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余热回收的旋转式RTO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06407发布日期:2019-10-18 22:45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一种余热回收的旋转式RTO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vocs气体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余热回收的旋转式rto。



背景技术:

旋转式rto处理vocs气体,反应热对蓄热体加热,使得蓄热体能够为vocs气体氧化分解提供高温环境,高温处理过的气体在排出时会携带一部分热量,同时,热量也会通过炉体本身散发至外部大气中,造成炉体内部热量损失,因此,为保证持续工作,需要对炉内通入大量热量,从而耗费大量能源,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对焚烧炉中余热加以利用,进而节省vocs气体处理成本的余热回收的旋转式rto。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余热回收的旋转式rto,包括炉体、固定安装在所述炉体内的蓄热体以及密封安装在所述炉体内壁上的堵板,所述炉体下端呈开口状,所述堵板密封安装在所述炉体的开口处,所述堵板上连接有出气管道,所述出气管道透过所述堵板连通所述炉体内外,所述蓄热体包括设置在所述炉体内的加热底座以及若干穿插在所述加热底座内的蓄热陶瓷,所述加热底座包括设置在所述炉体内的空心柱、连通至所述空心柱内部的预热管道以及若干连通至所述空心柱内部的扇形加热片,所述预热管道连通所述空心柱和所述出气管道,所述蓄热陶瓷固定在所述扇形加热片相邻的间隙内。

进一步的,所述空心柱上开有预热孔,所述预热管道通过所述预热孔连通至所述空心柱的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空心柱上开有若干预热槽,所述扇形加热片通过所述预热槽连通至所述空心柱的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空心柱和所述扇形加热片均由弹性橡胶制成,所述蓄热陶瓷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固定在所述扇形加热片相邻的间隙内。

进一步的,所述蓄热陶瓷上开有让位槽,所述蓄热陶瓷通过所述让位槽卡接在所述空心柱的端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蓄热体还包括两个密封连接在所述炉体内壁上的气室分配板以及连接在两个所述气室分配板之间的通气管,所述空心柱固定在所述通气管道上方的所述气室分配板上,所述通气管道下方的所述气室分配板上开有出风孔,两个所述气室分配板上均开有若干绕所述出风孔环向均匀排列的通气口,所述通气管道通过所述通气口连通所述气室分配板的上下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炉体内还安装有旋转阀,所述旋转阀包括安装在可转动的穿插在所述堵板上的转轴、固定安装在所述转轴上的活动阀体以及固定在所述活动阀体内的固定阀板,所述活动阀体内安装有挡风板,所述挡风板设置在所述固定阀板内。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阀体上开有进风槽和出风槽,所述进风槽和所述出风槽分别设置在所述转轴的两端,所述挡风板设置在所述出风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槽的贯通所述活动阀体的上端面和侧面设置,所述出风槽贯通所述活动阀体的上下端面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阀体上开有固定槽,所述固定阀板配合穿插在所述固定槽内,所述固定阀板的侧面上开有若干出气槽,所述进风板均固定在所述出风环上,所述进风板和所述出风环上均开有的固定槽,所述旋转阀还包括穿插在所述固定槽内的固定阀板,所述固定阀板的侧壁上开有均匀排列的出气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加热底座和出气管道之间连通预热管道,将处理过的气体中抽取部分气体自预热管道输出至空心柱内,该部分气体通过扇形加热片对蓄热陶瓷进行热量补偿,利用排出炉体的热量对在空心柱内部,对蓄热体陶瓷进行加热,既实现对排出热量的回收,又能节省加热蓄热体陶瓷的成本,有效的降低了处理vocs气体的处理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余热回收的旋转式rto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旋转式rto的立体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旋转式rto的俯视图;

图4是沿图3中a-a剖面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5是图1所示旋转式rto中蓄热体中加热底座和蓄热陶瓷的爆炸组装图;

图6是图1所示旋转式rto中旋转阀的爆炸组装图。

图中: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相反,本发明的实施例包括落入所附加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内涵范围内的所有变化、修改和等同物。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余热回收的旋转式rto100,包括炉体10、安装在炉体10内的旋转阀20、设置在炉体10内且位于旋转阀20上方的蓄热体30以及驱使旋转阀20转动的驱动机构40。

炉体10呈圆柱状,炉体10呈下端开口的空腔结构状,炉体10内腔顶部呈穹顶密封状,炉体10的侧壁上开有两个对称的进风口110,炉体10的内壁上设有靠近开口的限位台阶120。炉体10的开口处密封安装有堵板130,堵板130上连接有出气管道131,出气管道131的一端延伸至炉体10的外部,另一端透过堵板130连通炉体10内。堵板130上还开有转动孔132。

旋转阀20包括穿插在转动孔132内的转轴210、固定安装在转轴210上且贴合炉体10内壁的活动阀体270以及穿插在活动阀体270上的固定阀板240。

转轴210的底端穿过转动孔132延伸至炉体10的下方,转轴210的顶端处在限位台阶120的下方。转轴210上还开有清洁进气孔212,清洁进气孔212和处在堵板130的上方,转轴210上套设有清洁进气管道250,清洁进气管道250的一端环形套设在清洁进气孔212的孔口上,清洁进气管道250的另一端透过炉体10的侧壁连通至外部的清洁气体的气仓(图未示)上。转轴210可转动的穿插在转动孔132和清洁进气管道250内,其中,转轴210和转动孔132之间、转轴210和清洁进气管道250之间均采用油膜密封或硅胶密封的方式予以轴封,对转轴120上具体的轴封方式在本实施例中不做限定。

