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管固定装置和具有配管固定装置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82613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配管固定装置和具有配管固定装置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方案涉及例如用来防止相互靠近而且平行布置的配管相互接触的配管固定装置和具有这种配管固定装置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通常所使用的空调器由布置在室内的室内单元和布置在室外的室外单元构成。容纳在室内单元中的制冷循环构成部件主要有室内热交换器,而容纳在室外单元中的制冷循环构成部件除了有压缩机、室外换热器、气液分离器、四通阀、减压阀、开关阀等阀门外,还有油分离器、消声器等许多个辅助部件。
在所有制冷循环的构成部件上都连接有配管,用来与其它制冷循环构成部件进行连通。其中,特别是室外单元中的压缩机回流配管结构复杂,配管之间、或者是配管和壳体、以及配管和制冷循环构成部件都非常靠近。
上述配管由于在端部以外的其它部位没有被固定,因此在将空调器搬到使用现场的过程中,由于振动导致配管摇晃,使相邻配管之间、或者是配管与相邻其的壳体和制冷循环构成部件之间反复接触。在这种情况下,配管在制冷循环构成部件的连接部位处容易发生断裂。当振动是由于压缩机的运转而造成时,还需充分考虑长期使用中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目前已有例如在实开平5-8317号公报中记载的配管固定装置。该方案的特征是,它由在长度方向并排的若干贯通孔、具有从这些贯通孔向外周延伸的切口并由防振弹性材料制成的本体和用来捆绑这些本体外周的部件构成,相对于上述本体面的切口的位置是特定的。
具体说,上述配管固定装置有两个贯通孔,用来固定相互靠近并排布置的两根配管。当发生振动时,如果安装了上述配管固定装置,就能可靠地防止配管之间的接触,由此能使接触事故防患于未然。

发明内容
用在空调器室外单元中的配管管径,有以1/8英寸为步长从2/8英寸(6.35mm)到8/8英寸即1英寸(6=25.4mm)的七种,加上8mm的一共八种类型。当然设在配管固定装置上的配管贯通孔必须与上述八种尺寸的配管相对应。
为此,由于配管固定装置捆绑固定住两个配管,当一个配管贯通孔是2/8英寸时,另一个配管贯通孔就需要有以1/8英寸为步长从2/8英寸到1英寸的7种,加上8mm的一共需要8种类型。此外,若一个配管贯通孔是8mm尺寸时,另一个配管贯通孔需要有8mm和以1/8英寸为步长从3/8英寸至1英寸的6种(另一配管贯通孔为2/8英寸的情况已经有了),总共需要7种类型。
进一步地,除去上面已有的情况外,还需要有一个配管贯通孔为3/8英寸时的6种类型、4/8英寸时的5种、5/8英寸时的4种、6/8英寸时的3种、7/8英寸时的2种、以及1英寸时的1种总共36种配管固定装置。
要管理这么多种类的配管固定装置很麻烦,而且在实际中捆绑固定配管时的操作也很麻烦。另外,这种配管固定装置是由作为防震弹性部件的橡胶材料或者是有弹性的合成树脂材料制成。也就是说,需要制造上述36种形状结构的模具,这在造价上也很昂贵。
本方案就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配管固定装置和使用了这种配管固定装置而使可靠性提高了的空调器,这种配管固定装置能用较少的种类进行较多的组合,使管理时间、捆绑固定的操作时间以及模具的费用均得到降低,从而使成本降低。
为达到上述目的的本方案配管固定装置其构成包括,在第一配管夹持部件上具有配管贯通孔,在第二配管夹持部件上具有与第一配管夹持部件的配管贯通孔同一孔径或不同孔径的配管贯通孔,利用捆绑部件将第一配管夹持部件和第二配管夹持部件安装在平行布置的配管上使其捆绑固定。
为达到上述目的的本方案配管固定装置其构成还包括,将上述配管固定装置安装在平行布置的配管上,利用配管固定装置捆绑固定后的两个配管的间隔与第一配管夹持部件的配管贯通孔和第二配管夹持部件的配管贯通孔之间的间隔是一样的。
如果使用本方案,能用较少种类的配管固定装置对应多种组合的配管捆绑固定形式,因此使管理时间、捆绑固定的操作时间以及模具的费用均得到降低,从而提供了低成本的配管固定装置和高可靠性的空调器。


图1是本方案实施例中将构成空调器室外单元的一部分剖开后的立体图。
