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装燃煤锻造加热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65阅读:5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整装燃煤锻造加热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型整装燃煤锻造加热炉,它属于F27B类。
锻造加热炉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工业炉。国内外由于所采用的燃料不同而结构不同,国外多以油为燃料,国内多以煤为燃料。我国仅机械工业行业就拥有锻造加热炉1万多台,这些工业炉多数为用户于50至70年代所建造。其构筑方法多为用户自备图纸,在用炉现场就地开拙基坑,浇灌基础,采用耐火砖砌筑燃烧室与加热室,并用型钢加固外墙,筑成后无法搬移。其结构包括燃烧室,加热室,型钢加固外壳,炉排,过火口,排烟道,加热室两端出工件炉门,燃烧室出渣门等,燃烧室与加热室平行布置,采用大偏拱炉顶,其主要特点为1.热效率低,一般每吨锻件耗标煤一吨左右,热效率只有3~5%,高的也只10%左右。
2.不能使用强结焦性烟煤或低次烟煤。
3.工艺性能不好,炉温不均匀,升温、保温、降温调节不灵活,加热质量不高,易产生氧化、脱炭、欠烧等现象,生产周期也很长。
4.环境污染严重,劳动条件恶劣,工人要使用铲、钩、耙等三大笨重工具,面对明火投煤和清渣。
5.那家用炉,那家就地建造,技术水平低,施工质量差,成本高。
因此,从节能、环保,减轻工人劳动强度与提高产品质量出发,进行技术改造,探索新的技术方案,研制新产品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烧效率高、质量好、能整体吊装、定点生产的整装燃煤锻造加热炉。
本实用新型是由燃烧室,加热室,炉体外壳,炉排,过火口,排烟道,加热室两端出工件炉门,燃烧室出渣门构成,燃烧室与加热室平行布置,其特征在于燃烧机构中的炉排为平推炉排,由驱动装置拖动炉排作往复运动,使炉排片上的煤层向前运动,煤层由煤斗下进入,通过调节煤闸门来控制煤层的厚度;炉体外壳包括保温层及金属外壳,下装拖泥底座,便于整体吊装和运输,定点生产,使锻造加热炉商品化,改变那家用炉那家就地建造的传统作法,提高锻造加热炉的质量和可靠性。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在炉内装有空气预热器和均匀配风系统,由鼓风机将空气鼓入加热室底部的空气预热器,然后,预热的空气进入燃烧室底部的均匀配风系统,对炉排面均匀配风。同时,还可在平推炉排底部装有喷蒸汽装置,水流经由炉体两端的余热管道组成的自生蒸汽装置,利用烟气余热产生蒸汽,经汽包上部的管道进入炉排底部的喷蒸汽装置,向炉排面上燃烧的煤层喷射蒸汽,汽包中的热水可进行再循环或作生活用水。为了使焰气旋转减少炉内温差,整个炉顶做成三心圆曲面炉拱。另外,由于加热室短,为了使燃烧中未燃尽的炭份烧尽,提高燃烧效率,而把平推炉排的排数用奇数布置。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A-A正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B-B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C-C左剖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是由燃烧室〔1〕,加热室〔2〕,炉体外壳〔3〕,炉排〔6〕,过火口〔9〕,排烟道〔12〕,加热室两端出工件炉门〔13〕,燃烧室出渣门〔14〕构成,炉体与窑体平行布置,其特征在于燃烧机构中的炉排采用平推炉排〔6〕,由炉排驱动装置〔5〕拖动作往复运动,推动炉排片〔6〕上的煤层向前运动,炉排片〔6〕上的煤层由煤斗〔12〕流入,通过调节煤闸门〔17〕来控制煤层的厚度。