如图6所示,活动阀体270大致呈圆柱状,活动阀体270可转动地密封卡接在限位台阶120和进风板220之间,活动阀体270和炉体10之间的接触面上均采用涂抹硅胶或轴承等手段进行轴封,防止炉体10内的气体出现气体泄露混合的现象,活动阀体270上远离堵板130的端面上开有扇形的进风槽271和出风槽272,进风槽271和出风槽272的扇形中心均重合于活动阀体270的轴线,进风槽271贯通活动阀体270上端面和侧面,出风槽272贯通活动阀体270的上、下两端面,进风槽271和出风槽272分别设置在转轴210的两侧,进风槽271的槽壁上开有清洁出气孔213,清洁出气孔213通过转轴210和清洁进气孔212相连通。

活动阀体270上还开有有固定槽260,固定阀板240配合穿插在固定槽260内,固定阀板240大致呈空心的圆柱状,固定阀板240的圆周面上开有若干出气槽241,出气槽241绕固定阀板240的中心轴线均匀分布,活动阀体270上还固定安装有挡风板273,挡风板273呈扇形设置在固定阀板240内,挡风板273设置在出风槽272内。

蓄热体30包括两块密封连接在炉体10内壁上的气室分配板310以及连接在两块气室分配板310之间的通气管320,两块气室分配板310分别密封且固定安装在进风口110的上下两侧,两块气室分配板310上均开有若干和通气管320对应的通气口311,通气口311分别连通至进风槽271和出风槽272内,两块气室分配板310中处在通气管320下方的一块上开有出风孔312,通气口311在气室分配板310上绕出风孔312环向均匀排列,出风孔312和固定阀板240相通,且挡风板273相对设置在出气孔312内,可以理解的,出气孔312受挡风板273的阻挡,和进风槽271重合的部分为开口状,和出风槽272重合的部分为闭合状。

蓄热体30还包括固定安装在气室分配板310上方的加热底座320和若干穿插在加热底座320内的蓄热陶瓷330,加热底座320包括固定在气室分配板310上的空心柱321、连通至空心柱321上的两个预热管道322以及扇形加热片323,空心柱321的侧壁上对称开设有两个预热孔324和多个预热槽325,两个预热管道322分别设置在空心柱321的两侧,两个预热管道322中一个通过对应的预热孔324连通空心柱321的内部和出气管道131,另一个则通过对应的预热孔324连通至空心柱321内部和炉体10的外侧,扇形加热片323有多个,扇形加热片323呈中空状,扇形加热片323固定在空心柱321的顶端,且扇形加热片323沿空心柱321的周向均匀分布,扇形加热片323通过预热槽325连通至空心柱321的内部。优选的,加热底座320中的空心柱321和扇形加热片323均由导热性能优异的弹性橡胶制成。

蓄热陶瓷330的外形与扇形加热片323的外形相同,蓄热陶瓷330穿插在扇形加热片323之间相邻的间隙内,蓄热陶瓷220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固定在扇形加热片323相邻的间隙内,蓄热陶瓷330上开有让位槽331,蓄热陶瓷220通过让位槽331卡接在空心柱321的端面上。

驱动机构40包括设置在炉体10外的减速电机410、固定套设在减速电机410输出轴上的主动轮420、套设在转轴210底端上的从动轮430以及套设在主动轮420和从动轮430上的皮带440,从动轮420上开有和联动块相配合的联动槽(图未示),从动轮420通过键连接套设在转轴210上。减速电机410启动后,带动主动轮420转动,主动轮420的转矩通过皮带440传递至从动轮430上,从动轮430通过键连接带动转轴210在炉体10内转动,进而实现进风板220和出风环230相对位置的切换,使得气室分配板310之间的通气管320中风向发生改变。

上述的余热回收的旋转式rto100在使用前,通过的预热管道322向空心柱321内输入高温介质,使得蓄热陶瓷330被加热至需求的温度,之后将vocs气体通过炉体10上的进风口110输入至两个气室分配板310之间,vocs气体通过出风孔312扩散至旋转阀20的进风槽271中,进而沿进风槽271对应的通气管道320输出至蓄热陶瓷330附近,vocs气体受蓄热陶瓷330的高温影响,发生氧化分解,vocs气体分解为气态的co2和h2o,在反应的过程中,释放的热量又能加热蓄热陶瓷330,为后续的反应过程提供高温环境,co2和h2o经由和出风环230对应的通气管道320进入出风环230内,co2和h2o依次透过出风槽272、堵板130进入出气管道131内,通过出气管道131排空释放。

炉体10内部循环反应过程形成后,将高温介质从空心柱321内排出。部分排空释放的co2和h2o经过预热管道322进入空心柱321内,该部分气体经过扇形加热片323和蓄热陶瓷330发生热量交换,即在空心柱321的内部加热蓄热陶瓷330,避免和vocs气体混合,对蓄热陶瓷330的持续加热,该部分气体在交换完成后,可排空释放,也可重新回到出气管道131中,后续的处理过程在本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制。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