有第三过滤层5。

优选的,所述第二过滤层4和第三过滤层5均为活性炭过滤层,起到多次过滤作用,实现保护环境。

所述第三过滤层5的右端与进口管道6相连通,进口管道6的竖直截面为“l”形,进口管道6的纵向部分上端与余热回收设备7相连通,余热回收设备7起到余热回收的作用。

所述余热回收设备7的内表面设置有加热层8,所述加热层8的内壁为铝合金材料制成,导热性能好,从而实现快速加热,所述余热回收设备7的顶部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水管15和第一水管11,第二水管15和第一水管11的下端均贯穿余热回收设备7的顶部延伸至余热回收设备7的底部内表面上方,第二水管15和第一水管11均为“l”形,第二水管15和第一水管11的横向部分分别与出水箱体13和进水箱体9相连通,第二水管15和第一水管11的横向部分上分别设置有第二水泵14和第一水泵10,通过打开第二水管15将水通入余热回收设备7内,当水加热后,再通过启动第一水泵10,将水通过第一水管11抽入进水箱体9内。

优选的,所述余热回收设备7的右壁外表面设置有温度显示器21,温度显示器21能够显示余热回收设备7内部水分温度。

所述加热层8的内部左右对称设置有第一转动杆16,所述第一转动杆16的一端与加热层8内壁转动连接,加热层8上对称设置有转动叶片17,转动叶片17为薄片形状,与空气接触面大,当烟气流动时候,会对转动叶片17一定的力,从而带动第一转动杆16转动,加热层8的另一端与第二转动杆18固定连接,第二转动杆18贯穿加热层8的内壁并能够相对加热层8内壁转动,余热回收设备7内部的第二转动杆18上设置有若干搅拌叶19,通过搅拌叶19能够起到搅拌作用,从而使余热回收设备7内部的水更快的加热均匀。

所述加热层8的内表面从左往右1/3处与弯曲通道20相连通,弯曲通道20为铝合金材料制成,导热性能好,弯曲通道20的竖直截面为“己”字形状,高温烟气在弯曲通道20内部流动,进一步提高了加热效率,也提高了余热回收利用效果。

所述余热回收设备7的右壁上端设置有出烟口12,出烟口12的左端与加热层8相连通,出烟口12上设置有电子阀门,加热层8的内壁上方设置有压力传感器22,压力传感器22检测内部压强,当压强过大时候,电子阀门自动打开,使部分气体排出。

实施例2

一种运用所述的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器的余热回收方法,步骤如下:

s1、将带加热物体置于加热层8内部,关闭电子阀门;

s2、启动生产设备1,产生高温烟气,并依次经过第一过滤层3、第二过滤层4、第三过滤层5及进口管道6进入加热层8内;

s3、通过温度显示器21观察加热层8内部温度,同时压力传感器22能够自动控制电子阀门开启,保证了加热层8内部压强维持在一定范围内;

s4、当温度达到所设定的值时,收集待加热物体。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加热层8的内壁为铝合金材料制成,导热性能好,从而实现快速加热,弯曲通道20为铝合金材料制成,导热性能好,弯曲通道20的竖直截面为“己”字形状,高温烟气在弯曲通道20内部流动,进一步提高了加热效率,加热层8的内壁上方设置有压力传感器22,压力传感器22检测内部压强,当压强过大时候,电子阀门自动打开,使部分气体排出。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