这种炉排〔6〕以整体炉排面水平布置,而炉排片向上倾斜,相互搭压,构成锯齿状纵剖面,由驱动装置〔5〕带动燃烧机构相间排列的活动炉排组作往复运动,克服重力,向上推煤,煤层在波浪式前进中由蒸馏、着火,强烈燃烧乃至燃尽。该炉排结构简单,重量轻,煤层在炉排面上受强烈的扒拔作用,燃煤引燃性能好,不存在通风死区,燃烧强烈充分,可燃用中次烟煤和强结焦性煤种,灰渣含碳量可低于10%,节煤率可达40%,消除黑烟效果好,带出尘浓也低,煤层由驱动装置〔5〕拖动的炉排片〔6〕推送,无需工人频繁加煤,打渣,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整个炉体外型为长方形,外面裹以保温层及金属外壳〔3〕,底部装有型钢做成的金属拖泥底座〔4〕,便于整体吊装,可定点生产,使锻造加热炉商品化,改变了那家用炉那家造,水平低,施工质量差,成本高的现状,提高了锻造加热炉的质量和可靠性。在炉体底部装有空气预热器〔11〕、均匀配风系统〔8〕,由鼓风机〔18〕将空气鼓入加热室底部的空气预热器〔11〕,利用余热将空气预热至200℃左右,然后,预热的空气进入均匀配风系统〔8〕,对炉排面均匀配风,达到使燃烧强烈均匀,从而提高燃烧效率的目的。水流经炉体两端的余热管道组成的自生蒸汽装置〔10〕,利用烟气余热产生蒸汽,经汽包〔19〕上部的管道进入炉排底部喷蒸汽装置〔7〕,向炉排〔6〕上燃烧的煤层喷射蒸汽,一方面产生空气水煤气,达到强化燃烧,提高炉气温度的目的;而且,可防止燃煤高温结焦和帮助松渣,从而可燃用强结焦性的烟煤,另一方面,对炉排片〔6〕和煤层也有冷却的作用,提高了炉排〔6〕的使用寿命,汽包〔19〕中的热水可再循环或作为其它生活用水。炉体顶部做成三心圆曲面炉拱,使焰气在炉内旋转,其内部温差缩小,升温、保温、降温调节灵活,且可缩短工件加热周期 1/3 ~ 2/3 。燃烧机构内的平推炉排〔6〕排数用奇数布置,这样使在主燃区中未燃尽的残余碳份,在余燃区中能逗留较长时间,充分燃烧,从而降低炉渣含碳量,提高燃烧效率。
本实用新型可设计为生产能力为100~150公斤/小时、200~300公斤/小时、300~350公斤/小时、400~450公斤/小时等几种,分别与300公斤、560公斤、750公斤、1000公斤的四种锻锤配套成为系列产品,快装出厂,此外还有加大型炉门型规格,供大型尺寸锻件加热之用。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的燃烧机构由于采用平推炉排〔6〕,且炉排〔6〕排数用奇数布置,因而具有拨火能力强,燃烧强烈充分,煤种适用性好,漏煤小,热频率高,节能减污,减轻工人劳动强度,使用寿命长等一系列优点。
2.本实用新型燃烧用“燃烧室”与加热工件用“加热室”平行布置,外型较整齐,裹以保温材料和金属外壳〔3〕,下装拖泥底座〔4〕,能整体吊装,定点生产,使锻造加热炉商品化,改变了那家用炉那家造的传流作法,改变了过去技术水平低,施工质量差,成本高的现状,提高了锻造加热炉的质量和可靠性。且具有每小时加热锻件公斤数为100~150、200~300、300~350、400~450几种规格,锻造加热炉可与300公斤、560公斤、750公斤、1000公斤四种锻锤配套成为系列产品。
3.本实用新型由于在加热室底部装有空气预热器〔11〕,由鼓风机〔18〕将空气鼓入空气预热器〔11〕,将空气预热至200℃左右,然后,进入均匀送风系统〔8〕,按燃烧分区需要均匀送风,使燃烧强烈而又均匀,提高了燃烧效率;还有利于燃用灰份较多、着火点较高的中次烟煤。