图2是相同实施例中用配管固定装置使配管呈固定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相同实施例的配管夹持部件的立体图、平面图和正面图。
图4是相同实施例中构成配管固定装置的第一配管夹持部件和第二配管夹持部件以及捆绑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中符号说明Na、Nb配管,12a、12b配管贯通孔,10A第一配管夹持部件,10B第二配管夹持部件,11捆绑部件,15沟部,9压缩机(制冷循环构成部件),K配管固定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是将构成空调器S室外单元G的一部分剖开后的立体图,图2是使用配管固定装置K使配管成为固定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配管夹持部件10的立体图、平面图和正面图,图4是将配管固定装置K分解后的立体图。
图1显示了室外单元G,空调器S由室外单元G和未示出的室内单元构成。构成室外单元G本体的壳体1内部被隔板2划分成两个空间。一个称之为换热室3,另一个称之为机械室4。
在上述换热室4中,布置了室外换热器5和室外风机6。上述室外换热器5从平面图看大致呈L形状,与设有外界空气吸入口的壳体1的背面板和一个侧面板保持一定间隔地相对着。上述室外换热器5位于上述室外风机6的吸入侧,与在室外风机6排放侧设置了排放口7的壳体1的前面板相对。
在上述机械室4中,除收纳着压缩机9和气液分离器8外,还收纳着图中没有示出的阀类、配管辅助部件等。压缩机9、气液分离器8、阀类和配管辅助部件与上述室外换热器5一道,均为构成制冷循环的制冷循环构成部件R,它们通过配管N连接起来。所说的配管N与导线一道,从室外单元G向图中未示出的室内单元延伸,分别连接到收纳在室内单元内的室内换热器和电器部件箱上。
与上述换热室3相比,机械室4的空间比较狭窄,收纳了较多的制冷循环构成部件R。因此,连接制冷循环构成部件R的配管N复杂地交错布置着,无论是配管N之间,还是配管N与壳体1之间,或者是配管N和制冷循环构成部件R之间都处于很靠近的位置。
在往安装现场搬运过程中,或者是在实际中压缩机运行时产生振动的影响,配管N与靠近其的配管N、壳体1和制冷循环构成部件R等之间容易发生接触。
这里,在靠近的两个配管N上安装配管固定装置K,以防止配管之间的接触。进一步说,配管固定装置K还能防止靠近这两个配管N位置的壳体1、制冷循环构成部件R和配管N之间发生接触。
图2作为一个例子,是用配管固定装置K将连接在气液分离器8上的配管Na和连接在压缩机9上的配管Nb,保持在固定状态的说明图。连接在气液分离器8上的配管Na的管径,比连接在压缩机9上的配管Nb的管径大。在每个配管Na、Nb的周面上刻印出管径,或设置记录管径的铭牌等,也可使用其它容易获知管径的方法。
如以下所述,在两根配管Na、Nb上安装配管固定装置K的操作者容易得知各配管Na、Nb的管径。作为最低的必要条件,是用配管固定装置捆绑固定了的2个配管Na、Nb之间必需存在互相平行的部位。在此,平行配管Na、Nb的中心间隔P必须是给定值。
在满足上述条件下将两根配管Na、Nb最终固定的配管固定装置K由第一配管夹持部件10A和第二配管夹持部件10B以及捆绑部件11构成。第一配管夹持部件10A具有用于一个配管Na穿过的配管贯通孔12a,第二配管夹持部件10B具有用于另一个配管Nb穿过的配管贯通孔12b。各配管夹持部件10A、10B互相连接,然后再沿各配管夹持部件10A、10B的周面绕上捆绑部件11从而将其约束固定。
图3(A)、3(B)、3(C)显示了第一配管夹持部件10A、第二配管夹持部件10B的结构形状。第一配管夹持部件10A和第二配管夹持部件10B,除了固定配管的配管贯通孔12a、12b的直径不同外,由同一种材料(防振弹性部件)构成,而且大小几乎相同。
也就是说,第一和第二两个配管夹持部件10A、10B除了配管贯通孔12a、12b的直径不同外,结构是一样的,因此,用具有两个配管贯通孔12的同一形状的配管夹持部件10来进行说明。沿贯通孔方向的厚度保持稍厚的尺寸(在本实施例中是20mm)。上述配管贯通孔12的直径有8mm和以1/8英寸为步长从2/8英寸(6.35mm)到1英寸(25.4mm)的7种总共8种类型。
配管夹持部件10的外形,从平面视图上看,沿配管贯通孔12的半圆部分呈半圆状,从其端部平行延伸。在距配管贯通孔12中心O的一定距离(P/2)处,形成与平行延伸侧面正交的面。由后面的描述得知,该正交面称之为结合面13。
