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烧器供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12301发布日期:2020-09-04 15:1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燃烧器供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烧器供氧装置包括风机(1)、外壳(5)和燃烧室(6),外壳(5)设置在燃烧室(6)的外侧,在外壳(5)与燃烧室(6)之间还设有进风导板,进风导板将外壳(5)与燃烧室(6)之间的空间分割为循环进风通道,循环进风通道的进风口(7)设置在靠近外壳(5)的一侧,循环进风通道的出风口(8)开设在燃烧室(6)上,空气在循环进风通道内由外至内逐渐流动,风机(1)通过进风管(3)连通进风口(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供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风导板为多个筒状导板,多个进风导板外壳(5)与燃烧室(6)之间的空间分隔为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多个空气预热腔,相邻两个空气预热腔的入口和出口上下交错设置,空气由外至内s形流经各空气预热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器供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的空气预热腔内均设有螺旋导板(16)。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器供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个空气预热腔的径向宽度由外至内逐渐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器供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风导板包括外进风导板(9)、中进风导板(10)和内进风导板(11),外进风导板(9)、中进风导板(10)和内进风导板(11)均为筒状,外进风导板(9)、中进风导板(10)和内进风导板(11)由外至内依次设置在外壳(5)与燃烧室(6)之间,外壳(5)上下两端封闭设置,外进风导板(9)和内进风导板(11)的下端与外壳(5)密封连接,中进风导板(10)的上端与外壳(5)密封连接,外进风导板(9)、中进风导板(10)和内进风导板(11)将外壳(5)与燃烧室(6)之间的空间分隔为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空气低温预热腔(12)、空气低温腔(13)、空气中温腔(14)和空气高温腔(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供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5)、外进风导板(9)、中进风导板(10)、内进风导板(11)和燃烧室(6)同轴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供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风管(3)上设有调节阀(4)。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燃烧器供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风管(3)上设有流量计(2)。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燃烧器供氧装置,涉及燃烧器技术领域。包括风机、外壳和燃烧室,外壳设置在燃烧室的外侧,在外壳与燃烧室之间还设有进风导板,进风导板将外壳与燃烧室之间的空间分割为循环进风通道,循环进风通道的进风口设置在靠近外壳的一侧,循环进风通道的出风口开设在燃烧室上,空气在循环进风通道内由外至内逐渐流动,风机通过进风管连通进风口。进入燃烧室内的助燃空气温度与燃烧室温度基本一致,大大的减少与灶头燃烧火焰的温差,既保证足够的氧气供给,又能保证产生的热能源不浪费,让灶头的气体燃料更能充分的燃烧,还能保证整体燃烧器的外围温度低,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技术研发人员:边万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廊坊市万福容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06
技术公布日:2020.09.04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