4.本实用新型由于在炉体前后装有余热水管,利用烟气余热自生蒸汽,并将蒸汽引入炉底产生空气水煤气,达到强化燃烧,提高炉内温度,又可防止燃煤高温结焦和帮助松渣,以降低对煤质的要求,还可冷却炉排片,提高炉排片的使用寿命。
5.本实用新型炉顶采用三心圆曲面炉拱,使炉体内温差缩小,升温、保温、降温调节灵活,锻胚无“过火”“欠火”现象,产品质量显著提高,生产周期也可缩短 1/3 。
实施例本实用新型采用定型生产的平推炉排〔6〕,炉排〔6〕排数用奇数布置,安装在附有吊装用拖泥底座〔4〕上,在炉底座上用耐火砖按图形状(和附图所示)砌筑燃烧室与加热室,并在炉体适当位置装入均匀配风系统〔8〕、炉底喷蒸汽装置〔7〕,空气预热器〔11〕和自生蒸汽装置〔10〕,炉窑顶部砌成三心圆曲面炉拱。砌筑完成后用水泥砂浆加固表层,并在四周复以硅酸铝纤维砧保温,最外层裹以金属外壳,主体部份即告完成,炉排驱动装置〔5〕可按规定型号规格外购,并随同主机一起装箱出厂。
附图标号说明〔1〕——燃烧室;〔2〕——加热室〔3〕——保温层及金属外壳;〔4〕——拖泥底座;〔5〕——炉排驱动装置;〔6〕——炉排;〔7〕——喷蒸汽装置;〔8〕——均匀配风系统;〔9〕——过火口;〔10〕——自生蒸汽装置;〔11〕——空气预热器;〔12〕——煤斗;〔13〕——出工件门;〔14〕——出渣门;〔15〕——排烟道;〔16〕——炉墙;
〔17〕——煤闸门;〔18〕——鼓风机;〔19〕——汽包;〔20〕——看火门。
权利要求
1.一种整装燃煤锻造加热炉,它包括燃烧室[1],加热室[2],炉体外壳[3],炉排[6],过火口[9],排烟道[15],加热室两端出工件炉门[13],燃烧室出渣门[14],燃烧室[1]与加热室[2]平行布置,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a.燃烧机构中的炉排为平推炉排[6],平推炉排[6]排数用奇数布置,由驱动装置[5]拖动炉排作往复运动,使炉排片上的煤层向前运动,煤层由煤斗[12]下进入,通过调节煤闸门[11]来控制煤层的厚度;炉内装有空气预热器[11]、均匀配风系统[8],由鼓风机[18]将空气鼓入加热室[2]底部的空气预热器[11],然后,预热的空气进入燃烧室底部的均匀配风系统[8],对炉排面均匀配风;平推炉排[6]底部装有喷蒸汽装置[7],水流经炉体两端的余热管道组成的自生蒸汽装置[10],利用烟气余热产生蒸汽,经汽包[19]上部的管道进入炉排底部的喷蒸汽装置[7],向炉排面上燃烧的煤层喷射蒸汽;同时,整个炉体顶部做成三心圆曲面炉拱。b.炉体外壳[3]包括保温层及金属外壳,下装拖泥底座[4]。
专利摘要
一种整装燃煤锻造加热炉,由燃烧室[1]加热室[2],外壳[3],过火口[9],排烟道[12],加热室两端出工件炉门[13],燃烧室出渣门[14]构成,其特征在于采用平推炉排[6]作为推煤机构,炉顶做成三心圆曲面炉拱,同时,合理地配置空气预热器[11]、均匀配风系统[8]、自生蒸汽装置[10]、喷蒸汽装置[7]等,强化了燃料燃烧,提高了燃烧效率。整个炉体裹以保温层及金属外壳[3],下装拖泥底座[4],便于整体吊装,定点生产,使锻造加热炉商品化。
文档编号F27B1/00GK87202579SQ87202579
公开日1988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1987年2月23日
发明者赵聚英, 戴绪宽, 银炉明, 肖岳松, 张先权, 任承钦, 吴德怀 申请人:湖南大学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