在配管夹持部件12的外形面上,形成半圆状部分的一端和平行延伸部分的一端的交界处设有从外形面a朝配管贯通孔12延伸的切口部14。在不施加外力的状态下,外形面a和配管贯通孔12保持图中所示的设计形状,当将切口部14的一侧固定,向另一侧施加外力时,切口部14很容易就能张开。
在将上述结合面13除外的配管夹持部件10的外形面a上设置沟部15。也就是说,在位于外形面a上端和下端的中央处,形成凹状端面,该凹状部分就是沟部15。上述沟部15用来放置捆绑部件11,而且为使其顺利嵌入,沟部15的宽度比捆绑部件11的宽度略大,沟部15的深度比捆绑部件11的板厚也略大。
在上述结合面13上,设置成对的结合凸部16和结合凹部17,以结合面13上下方向的大约中间处为交界,在其上部侧2个结合凸部16左右间隔地设置着,在其下部侧2个结合凹部17左右间隔地设置着。成对的结合凹部16和结合凸部17设置成同样的尺寸。
上述结合凸部16从正面看去呈矩形,与根部b左右两端的间隔La相比,前端部c左右两端的间隔Lb较大。因此,结合凸部16的平面视图是呈从根部b到前端部c渐渐扩大的形状。
上述结合凹部17从正面看去,同样呈矩形,沿上面的断面看去,与在结合面13侧的左右两端的间隔Lc相比,最深部d左右两端的间隔Ld较大。因此,沿结合凹部17上面的断面是呈从结合面13侧到最深部d渐渐扩大的形状。
与结合凸部16上下方向的尺寸Ha相比,结合凹部17上下方向的尺寸Hb略大(0.1mm程度)。与结合凸部16的根部宽度La相比,结合凹部17结合面13侧的端部宽度Lc也略大(0.1mm程度)。而且,与结合凸部16前端宽度Lb相比,结合凹部17最深部的宽度Ld也略大(0.1mm程度)。
配管夹持部件10上的配管贯通孔12的直径由于有上述的八个规格,因此安装时只要确认配管N的管径,使用具有对应直径配管贯通孔12的第一配管夹持部件10A和第二配管夹持部件10B即可。
图4说明了实际的配管固定装置K进行组装的状态。在这里,配管贯通孔12a大的第一配管夹持部件10A、配管贯通孔12b小的第二配管夹持部件10B和捆绑部件11组合构成配管固定装置K。上述捆绑部件11最终状态可以是环状箍圈11A,也可以是不管是否为紧固状态,均为C形箍圈11B的一种。
针对图2所示的一个配管Na,选用具有与该配管Na管径一致的配管贯通孔12a的第一配管夹持部件10A。这时,就象图中双点划线所示的那样,使切口部14的一侧部分张开,该张开部分接触配管后使劲压紧,配管夹持部件10A由于其具有可挠性,能使切口部14进一步张开。最后,使配管贯通孔12a嵌入配管Na中,这样,第一配管夹持部件10A就设置好了。
针对另一个配管Nb,选用具有与该配管Nb管径一致的配管贯通孔12b的第二配管夹持部件10B。同样,就象图中双点划线所示的那样,使切口部14张开,接触配管Nb后压紧,配管夹持部件10B由于具有可挠性,能使切口部14进一步张开。最后,使配管贯通孔12b嵌入配管Nb中,这样就将第二配管夹持部件10B设置在配管Nb上了。
在这种状态下,第一第二配管夹持部件10A、10B由于依靠其弹性被设置在各配管Na、Nb上,因此容易在配管Na、Nb的周向转动,并且也容易在其轴向自由移动。这里,使各配管夹持部件10A、10B的结合面13相互对着,进一步,让第一配管夹持部件10A固定在下部侧,第二配管夹持部件10B位于上部侧,使其沿轴向移动。
也就是说,例如,固定第一配管夹持部件10A,让第二配管夹持部件10B向下移,使二者的结合面13相互接触,使第二配管夹持部件10B的结合凹部17与第一配管夹持部件10A的结合凹部17相对,进一步向下移动,使第二配管夹持部件10B的结合凹部17与第一配管夹持部件10A的结合凸部16相结合,同时,使第二配管夹持部件10B的结合凸部16与第一配管夹持部件10A的结合凹部17相结合。
如上所述,与各配管夹持部件10A、10B的结合凸部16相比,结合凹部17的尺寸在纵横高的方向都略大一些,由于存在余量,使结合凸部16和结合凹部17的结合能够顺利进行。
结合凸部16和结合凹部17结合后,使用一种捆绑部件11A或11B沿第一第二配管夹持部件10A、10B的沟部15卷绕,然后固定。每种捆绑部件11A、11B都很容易放置在沟部15中而被固定。在结合状态下,由于配管夹持部件10B是由上而下降下来的,因此使沟部15不难对准。容易进行捆绑固定。
一种捆绑部件11A的一端设有连接孔部20,另一端设有连接爪部21。当将其卷在配管夹持部件10A、10B的沟部15上时,将连接爪部21扣在连接孔部20上而固定。另一种C形的捆绑部件11B,是用外力使其两端部在抵抗弹性力的扩张状态下,固定在第一配管夹持部件10A和第二配管夹持部件10B上的,当解除外力后,捆绑部件11B靠其所具有的弹力固定。由于使用了捆绑部件11将第一和第二配管夹持部件10A、10B捆绑固定,因此使其能不受振动的影响,形成可靠的固定。
