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条炉排二次燃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55498发布日期:2019-08-06 23:03阅读:870来源:国知局
链条炉排二次燃炉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主要涉及燃煤炉。适合锅炉,球团炉,隧道窑炉的无烟改进。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所有链排锅炉都为一次燃式,一次燃式炉突出的缺点是排污重,已不适合时代应用。

其原因:

运行中,要不间断的补料。补料后,煤在着火段要释放大量的挥发物,此时挥发物一方面需高温助燃,另一方面新补料着火吸收热使高温下降;一方面需增氧助燃,另一方面新补料气孔小导致缺氧。即使补了气,也是烟一股气一股各走各的路。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挥发物不燃排出,黑烟滚滚不断就在这时。

本发明对上述问题从理论到土模到实体,进行了五个年头的研究。得出结论是:

彻底除烟,灶内必须重建“高温+氧+扰动”三大条件,缺一不可。三大条件成了彻底解决无烟炉的定律。倒过来,依此定律可使所有燃煤炉能实现无烟。有了目标创建容易,第一个定炉排炉研制成功后,依此定律又对链排炉的拱进行了改进。经一次试改,即成功了目前世界独一无二的“链条炉排二次燃炉”。

直排测试,观出烟似停炉。二氧化硫只有280mg/m3(煤含硫低)。一氧化碳几乎没有(二次燃时烧掉)。二次燃提高了煤的燃效,多一份燃效少一份排放。该项目对治理雾霾作用很大。

本发明所采用的方案

前炉壁增设了二次补气室,室内上行是清尘风孔,下行是二次补风管。在链排上面两侧设有下锅筒,下锅筒的上是拱墙。拱墙的上紧挨前炉壁设有前拱。前拱内设有立隔板,立隔板的上端面与拱顶内面之间是通道口,立隔板的下端面与链排面之间是煤层通过口。立隔板把前拱内分成前后两室,前部为着火室,后部为燃烧室。在着火室内设有与立隔板连体的平隔板。平隔板的前端与前炉壁内面之间是通道口。平隔板把着火室分成上下两层,上层是折流通道,下层是着火室。这样,着火室、燃烧室、由折流通道连通。

二次燃原理:

1.着火室的烟气在着火室进行了第一次补气,并由补气产生的力扰动烟气混合。2.烟气进入曲折的折流通道,再次扰动。3.混合气进入高温燃烧室再次燃烧。

附图说明:

图1是链排纵向剖示意图

图2是拱的左侧视图

图3是图1的1-1剖视图

图4是图3的2-2剖视图

图5是图1的二次补气室(3)结构图

图6是图1的平隔板(9)俯视图

图7是平隔板(9)3-3剖视图

图8是平隔板(9)4-4剖视图

图9是铁拱(24)仰视图

图10是铁拱5-5剖视图

图11是铁拱6-6剖视图

图12是风压室结构图

照图详述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

前炉壁(1)增设了二次补气室(3),室内上行是清尘风孔(21),下行是二次补风管(2)。在链排(4)上面两侧设有下锅筒(19),下锅筒的上是拱墙(18)。拱墙的上紧挨前炉壁设有前拱(20)。紧挨后炉壁设有后拱(15)(设后拱一般是为助燃,该炉可去掉后拱)。前拱内设有立隔板(12),立隔板的上端面与拱顶内面之间是通道口,立隔板的下端面与链排面之间是煤层通过口(17)。立隔板把前拱内分成前后两室,前部为着火室(10)(有烟段),后部为燃烧室(14)(无烟段)。在着火室内设有与立隔板连体的平隔板(9)。平隔板的前端与前炉壁内面之间是通道口(5)(该口为上下层的连通口)。平隔板前高后低设置。平隔板把着火室分成上下两层,上层是折流通道(8),下层是着火室(10)。这样,着火室、燃烧室、由折流通道连通。着火室段的两拱壁各设一个补气孔(11)。设孔位置:孔中的高度:依炉排上平计200-300mm。孔中对立隔板的前面距:一个是着火室全长的1/3-1/4,另一个是着火室全长的1/1.5-1/2。(两孔调角目的是为扰动混匀配气)。补气孔连通风机正压并设调节阀。

如图1,2,8-11所示:

前拱又分为耐火砼拱(23)及铁拱(24),所述铁拱的结构,铁拱随平隔板上仰。铁拱像反扣的槽,槽的后端设有拱的后堵(22),中部错开设有反方向的两个扰动壁(6)(后堵与扰动壁功能是扰动气流)。铁拱的前端与前炉壁焊连,并与前炉壁水路连通。铁拱的下边固定在平隔板(9)的上皮,并与平隔板边框方管(30)的水路连通。铁拱的后端与灶口(13)紧挨并水路连通。(小型炉做成狐形顶,顶内设一组导流壁。大型炉做成平顶,内部再加轴向立隔板1-3个分成2--4个通道。通道内各设2-3组扰动壁)。铁拱内宽=两侧下锅筒(19)的内皮距。外宽=立隔板的长。前后向长=着火室总长+250--500mm。

如图1,2,3,4,6--8所示:

平隔板(9)与立隔板(12)的连体做法:先做立隔板,立隔板是一个立水壁。长,比两个下锅筒(19)的内皮距加200--400mm。高250--450mm。厚50-200mm。立隔板稳在下锅筒上,并与下锅筒的水路连通。平隔板设有边框(30),左边右边前端用方管做成,后端与立水壁焊连,水路连通。框内布有束管(33)。束管的两头,前与方管,后与立水壁焊接,水路连通。在框架内,浇有耐火砼(32),下面保护层厚(31)20--80mm,(目的,1.保证强度。2.板要有积热辐射功能,提着火速)。在前‘方管’的前,设管(26)与前水壁的水路连通。左侧右侧方管的下,与灶口(13)的上水路连通。平隔板的左右向宽,同立隔板的长。

如图2,4所示:

下锅筒(19)的结构,下锅筒固定在链排的大架(27)上,前端与前炉壁(1)相连并水路连通。后端与后水壁相连并水路连通。并与负载系统水路连通。

锅筒断面为长方形,下底面距链排(4)的面10-20mm设置,上表面距链排的面140mm,叠压链排面宽50mm。锅筒的宽度依拱墙的厚度+锅的束管占位+锅的水壁占位确定(束管,水壁设在下锅筒上)。下锅筒连体设有灶口(13),水路连通。灶的入深与下锅筒同宽。

如图1,5所示:

二次补气室(3)与前炉壁(1)的结构,前炉壁下设有高140mm的进料口(28)。至炉排面300--350mm以上,前炉壁加宽内呈一台阶。二次补风管(2)由前面进,向下弯由台阶穿出(用向下的风力吹高温穿流新料,提着火速)。二次补气管的上部设有清尘风孔(21)(定时清除折流通道的织尘)。在两管的进口外做一个二次补气室(3),在补气室内的两管中设有分室壁(29)分成两室。上为除尘室,下为补风室,除尘室与补风室的横顶端各连通一个正压风管,各风管设有调风阀一个。

如图12所示:

着火室的链排下对应一个负压室(36)与正压室(34),其它风室常规设置。

所述负压室的结构:负压室的前边设在前炉壁内面的垂线对应下方。依炉排的轴向计,负压室长250-600mm。负压室与正压室(34)要空开20-100mm设置(防止窜风)。负压室由风管(35)连通通道口(5)的上方(负压室能促使高温穿新补煤层倒流,提着火速)。

各通道数据估算:

1.导流口(25)口面积:=着火室占有链排的有效面积计算的配气量×灶温温度膨胀系数×1.5--3。

2.通道口(5)面积:=着火室占有链排的有效面积计算的配气量×灶温温度膨胀系数×1.5--5+煤层截面积。

3.着火室出口(16)面积:=平隔板(9)对应的炉排面积计算的配气量×灶温温度膨胀系数×2--7+煤层截面积。

4.燃烧室(14)的出口截面积:=着火燃烧两室的链排有效面积计算的配气量×灶温温度膨胀系数×3--8+煤层截面积。

5.燃烧室长度:600-1000mm依氧化烟程度定。

6.着火室长度:80--1500mm与煤与炉功率有关。

7.请尘风孔中距平隔板上平高(7)=100-250mm。

前炉壁(1)保护层厚(31)

二次补风管(2)耐火砼(32)

二次补气室(3)束管(33)图6,7,8

链排(4)正压室(34)

通道口(5)风管(35)

扰动壁(6)负压室(36)图12

吹风孔中距平隔板上平高(7)

折流通道(8)

平隔板(9)

着火室(10)

补气孔(11)

立隔板(12)

灶口(13)

燃烧室(14)

后拱(15)

着火室出口(16)

煤层通过口(17)

拱墙(18)

下锅筒(19)

前拱(20)

清尘风孔(21)

后堵(22)图1

耐火砼拱(23)

铁拱(24)图2

导流口(25)

管(26)图3

大架(27)图4

进料口(28)

分室壁(29)图5

边框方管(30)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