由于各配管夹持部件10A、10B将从各配管贯通孔12a、12b中心到结合面13的尺寸设定成P/2,使配管夹持部件10A、10B通过结合面13接触而结合到一起,因此能使组装好后的配管夹持部件10A、10B的配管贯通孔12a、12b相互的间隔为P,与平行布置的配管Na、Nb的间隔P正好一致。这样,即使配管之间的间隔较小,也不必要使其变宽,只要将由第一配管夹持部件10A、第二配管夹持部件10B和捆绑部件11构成的配管固定装置K简单地安装在相互平行的配管Na、Nb上即可,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
对上述方案进行以下说明。
在配管固定装置K中嵌入配管Na、Nb的第一配管夹持部件10A和第二配管夹持部件10B的相互连接,除了各配管夹持部件10A、10B的配管贯通孔12a、12b同径或异径外,其它的结构全都一样。因此,实际上使用的就是同一构成的配管夹持部件10,由于只用一种模具成形,因此在成本上具有优势。
当配管Na、Nb的管径为8mm和以1/8英寸为步长从2/8(6.35mm)到1英寸(25.4mm)7个规格的总共8种类型的情况下,配管夹持部件10的配管贯通孔12只需对应配管管径的上述8个尺寸,而且配管夹持部件10A、10B能有36种可能的组合,与配管夹持部件10A、10B的种类相比,能用较少种类(8种)的配管夹持部件10进行多种组合,因此方便了管理。
当向现场进行搬运、以及受实际压缩机运行产生振动的影响时,不再担心配管Na和临近的配管Nb、壳体1或制冷循环构成部件R发生接触。而且,由于平行布置的两个配管Na、Nb上安装着配管固定装置K,因此能有效防止配管Na、Nb之间的接触,进一步还能防止与靠近配管Na、Nb的壳体1或制冷循环构成部件R发生接触,由此用较低的成本提高了空调器的可靠性。
此外,本方案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很显然,在不脱离本方案的精神的范围内还存在各种变形。
权利要求1.一种配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用来穿过配管的配管贯通孔的第一配管夹持部件,具有与该第一配管夹持部件的配管贯通孔同一孔径或不同孔径、用来穿过配管的配管贯通孔的第二配管夹持部件,使上述第一配管夹持部件和第二配管夹持部件相互被捆绑固定的捆绑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配管夹持部件和第二配管夹持部件具有相互结合的接合部和用来放置上述捆绑部件的沟部。
3.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多个制冷循环构成部件、将这些制冷循环构成部件相互连接起来的配管、用来将平行布置的配管捆绑固定的上述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配管固定装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被上述配管固定装置捆绑固定后的第一和第二配管的间隔与上述第一配管夹持部件的配管贯通孔和第二配管夹持部件的配管贯通孔之间的间隔是一样的。
专利摘要本方案提供一种配管固定装置和使用了这种配管固定装置从而提高了可靠性的空调器。它利用较少规格的配管固定装置对应出了多种组合的配管捆绑固定方式,由此使管理工时、捆绑固定的操作工时以及模具的费用降低。使用的解决方案是在第一配管夹持部件(10A)上具有配管贯通孔(12a),在第二配管夹持部件(10B)上具有与第一配管夹持部件的配管贯通孔同一孔径或不同孔径的配管贯通孔(12b),利用捆绑部件(11)将第一配管夹持部件和第二配管夹持部件捆绑固定,至少,安装了配管固定装置(K)的配管(Na、Nb)之间的间隔与第一配管夹持部件的配管贯通孔和第二配管夹持部件的配管贯通孔之间的间隔是一样的。
文档编号F24F1/30GK2760444SQ20042000966
公开日2006年2月22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25日
发明者藤森彻 申请人: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